如何用一句古诗呈现出你的故乡?

新起点翱翔


斗星高被众峰吞,莽荡山河剑气昏。

隔断尘寰云似海,划开天路岭为门。

松拏霄汉来龙斗,石负苔衣挟兽奔。

四望桃花红满谷,不应仍问武陵源。

崆峒是西北的名山,杜甫《送高三十五书记》诗所谓“崆峒小麦熟,且愿休王师”是也,山在今甘肃平凉,为泾水发源之处。谭嗣同曾多次到西北省亲,有可能登临此山,本诗大体是他登山后所作,当然,崆峒山极高峻,诗人未必真到其巅峰,可能只是尽其所见而作本诗。不过,这些问题都不重要,因为这首诗不是写景咏物之作,诗人亦无意于此,他对崆峒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之类全不关心,他所注目的只是山的高、险、雄、奇,他只想将自己的人格、理想、抱负、境界,通过对山的描绘,喷吐出来。所以,此诗与其说是写崆峒,不如说是在写诗人自己。


微笑掩饰不住的悲伤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这是李白的古诗作品《乐府·行路难》第六句。也是我的家乡驻马店市的名人李斯的故乡上蔡。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曾经叱咤风云、运筹帷幄的名相,到了任人宰割的关头,也是无可奈何。看到归处才想起出处,这大概就是人的本性吧。李斯出道之后,无论贵为大国宰相还是默默书生,都没有再回过家乡上蔡,也没有在任何场所提及家乡上蔡,倒是《太平御览》卷九二六:《史记》曰:“李斯临刑,思牵黄犬、臂苍鹰,出上蔡门,不可得矣。”才唯一提及家乡。可以这样说,李斯是个投机专营的小人,没有出处的自豪感。

世事轮回,说到家乡,我想起了家乡的另一个名人施一公。虽然没有李斯地位高,但无论在普林斯顿的讲台上,还是在清华大学的会场里,施一公多次提到他成长过的小城市——驻马店,而且力赞驻马店人的品行厚道,真的让我们家乡人感动。我们把施一公等不忘出处的名人铭记在城市最显眼的地方,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激励自己,不忘初心,才会坚实厚重。


凯旋KX


当读到”半亩方塘一鉴开“时,就很自然地想起我的故乡来。

一、这句古诗出自朱熹的《观书有感》,全诗如下: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二、诗句意思: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被打开,清澈明净,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一起映入水塘,不停地闪耀晃动,充满生机和活力。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三、赏析:

诗句实写的是明丽清新的田园风光,半亩的一块小水塘,在朱熹笔下是展开的一面镜子(一鉴开),起笔就恬静而幽雅得让人立时展开了想像的翅膀。第二句更能引起读者遐想,这面“镜子”中映照着天上徘徊的云影,可想那清澈的水面多么静谧可爱了!作者在第三句提了个问题,这水为什么如此清澈呢?他的心灵为何这样澄明呢?这时候一看题目:观书有感,令人拍案叫绝,池塘水的清澈与读书融合了。借助池塘水清因有活水注入的现象,比喻要不断接受新事物,不断读书、学习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给我们诸多启示,多读一点好书,会让自己思想活泼,才思不绝。





文笔逍遥


我的家乡在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一个有着孝文化之称的山城古镇,也曾盛产过陶瓷和琉璃。也曾出过帝师孙廷全,文人赵执信。博山顾名思义就是多山的意思。在古诗词中唯一出现过“博山炉”中沉香火一词。后来博山文人又将博山八大景写成了一首诗:

<>

黑山暮雨雁飞斜,峨嵋晴岚啼乱鸦。

孝水澄清遗妇泽,阳坡绕翠近人家。

禹山积雪阴无日,仙洞藏春地早花。

秋谷高风贤址在,珠泉印月煮新茶。

后面两首是我的原创诗,也是写家乡的!

虽比不得渊博前辈和诗词高手,也是自娱自乐,乐在其中了!也请各位老师多多指点!

颜神孝水凤凰山,四季明妆自豫闲。

祖辈生息出厚土,春秋见证在嵩峦。

齐文颂美妍芳世,鲁味飘香绮梦间。

走过沧桑辛苦路,几多意绪满云烟。

——芳荪浥群

孝城古镇是家乡,年少青秋促步忙。

广厦通衢依巷道,苍山渌水守田庄。

春来柳翠拂人面,夏去枫红撞客肠。

风雨沧桑惜未老,藉托情话诉心房。

——芳荪浥群

也祝大家生活愉快!最后附上家乡的美图!谢谢大家!











芳荪浥群


通过下面这首诗不知道朋友们能否猜的到


十年怀胜游,斯晨遂独往,

摄衣踰崇岗,林峦信藤杖,

飒飒万壑声,秋风送奇响,

松杉蔽天光,一径入森爽,

旭日耀金碧,精兰隐深广,

十步已三休,高登境弥敞,

老僧四五人,逍遥石苔上,

指顾乱云中,滇城大于掌,

下视昆明池,晶晶俨盆盎,

豁然眼界宽,万象罗俯仰,

无物翳青天,决皆尽苍莽。

《游华亭寺》(清)许湜


朋友们猜到是哪儿了吗?



雁影归零


过故洛阳城
烟悉雨啸黍华生,宫阙簪裳旧帝京。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作者司马光

洛阳为天下之中,九州腹地,洛阳承载了中国太多的历史,你也不能理解身为一个洛阳人的自豪和骄傲。在近4000年中华文明史中有1500年建都于洛阳,400多位皇帝中有100多位都于洛阳,他们分布于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十三个朝代。在洛阳周边自东向西近40公里的区域里分布着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遗址,汉魏洛阳故城遗,隋唐洛阳城遣址,东周商城遗址,有“五都荟洛”之称。

这是一座遍地遗址的城市,多到修个地铁,都遭到了民间的众多反对;这是一座矛盾的城市,矛盾到有人骂它不够古老,有人斥它不够现代;这是一座充满文化的城市,儒道释肇始于此,科举武举首创于此;这是一座先进又落后的城市,先进到三大发明渊源于此,落后到今天成为一座三线城市……

不管它今天变成什么样子,“根在河洛”,这里总是凝聚了许多人们的信仰,这里是全球几亿河洛郎的心灵故乡。穿梭在洛阳的大街小巷,它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似乎隐藏着无数故事,盘根错节的老树在它面前自叹弗如,满头银发的老人在它面前如此稚嫩……著名诗人陆游曾经感叹过:“惶惶祖宗业,永怀河洛间”。


甲午子


“时下莱芜郭,忍饥浮云岩。”,这是杜甫《故秘书少监武功苏源眀》一诗中的第三句。

公元736—740年之间,杜甫的父亲在兖州做司马,杜甫在父亲身边。结束了流落在兖州一代求学的苏源明,两人成为挚友。苏源明虽然是京兆武功人,但年少贫寒,杜甫在回忆中写到:

武功少也孤,徒步客徐兖。

读书东岳中,十载考坟典。

时下莱芜郭,忍饥浮云岩…

在唐玄宗天宝年间,苏源明及进士。

当时的莱芜就隶属于兖州…

感谢诗圣杜甫,给我们留下来苏源明这么一个动人的形象…


sorry明天


1、唐代:杜甫《陪李北海宴历下亭》

原文选段:

东藩驻皂盖,北渚凌清河。

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

白话释义:

李公在历下亭驻下太守的车盖。我由北渚经过清河前来拜访。

历下亭是齐地最古老的亭兮,济南是名土辈出的地方。

2、宋代:苏轼《阳关曲·答李公择》

原文选段:

济南春好雪初晴。才到龙山马足轻。使君莫忘霅溪女,还作阳关肠断声。

白话释义:

春光明媚的济南城,雪后的天色刚刚放晴。骑行到龙山镇中,顿觉马蹄轻盈。李太守千万不要忘记霅溪畔的歌女,她曾不时地唱出令人肠断的《阳关》歌声。

3、宋代:苏轼《画堂春·寄子由》

原文选段:

柳花飞处麦摇波,晚湖净鉴新磨。小舟飞棹去如梭,齐唱采菱歌。

平野水云溶漾,小楼风日晴和。济南何在暮云多,归去奈愁何。

白话释义:

陈州城内美景多,柳花纷飞的地方,麦子随风摇摆,如金色的波浪一般。风平浪静之后,夜晚的大明湖犹如新磨的镜子一般明亮照人。湖上的小舟双棹齐飞,就好比织衣服的梭子那般在湖面上飞快来去。船上的采菱女们一齐唱着采菱歌,歌声悦耳动听。

平原之上,水云相接之处,水天一色,碧波荡漾。小楼之外,风和日丽,天气晴好。济南风光如此大好,但依然难解心中的相思之情。归去,为何就这般难呢?

4、清代:王士祯《初春济南作》

原文选段:

山郡逢春复乍晴,陂塘分出几泉清?

郭边万户皆临水,雪后千峰半入城。

白话释义:

春天阴晴多变,此时突然放晴,阳光下的池塘里流出一股股清凉的泉水。

济南素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杨”之称。春雪过后城南千佛山的山影映入城中,无处不赏心悦目。

5、唐代:李白《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

原文选段:

湖阔数千里,湖光摇碧山。

湖西正有月,独送李膺还。

白话释义:

湖面宽阔达几千里,湖光水波摇荡着青山。

湖西面正好有月亮,可以单独送你李膺回府。


味之大道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唐 · 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九号大院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