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将近,你知道有哪些描写儿童的古诗词?

林诗果

1.池上

唐 ·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2.所见

清 · 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3.小儿垂钓

唐 ·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4.小儿

明末清初·屈大均   

小儿双角髻,状似折腰菱。

欲与簪花朵,葳蕤恐不胜。

5.题小儿折花图

明·胡奎   

谁家花下儿,采花不采叶。

行傍玉阑干,惊起双蝴蝶。

6.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7.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

宋·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8.送客归至郡圃残雪销尽

宋·杨万里  

三日东风入万家,草间残雪不留些。

儿童道是雪犹在,笑指梅花作雪花。

9.观游鱼

唐·白居易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10.喜韩少府见访

唐·胡令能    

忽闻梅福来相访,笑著荷衣出草堂。

儿童不惯见车马,走入芦花深处藏。



11.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2.再还建上旧居

(宋·华岳)

门外梅花拔复栽,回时春去去春回。

儿童拍手应相笑,归去贾生今又来。

13.春闺杂咏其一 问庖妪

(宋·华岳)

溪馆供庖独有鱼,溪翁日日扣吾庐。

儿童不问无钱买,便拽铃儿唤小厨。

14.农家

(宋·宋伯仁)   

茅屋三间槿作篱,白头婆子葺冬衣。

儿童饱饭黄昏后,短笛横吹唤不归。


15.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

宋·陆游   

不识如何唤作愁,东阡南陌且闲游。

儿童共道先生醉,折得黄花插满头。

16.席上口占和使君韵

宋·洪刍   

莺歌蝶舞更红裙,端与东山作主人。

竹马儿童扶杖老,争随千骑去行春。

17.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唐 ·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8.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9.古朗月行 (节选)

唐 ·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20.长干行(节选)

唐 · 李白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诗书画赏析

唐代诗人李涉的《牧童词》是一首描写儿童放牛生活的诗。诗人凭着细微的观察,丰富的想象,是牧童憨态可掬的样子跃然纸上。

前两句诗以"朝"和"夜"这种时间空间上的跨度来体现牧童一天从早到晚的放牛的生活情景。

笫三、四句描写的是牧童的外形、动作和神态。通过"荷蓑″"芦管""卧吹"等词语的运用,体现了牧童的活泼可爱和放牛生活的悠闲自在。



最后两句则以"乱插"和"箭满腰"使牧童腰间插满蓬蒿充箭的有趣可爱的形象,浮现在了读者眼前。

这首诗语言平实,通俗易懂,观察细致,人物刻画生动、逼真,充分体现了作者使用语言文字的高超技巧。


程胜军3

清代高鼎《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宋代叶绍翁《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唐代胡令能《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宋代苏轼《花影》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宋代范成大《田家》

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怪谭先生

孩子历来都是可爱的,许多童真都让人忍俊不禁。像唐代诗人胡令能所写的七言绝句《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写的就是一个小朋友,正在学钓鱼时候那种可爱模样。

唐朝白居易的《池上》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诗中描写了一个偷采莲的小朋友,又怕被人发现,急急忙忙的划船跑了。相信很多人小时候都有类似的经历。

清朝诗人袁枚的《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震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我们似乎可以看见一个小胖墩,骑着黄牛,无忧无虑的唱着歌归家,听见蝉鸣时,忽然蹑手蹑脚的要捕蝉的样子。


道亦无名

恒灵时童谣(佚名)

举秀才, 不知书。 举孝廉, 父别居。 寒素清白浊如泥, 高第良将怯如鸡。

按照一般人的理解,十五周岁以下,都应该是儿童吧!如果连“未成年人”也包括在内,儿童年龄的上限应该是十八岁。

不管什么标准,十一二岁应该是儿童无疑。

这首童谣就说的是这二位儿童皇帝。  桓、灵,东汉末年的桓帝、灵帝(公元147年至189年在位)。

这时,近四百年的汉王朝几经起落,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当时土地兼并加剧,阶级矛盾尖锐,政治更加腐朽。

皇帝多是幼年登位(桓帝15岁,灵帝12岁),愚顽无知; 外戚、宦官、官僚集团争权夺利,倾轧不休,朝政黑暗,贿赂公行。

只有蝇营狗苟的黑暗官场,没有治国卫家的贤臣良将,这首童谣反映的就是这种状况。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推荐做秀才的人根本没读过书,推荐为孝廉的人竟然和自己的老父亲反目成仇,分开另住! 这可真是莫大的讽刺啊!

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后两句说的是,有些人号称出身贫寒、道德高尚,但是无恶不作、秽如污泥;

还有些人号称能攻善战、出身豪门大族可是一到征战关头,却又胆小害怕,怯敌畏缩连鸡都不如。

童趣虽然少了些,但读后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吧!


闲看秋风999


睿智张恩玉

现代儿童节联:''儿童庆佳节;花朵正宜人''。"园内桃李年年秀;校中红花朵朵香"。''祖国河山灿如云锦;青春花朵艳似朝霞''。''旭日正东升,到处皆呈新气象;幼苗须爱护,将来都是栋梁材''。


106467846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儿童六七个 八九十枝花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荫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