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疫情告誡我們的,不僅是“不吃野味”,還有避免“病從口入”

我們都知道,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的爆發原因是某些人貪食野味所造成的,所以我們得到了來自四面八方的告誡,不要吃野味。有了這次疫情的體驗,不吃野味,我想絕大多數正常的人都能夠做到了,我在這裡就不再過多呼籲。

此次疫情告誡我們的,不僅是“不吃野味”,還有避免“病從口入”

但是,我們需要更加深刻的反思。有一句古老的諺語說得極其的好:“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口,是我們生命得以維持的重要器官。我們攝入對身體有益的食物,然後就能健康地活下去。反之,如果我們攝入了對身體不利的東西,身體就會受到損傷,於是身體生病了,又需要去攝取更多有針對性的食物或者藥物來讓身體變好。

此次疫情告誡我們的,不僅是“不吃野味”,還有避免“病從口入”

所以,如何在我們的日常飲食當中,避免“病從口入”,我覺得這才是我們需要從這次疫情當中吸取的實實在在的教訓。下面我就廚房衛生安全這一方面,就自己的一些經驗和知識,來給大家做一個分享,供大家參考。

1.保持冰箱的乾淨整潔。冰箱存放了我們大部分的食物,冰箱不乾淨,放進去的食物自然也會被汙染。我的個人建議是,每週清理一次冰箱,清理冰箱,就是在清理食材。我家一般一週集中購買一次食材,到了週末,食材消耗得差不多的時候,就來清理冰箱,然後購買新的食材,再分類歸入冰箱。

此次疫情告誡我們的,不僅是“不吃野味”,還有避免“病從口入”

2.冰箱食材分類存放。

首先,我們要明確,哪些食材是需要放入冰箱哪些是不需要的。不要什麼東西都放冰箱,佔地方不說,對某些食材的保存也未必是好事。

  • 一般來說,肉類、水產類、綠葉菜、溫帶水果等等,都可以放在冰箱裡面保存。而熱帶水果,比如芒果,香蕉等,放在室溫陰涼處即可。放入冰箱,反而讓它們受冷提前變質。
  • 饅頭,包子,花捲,麵包等,當天要吃的,室溫保存即可。如果一天內吃不完,需要分裝好,放入冷凍,能保存一個月以上。
  • 餅乾,糖果,醬菜,蜂蜜,茶葉,八角、桂皮、花椒,粉類食物,乾製食物等,水分含量極低,微生物無法生存,是不需要放入冰箱的。
此次疫情告誡我們的,不僅是“不吃野味”,還有避免“病從口入”

再來分享一個冰箱空間利用的小技巧:家裡的冰箱太小,像西蘭花,花菜,西芹,大蔥這種體積或者長度比較大的食材,可以先進行預處理再放入冰箱。比如西蘭花,花菜把花朵全部分離下來,用盒子分裝好。西芹,大蔥分成小段,用小盒子裝好。

此次疫情告誡我們的,不僅是“不吃野味”,還有避免“病從口入”

為了避免食物相互串味和汙染,肉類食材一層,蔬菜一層,饅頭,包子,花捲,麵包類一層,每種食材也都要用封裝袋或者保鮮盒分裝好,吃的時候方便,也有效避免了串味。

此次疫情告誡我們的,不僅是“不吃野味”,還有避免“病從口入”

3.保持餐具和鍋具的清潔和乾燥。鍋一天不用就鏽跡斑斑?放在那裡不洗等到下頓做飯的時候再洗?筷子插在筷子筒裡黴斑點點?每次拿碗總是溼噠噠的?諸如此類的現象,都給細菌的滋生提供了溫床。我的建議是,每頓飯吃完以後,所有餐具鍋具都要清洗,洗完以後用乾毛巾或者廚房紙擦洗乾淨,或者放通風處晾乾之後再放入櫥櫃。如果有洗碗機,消毒機等利用起來當然更好。

此次疫情告誡我們的,不僅是“不吃野味”,還有避免“病從口入”

4.定期清理過期食品。很多我們意識裡能夠存放很長時間的東西,都有保質期的,開封以後,過了保質期就不要再吃了。

  • 油鹽醬醋調料類。過期了原來的味道都變淡了不說,關鍵對身體還有害,沒吃完也要扔掉,不要心疼這點小錢。
  • 米類,麵條,麵粉,澱粉類。這類食品最容易吸收空氣中的水分,長蟲結塊等,不要囤積過多。
  • 幹香菇,幹木耳,幹黃花菜等雖然都是乾貨,保存時間長,但是如果因為潮溼發生了黴變或者生蟲,那就扔掉吧。
  • 土豆,山藥,紅薯,南瓜等根莖類食物。存放時間雖然相對較長,但是一旦出現黴斑腐爛就千萬不要吃了。
此次疫情告誡我們的,不僅是“不吃野味”,還有避免“病從口入”

以上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大家有什麼經驗也歡迎相互分享,相互學習!

飲食健康,杜絕“病從口入”,從管理食材,整理廚房開始,希望我們都能越吃越健康!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了,願大家好胃口好心情!關於我的菜譜有任何疑問或者做法的討論,歡迎在評論區交流。另外,如果我的文章對您有幫助,也請您關注,點贊,收藏,轉發,謝謝您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