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GDP那麼高,爲什麼很少看到美國製造?

在路上157801529


對於這個問題,專家曾經有過非常全面的解讀,為什麼美國製造生活中很少見呢?

金融經濟在美國的地位高於製造業。


美國的GDP很高,說明美國國內和美國同國際之間的經濟來往很活躍,資金和物質的交換量最大了,也體現了一個國家經濟的景氣狀態,所以他並不僅僅是一個製造業的概念,製造業在GDP中佔據的是一個子項目,其他的包括投資、貿易、金融、第三產業等,製造業只是第二產業的生產值。

圖為特斯拉汽車底盤展示,美國的製造業很發達,但是大量集中在高科技和高附加值領域。


美國是一個以第三產業、金融產業作為主要經濟引擎和牽引的國家,國家的投資很少,大都依靠華爾街銀行的操作,因此有說法說華爾街控制著美國乃至世界的經濟,金融霸權、貨幣霸權是美國維持其超級大國地位的一個手段,但是就製造業而言,美國的製造業排名並不高,僅排名世界第二,而且距離世界第一差距較大。

圖為蘋果A12芯片,在芯片方面,美國在全球沒有敵手。


美國人很少願意從事製造業,美國的經濟以金融經濟、總部經濟、貿易經濟、第三產業為主,決定了美國人更願意坐在辦公大樓裡工作,或者從事科研和服務產業,但是很少願意到車間裡從事勞動的,也因此美國是一個用人成本很高的國家,而勞動力成本高,本身就限制了美國製造業的發展,導致了美國製造業很難在中低端發展,只能發展高附加值的製造業,比如航空航天、雷達通訊、電子科技等。

圖為美國的汽車工廠,美國的製造業雖然很發達,但是很自動化,因為勞動力成本較高,這也限制了他們的製造業發展。


所以我們看見美國在電子計算機、軟件、芯片、航天、航空方面的產業能力強大,技術功底雄厚,但是在船舶製造、汽車製造、特種鋼材、建築、化工等領域越來越差,甚至被很多國家超過,而這些產業才是貼近我們生活的,因此在生活中,除非有人提醒,很少發現美國製造,當然人們會說你的手機芯片、電腦芯片,甚至小編寫文章的WIN7系統都是美國製造,但是這些細節和科技除非是有一定知識的人,普通人很少去注意到這些方面,所以才會發現美國製造不多,但是其實很多。


海事先鋒


首先要做幾點解釋:

第一、美國是全球GDP較高,但卻不是最高的國家。正如我在前幾天的評論中所說,美國的長處和優勢在於把高GDP和國家能力緊緊捆綁在一起,這就在相當程度上把那些富而不強的國家遠遠地甩在了後面。

第二、美國在製造業方面,雖然依然雄居世界前列,但是美國的製造業卻並非全球第一,而且有日漸外流和衰退之勢。這可以用來解釋,為什麼美國前總統奧巴馬的第二期要竭力倡導製造業迴流。

美國製造業之所以會出現衰退,某種程度與最近幾十年美國的立國之本發生變化有一定的關係。最近幾十年美國的國家發展重點,逐漸偏向科技和金融立國,在製造業方面的資源投入相對減少,因此美國原有的一些發達產業,比如汽車產業開始日漸衰落;而在科技與金融方面,美國卻紮紮實實地走在了世界前列。

因此才有了上面問題中提出的疑問: 為什麼美國GDP那麼高,而美國製造卻非世界一流?

美國的這一國家定位發生的變化,與歐洲另一個大國 - 德國相比形成了截然反差。眾所周知,德國的經濟立國之本是製造業。這麼多年來,無論外界形勢發生何種變化,德國的這一定位始終沒有改變。2015年,德國提出了工業4.0,其最終目標也是以現代科技來推動和提升德國製造業的發展。因此人們看到,在今天的世界,”德國製造”依然是一個靚麗的品牌。

究竟是科技和金融立國,還是製造業立國?這是美國與德國兩個不同的發展方向,兩者各有優劣。但從我本人的立場以及從中國未來應該發展的方向而言,我更傾向於德國模式。這倒並非因為我對德國情有獨鍾,而是因為製造業的強盛確實是一個國家的立國之本,而科技和金融這是輔助這一立國之本的兩翼。這個道理我想大家都會同意。


邱震海


對於這個問題,每日經濟新聞編輯郭鑫認為:

GDP是什麼?國內生產總值,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創造的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價值總和。單就GDP這個概念而言,它就不只是和製造業掛鉤。如果把GDP實力和美國製造等同,顯然有些片面了。

接下來,我們來看“製造”一詞,根據公開資料顯示,製造就是把原材料加工成使用的產品或將原材料加工成器物。單從字理解,製造業就是原材料、勞動力、資源的集合體。在實際生產中,製造業又可分為高端製造業和低端製造業,高端製造業擁有高技術壁壘和高附加值,低端製造業則完全相反。發達國家本身人力成本高,低端製造業不符合資本市場化需求,更傾向於將低附加值的製造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

\t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習慣了“中國製造”,是因為這些日用品佔據了我們生活。但這並不代表“美國製造”份額少,高端裝備、發動機、複合材料等這些,很多都是來源於發達國家,只是我們很少用到,所以就很少看到美國製造。

再從工業的發展階段看,我國尚處於向製造業強國邁進的階段,而美國已經處於後工業化階段。按照學術的定義,後工業化是指服務業的產值和就業超過工業和農業。其特徵是,經濟以服務性經濟為主;專業和技術人員在社會佔有相當的比例;知識經濟成為社會的中軸;運用新的智力技術來進行決策。

\t雖然我們很少看到美國製造,但是美國製造業強國和科技霸主的地位仍然沒有人質疑。數據顯示,2017年美國第一產業增加值1734億美元;第二產業增加值36953億美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55219億美元。即便美國的第二產業佔比已經相當低了,但仍居於全球第二。從製造業集中度來說,美國的製造業主要集中在集成電路、航空、航天、導彈、醫療器械、生物醫藥等領域。這也正印證了前面的表述,這些美國製造業的產品並非我們日常生活直接使用的消費品,自然也就感覺很少看到美國製造了。

最後,我們再從另一個角度來圍觀一下美國的科技霸主地位。數據統計,到目前為止,美國共誕生了300多名諾貝爾獎獲得者,總量高居榜首其遠遠超過了世界其他國家的總和,這些諾獎得主在物理、化學、生物、醫學等領域成就卓著。在世界上最好的前200所大學中,美國佔比37.5%。在全球十大頂尖科技公司中,美國獨佔8家,可以說全球絕大多數應用科技都離不開硅谷的支持。雖然很少看不到美國製造,但其實美國製造已經滲透到我們的生活中。


每日經濟新聞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檸檬認為,很少看到美國製造主要是經濟全球化的結果。經濟全球化後,各國根據不同的生產要素稟賦發展不同的產業。美國作為世界霸主和老牌發達國家,其稟賦在於資金和技術,並不是資源和勞動力。因此美國選擇了向全世界輸出資金和技術,獲取投資收益和服務費。

一部由中國製造的蘋果手機,中國賺取的利潤可能只有美國的十分之一。

中國在改革開放以後,積極參與全球市場經濟活動,由於中國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且中國人重視教育,勞動力素質和總量遠高於其他發展中國家,因此順利承接了世界的加工製造業。

表面上看我們是世界最大製造基地,但本質上講我們的製造業還是以初級製造為主。比如我們一直引以為傲的中興通訊,一直以來號稱有全球領先的5G技術,然而美國一停止對中興提供原材料,中興的多數業務都沒辦法繼續開展。

所以雖然很多產品上寫著中國製造,但是可能離開了美國就不能生產,實力的差距一目瞭然。大力培育人才,耐心發展科學技術,是中國最佳的選擇。


首席投資官


美國GDP高指的是國內生產總值高,反映的是經濟總量,以及映射出的世界地位。美國製造指的是什麼?通俗講,就是美國製造的產品。

【小哥哥】曾在美國生活過幾年,實際上在平時生活中,見到的美國製造並不少,並且由於美國製造一般來說,質量較高而價格也不菲,以食品為例,比如說在大型超市購買的有機蔬菜、牛奶等食品,可能是普通商品價格的兩倍甚至更高。



在美國超市中,有機蔬菜一般會標示“organic”,明碼標價,不會以次充好,以便消費者根據自己的消費水平和喜好來購買。經濟水平相對較低的消費者經常會到一些價格偏低的超市去買東西。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由於美國的工業化水平和高科技水平高,美國製造在整個全球的價值鏈和製造環節中基本上處於上游,這就是我們對美國製造產生錯覺的原因,貌似接觸不到。



比如說,平時生活日用品服裝鞋帽等,大部分是中國進口,Made in China,現在由於中國勞動力成本提高了,衣帽鞋襪等產品從東南亞地區國家進口的也很多,而美國真正擅長的高端製造業,比如,航天科技、化工製造、精密機械設備、軍工產品等等。這些都是平時生活中接觸較少的領域。

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是,特朗普上臺以後,非常重視美國製造,希望通過減稅措施促進製造業迴流,去除工業空心化現象,而從奧巴馬總統開始,美國就意識到發展實業的重要性,擺脫美國經濟發展脫實向虛的狀態。在這一點上,與眼下的中國製造2025,可以說也是異曲同工。




摩羯財經


因為美國經濟很發達,處於全球產業鏈的頂端,很少看見一般的美國製造,正是美國具有超強經濟競爭力的體現。

在此引用一個家喻戶曉的“微笑曲線理論”也叫“U型理論”:在產業鏈的兩端,即產業的最初設計研發、最終依靠知名商標的銷售兩大環節攫取的利潤最大,處於U型的最高兩端。而中間的加工製造環節附加值最低,利潤最薄。

美國GDP高,經濟發展,科技實力強主要體現在U型的兩端。例如,蘋果手機產品。美國設計研發主要在本土,這個環節所含有的附加值最高。中間的生產環節在中國代工。而最終生產好的蘋果產品,貼上蘋果商標後,運回美國銷售。

在這些環節中,美國賺取了兩端的最大利潤,中國企業只賺了低微的代工費。

雖然很少看見這些中低端的美國製造,但美國經濟和科技競爭力是全球最強的。

但同時,如果在製造業上久疏戰陣,也會影響經濟發展和中低端就業。這也是為什麼特朗普要重振製造業的原因。他胃口很大,要的是全產業鏈的回牽。


經韜


需要強調兩點。第一,美國經濟已經是後工業化階段,製造業不再是最大產業。第二,美國的製造業技術依然世界領先,尤其是高端製造業。


美國是全球第二大製造業國家

2017年,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193906億美元。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734億美元;第二產業增加值36953億美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55219億美元。三次產業的比重為0.9:19.1:80.0。其中製造業增加值22443億美元,佔GDP比重為11.6%。可見,美國已經是後工業化階段,工業不再是經濟的主導產業,以商業、信息產業和金融業為代表的服務業成為經濟的主導產業。

雖然美國製造業增加值只佔了GDP的11.6%,但依然高達22443億美元。從規模上看,依然是全球第二大製造業國家,僅次於工業化進程中的中國。中國2017年製造業增加值為35947億美元,高出美國60.2%,是全球最大製造業國家。

美國製造業集中在高端行業

之所以很少看到美國製造的產品,主要原因是美國製造業很少生產供一般消費者直接使用的產品。他的製造業主要集中在附加值高和科技含量高的高端製造業,比如集成電路(高通、英特爾)、航空發動機(通用)、火箭、導彈、醫療器械、藥品等產品。這些產品不再直接供消費者使用,因此一般人很少看到MADE IN USA。

我們以集成電路市場為例,全球三大芯片生產商有分別是英特爾、三星電子、高通。其中有兩家位於美國,合計市場佔有率約20%。

消費者使用的產品中也可以看到很過美國產品,如美國汽車(雪佛蘭、別克、凱迪拉克等)、蘋果手機、戴爾電腦、惠普打印機。


紅谷新視界


2017年美國的GDP總量為18萬億美元,依然是世界第一。

歷史上,美國是名副其實的製造業大國。大到飛機、汽車,小到一瓶可樂、一罐午餐肉,都是美國製造。

20世紀70—80年代,美國的製造業大量外移,產業空心化愈發嚴重。低端製造業如耐克運動鞋,已轉移到中國或東南亞等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的地方,中低端的IT設備轉移到臺灣或新加坡進行組裝,如早期的蘋果電腦都在新加披製造。汽車產業由於養老金成本高企,愈發不是德系、日系甚至後起的韓系車的對手,大量的美國產汽車滯銷,日系車大行其道,僅1984年日本即向美國出口了230萬輛汽車。

80年代以後,美國經濟的重點愈發轉移到金融業、信息產業、文化產業上,90年代新經濟興起,信息產業成為美國的支柱產業,軟件和文化產品的出口成為主流,僅1996年美國軟件和文化娛樂產品的出口即高達600億美元。美國製造越來越由有形向無形轉變。

特朗普上臺以來,針對美國嚴重的產業空心化,大量失業人口聚居的“鐵鏽地帶”,提出了“買美國貨、僱美國人”的口號,吸引投資迴流美國,提出再工業化的方針。日本豐田已在美國投資100億美元新建工廠,蘋果部分高端筆記本的製造已遷回美國,而富士康亦打算在美國投資設廠。今後,美國製造可能進一步迴歸人們的視野。


史圖行者


美國的產業結構和其它的國家有著很大的區別,這是由美元是世界貨幣決定的,如果美國什麼都自給自足了,其它國家怎麼獲得美元,因此只好把附加值低的中低端製造業全部交給其它國家生產。這也是為什麼人們說,美國製造業空心化的原因,其實這樣說也不準確,美國的製造業技術還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因為美國把高端製造業的核心技術都控制在了自己手中。

2017年美國GDP19.3萬億美元中,以金融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佔比達80%,而製造業只有11.6%,高達2.2萬億美元,只比我們國家的3.5萬億少,在幾乎沒有中低端製造業的情況下,也是世界第二在製造大國。舉個例子就可以看出美國的製造業還是很強的。

一部iPhone X在美國售價是999美元,在我國的售價是1280美元,而其中我們國家獲得的價值只有中低端零件成本價值51.5加上人工費用3美元,還不及三星一家提供OLED屏+NAND(存儲設備)的價值104美元,當然韓國還提供其它一部分零件總共約120美元的價值。而最大頭當然是美國了,其中最核心的苾片、系統、設計等大頭都在美國手中,美國在一部iPhone X中所佔有利益高達58.5%,而我們國家只有10%左右,但是在我們國家生產組裝,外面當然不會有美國製造了,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

從上面的表述可以看到,美國的產業結構因為外在的需要發生了很大的改變,現在以金融業為主的第三產業為主,中低端製造業的轉移造成佔比有所下降,但高端製造業依舊是世界領先的存在,但只是掌握核心零部件,其它附加值低的部分都交給了其它發展中國家生產,所以美國GDP雖然很高,但很少看到美國製造。

我是禪風,點個贊加關注,還有更多精彩內容與你分享。


淡淡禪風


美國的GDP全球第一,這是毋庸置疑的。因為數據擺在那裡。

但是美國GDP數據的構成已經告別了工業製造為主的時期,目前美國GDP的成分主要是金融、服貿和科技。所以我一直認為GDP本身不代表經濟實力,比如美國的國民生產總值(GDP)是19萬多億,但是他的財政赤字(負債)是20多萬億,兩相抵消,這樣的最高GDP有什麼意義?

而且美國GDP的很大一部分是金融,懂這個的都知道,這其實是一個虛擬數據,華爾街的很大一部分經濟數據其實是全球的投機者對於美元經濟的信心,把錢放在那裡個賺取價值的。假如世界形勢出現對美國嚴重不利的局面(比如大國戰爭),他的那些靚麗的數據會一夜蒸發,變成廢紙。

科技方面美國的主要產出是軟件和軍工,還有航天航空等高科技。我們在使用美國的軟件服務時因為已經漢化的原因是不能看到明顯的“美國製造”的印記的,軍工航天就不用說了,國家都不一定買的到,我們老百姓根本就不可能接觸。航空都知道,波音系列,這也不是老百姓天天用得到的。

美國作為二戰期間的第一工業製造強國,為什麼現在在工業製造領域出現了空心化?那是因為商人逐利的本性決定的。比如開工廠需要一筆巨大的投入,但是他的年利潤率只能保持在10%——20%,獲得暴利的機會幾乎不存在。收回投資並獲利是一個漫長的投入過程。

但是在加上槓杆的金融領域投錢,有可能一夜之間翻倍甚至翻幾倍幾十倍,當然也可能相反。但是人類在利益問題上天性傾向於冒險,所以開工廠的就覺得不平衡,慢慢的轉而玩金融去了。就像前些年成都發生的P2P金融問題一樣,我是有親身感受的。很多實業老闆都在那些企管諮詢企業的忽悠下抽出資金跑去搞投資公司,一時遍地都是相互拆借的所謂投資公司,實際就是無序放貸。最後鏈條出現問題,倒了一大批企業死了一大批老闆。

美國就是一個被金融、服貿抽空了的工業製造大國,由於民生領域的製造業利潤太低,跟第三世界低廉的成本優勢比起來,毫無競爭優勢,所以美國的很多工廠就搬到了國外,變成了XX製造。一些沒有能力搬到國外的就逐步放棄了,這就形成了美國製造的空心化,也就是我們很少看到美國製造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