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炒房的50後、60後、70後是把未來幾代人該掙的錢提前掙了?你怎麼看?

小僧法號掃地


不贊成這個說法。

我是50後,去年央企退休,身體健康,養老金充足。候鳥生活,知足常樂,歲月靜好,海棠依舊。

幸福是奮鬥出來的。



水木清華76318705


我是一個人離開山東來到大上海,接受人生挑戰習慣了,最討厭把責任推到別人身上,自己不去努力,失敗都是別人造成的!就說我1999年我買第一套房子吧,同濟大學附近,房價3620元一平方,是不是很便宜?是很便宜,但當年我和夫人工資加起來才2500-2600元一個月,失敗藉口很好找!若談起買房,我寧可現在買房!就說人家炒房的,也是從無到有,一步步起來的,那也是人家眼光好,努力換來的!凡事多看看自己努力夠不夠!人生永遠是成功的人找方法,失敗的人找藉口!



縹緲的我1828


首先,糾正一個錯誤的認知:不要把那些買房超過一套以上的50-70後定義為所謂的炒房客。凡是不以買賣房屋賺取差價為主要收入方式的人,充其量就是個投資客而已。只不過人家投資的對象是不動產罷了。其次,房屋升值對很多人當年也許只是無心插柳之舉罷了,現在雖然升值了但也許終生不會出售留作子女或出租,所以也不一定馬上套現。最後,任何事物不要只看到賺錢效應,你有沒有想過投資房子也不一定就是穩賺不賠的事情呢?特別是如今以及未來如此嚴峻的樓市政策嚴管下,誰敢說你的房子把後幾代人的錢提前掙了呢?世事無常,別到時候有價無市,老無所依就不錯了。



王晨有話說


要好好謝謝這些炒房客,超發的那麼多的鈔票,如果不是這些炒房客傾盡所有,像蓄水池一樣,把多發的鈔票蓄起來,才沒導致物價成幾何級上漲,也是因為這些炒房客,中國的城市建設才有今天的速度和規模,如果沒有這些炒房客,你只會過的更糟。現在該卸磨殺驢了嗎。


用戶76240992539


這大城市確實是這樣。

大城市有豐富的產業和就業崗位的吸引力。尤其是京滬深這樣的一線城市。每年有大量的年輕人流入。他們暫時沒有經濟能力,只能暫時租房居住。

由於大城市房少人多,未來他們中優秀的人,如企業家,創業者,高端技術人才,企業高管等高收入有剛性的居住置業需求,他們更是社會主要財富製造者。他們的購買力,承租能力很強。

年齡大的人,工作能力變弱,只要在大城市當房東,未來的養老才有品質,而不是指望自己子女。



傑米找房


這個月都會涉及到時代問題,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發財之路,78年後改革開放初,膽大的下海的發了財,住房商品化改革後尤其2000年後開始,也為了擴大國家融資,土地財政慢慢興起,房地產開始水漲船高,一直到現在都是買房的發了財,第一次財富是針對部分人的,比較辦企業的是少數,第二次是普遍性的個人,成年人買了房的財富也水漲船高,第三次是互聯網行業,互聯網泡沫後從事計算機互聯網行業的發了財,第四次也在慢慢開始,個人創造性大爆發,包括今日頭條,抖音,這些都是創造財富的窗口


宮夢典


這個看你怎麼想了,我現在可以說我80 90 把,2010 2020 2030的錢提前賺了。這東西就是這樣的。怎麼說它都有理[捂臉]。而且房產這個領域就長遠來看國家也一直調控的很好,必競是國家第三大經濟產業。而且連帶行業太多了,什麼材料商,裝飾商,裝潢商,物產。幾百種都有了。大起大落不敢說,但是降的可能不大的。尤其是一線城市。望採納


杭海信鴿


炒房是利用房地產交易中信息不對等,資金鍊優勢和對高素質房屋(學區,醫院,商圈,交通便捷中心區域)發現投入早(大家的關注點還沒有產生)收益快,收益率高。重複投入收益的經濟操作模式,這種模式純商業性來說屬於合法權益。但是對於剛性需求人群來說,有失公平。

炒房收益是建立在不完全平等的基礎上(信息不對等,資金鍊雄厚),剛需人群花兩家庭一代人,兩代人甚至數代人的畢生積蓄,甚至還要揹負沉重的長期按揭來得到本應屬於社會的公共教育,醫療就近,商圈服務和交通便捷資源。


PieroWu


本人五零後,沒有炒房投資掙錢,但在低房價時為自己改善了住房、為兒子準備了婚房,想來也是十分的慶幸!


我是方文


掙了的最終是要還回去的。將來的80後,90後,00後都是獨生子女,房子一定是過剩的。長期是一個下降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