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以上家庭零存款?為什麼有些中國人都不存錢了?

Seveniny


最近,有媒體報道,中國50%以上家庭零存款,似乎中國人開始越來越不愛存錢了。而在過去中國人愛存錢是全世界出了名的。截止2018年底,中國居民儲蓄規模超過175萬億,作為全球居民儲蓄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可謂是名至實歸。但是,中國人愛存錢的標鑑正在漸漸離我們遠去。

2018年8月份,中國央行發佈的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我國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存款餘額175.24萬億元,同比增長8.3%,而這也是39年以來,我國金融機構各項存款同比增速首次跌破9.0%。另外,在儲蓄增速整體下滑的同時,我國居民存款增速下降趨勢同樣明顯,這10年以來,居民部門存款增速從18%下滑至7%。

更讓人感到吃驚的是,國內儲戶的財富差距在不斷拉大,截止2018年7月全國住戶存款餘額68萬億。而在這68萬億元中,基本上有50萬億被1千萬人所掌控,人均為500萬;另外,約有10萬億元掌握在3億人手裡,人均3.3萬元;剩餘部分,約8萬億元掌握在近10億人手裡,人均8000元。

現在問題來了,中國為什麼會有50%家庭為零存款呢?這意味著這些家庭一點對抗意外風險的能力都沒有。對此,我們認為中國居民不愛存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第一,存款利率過低,與其他投資品種相比,毫無優勢可言。而現在各類理財產品,風險較小,回報率也不錯,對銀行存款起到了分流的作用。

第二,80後、90後年輕人群體的觀念發生了變化,他們喜歡做“月光族”,還有人甚至出現了“月欠族”等。這都說明了老百姓開始養成了透支和提前消費的習慣。現代人就算買個冰箱、空調等小家電都要銀行分期付款,他們早已沒有父輩喜歡把錢存銀行的習慣。

第三,中國人不是不愛存錢,而是沒有多餘的錢存銀行了。有一位網友曾經無奈表示,我的一生積蓄就買了一套房子,現在哪還有存款呀?現在大多數普通老百姓存款都拿去買房子,還房貸了,哪還有錢存銀行呢?

更有甚者,一些家庭三代人六個錢包同湊首付,然後大家一起來分期還貸款,這使得中低收入家庭,除了支付完首付房貸的首付後,為了今後的月供還要過省吃儉用的苦日子。更讓人擔心的是,一些沒錢付首付的家庭,為了能夠買房子,通過消費貸、現金貸等短期貸款方式湊齊首付款,這樣的系統性風險很大。

實際上,居民個人房貸現在已經佔到了銀行貸款總額的六七成比重。舉個例子,2018年8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1.28萬億元,其中住戶部門貸款增加7012億元,也就是居民貸款。其中,中長期貸款增加4415億元,這就意味著購房貸款持續增加。由此可見,普通老百姓在購房之外,消費能力已被壓至最低水平,而把多餘的錢存銀行那肯定是一種奢望了。

50%中國居民家庭為零存款,如果大家把錢都用到其他領域去投資了,說明中國人的理財意識加強了。而如果中國居民家庭的錢都用於承受高房價了,那就比較危險了,一旦房價開始下跌了,或者出現了意外事故,居民家庭的抗風險能力幾乎為零。現在看來,並非是多數居民不愛儲蓄,而是高房價透支了他們的現在和未來收入,大家沒錢可投了,國內民民近十年儲蓄率驟降,也就不難找到原因了。


不執著財經


我大道理不懂,數據沒有。只說一個身邊人的故事,相信代表了中國人現狀吧。

我親小叔生活在遼寧大連的一個地級市,屬於全國百強縣的水平。

從小農村長大,家裡全部收入就靠種莊稼,再加養了2頭牛生活,小叔中學畢業就去建築工程隊當木匠打工,一天幾十塊錢雖然不多,但也在老一輩以及自己張羅下結婚生子。雖沒有錢倒也平靜幸福的生活著。

結婚後不想兩地分居,就在地級市內跟親戚學裝修,肯吃苦,也肯學掙得越來越多,考慮到孩子將來就在市內買了個2室一廳的樓房,九幾年也就10多萬,沒有貸款都是親戚借的,幾年就還上了,時興買非農戶口也就把老家房子賣了全家辦了非農戶口,算是正式跟農村絕緣了。

裝修熟了後,不甘心一輩子打工,在裝飾材料市場租了個門市房經營裝修用建材,裝修行業出身認識人也多,各種潛規則如魚得水,也趕上前些年好賺錢,營業額是蹭蹭上漲。在一個小縣城一年30多萬,還是省吃儉用。幾年就全款換了帶電梯的大房子,全款買了幾十萬的車。存款也差不多快到百萬。

農村長大混到現在,小叔自己也比較滿意,人生如此再無遺憾,每天下班也是因為累了吧,各家飯店吃飯,一有時間就開著車各地旅遊。

小日子是紅紅火火。

2017年開始,生意不好做了,整個行業都是不掙錢的節奏,有一搭沒一搭的做著生意。兒子學的軟件畢業,工作在大連市內。

一晃兒子也27啦,沒女友。小叔又開始操心兒子婚事,不過急也沒辦法。也就在這段時間17年初開始,大連房價開始上漲,加上政府一調控,長得更厲害了。

遠在老家的小叔心急如焚,兒子將來留在大城市裡連個房子都沒有,怎麼結婚娶媳婦?這現在不買將來是不是更買不起啊?心被整得心慌意亂,不得安寧。

最後,思來想去,進城給兒子置辦房子,最後,做著動車來市內選房,定了一個2室一廳。接近200萬。

把自己辛辛苦苦掙得存款全部拿出來,再跟親戚借了一些,跟銀行貸款60多萬算是跟兒子把房子解決了。

不過60多萬也是每月要還3000多,小4千啦。

所以,為了還錢,又開始省吃儉用,平時也不去飯店了。以前天天吃的肉,喝的酒也不是天天有了。連煙都戒了。

各位看官,辛辛苦苦一輩子的錢,就換了70年產權不完全屬於自己的鋼筋混凝土。

全中國像這樣的小人物不計其數,那麼問題來了,從眾多小人物身上吸食的錢都去哪裡了呢?是否到了有利於國家,有利於人民的地方呢?


onyone2


我是個普普通通的人同時也有個普普通通的家庭 隨著房地產開發大潮的不斷升溫 我也買了兩室一廳的房子 買房前銀行卡里有點錢💰 這一買房又去借了十幾萬 本來打算好了到一七年就還完帳了 然後在買一輛車開個實體店 可千算萬算就是沒有算到 一六年老婆去醫院檢查得了癌症 跟著去醫院做了切除手術 這下到好 讓我本來已經看到了我認為的好日子一下從天上掉到底下了 現在房錢💰差幾萬塊還沒還完 每年還要給老婆去醫院檢查幾次 如今外面招工好多工作我都能幹的很好 但是又都有年齡限制 迫不得已只有回家種那兩畝自留地 還要每年繳社保兩萬多 從心裡講我就不相信好日子會離我那麼遙遠 好日子得靠自己努力爭取 趁著這幾年還能幹 我會挖空心思擼起袖子加油幹 奔向前方幸福美好的好日子


用戶4934922989601


50%以上中國居民的家庭為零存款,為什麼中國人不愛存錢了?從題目來看,貌似是說中國人越來越不愛存錢了,但其實根本就不是不愛存錢,而是壓根就沒錢可存。那麼,中國人的錢都去了哪裡呢?

長期以來,中國人愛存錢是全世界出了名的。截止2018年底,中國居民儲蓄規模超過175萬億元,作為全球居民儲蓄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可謂名副其實。然而,中國人愛存錢的標籤逐漸離我們遠去。

從2008-2018年以來,居民儲蓄驟降

2018年8月份,中國人民銀行發佈的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我國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存款餘額175.24萬億元,同比增長8.3%,而這也是39年以來,我國金融機構各項存款同比增速首次跌破9.0%。

另外,在儲蓄增速整體下滑的同時,我國居民存款增速下降趨勢同樣明顯,這10年以來,居民部門存款增速從18%下滑至7%。舉個例子,在2010年時全國居民儲蓄率為16%,而到2017年已將至7.7%。

根據央行此前發佈的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7月全國住戶存款餘額68萬億,在扣除各項貸款後,淨存款額僅為22萬億元左右。同時,據估計在68萬億元中,基本上有50萬億被大約1千萬人握在手上,人均為500萬;另外,約有10萬億元掌握在3億人手裡,人均3.3萬元;剩餘部分,約8萬億元掌握在近10億人手裡,人均8000元。

比較意外的是,竟有50%以上的家庭基本上都是零存款。那麼,現如今存款下降幅度這麼大的原因是什麼呢?或者說老百姓手中的錢哪去了?下面會告訴大家。


為什麼“不愛”存錢?

正像我在文章開頭就說過的那樣,原本就不是我們中國人突然間不愛存錢了,而是真的沒多餘錢存入銀行。

相信大家也都知道,造成我們無數人沒錢可存的重要原因就是,大多數普通老百姓的存款都拿去買房子了。

更有甚者,在國內的部分地區為了購房都需要家裡的三代共同湊首付,然後大家一起來分期還貸款。尤其是對於比較貧困家庭來說,在支付完首套房貸的首付後,為了今後的月供還需要咬緊牙關過日子。

從2018年最新金融統計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8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1.28萬億元,其中住戶部門貸款增加7012億元,也就是居民貸款。其中,中長期貸款增加4415億元,這就意味著購房貸款持續增加。

另外,還有一部分是短期貸款,大約有2598億元的短期貸款中相當一部分屬於消費貸、現金貸,說白了這些短期貸款基本都是用於首付款的,特別是對於三四線城市的就更是如此。

由此可見,普通老百姓在購房之外,能夠用於消費的部分近乎於被擠壓至最低水平,而能夠存入銀行的錢簡直就不敢想了。



我國居民負債情況

我們看一組數據,目前國內居民的負債率基本都是在120%左右,儘管一再強調去槓桿,但與此同時,我國居民部門債務佔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仍舊從2007年的35%不到,變為現如今的90%。

換句話說,目前國內老百姓在房地產市場的支出已經佔了其家庭可支配收入的90%。如此一來,老百姓誰還有多餘的錢?所以說,這種情況下,居民存款增幅下降趨勢是在所難免的,也是合情合理的。

另外,隨著國內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大家的消費觀念已然悄悄改變,比如說,近年來出現的什麼“月光族”、“日光族”,還有甚至出現了讓人側目的“月欠族”等特殊群體。這都說明了部分老百姓開始透支、提前消費支付的習慣已經逐漸養成。當我們過去還在“嘲笑”美國人花明天的錢辦今天的事時,現在的大多數中國人又何嘗不是呢?

居民存款減少的其他原因

1、存款利率太低了。就拿活期儲蓄利率來說,僅為0.35%,這與餘額寶等貨幣市場基金的收益率相距甚遠,沒有人會願意將錢存入銀行任其不斷貶值。

2、市場上的理財產品琳琅滿目,老百姓的投資方式越來越豐富多彩,不再是將銀行存款作為唯一。這幾年當餘額寶等互聯網寶寶類產品迅猛增長時,甚至還出現了影響或者說分流銀行存款的說法。

總之,中國居民存款增速下降主要還是購房因素影響。其他的因素雖然也影響存款減少,但說到底還是大家沒錢可存佔主流。


東震木


50%這個比例有些失真,實際上有錢人的家庭存款比例相對較少,但是資金總額要比一般家庭高,而普通家庭就更是需要存款在銀行中了,以備不時之需,只不過存款資金少。中國人的存款慾望不可否認的世界第一,至於說一半家庭不存款,原因何在?


原因之一:入不敷出

中國人祖祖輩輩混的就是下一代人口。結了婚盼著下一代,下一代長大了又要盼著成家立業,殊不知結婚成本一代高過一代,祖輩零成本就可以結婚,父輩幾百塊錢可以結婚,到了第三代結婚資金差不多漲到了幾百萬,特別是男方買個房子一兩百萬沒有了,對於剛畢業沒幾年的年輕人,工資再高大部分也不可能幾年掙上一兩百萬,就這樣揹著沉重的房貸結婚了,接著就是孩子出生,吃喝拉撒睡、各種消費、各種繳費,一個月沒有個一兩萬別想活下來;再看看工資,一個月過萬的才多少?過五千就不錯了,消費是收入的兩三倍,很多人不得不啃老,無奈之外還是無奈。哪還有錢存,月月負數,存款的計劃很美好,只是囊中羞澀。


原因之二:存款利率低

銀行存款利率很低,活期0.35%,定期最高才是5年利率5.45%,要知道通貨膨脹速率平均都到了6.8%,存款時間短了利息低 ,長期存款利息又會淹沒在通貨膨脹的影響之下,造成貨幣貶值;再看看現在市面上形形色色的理財產品,可選範圍太多,產品平均的年化收益率高於存款利率的。從低風險低收益的貨幣基金理財產品,到高風險高收益的股指期貨理財產品,應有盡有,銀行理財產品、餘額寶、國債可能低一些,年化收益率在2.6%——4.5%,可能不及存款收益,除此之外的理財產品收益均高於存款,讓部分客戶對存款有種拋棄的感覺。

還原真實的國人理財真相

其實國人理財投資,選擇存款的人數一定是最多的,存款的安全性優勢無可比擬,保本保息,還有存款保險制度保駕護航,而理財是風險損失客戶自負的,就憑這一點,很多客戶有了閒置資金就不敢隨便冒險,就算存款利率再低,也會選擇保本保息的產品,而不會押賭式的買高風險理財產品。特別是普通家庭,對風險承受能力較差,理財門檻也高,乾脆就只能是存款,閒置資金一點點攢著孩子上學、父母看病 ,留著備用,很多家庭都是有一百存一百,有一千存一千的,存款是老百姓最放心的理財方式。



富裕的人,可能閒置資金選擇擴大生意規模投資,也可能選擇理財產品較多,但是這樣的家庭總會拿出部分存款放銀行備用;普通家庭更是如此,除非窮得只剩負債,分文沒有,否則銀行存款依然是大多數家庭理財的首選。


財富公元


依然還記得以前曾說過,美國人喜歡透支未來進行消費,而中國人喜歡把錢存入銀行,而不是消費,很顯然受很多因素影響,中國人都不怎麼存錢了。

第一,互聯網金融發展較快,理財意識較為濃厚。以前很多人把錢存銀行很大程度上找不到一個好的投資手段,股票市場風險太大,同時需要的金融知識較多,很多知識不足的民眾很難夠選擇一個好的投資產品,所以只能夠選擇銀行存款,隨著互聯網的發達,互聯網金融越來越普及,大家只需要下載一個支付寶或者微信等APP便可以選擇各式各樣的理財產品,不僅利率不低,同時安全性也較高。

第二,大量資金被套於房地產。基於中國傳統思想,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有房子才有一個穩定的居所,所以房地產一直都是家庭的剛需產品。隨著房地產價格一波又一波的上漲,普通民眾為了防止房價再次上漲而自己沒辦法買到房子,自己的錢包不夠,甚至拉上夫妻雙方父母的錢來買房,使得大量的資金流入房地產業,普通人的存款當然少了。


我覺得民眾轉換理財觀念選擇互聯網金融而對存款產生的影響有限,而房地產才是影響居民儲蓄真正的原因。

隨著房地產價格的不斷上漲,不僅大量的民眾被迫買房,也使得許多實業公司將公司的營運資金投入到房地產業,甚至可能產生主營業務收入只佔投資房地產所產手收入的零頭,一些上市公司為了扭虧為贏,出售所持有的房地產價格就能夠彌補虧損,出現了這樣一種畸形的現象。

這樣對於經濟的發展是極其的不利的,因為房地產業帶來的利潤遠比企業正常發展產生的利潤要高,那麼企業誰還回去創新,誰還會去發展,大家不如一起去建房子算了,如果繼續照此下去,那麼未來的發展依靠什麼呢?


與財為伴


我對於50%以上的家庭零存款數據是抱有懷疑態度的,不知道這個數據是從哪裡來的。不過我國居民儲蓄率確實在逐年下降,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原因:


1、存款利率太低


央行上一次降息是2015年10月,存款利率降至建國以來的最低水平,且這種低利率狀態恐怕要持續很久。就拿一年期定期存款來說,各大銀行平均利率還不到2%,對於很多老百姓來說,存於不存差別不大,存在裡面也相當於貶值。


2、老百姓理財意識覺醒


2013年6月餘額寶橫空出世,喚醒了大眾的理財意識,當年也成為互聯網金融元年。現在不管是傳統金融機構還是各大互聯網金融機構,都很容易買到各種收益更高的理財產品,存款理財化成為趨勢。老百姓的錢不再只侷限於銀行一個渠道。


3、住房掏空老百姓的錢包


過去十多年我國房價持續大漲,絕大部分城市的房價都已經處於過高的狀態,房地產市場泡沫嚴重。為了買一套房子,很多家庭都是掏空“六個錢包”,夫妻倆和雙方的父母傾其所有才能夠得上一套房子的首付。房子佔老百姓資產的比重非常大,買了房子之後哪還有什麼存款,沒有負債就不錯了。


4、年輕人更注重消費和物質享受


現在的90後的父母大多是60後和70後,而這些父母輩經過了改革開放之後,家庭經濟狀況有了很大的改善,而現在年輕人又很多都是獨生子女,父母自然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給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質生活。沒吃過什麼苦,從小被嬌生慣養,導致很多年輕人注重消費和物質享受,根本不愛存錢,有多少花多少,甚至工作好幾年奔三了還深受向父母要錢,啃老族、月光族的帽子一直帶著。


我覺得錢存不存在銀行不重要,但是每個人和家庭都必須要有足夠的儲蓄,你可以放在其它投資理財產品裡面,但是光顧著消費不懂儲蓄是非常危險的,一旦父母無法再依靠,遇到了意外情況,需要大量金錢的時候後悔也晚了。


小斯筆記


根據西南財經大學發佈的《中國財經報告》中分析,目前我國的儲蓄結構數據,儲蓄金額最多的10%的家庭的存款金額佔到全部儲蓄金額的70%,另外儲蓄較多的35%的家庭佔全部儲蓄金額的25%,也就是說剩下50%的家庭基本沒有儲蓄,銀行存款為零。

為什麼這麼多人不愛存錢?

其實說不愛存錢,這個是錯誤的,中國是世界上儲蓄率最高的國家,我國居民只要有錢的話,基本或多或少都會存起來,而不是像美國人喜歡都花費掉或者提前消費,那麼我國居民的錢都去哪裡了呢?

如下圖所示,根據《2018中國城市家庭財富健康報告》顯示,目前我國的家庭財富77.7%集中於房地產,金融資產只有11.8%(包含存款、理財、股票以及基金等各類金融資產)。這與其他發達國家有著明顯區別,比如在美國金融資產的比例超過42%,日本的金融資產高達61%,新加坡56%,英國52%,加拿大也有48.6%,因此我國12%不到的金融資產的比例明顯偏低。而且根據文章中的分析,這12%的金融資產裡只有42.9%為銀行存款,其餘的為理財、基金、股票等等。所以很多家庭沒有儲蓄存款也就正常了。

該數據的意義?

其實該數據並沒有任何的意義,你比如一個擁有100萬元存款但是沒有房產的人與一個擁有3套房子沒有任何存款的人,孰優孰劣?相信一眼大家就可以看出來吧。

中國的廣大家庭,買房之後,揹負高額的月供,再加上家庭日常消費支出以及小孩子的教育經費支出,最終月光甚至入不敷出的比比皆是,特別是在年輕的一代裡。所以沒有存款屬於一件社會上極其普遍的事情,並不是不愛存錢,而是沒錢可存。

此外,互聯網金融的衝擊也是一大影響,在支付寶的財富專欄(或者說餘額寶)興起之前,我國居民的投資渠道極少,基本以銀行為主,自從餘額寶興起後,年輕一代很多人都把銀行的存款轉入餘額寶或者支付寶的定期理財產品等等,故而零存款也就正常了。

而且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以及年輕一代人的成長,後續這個零存款的規模預計還會不斷的增加,銀行業未來面臨的挑戰也是越來越嚴峻。


鯉行者


給我頂上! !!

富人問貧困人員:你們餐餐吃素營養跟不上的,咋不吃肉呢? 尼瑪的,這不廢話嗎。 實力不允許啊! 國內醫療,教育,房價,百姓普遍三缺三,這三都是地主,平下窮農要不起,怎麼鬥。不說了,快到踏青好時節,一年只有這清明算是旅遊,真悲哀。提早號好地,待到渡劫失敗有個好位置,塵歸塵,土歸土,死後估計愧見祖。。。城市裡有錢稱生活,沒錢叫生存。平民百姓生著累,存錢苦,待到年老命好暴斃,買個墓地,得繳房產物業管理費。。墓地到期,沒錢沒人來續費,掀開你墓碑,撒飛你骨灰,只呼來一聲,窮b。。“查查還有誰未續費的,下一個!風一吹,嗯,,,真灰。。”是啊, 這天, 真的灰!


鈦合金


首先,50%以上的家庭零存款,完全就是譁眾取寵,吸人眼球

這個說法是來自部分媒體對西南財經大學發佈的《中國財經報告》的誇張解讀,他們從中分析目前我國的儲蓄結構數據,儲蓄金額最多的10%的家庭的存款金額佔到全部儲蓄金額的70%,另外儲蓄較多的35%的家庭佔全部儲蓄金額的25%,也就是說剩下50%的家庭基本沒有儲蓄,銀行存款為零。

這就是50%以上的家庭零存款的由來!那麼假設他們的數據是準確的,結論也應該是剩下55%的家庭佔全部儲蓄的5%,中國全部家庭大概4.3億戶,55%的家庭就是2.37億戶,按2018年的居民儲餘額69萬億計算,那麼也是戶均1.5萬元的存款。這個也不是零存款啊。

其次,不存錢,並不代表大家就沒有錢,而是錢去了別處

其實大家稍微想想就知道這種純粹就是噱頭,因為50%的家庭如果沒有可用的現金資產的話,那會是非常可怕的事情,這些家庭就不生活麼,他們的開銷都是來自現金麼,顯然不可能,所以結論肯定是大家把錢放在了別處。

1)互聯網金融的興起,尤其是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加快了存款分流。比如馬雲的餘額寶,規模就達到了2萬億,所以很多家庭如果沒有定期儲蓄計劃,往往領到工資的第一時間就會把錢轉入餘額寶,然而餘額寶只不過一隻貨幣基金而已,類似的基金還有很多,據統計,同樣的貨幣基金累計額度就達到了10萬億之多,那麼這10萬億很有可能大部分都來自那50%的所謂“零存款”家庭!再比如,P2P理財,2018年成交也接近2萬億,那麼這2萬億肯定也是從銀行存款裡分流出來的。

2)金融脫媒與利率市場化加快了居民財富多元化。除了銀行存款外,銀行理財、信託、公募基金、私募產品規模合計增長超過2倍,此外,還有股票交易市場規模也在不斷擴大,這樣的情況下,居民對自己的財產結構有了更多的選擇而已。

3)樓市的不斷瘋漲也是吸引了居民的大量存款。2016年和2017年,居民貸款增量連續超過存款增量,開始由資金供給方轉變為資金需求方,比如2018年房地產貸款餘額就高達38萬億。

不存錢,是因為其他資產價格通脹的厲害,誰存錢誰吃虧

歷史已經證明,現金資產在長週期內是貶值最厲害的,過去20年各種資產價格大通脹讓大家教訓深刻,再者銀行超低的利息,也讓大家知道了,存款其實就是窮人補貼富人而已,所以馬雲才說,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所以一隻天弘基金,一個餘額寶就讓銀行慌了,出來那麼多規定來限制餘額寶的發展,理由就是維護國家金融的穩定,但是在這樣一個博弈的過程中,普通居民實際上對財富的理解也越來越深刻。

我們不是愛存錢,是沒有別的渠道,資本是逐利的,有一絲可能,就會努力

國人之所以愛存錢,最直接的原因是社保機制不夠完善,現在房價這麼高,養老壓力那麼大,還有子女教育、醫療等等,這樣的背景之下,越不理財對未來豈不是越沒信心,外國人儲蓄率低?那是因為他們早就意識到錢變成存款是最吃虧的做法,利息超低不說,還最貶值。這些年,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在可預期的未來,居民儲蓄率可能還會進一步降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