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與酒,人生如酒

釀酒之趣詩詞之趣飲酒之趣

蘇東坡愛酒,但並不沉溺於酒,他很少醉的像李白一樣“長安市上酒家眠”。在他的詩文中,也甚少借酒澆愁的內容,更多的是對生活的讚美和祝福。《虞美人》就是最好的例子:“持杯遙勸天邊月,願月圓無缺。持杯復更勸花枝,且願花枝長在,莫離坡。持杯月下花前醉,休問榮枯事,此歡能有幾人知,對酒逢花不飲,待何時?”

苏轼与酒,人生如酒

蘇東坡酒量其實不大,但非常喜歡飲酒,更喜歡客人舉杯飲酒。他在晚年所寫的《書東臬子傳後》中有一段自敘:

“予飲酒終日,不過五合,天下之不能飲,無在予下者,然喜人飲酒,見客舉杯徐引,則餘胸中為之浩浩焉,落落焉,酣適之味,乃過於客,閒居未嘗一日無客,客至則未嘗不置酒,天下之好飲,亦無在予上者。”相比於豪飲,他更善於玩味酒的意趣。

苏轼与酒,人生如酒

蘇軾喝酒懂得適可而止,他是理智的、儒雅的,定盞定量,絕不會忘乎所以。因為他酒量極小的,往往一杯酒下肚,就已經是酒意濃濃,醉眼朦朧了。

古人喜歡“以文會友”,文會上更少不了酒宴,聚會必有酒。蘇東坡生在四川,但早年就已經名震京師,每次文會基本都是C位,無數文人才子喜歡找他切磋詩詞,飲酒作樂。

但蘇軾酒量太小了,難以應付,便公開向同僚朋友宣佈自己因“少年多病”,所以養成“怯杯觴”的習慣,從來都是“飲酒不盡器”。雖然他“老來方知此味長”,但也是始終堅持不肯多飲的,只求半酣,不求一醉,即使“三年黃州城”,也不過“飲酒但飲溼”。

苏轼与酒,人生如酒

《竹院品古》圖,“明四家”之一仇英之作,描繪了蘇軾、米芾等文人聚會品古的場面。

不過雖然他喝不了太多,在那些“人生到處萍漂泊”的歲月裡,也是不可一日無酒的,酒就像“掃愁帚”,一點一點的掃去他心裡的灰塵陰影,還他一片“也無風雨也無晴”的心靈淨土。

據說每一個愛酒的人,都有一個孤獨而自由的靈魂。如果你有幸遇到另一個純粹的酒友,別忘了和他分享最愛的酒,分享不同的人生際遇,開始一段新的愉快旅程。

◆坤維上腴 岷峨奧區——眉山:歷史人文薈萃之地

◆行攝眉山 | 從這個視角看眉山,實在太美了!

◆蔣藍:張獻忠身世及形象演變史

◆蘇東坡:人生浮沉,最在意的還是一個“情”

◆人物 | 李俊賢:眉山走出的中國工程院院士

◆探秘眉山碼頭•岷江篇①| 從岷江說開去

◆探秘眉山碼頭•岷江篇②| 眉山老城的碼頭記憶

苏轼与酒,人生如酒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END

審核:周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