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多岁的人将来以哪种方式养老最佳?

大户掌柜的


五十多岁的人将来以什么方式养老最佳?这个问题我说说吧,正好我也是这个年龄段,目前也正在考虑将来怎么养老的问题。我是生长在安徽中西部的农民,养老保险缴的是每年100元的,以目前我们当地拿养老保险人说可以拿到145元一个月,这点钱想养老确实很困难。不过目前我和老婆都还在外地打工。我有三个养老方案,第一这几年如果打工赚得多的话,60岁以后就在安置小区买几间门面房,可以自己做点小生意,多余的也可以出租;第二在交通便利的农村搞点农田养殖,自己种点菜,安度晚年;第三回老家继续打工,做到做不动为止,打工赚的钱留着理财养老。好在当初党的计划生育政策我没有实行,我有三女一子,他们目前经济条件尚可吧,所以养老问题不是很大。本人倾向于第一个,也正在向这个方向努力发展。个人认为养老方式没有最佳,只要适合自己就行,农村人养老不怕,就怕人生的最后一程,留点钱找个保姆伺候或者进养老院吧。


默默无闻的猪


五十多岁在我们老家还和年轻人一样在挣钱,到七八十岁才考虑养老。

我父母现在刚五十岁,还在外面挣钱。因为我们是农村的,不像城里人享福。父母二十几岁岁结婚,作为儿女的我们现在也刚结婚。做为九零后的我们,出生时正处于计划生育严重的时候,所以女孩子少,男孩子多。现在结婚讨媳妇都是相当于求的那种。女方要的彩礼高,要房要车要三金要衣服,处处都花钱。我们读书晚,毕业后就到了结婚的年龄。这些东西只有靠家里,我们也就成了所谓的“啃老族”。

房子家里都有,只是在农村,可现在都时兴在城里买房。一套房首付能把家里掏空,父母又怕因为没房影响我们娶不到媳妇,只有努力的多种地,期待多收成。村里的单身汉很多。以至于在老家很多五十多岁人还像个年轻人一样,挑担,种地,没时间考虑养老。

在我们这有交养老保险,但也是到六十岁才能领。作为儿女的我们,看见别人的父母过的好,心里也羡慕,我们和父母也商量了,如果以后不想动了,我们照顾他们。无论怎么样不能请保姆或者送养老院,晚年我们一定要陪在身边。

等到哪天动不了了,如果他们想做生意,租个门面他们帮忙照看;如果想在老家待着,我们在附近的市里找工作,可以经常回来陪下他们。种点菜,养头牛,闲时串串门,和邻居打打麻将,聊聊家常。

俗话说“百年修的同船渡,万年修得共枕棉”和父母之间的血缘关系,这辈子可以一起相守到老,下辈子却不知道在哪里,所以一定要珍惜这辈子。

人一旦上了年纪,就怕孤独,他们需要的不是物质,而是精神陪伴,所以多花时间陪陪他们。


小六子的日常世界


可以有多种选择方式,决定哪种方式是根据你的经济状况经济能力决定的。

我例举三种养老方式。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候鸟式医养社区养老。

对于我们普罗大众一些普通老百姓来说,最常见的是居家养老的生活方式就是自己生活,自己的孩子来帮着照看自己。这个是中国当下或者说之前最主流的养老方式。中国的养儿防老就是这个原因。但是随着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 人口红利的消失。从80年代开始,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现在当下进入60岁养老的这批老年人,多数是独生子女的父母,只有一个孩子。当下的子女的家庭结构是421甚至是8421的一个家庭结构。小夫妻两个既要上班,上面有这么多的老人要去照顾,根本不现实。所以居家养老对于这一代人来说。可以说是笑谈。

网上有一个演讲是前阿里巴巴的CEO卫哲说的,当下中国已经进入独生子女2.0时代。什么意思?80后是第1代的独生子女,他们没有兄弟姐妹。00后和大批10后开始已经是独生子女的2.0时代。他们不仅没有兄弟姐妹。而且没有叔叔伯伯。姑姑舅舅都没有。也就是说独生子女政策已经把他们的兄弟姐妹,叔叔舅舅姑姑都消灭掉了。导致一个结果,人员结构呈倒三角,年轻人越来越少,六十岁以上老年人占到总人口的近三分之一。

还指望居家养老么。

第2种养老机构养老,这是未来的主流方式,对于普通人来说。机构养老的代表就是养老院。因为大多数的人都是普通老百姓,属于工薪阶层,所以只能去养老院,她会给你提供一个床位,但是他没有配套的医疗资源。更没有一些针对老年人的特殊关爱服务。真的只是一个病床。

第3种候鸟式社区养老。为什么叫候鸟呢?就拿泰康来说,全国已经有15个城市布局。从三亚海棠湾到杭州大清谷到苏州的阳澄湖畔,从上海到北京从成都到广州,都有泰康的养老社区,而且是你想去哪个地方直接打申请去就可以是候鸟式的,连锁式的。所谓的社区养老是指,医疗和养老的完全结合,包括每一个社区会配备一个二甲的康复医院。 现在这个行业走在最前面的是泰康保险公司。他们在北京蟒山国际公园山脚下的燕园就是一个典型的医养结合的社区。里面不仅有适老化的设计,更配备了专业的二级康复医院,针对老年病的这种医疗资源。而且里面提供了一加n的管理服务。每一个老人身边会有n个团队来,管理一位老人。包括有管家,心理咨询师。营养师,康复师。不仅让每一位老人过得好,而且让他的医疗成本降低。让每一个老人的寿命延长8~10年。里面,他是为什么叫社区?他是一个人可以挑选一个户型来住,而不是一张床。里面有老年大学,可以学书法,学绘画,学游泳,甚至学打高尔夫球。为个人的信仰开设了佛堂祷告室等等。非常人性化。我觉得这个是属于高端客户的一种养老模式,因为高端客户的子女基本都在国外,他们是非常孤独的,所以更选择社区养老。泰康做的非常好。

对于普通我们老百姓来说,未来的养老院的机构养老可能会成为主流方式。

对于中产以上的群体来说,候鸟式的泰康养老社区是高品质养老的代表,医疗加养老相结合的,新型的一种养老模式。更适合这部分群体

最后,居家式的养儿防老的养老已经不适合现在中国人口的这样一个结构。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当然所有的养老都需要一笔源源不断的与生命等长的现金流来给你支配。而且据统计,老年人的医疗生活成本是普通成年人的3-5倍。当老了的时候,需要别人来照顾,需要请保姆,需要请管家。你想一个问题,是不是老的时候,是不是会成为医院的常客呢?对吧,这些都是导致老年人群医疗生活成本高的原因。也就是说,老年人更需要钱!所以需要提前规划与生命等长的一笔养老金。那么规划养老金最黄金的方式就是人寿保险。因为只有人寿保险是被公认的最科学的制度安排,而且是被公认的,唯一的可以给到你与你生命等长的源源不断的终身的一笔现金流。试想其他金融工具有这样的吗?没有对吧?所以一定要配备足额的养老金,通过人寿保险来配置足。

国际公认的养老替代率达到70%就是一个健康的状况,中国当下社会不足40%。未来30年的2050年养老替代率会降到22%。什么是养老替代率呢。比如你现在一个月挣1万块钱,那么老的时候你一个月拿7000, 这样的话你的养老替代率就是70%。达到70%的话,是你的生活水准是不受影响的。到2050年降到22%,也就是说如果你现在一个月挣1万,那么到那个时候,你每月领的养老金只有2200. 这还没有算通货膨胀。我想肯定满足不了自己的生活吧。那么为什么会在未来的20年当中不断下降呢。我们知道,现在已经退休了的老年人领的养老金来自于我们当下年轻人所交的养老社保。未来30年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会越发严重,到达一个顶峰。而年轻人越来越少。社保养老基金,会严重亏空。养老替代率不断下降。


财经创客007


人生短短八十年,前二十年做准备,工作四十年,休息二十年。恭喜你到了休息的这一步!

一、养老院养老

养老现在国家非常重视,今年以来全国各地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养老机构,当然这里面良莠不齐,可以先慢慢了解,不急。

二、旅游养老

你可以跟自己的老伴,收拾一个常用旅游包,国内国外到处休闲地转转。

三、朋友养老

你可以跟一帮一起长大的朋友,或是公司的同年龄的同事,一起找个别墅,在里面大家慢慢地变老,就像在幼儿园生活一样。

四、其他养老

对于有一定管理经验的,可以去做做讲师,把自己的毕业所学传授给大家,可以去各个公司转转。


另外,养老只是个概念,你要填充的是里面的内容,如何让自己更轻松,这最关键!


多才网


品质养老,用现在有钱的你为未来不确定的老年做好规划,决定哪种方式是根据你的经济状况经济能力决定的。

我例举三种养老方式。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候鸟式医养社区养老。

对于我们普罗大众一些普通老百姓来说,最常见的是居家养老的生活方式就是自己生活,自己的孩子来帮着照看自己。这个是中国当下或者说之前最主流的养老方式。中国的养儿防老就是这个原因。但是随着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 人口红利的消失。从80年代开始,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现在当下进入60岁养老的这批老年人,多数是独生子女的父母,只有一个孩子。当下的子女的家庭结构是421甚至是8421的一个家庭结构。小夫妻两个既要上班,上面有这么多的老人要去照顾,根本不现实。所以居家养老对于这一代人来说。可以说是笑谈。

网上有一个演讲是前阿里巴巴的CEO卫哲说的,当下中国已经进入独生子女2.0时代。什么意思?80后是第1代的独生子女,他们没有兄弟姐妹。00后和大批10后开始已经是独生子女的2.0时代。他们不仅没有兄弟姐妹。而且没有叔叔伯伯。姑姑舅舅都没有。也就是说独生子女政策已经把他们的兄弟姐妹,叔叔舅舅姑姑都消灭掉了。导致一个结果,人员结构呈倒三角,年轻人越来越少,六十岁以上老年人占到总人口的近三分之一。

还指望居家养老么。



燕子说保险


楼主你好,关于养老这个问题,实际上我们就从未休止过。因为对于养老是任何人都所关心的一个问题,那么什么样的方式是最好的一种养老方式呢?当然我个人认为,拥有一份养老金的待遇,那么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是最好的一个养老的方式。

为什么呢?因为养老金的待遇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可以受用终身的。其次养老金的待遇每一年根据你退休年限的增长,而是在不断的增加,所以说从这两方面足以说明养老金才是我们根本的一个养老方式。那么拥有养老金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呢?就是让我们正常的参保基本养老保险,因为只有正常的参保的基本养老保险,才可以让我们获得一份退休养老金的待遇。

一般情况下是需要达到累计交费年限十五周年以上,那么在这样的条件下才可以让自己获得一份基本养老金的待遇,如果说你的这个累计缴费年限不足15年,那么是不能够正常的办理退休的,所以说这一点对我们个人来讲是有一定的影响的,也就是说我们想要享受养老金的待遇,必须要保证自己的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在15周年以上就可以了。


社保小达人


养老问题不是要等到五十多岁才来考虑,应该从早从长计议,才不至于老无所养、老无所依。


以前老一辈人,尤其是农村老人都是奉行养儿防老,自已的一切都是为了儿子,所有财产都是儿子的,老了由儿子赡养。若儿子懂得感恩孝顺,老人晚年生活还自在些;若自己的儿女不孝顺,老人命运就悲惨了。

现在时代不同了,养老问题再也不局限于儿女,只要顺应社会潮流,积极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将来的晚年生活就有份基本保障。咱们年轻力壮时不仅要努力挣钱,还要积极参保缴费,切不可为了儿子的婚事和房、车款,而忽略自已的养老问题,从而造成自巳晚年的凄凉。




不论如何养老都离不开经济基础。若经济基础好,自己又身体无碍,肯定居家自主养老最好,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生活习惯生活;若年纪较大、生活又不能自理,还是到专门的养老机构去比较方便些。


养老是我们每个人都是将面临的问题,只有做到了未雨绸缪,才有可能伸展自如。


小草144270718


看到这个问题我笑了,有没有想过五十多岁还很年轻呢,虽然身体各处开始有些不舒服,但是工作还没问题的,这个问题换成五十多开始考虑养老问题需要准备什么或者有什么条件还好点。都说养儿能防老,但是对于那些没有退休金的老人真的能防老吗?很多农村老人因为没有退休金,生活异常困难,指望孩子?能管饱就够了,真心可怜,等百年之后这就赚个有人给送终,养老质量不高;相对有退休金的老人就好多了,生活质量明显高,晚年也相对幸福。所以五十岁以后如果考虑养老的话我觉得就是攒钱,越多越好,生活有了保障,养老自然够了


慧慧90545641


参加抱团集体自助养老


chaoqian2019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过两亿的国家。全国老龄办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亿人,占总人口17.3%,2017年新增老年人口首次超过1000万人。中国老龄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趋势。预计到2050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数将达到峰值4.87亿,占总人口的34.9%。这意味着30年后,每3个人中就有1个老年人。约占届时亚洲老年人口的五分之二。

也就是你提到的问题,目前社会上有五分之一人的所应该面临的问题,那么作为五十多岁的人将来以哪种方式养老最佳呢,我们分析下看。(这里排除富翁)

首先,50岁的人算不算老,不算老,目前流行新年龄分段,说明,45岁以下为青年,45-59岁为中年,60-74为年轻的老人或老年前期,75-89岁为老年,90岁以上为长寿老年人,性质为分段。

那么给自己订个50-65的计划可以,在这阶段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到了65岁再说养老方式。

(一)居家养老

传统意义上的居家养老模式发生重大变化,需更多借助于社区服务和专业化养老服务机构。其中,长期照料、精神慰藉、临终关怀等老年护理服务蕴涵着巨大的社会需求。


(二)机构养老

是指为老年人提供饮食起居、清洁卫生、生活护理、健康管理和文体娱乐活动等综合性服务的机构。


(三)居家养老和社区服务相结合

是指在社区建立一个支持家庭养老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由社区服务人员提供居家养老的服务,而不是由家庭成员所提供。提供“三助”“两托”“两咨询”服务:助餐、助理、助医;日托及全托服务;法律咨询和心理咨询等。


(四)居家养老与社会服务相结合

由政府购买服务,企业负责运营,是一种居家养老服务提升模式。老人住在家中,由社会来提供养老服务。通过信息平台整合社会资源,根据老年人居住、需求等情况,打造综合服务型、护理康复型、嵌入照护型等各类功能型照料中心,为老年人提供流动健康服务车、紧急救援、家政服务指派、体检康复、送餐到家、上门家政等功能服务。


(五)医养结合机构

运营方有医疗背景或能整合医疗资源及运营物业,在一定范围内,为长期卧床老年患者、残疾人、临终患者、绝症晚期和其他需要医疗护理的老年患者提供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根据医嘱进行支持治疗、姑息治疗、安宁护理,消毒隔离技术指导、老年保健、营养指导、心理咨询、卫生宣教和其他老年医疗护理服务。


(六)抱团式养老

一些文化水平相仿、性格相投、志同道合的老年人在一起共同租住、共同生活、共同娱乐,相互帮助、相互照顾、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每个人承担一定的家务。


(七)候鸟式养老

以天气气候条件为前提,在外地购房或租住,或入住相应的养老机构,属于“候鸟”型客户,每年冬季“飞”往南方,夏天飞往北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