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棉被引发的两场命案,彻底葬送了这个史上最窝囊的王朝

回光返照

公元383年8月,中国南北方的大决战在淝水爆发,作为弱势一方的东晋司马王朝,赌上半个身家,以区区八万北府精兵,打败了前秦天王苻坚倾巢而出的北方各族90万大军。

指挥这场决战的谢石、谢玄以及幕后大佬——谢安终于长吁一口气,如释重负:自己家培养出来的北府兵关键时刻没有掉链子,老谢家终于有拿得出手的军事资本了!

其实,比他们更如释重负的还有一个人,他就是比八公山上风声鹤唳的苻坚还紧张的东晋孝武帝——司马曜。

一条棉被引发的两场命案,彻底葬送了这个史上最窝囊的王朝

淝水之战(实景模拟版)

东晋这个偏居江左的小朝廷,从建立的那一刻起,就是先天畸形的产物,说白了就是窝囊,皇帝说话不算数,真正的话事人是一波接一茬的士族门阀豪强。

从开国的琅琊王氏,到后来的颖川庾氏,再到当时说一不二的谯国桓氏,以及如日中天的陈郡谢氏,个个都是扛鼎人物。

司马氏的意义,纯粹就是徒占其位,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之所以淝水之战东晋只能赌半个身家,就是因为当时桓氏、谢氏分庭抗礼,桓氏掌兵在外控扼长江上游,谢氏专权内政独步朝堂。

没有枪杆子的谢氏无奈之下才组建北府兵,殊死一搏。

现在,如狼似虎的苻坚被揍得鼻青脸肿,落荒而逃了。

接到喜报,蜷缩在后宫的司马曜整日惴惴不安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但是,这还远远不够。

不甘心的司马曜

原本,这个鸡肋般的皇位是没有司马曜什么事的,他的父亲司马昱作为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的幼子,在嫡长子继承制度中是直接被忽略的,一辈子注定就是个王爷命。

但是,拜当时的权臣桓温所赐,司马昱以五十三的高龄被扶立为帝。

当然了,桓温不是雷锋,他的意图很清楚:借鸡生蛋,借老实的司马昱之手行禅位之实,改朝换代。

所以,司马昱在皇位上才熬了八个月就撑不住了,临死前慑于桓温威势,真要传位与他。

朝中其他门阀势力不干了,强行出手加以阻拦,赶在司马昱咽气之前更改诏令,把太子司马曜扶上了龙椅。

公元372年,司马曜继位。

一条棉被引发的两场命案,彻底葬送了这个史上最窝囊的王朝

司马曜时期的东晋

要说,司马曜的运气实在太好,托上天的洪福,他的那些哥哥们不是死了就是废了,让他这个才十一岁的乳臭未干的小子捡了便宜。

而且,登基后第二年,桓温就病死了!

卧榻之侧,鼾声最响的就这么轻而易举地被阎王爷收拾了。

拥立有功的谢安和桓温之弟桓冲就此成为东晋新的支柱,分掌内外。

淝水之战后,上天又狠狠地助攻了司马曜一回:桓冲也死了!

显赫一时的桓氏因为暂时后继无人而偃旗息鼓,偏偏赶上谢安又是个骨子里名士情怀很重的人,不齿于沉迷争权夺利,高风亮节选择隐忍退让。

已经亲政的司马曜面对上天送过来的如此大礼,哪里还顾得上吃相难看,抓紧这千载难逢的时机,把自己的亲弟弟司马道子以及一众亲信安排到京畿重任上,并且要求“跑步上岗”。

在接下来的三四年的时间里,司马曜步步为营,逐渐重树皇权的威严,完成了父祖们梦寐以求的夙愿:挺直腰杆做人!

腰是挺直了,但里子还是虚!

因为司马曜的这番成就,完全是上天帮忙,他自己并不是一个真正雄才伟略的主。

相反,昏君该有的素质,他一样不差。

他号称信佛却沉迷酒色,宠信奸佞甚至僧尼通吃,朝政想不每况愈下都难。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司马曜一手捧起来的司马道子,在骄奢淫逸方面完全不落下风,更要命的是,他对权位的贪恋比司马曜还要执着。

已经成为宰相的司马道子飞扬跋扈,渐渐野心膨胀,开始处处与司马曜争锋。

一条棉被引发的两场命案,彻底葬送了这个史上最窝囊的王朝

司马曜(剧照)

能力一般,水平有限的司马曜对于这个养虎成患的弟弟又气又恼,却无可奈何。

就这样,尾大不掉的现状让曾经好得就差穿一条裤子的兄弟俩开始明争暗斗,互下狠手。

刚刚稳固的皇权在这接踵而至的皇室内讧中又开始风雨飘摇了。

棉被命案之一

在双方你来我往的激烈交锋中,时间来到了公元396年。

盛夏刚过的一天,心情不错的司马曜来到后宫,找自己宠爱的张贵人喝酒作乐。

嗜酒贪杯的他开怀畅饮,不出意外又喝高了。

酒德不太好的他眯着游离的眼睛,玩心大发,开始戏谑张贵人:“看看你,马上三十了,没以前漂亮不说,连个孩子也没有,白白浪费一个贵人名额,我明天就废了你,再找个年轻好看的,哈哈!”

女人这辈子最恨别人说自己老,又不中用。

身心受到极大打击的张贵人瞅着烂醉如泥的司马曜,醋劲大发,于是灌醉了司马曜的贴身太监,然后指挥心腹宫女,把不省人事的司马曜拍到床上,众人合力,用一条被子把昏睡中的司马曜给活生生捂死了。

堂堂一国之君,就这么稀里糊涂在梦里被自己的女人送去了阎王殿,死得实在太窝囊了!

而一个普通贵人,竟敢如此大胆捂死皇帝,背后如果没有足够强势的人指使撑腰,怎么可能?

至于那个人是谁,想必大家都很清楚!

司马曜死了,但因为他的好酒如命,给东晋留下了一个白痴太子司马德宗。

一条棉被引发的两场命案,彻底葬送了这个史上最窝囊的王朝

司马德宗

这位比他那赫赫有名的白痴前辈——西晋惠帝司马衷还要蠢得离谱的皇帝,生活无自理,说话都费劲,自然更不可能去彻查父皇的死因了。

或许,正是因为司马德宗的存在,才让张贵人和她身后的大佬有恃无恐。

反正最后的结果,司马道子父子成了东晋说一不二的当权者。

但是,这对尸位素餐的父子根本没有能力掌控天下。

因为他们不及格的表现,东晋叛乱四起。

浑水摸鱼的散乱局势中,桓氏势力重新崛起,桓温的幼子桓玄聚合家族余势,在叛乱中左右逢源,纵横捭阖,最后成功干掉了司马道子,取而代之,重振桓氏雄风。

但是桓玄用力过猛,心急的他立足未稳就直接选择篡位,废了白痴司马德宗,结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引发了新一轮的大洗牌。

在新一轮的讨伐争夺中,终极大BOSS终于登场!

棉被命案之二

北府兵旧将刘裕领兵异军突起,虽然草根出身,但是他依靠自己的能力在战乱中逐渐壮大,攻灭桓玄后最终成为东晋有史以来威势最大的权臣,如果说之前的桓温、谢安还只是隔靴搔痒的话,现在的刘裕绝对已经具备釜底抽薪的实力了。

当时的人们,上到统治阶层,下到黎民百姓,出于对神明的敬畏,对占卜未来的谶语是相当迷信的,都奉为行动圭臬。

而当时民间普遍流行“昌明之后尚有二帝”的图谶,也就是说司马曜(字昌明)之后东晋还会经历两位皇帝才能寿终正寝。

在意欲改朝换代的刘裕看来,这是必须要遵守的规矩,桓玄就是前车之鉴。

但问题是,刘裕是公元363年生人,当412年他独掌大权时已经五十挂零了,在那个平均寿命不超过四十的年代,他很担心自已熬不过那位痴傻却还年轻的司马德宗。

更何况,按照谶语,司马德宗之后还得有位皇帝才能名正言顺轮到他上位。

一条棉被引发的两场命案,彻底葬送了这个史上最窝囊的王朝

枭雄——刘裕

看着傻人有傻福,活得面色红润的司马德宗,刘裕最终还是忍不下去,动了杀心。

之所以说傻人有傻福,是因为司马德宗有一个真心为己,而不是背后插刀的胞弟司马德文,这点可比他爹幸运多了。

司马德文不是傻子,当然清楚刘裕的念头,所以为了保护皇兄,当然也是为了保护司马江山,他寸步不离、日夜守候在司马德宗身旁,刘裕派去执行任务的人甚至一时找不到下手的机会。

但是,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势单力薄的司马德文怎么可能是刘裕的对手。稍一疏忽,刘裕的人就趁虚而入,干脆利落地了结了司马德宗,结束了这位重症痴呆患者悲催傀儡的一生。

司马德文还没来得及为自己的失误而懊恼痛悔,刘裕的命令就来了:请司马德文登基!

司马德文比谁都清楚,他的角色,至多就是一个二传手!

皇位,从来没有像这样让人如此抗拒!

可悲的是,他连拒绝的资本都没有。

司马德文战战兢兢地爬上龙椅,如履薄冰、度日如年,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担心今天还有没有命能看到夕阳。

这样的日子没有让他熬太久,头顶悬着的利剑终于落下了。

登基第二年,一切准备妥当的刘裕就把已经写好的禅位诏书扔到了司马德文的面前,逼令他逐字逐句眷抄一遍。

这个可怜的临时天子,颤颤巍巍地提起笔,怀着写遗嘱一样的悲凉心情给东晋王朝划上了最终的休止符。

在刘裕哏中,司马德文的使命已经完成,也就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了。

又是一条棉被,结束了司马德文的生命。

不同的是,他爹是在睡梦中闷死的,而他,却是在清醒的状态下,带着死亡的极度恐惧被人盖上棉被,扼窒而死。

改朝换代时,再高贵的人命,也贱如草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