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數漲個股不漲是什麼套路?

阮景偉


指數漲個股不漲有幾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你選擇的股票在高位,是機構莊家正在高位出貨的股票,這種股票機構莊家已經炒作到位,藉著指數上漲時高位出貨,如果你買的是這種股票,指數上漲時,不光股票不上漲,很有可能還會下跌,還會被套在高位。

第二種是主力機構已經出貨的股票,雖然股價下跌了,還沒有到主力機構準備炒作的時候,這種股票大盤指數上漲時個股也不會上漲。

第三種情況是主力機構先於指數拉昇的股票,指數上漲時主力機構藉機震倉洗盤,於是大盤指數上漲時這種股票還會下跌,讓投資者認為這種股票在大盤指數上漲時還下跌,肯定不會上漲,於是就賣出換股,等你剛一賣出,指數橫盤整理時,這種股票就大幅上漲,而且是瘋狂上漲,漲得投資者再也追不上。

第四種是弱勢股,大盤指數上漲它不漲,大盤指數不漲他還下跌,在目前市場有三千多隻股票的今天,市場存在大量的弱勢股,這種股票就是長期不上漲,這種太弱的股票投資者最好不要買。

在我國這種投機的市場,主力機構賺錢也很難,於是就算是在大盤指數上漲的情況,市場有了行情,也並不是所有的股票都會上漲,反而是大量的股票在指數上漲的情況下也不上漲,現在的主力機構都是採用聲東擊西,熱點快速轉換,就算是有熱點,也是小熱點板塊,而且是散戶看不懂的,從來沒有聽說過的概念板塊,比如工業大麻等,並且真正能漲的股票在板塊中只有二隻或三隻,有的板塊真正能上漲的只有一隻股票,市場的主力機構投機越來越狡猾。

如果您認同我的觀點,請加我的關注並點贊。如果您有投資或融資的難題也歡迎從我的首頁導航條中點擊加入我的“圈子”提出,謝謝您們的支持。


金融學家宏皓教授


很多時候我們在分析上證指數時候,各類指標或者趨勢和資金流向都表面指數看多繼續上漲,但是在通過指數分析後買入個股時候個股不漲反跌的現象。還有指數出現上漲或者震盪時,個股出現普通的下跌狀態,這一般是什麼套路,下面我就來具體解釋下該問題。

上證指數編寫原理

在解答這個時候我們首先要先了解下上證指數的編寫原理,上證指數以上交所所有上市公司為樣本通過加權平均後得出,具體權重的大小主要通過市值的大小區分。這樣就可以得出結論,如果一隻股票的市值越大影響指數的能力就越大,具體參考下圖例子:

上圖今天單隻個股上漲拉動指數點位排行榜,比如上圖中國人壽上漲後帶動指數上漲0.66個點,通威股份上漲帶動指數上漲0.19個點,具體來說的中國人壽影響比通威股份大,但是通過今天漲幅我麼可以發現,人壽只有上漲1.88%,而通威股份卻上漲4.07%,具體原因是什麼呢,上漲幅度大的反而影響指數較小,主要的區別在於人壽的市值肯定遠遠高於通威股份,具體參考下圖:

我們發現人壽的市值是通威的12倍多,那麼上證指數的波動主要受大盤藍籌個股的波動,如果一隻個股市值只有幾十億的話,那它即使漲停的話對指數幾乎也不存在任何影響。

那麼我們就又回到上面所涉及的問題了,指數上漲個股反而不漲,那麼理由很簡單了,肯定是大盤藍籌個股出現了上漲帶動指數上漲,但市值較小的個股出現了普遍的下跌對於指數的影響較小,畢竟市場上大盤個股相對較小,小盤股相對較多。

那什麼情況下藍籌個股上漲帶動指數上漲,個股出現下跌的狀態呢?我覺得存在幾大理由:

第一,國家隊護盤,當時出現非理性下跌對市場情緒面造成較大影響後,國家為了穩定盤面不可能買入A股所以上市公司去拉昇指數,那麼最好最快的方法就是國家隊資金大量去買入大盤藍籌個股後造成指數的上漲,但是市場其他小盤股不受資金青睞仍舊處於下跌狀態。

第二,市場結構,當時市場資金抱團買入藍籌個股後,小盤股不受資金關注仍舊處於下跌狀態,當時市場結構處於牛轉熊後市場企穩的結構中,一般資金都願意抱團買入該類型個股,比如09年市場和離我們最近的17年市場,17年市場走出了結構性的牛市行情,上漲個股都是藍籌和白馬,小盤個股出現了明顯的下跌趨勢,我們可以參考17年市場中創業板指數和中小板指數,或者參考中證1000指數都是呈現下跌狀態。

個股節奏

每隻個股在每個階段都有自己的獨立走勢,當莊家開始出貨或者洗盤結束後,個走勢股有時也不會具體去參考指數的走勢,所以上證指數上漲並不代表個股一定要出現上漲,主要分為幾類。

第一,個股大漲後開始出貨階段,當一隻個股最近由於題材和板塊符合熱點後開始受到資金的大量追捧後到達一個相對高位,市場資金開始大規模出貨階段時,即使上證指數大漲仍舊不會阻擋出貨個股的下跌。

第二,個股洗盤階段,當一隻個股處於莊家洗盤階段,莊家主力並未選擇拉昇時候,即使指數上漲個股也很難出現上漲,在莊家建倉吸籌階段跟洗盤階段類似。

第三,個股本身的利空,一旦個股突發大利空後,即使今日上證指數大漲也無法阻擋這類個股的跌停。

每隻個股都有其本身的上漲和下跌的節奏,指數的上漲和下跌只能作為市場情緒面的參考和大方向的參考

,比如上證指數短期一路上漲,個股短期下跌後期可能存在補漲的預期。

所以在分析指數上漲首先要理解是藍籌的帶動上漲,市場情緒面仍舊較弱時候個股仍舊存在風險,如果市場普漲帶動指數的上漲,個股只要沒有大幅度上漲過後期仍舊存在補漲的預期,只是短期的節奏不同罷了。

感覺寫的好的點個贊呀,歡迎大家關注點評。


道破天際


股市中經常遇到這種情況,大盤指數在漲,而個股不漲,造成賺了指數不賺錢,這是什麼套路呢?

其實出現這種漲指數不漲個股主要有三種套路:

(1)GJD護盤拉昇

自從GJD在2015年出現在救市以來,在近幾年A股出現漲指數個股不漲,或者反跌的行情已經不在少數。中金、匯金總是在關鍵時刻就放大招,龐大資金就是拉昇2015年之時是最常見的行情。另外最為典型的就是上週五午盤1點開盤後受利空消息直線跳水50多個點,隨後短短几分鐘大盤又反轉拉昇回來,神秘的力量出現護盤拉昇,穩定盤面情緒,穩定投資者信心。


(2)機構抱團取暖

機構資金都是龐大的,而機構這麼龐大的資金只能潛伏在大權重股中,類似中國石油,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平安,中國人壽等等大象股。而往往這些大象股對大盤指數貢獻率是非常高,當各大機構抱團取暖都買入大象股後推高大權重股從而拉高指數,而其他題材股由於缺乏資金推動,股價不漲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大盤出現飆升,賺了指數不賺錢。2016年~2017年兩年藍籌慢牛行情就是最典型的漲指數不漲個股,反而個股出現下跌。

(3)溫水煮青蛙

這種情況時常發生在大盤在下跌趨勢中,當大盤出現加速下跌之時又有一股神秘的超大資金進行護盤拉昇指數,個股就在底部趴著不動。當盤面情緒穩定後這股力量突然消失了,然後指數又開始震盪下滑,個股又開始跟跌,震盪式下跌。這種溫水煮青蛙在2018年熊市行情就比較明顯,大盤指數有資金護盤,當然拉昇個股不動,大盤迴落個股跟跌,這種溫水煮青蛙模式讓個股新低不斷。

股票市場就是這樣的,都是資金說的算,哪裡有資金就哪裡有行情,如果超大資金去炒作大權重股,肯定會帶動大盤指數上漲,而沒有資金的題材股看著大盤表演。反之假如大資金進入中小題材股炒作,肯定會推高題材股,即使大盤不漲中小題材股都是會漲的。所以其實出現大盤漲指數個股不漲,這種現象的套路不深,都是資金在影響所致。


老金財經


現在的A股已經有將近3600多隻個股,總市值也達到了50萬億多,所以說體量已經是非常大了,所以很難做到要漲一起漲,要跌一起跌!我們可以發現,自從2010年的創業板加入以後要,股市就會出現所謂的分化行情,而只有在真正的大級別牛市中後期,才會有全面開花的情況出現!其他的時間基本都是分化走勢!

再加上,目前A股的外資進入渠道正在逐步打開,而對於上證指數來說依靠的是拉動權重股而進行修正,所以一旦出現了大跌,風險,外資就會抄底這些指數股佈局,而管理層也會拉動指數股救市,那麼自然就是一個指數上漲,個股普跌的分化局面了!

所以說,投資股票要懂得輕指數,重個股!就像當初的2638點漲到了3587點,指數看似漲了將近1000點的空間,但是大部分的中小創個股卻繼續下跌,大跌,暴跌,造成了賺了指數,虧了錢袋子的結果!

那麼對於現在的A股來說,其實從2440點漲到了3288點的過程,也是一個漲了指數的結果,但是不同於當初的2638點,此次的中小創個股並沒有下跌,而是做了一個順勢震盪洗盤的週期!可以看出的是此次的A股正在做熊牛週期的轉變,下跌趨勢已經改變!

所以說,如果手裡持有的是那些前期漲幅過大的指數股,概念炒作個股,上證50個股,那麼要懂得清倉,甚至逢高大幅減倉!因為A股從來沒有隻漲不跌的道理,再強的績優股,再好的白馬股都會因為漲高了而面臨一個獲利了結下跌的局面!

同樣的,對於那些已經跌了4年左右,跌幅達到70%以上的中小創來說,也不會是隻跌不漲的!所以一定要記住,風險是漲出來的,機會是跌出來的,未來的機會很有可能從指數搭臺,轉變為中小創唱戲。手裡如果持有的是底部區域,前期滯漲的中小創績優股,要懂得堅持持有,甚至逢低吸納!

因為A股的個股行情從來不會缺席,它們只會遲到!股市的規律就是牛市吹泡泡,熊市擠泡泡;泡泡遲早會被吹破,泡沫終究也會擠乾淨,週而復始。但無論市場如何認準自己確定能賺錢的股票,堅定地持有它就能取得最後的勝利。一隻股票大漲的時間可能只有10%,而剩下的90%日子裡不是在調整就是在下跌。如果你在那90%的時間裡都持有這隻股票,但卻在最後那10%到來前因為受不了'漫長煎熬'賣出了,那隻能是一種悲哀。


琅琊榜首張大仙


在講解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搞清楚指數是如何組成的。

我們通常所講的指數是指上證指數,是加權上證指數。

什麼叫做加權上證指數?

在股市中上市的股票有很多,不同股票市值是不同的,比如說中國石油,上萬億的市值,但是剛上市的新股,有可能總的市值10億左右,所以這兩隻股票對於指數的影響肯定不一樣的,所以考慮到,市值不同,對於指數影響不同的因素,就叫做加權指數。

在A股市場中,證券,保險,銀行,釀酒等板塊中的股票基本上都是巨無霸類型的股票,所以這些板塊的上漲,會帶動指數的急速上漲,也就是我們通常看到的只漲指數不漲個股的問題。

為什麼會出現只漲指數不漲個股的情況。

1、在熊市的末期或者重要的壓力關口。

這個時候人氣極低,交易很不活躍,所以這個時候,股票市場需要刺激,這個時候回出現權重股快速上漲,造成指數大幅翻紅的局面,目的是為了吸引資金,吸引眼球,刺激市場。

2、在牛市的末期,拉指數掩護主力撤退。

權重的上漲,會帶動指數的上漲,這個時候你會看到股市一片祥和,欣欣向榮,但是很多個股都已經輪番漲過了,處於高位,主力這個時候需要出貨,所以,會拉抬權重股票,造成指數的急速上漲,讓新進來的散戶還以為牛市還沒有結束,股票還有新高。個股下跌,指數並不會出現大幅下跌,反而權重的上漲,會帶動指數的翻紅。

3、重要事件節點,維穩。

在重要會議期間,這個時候,權重股的重要性就出來了,維穩,最起碼在重要會議期間不能出現股市急速下跌,股市動盪。



股市佈道者


要清楚理解這個股票市場波動的規律,就要明白股票市場的組成部分,相信你也知道有的股票市值是特別大的,比如工商銀行的市值流通股就非常巨大,目前工行市值已經有一萬八千多億。而有的股票市值也才20多億,明白了股票個股的市值是有大小之分的。下面就要明白指數的組成部分,A股的組成就是所有個股綜合組合在一起,而個股分為大盤股和小盤股等。

舉個例子如果A股有十萬億總流通資金,而300個大盤股就佔據了50%的流通,剩下的2000個股票才佔據50%。一個是高度集中,一個是散兵遊勇。

以上概念都清楚後,你就明白為什麼會出現指數漲而個股不漲的情況。

當大盤股漲的時候,因為佔據的體量過大,因此指數不得不漲。這個時候指數就漲,而其他小盤個股不漲,就會產生指數漲而個股不漲的現象。也就是這個時候是大盤股在帶動指數被動的漲,創造出市場繁榮翻紅的假象。

當我們個人遇到這類情況的時候,先要找到帶動指數漲的原因是什麼,大盤股到底是那種類型的股票在漲,如果是金融股在漲,一般表示市場有企穩跡象,因為股票市場的根基是資金,金融股漲說明市場對金融的消息資訊的反饋,有利好資金入市的情況出現,這個時候你要多關注個股的情況,及時跟進操作。

但是如果不是金融股長,是一些其他類別的股票帶動股市指數拉昇,則要注意,這類有可能是短期消息刺激而產生的指數拉昇,其實市場並沒有做好準備上漲。



金十交易學院


從2017年價值投資元年以來,指數漲個股不漲的現象就成為了一種常態,這種現象的出現並不是什麼套路,而是表明整個a股投資風格在逐步進行轉換,從過去題材炒作,以“小”為美逐步轉變成了以“胖”為美的思路。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以貴州茅臺、中國平安為代表的一些權重股、藍籌白馬股在近幾年不斷創出新高,而一些中小創個股卻跌跌不休。

很明顯這些大盤子個股的上漲對於指數的拉昇是顯而易見的,同時無論是外資,還是國內的一些機構普遍也抱團取暖這些權重個股,隨著資金向這些權重股傾斜,在整個市場增量資金流入不明顯的情況下,市場二八效應就會非常明顯,大盤股整體上漲勢頭不錯,而大部分中小創隨著資金的不斷流出,出現連續殺跌的走勢也就容易理解了。

當然市場風格的轉換,很大程度在於監管希望引導市場朝著以業績驅動為導向的方向去走,希望a股逐步想價值投資的方向靠攏,一定程度對於題材就存在一定的打壓。尤其目前a股被納入到msci以及富時羅素指數之後,有同國際成熟指數接軌的需要,一定程度上對於上市公司的質量和業績要求會更好,以便於外資更好的流入a股市場。

就拿近兩週的監管態度來看,上週樂視網、千山藥機等7家上市公司被暫停上市,本週又有4家上市公司被直接退市,從垃圾股頻繁被退市也可以看到監管對於垃圾股的態度,當然這樣做也是為了接下來科創板註冊制的施行掃清障礙。畢竟註冊制一旦實施之後,就方便了更多的企業上市,大量新的企業上市,市場容量就會迅速增長,而整個增量資金就那麼多,就需要一些不作為的垃圾股退出歷史舞臺。因而從這個角度來看,接下來大家一定不要抱著便宜、超跌的思路去買一些垃圾股,可能一不小心就會猜中一個退市的地雷。


你有沒有遭遇賺指數不賺錢的經歷?歡迎留言評論。


侯哥財經



光漲指數,不漲個股,是套路嗎?答案是肯定的

炒股的朋友,經常會發現,手中個股沒什麼反應,大盤指數卻走的很漂亮,所以會產生這種疑問,是不是莊稼刻意控制的?是不是想吸引投資者入局?我該如何規避這類情況等等問題。而實際上,有一定投資分析能力的朋友,應該知道,這是危險信號!

一般情況下,個股普漲是在權重搭臺,題材唱戲,雙方一致認可當前趨勢。而出現光漲指數,個股滯漲或者略有回落,大部分是在漲期末端,或者趨勢整理中。而上漲的對象,基本上上是以中字頭為代表的權重,大藍籌板塊,由於吸引了市場的絕大多數資金,而中小板塊缺乏關注度,導致資金無法聚集,就會出現指數上漲,大部分小市值個股滯漲的現象。

出現這種情況後,投資者需要注意,是近期常出現這種情況,還是階段性的,如果是連續性出現該類情況,有可能是資金出逃,吸引中小投資者接盤,後期大概率會出現下跌的趨勢。

如果對你有所幫助,那給筆者留個贊👍!


泛泛而談你我他


大部分人以為指數上漲了,你就能賺到錢。這是典型的賺了指數不賺錢的心態。明明指數漲了,為啥我不賺錢呢?為啥我的股票趴著不動?這個人家指數漲,你的股憑啥要賺錢呢?指數每一波上漲的所帶領的主題都不一樣,板塊不一樣熱點也不一樣。

所以呢,你手裡的股票又不在人家拉昇的範圍內,那麼憑啥你就要賺錢呢?對吧,這裡多數時候是因為手裡的股票,不在主力拉昇範圍內。然後追熱點呢,你又不會追。所以往往是賺了指數不賺錢,甚至有些同學還會在指數漲的時候虧錢。你看見這個板塊漲起來,你一追結果又換成了下一個帶領板塊。咱繼續來舉例說明。咱就拿大盤上漲的波段來講,其實每一波引領著市場指數的題材主題都不一樣。


領航新智


指數漲,個股不漲,並不是什麼套路。只是因為不同的資金和不同的時期,個股的表現和彈性不同而已。

在歷史上,即使是牛市,14年底,也有藍籌和大盤股階段性猛漲而多數個股不漲,在16-17年的熊市,也有大盤和藍籌猛漲多數個股持續大幅暴跌。

其中,既有小盤股估值和經營層面的確太多問題,太多股權質押和公司治理的問題,也存在因為證金等國家隊在大盤股中拉昇派發的行為,引導了眾多基金等大型機構投資者的跟風和擁擠交易,導致大盤股和指數持續慢牛,而多數個股持續失血暴跌。

應該說,一個牛市裡,作為大型的機構投資者,肯定喜歡藍籌和大盤股,因為流動性的問題,比如,機構拿一百億資金,進出藍籌很便利,且因為藍籌連續上漲可以獲得相同的資金獲取的更多價差利潤,比如,你買進平安,可以買十億,漲10%就是一個億的利潤,而你買別的小盤股,你想要快速買入十個億就很難,很容易漲停了,根本買不到十個億。而小盤股,即使幾個漲停,賺的也不如大盤股漲一點,因為流動性不同,可以參與和投入的資金量級不同。

而多數投資者,持倉品種都為小盤股,所以,以創業板和中證500為代表的指數則代表了市場的賺錢效應,如果大盤指數比如上證50和滬深300大幅領漲,而又不是全面的牛市,那麼多數人就會覺得賺了指數不賺錢。

從2449點探底以來,很明顯,各路大型機構投資者基本保持觀望態度,因此炒作和妖股等就表現相對活躍,大家覺得指數沒怎麼漲,但是賺錢效應很好,而近期上證50連續兩三天開始領先市場,尤其是以港股通為代表的資金在消費和白酒等藍籌裡持續買入,使得市場出現50領漲而多數前期強勢的妖股和炒作股開始大幅下跌,既有資金不同的節奏,也有藉助指數和大盤50指數領漲帶動下指數上行時藉機派發的跡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