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一個社會,物價三十年不漲不跌,你是不是覺得怪怪的?

伊凡雷帝賽克斯


物價是由價值規律即市場中的供求關係決定的,供大於求,價格下降;供不應求,價格上升;如果供需平衡,價格大致保持不變,除此之外價格還會受到居民收入變化,就業情況,對未來預期等經濟波動的影響。

在一個長達三十年幾乎是一代多人的時間段裡,上述幾個對價格有影響的因素沒有發生變化,這顯然是不可能的,因為人口的增長,就業的擴大,不同時期的經濟政策措施,肯定會對市場供求關係產生巨大的影響,價格是波動就是應有之意。如果真在三十年的時間裡價格沒有發生變化,只能說明一種情況,那就是價格管制。作為價值規律體現的價格真的可以人為管制嗎?肯定不行,它一定會以另一種形式頑強的表現出來,那就是黑市或灰色市場,就是一個躲在主流經濟之外的市場。這東西不管人們喜歡不喜歡,它一定能體現價值,代表供求關係,在在這裡只要有足夠的錢,什麼都能買到,而且一定會有人冒著巨大的風險將管制的物資偷運到這裡來上交易,因為它有超額利潤可圖,如果國內沒有,在邊境管理如有鬆弛,走私也會發生,於是倒賣國家物資罪和投機倒把罪,走私罪等也就在國家特殊時期立法禁止的範圍之內。

價格波動,超出老百姓容忍的範圍就會對民生產生負面的影響,人們只能節衣縮食,通過“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用過苦日子的方式度過困境。但價格波動在給老百姓製造生活壓力的時候,也會向生產端傳遞一個信號,此類商品價格高企,有利可圖,應該擴大生產,賺取更多的利潤。遺憾的是因為價格管制,生產企業也得不到可能產生的高額利潤,就會對這樣撲面而來的商機無動於衷,供給沒法增加,價格繼續維持高位或繼續上升,為了保證社會生活不至於失序,就採取憑票證定量供應,豬肉每人每月憑票供應四兩,三毛錢一斤,似乎是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是至今極少數人戀戀不忘共同貧困的日子,國民收入均等化……

目睹過建國前上世紀四十年代中後期物價暴漲,鈔票如廢紙的崩潰歲月的老一輩人,對保證物價穩定,幣值穩定有著強烈的期盼,人們對新社會的擁護很大程度上是它給民眾一個未來良好的預期,沒有人會喜歡那種物價飛漲,民不聊生的生活。

近代由於戰亂沒有和平建設的機會,誰也沒有管理經濟的幾經驗, 一個社會為了保證物價的穩定這個最良好的願望,不得不採取了有些看來有效的措施,但它就帶來一系列的後續連鎖效應,這是政策的制定者最初始料未及的。所以1978年以後,中國的改革是從價格改革開始的,通過對價格管制的逐步放鬆,民間經濟活了力大增,為了防止價格改革造成的的衝擊,還創造性的發明了指令價和指導價兩種價格運行的雙軌制作為過渡,為最後的價格並軌,成完全市場價格提供了緩衝。中國人的餐桌逐漸豐盛起來,豬雞鴨魚肉的消費超過米麵等主食,衣著也告別了“黑、藍、灰”,住房和家庭轎車進入消費的選擇,當價格改革完成時,中華巨人,一個讓列強驚歎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已經聳立於雲間!

通過一個國家對市場價格的認識過程幾乎可以看到一個民族應對危機,學習現代經濟管理,實現經濟騰飛的歷程。價格,我們不應怕它波動,那是機遇與挑戰並存的矛盾體,也許新的機會就蘊藏在其中。



土豆到底去哪裡挖


一個國家一個社會,物價三十年不漲不跌,那是毛澤東時代(計劃經濟時代),物價穩定,社會穩定,那段時間過來的人都知道,生活雖然清苦,心理平衡。人民有幸福感安全感,通過不懈的努力,把一窮二白改變初步繁榮,為國家以後發展富裕夯實基礎,這不就是在發展,在進步,在飛躍嗎?


淡淡如煙


物價穩定,人民才有安全感,幸福感。


夢想128490550


物價三十年穩定,說明物價政策比較正確,一般通貨澎漲是在經濟政策上出了問題,或戰亂,政權不穩。


用戶8751436360850


這不足為奇,這個國家的政府有能力,社會同步發展,不落下一行一業,。像這樣平衡的社會,是人人平等的社會,人民是最幸福的。


好人平安69596


老百姓最大的心願就是日子過得平平安安,物價穩穩當當,這才是百姓要的生活!


花生米加多寶魚


你說的就是毛主席時代,很懷念


清秋冷月666


物價長期穩定是民之福音,因為常人的收入才能逐漸積累,變成個人或家庭真正的財富。否則,不斷上漲的物價,不但不會讓你的收入增加,還會抵銷或帶走原有的積蓄,尤其對底層百姓來說,更是雪上加霜。當然,富人不缺錢,製造和助推通脹他們都是參與者。


洛水一山人


創造多少財富,發多少相應的鈔票,物價就不會變,創造一元的財富,發兩元錢,叫物價上漲,貨幣貶值,你怎麼覺得怪?無知小兒。


用戶7192350907024


物價三十年不漲不跌,說明社會供需平衡,很有序。再加上消費方式多樣性,那就是理想的社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