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酒精不夠用?做好這些也“防毒”

最近新型冠狀病毒來襲,往日看似平常的醫用口罩,消毒水,醫用酒精等瞬間變成了“搶手貨”,甚至有朋友“談毒色變”,每日口罩不離身。近日根據專家解讀,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時候並不需要戴口罩,或者僅佩戴普通醫用口罩就足夠了,也不是所有接觸的物品都需要消毒。那麼怎樣做既能避免“浪費”,又能有效“防毒”呢?。

接下來就聊聊“防毒”這些事。

通過閱讀這篇文章,您會弄清楚以下問題:

  1. 什麼時候需要戴口罩?
  2. 普通人戴口罩需要一天一換嗎?
  3. 什麼是接觸傳播?接觸到公共場所的物品會被感染嗎?
  4. 手機需要消毒嗎?
  5. 超市、菜場買回來的東西要消毒嗎?
  6. 日常需要戴手套嗎?
  7. 如何正確洗手?
  8. 什麼時候應該洗手?

什麼時候需要戴口罩?

很多朋友害怕自己被“病毒傳染”,無論何時何地都佩戴口罩,其實這不僅會造成資源浪費,而且沒有必要,根據專家解讀,若沒有發熱等症狀,正常人不必每個場所、每個情形都佩戴口罩。如果到公共場所,乘坐交通工具,建議戴口罩。

但是如果獨處、散步、在家中,沒有特別密集的人員接觸,是可以不戴口罩的。

口罩酒精不夠用?做好這些也“防毒”

如果獨處、散步、在家中,沒有特別密集的人員接觸,是可以不戴口罩的

普通人戴口罩需要一次一換嗎?

由於醫務人員要面對病人,以及進行一些與呼吸道分泌物密切接觸的操作,因此對不同防護級別口罩的規格、型號、使用時間有嚴格規定。但是公眾戴口罩的更換頻次並沒有這麼嚴格的規定。一般口罩上有說明是一次性還是可以反覆使用的,可視清潔程度使用較長時間。比如只是下樓散散步,空氣流通好,口罩在無明顯汙染,可以適當延長使用時間。但是要注意,若口罩明顯汙染(比如戴口罩打噴嚏、手不小心接觸口罩內面,口罩沾染血漬等汙物時等都視為已汙染),或口罩破損,明顯潮溼,就需要更換了。

口罩酒精不夠用?做好這些也“防毒”

什麼是接觸傳播?接觸到公共場所的物品會被感染嗎?

近日,國家衛健委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公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四版)》,其中將病毒傳播途徑更新為:“經呼吸道飛沫傳播是主要的傳播途徑亦可通過接觸傳播”。那麼,如果接觸到公共場所的物品,有可能被傳染嗎

接觸傳播主要指的是間接接觸傳播,除了飛沫可以直接噴濺到你的呼吸道、眼口鼻處的黏膜,感染病毒;另一種就是呼吸道分泌物(打噴嚏、咳嗽的口沫)把物體表面汙染,或者手上有這些分泌物再摸東西,汙染了物體表面,別人再用手摸這些物體,之後摸自己的眼口鼻,就會感染傳播。

所以,預防接觸傳播,勤洗手和戴口罩一樣重要。正確洗手是國際公認的預防呼吸道感染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尤其是在咳嗽或打噴嚏後、飯前便後、接觸他人後、外出回來,更應該把手洗乾淨。

口罩酒精不夠用?做好這些也“防毒”

預防接觸傳播,勤洗手和戴口罩一樣重要

手機使用頻率高,需要消毒嗎?

在公共場所使用手機時,如果使用的是自己的手機,也沒有外借他人,不會被感染;但若碰巧周圍有未戴口罩的感染者,手機上面沾染了其飛沫,使用者在接觸後又揉了眼睛,會存在感染的可能性。

超市、菜場買回來的東西要消毒嗎?

將從外買回來的物品外包裝進行清洗消毒,當然是可以的。但是在現實中,我們不可能對所有物品都進行消毒,在接觸病毒的風險和所採取措施之間要加以考慮,其實超市裡的物品被感染者飛沫汙染機率不是很大。

建議回家後,將外出穿過的衣服單獨放置,不要隨意用髒手觸摸眼睛、口鼻等部位。接觸動物和動物產品後,避免觸摸眼、鼻、口;避免與生病的動物和病變的肉接觸;避免與市場裡的流浪動物、垃圾廢水接觸。相比對這些東西消毒,最重要的還是接觸後勤洗手,保證手部的清潔,

口罩酒精不夠用?做好這些也“防毒”

普通人日常“防毒”需要戴手套嗎?

由於病毒可以通過接觸傳播,因此在醫院裡,醫務人員接觸患者,在接觸汙染物質的時候應該戴手套。但在一般情況下,不用專門戴手套,與其戴手套,關鍵是要養成良好的日常習慣,勤洗手,不用髒手揉眼睛、摳鼻子。

口罩酒精不夠用?做好這些也“防毒”

如何正確洗手?

正確洗手可以有效預防接觸感染,是預防呼吸道感染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國家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WHO及美國CDC 等權威機構均推薦用肥皂和清水(流水)充分洗手。目前外科採用的是七步洗手法,可以有效殺滅病菌,阻斷疾病傳播。

口罩酒精不夠用?做好這些也“防毒”

哪些時刻需要洗手?

洗手時防控病毒播散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因此平時要注意勤洗手,尤其是在咳嗽或打噴嚏後;製備食品之前、期間和之後;飯前便後;手髒時;接觸他人,錢幣,動物或公共物品後;超市購物,外出回來後。

寫在最後

口罩短缺省著用,沒有必要就不用,

買菜無需N95,外科口罩就夠用;

洗手通風早睡覺,處處消毒沒必要,

在家宅著樂趣多,相信權威勿驚慌。

關注 抗擊疫情,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