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本科生热衷考研,应届硕士生为何不愿考博?读博出路有多大?

幻化成风_不能言说的伤


应届本科生热衷考研,而应届硕士生不愿考博,目前来说确实是这样一种现象,主要原因是受到就业环境的影响。

随着就业门槛的提高,绝大部分本科生考研的目的是为了将来更好的就业。企业招聘时动则要求研究生学历,要求也985,211高校等,让很多本科毕业生无所适从,就业范围受到了极大限制。所以希望通过考研来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一是提高学历,获得研究生文凭;二是换学校换专业,提高就业的平台。

而应届硕士毕业生不热衷于考博,主要是硕士研究生文凭已经足以竞聘绝大部分岗位,受限制很少;二是真正想要做科研的人并不多,博士是典型的严进严出,毕业较难,很多人并没打算有去承担读博的压力;三是年龄的问题,正常情况下本科毕业22-23岁,研究生毕业26-27岁,如果到博士毕业,必然要超过30岁,这时候才开始考虑工作,家庭,婚姻等问题,很多人不愿接受,特别是对于经济压力较大的学生来说尤其如此,30岁还无房无车等现实问题困扰着不少人。

关于博士的出路,简单来说,越往上路是越走越窄,主要是可选择的就业方式相对窄一些,但是一旦进入角色,未来发展可能越来越宽。博士毕业生较多的是进入高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等,进企业的相对少一些。在各方面待遇方面,一般情况下会比硕士研究生高出不少。如今很多地方纷纷出台优惠政策,引进高水平人才,高水平的博士生能够获得的待遇还是相当不错的:比如落户政策,给予房补,给予科研启动经费,安置家属,解决子女上学等问题,这些是很多硕士研究生奋斗多年都不一定能达到的成就。


象牙塔里讲故事


我可能就经历这样的一个过程,读了硕士,在面临读博的时候,选择了放弃。

在研究生毕业的时候,我导师亲自问过我是否需要读博。我导师,我们领域牛得不行的人物啊,排在她后面要读博的人可以排到几十年后去。可是,我还是选择了放弃。

首先,我读研真的是当时男朋友的鼓动。我当时觉得凭我在大学的各种锻炼,找个好工作,没什么问题。他给我分析了很多读研的好处,慢慢动摇我,我就决定考研。本科学校不好,我就选了一个我们专业全国排名第一的学校,有点冒险。还好,最后上了。

读研,我跟同门非常辛苦,也学到了比其他同学多无数倍的东西。导师帮我们介绍各种业务,让我们自己对接,她从来不参与。让我们能去专业领域很强的单位实习,让我能做我做的方向。那几年,让我成长非常多,特别想出生社会。

我不想读博,仅仅就是因为想先工作,让自己积累点实践经验。还有觉得在象牙塔呆的太久了。倒没有觉得能找到个多好的工作。所以当她问我读博的时候,我选择放弃。现在非常后悔,有机会,我也会回去读博的。

我身边读博的师兄师姐、学长学姐,出路都非常好,几乎高校老师。工作不错,家庭也能照顾到。生活的满意度都很高。


珺安的世界


我们学院每年招生的学硕,专硕研究生将近50人。近些年毕业研究生达到几百人,但选择考博的屈指可数,这几年累计,不到5%的比例。以我门下为例,从带的第一届研究生算起,至今已经毕业30人左右,只有2个学生选择了继续考博。

应届硕士生为何不愿考博?以我对周围研究生的观察,不外乎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很多人之所以选择考研,大多是基于非学术的理由

一般,考研的初衷大体集中在;提高就业平台的考虑;学历镀金,掩盖第一学历的不足;对踏入社会的心理准备不足;对荒废的大学时光的补偿;盲目的从众心理;对学术的热爱。其中,基于学术热爱的动机是排在最末位的。这种动机自然会影响后续的深造环节。

第二,一般而言,拿到了研究生毕业证,学生基本就能实现理想就业

还是以我们学院的研究生为例,虽然学校品牌不能媲美211,985院校,但近些年来毕业的研究生,几乎绝大多数都流向了公务员,国企,大中小学,大型传统媒体以及互联网媒体等领域,工作稳定,收入待遇高,社会保障好,职业声誉高。毕业选择多,能实现理想就业,自然就不必选择考博这条路。

第三,承接第二条,读博的话,从就业而言,其实某种程度上是

窄化了自己的就业路径

读博基本就意味着走上了专业从事学术的道路,另外,一旦拿到博士学位,人的心态很容易变化,硕士毕业时可以接受的很多工作一旦变成博士可能就难以“屈尊”去俯就了。因此,博士毕业,一般对口单位都是大学或研究机构等教学科研院所。

第四,现在,读博的难度是在不断“加码的状态。我从三个方面来说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入门难。一方面,现在高校对新入职老师,基本都是博士学历起步。而对于在职老师,拥有博士学历在评聘职称,硕导博导或科研人才项目,工资收入等方面也有倾斜政策,这导致在校老师读博成为热潮,从而无形中加大了博士竞争的压力。另一方面,为确保博士培养质量,现在从教育部到各所高校,都在严控博士生导师的博士招生数量。仅以人文社科领域而言,当年,我入读博士的时候,我导师一届可以带4-5个。现在呢,博士生导师一年一般只能带一个。这就导致:一个博士生导师名下,往往排着很长的考博队伍,这些考博人群在以“年”为单位一个一个递进。

其次,毕业难。博士毕业,除了要完成一部10万字以上的学术专著,还需要在重要学术期刊上(人文社科:CSSCI或SSCI;理工科:SCI或EI)发表阶段性学术论文,阶段性论文是一个“,很多博士生就卡在了这个“坎”上。因为发表论文不是光写出来就可以,还需要有一定的学界人脉资源做支撑。

最后,博士就业的竞争压力和难度也在逐年攀高。我当年博士毕业的时候,可以接到好几所大学的橄榄枝(其中还包括排名前20的985大学),好几所高校还提供安家费或科研补助,解决配偶工作等优厚待遇。如今博士毕业待遇早已“今非昔比”,很多学校在招聘环节开始“挑三拣四:第一学历门槛,科研论文门槛……入职后博士还需要经历一个“考核期”:考核期规定必须完成的科研任务要求也是逐年“水涨船高”……一句话,博士这个群体的生存处境在恶化。

问题中的第2小问:读博出路有多大?如果你能放低要求,不挑三拣四(比如城市,学校,收入待遇)我觉得即便就业竞争压力在加大,拥有博士学历入职一个“公家单位”还是很有优势的。我身边的博士,90%以上都流向了高校,或重点高中,个别到了公务员体系,这是博士学历带来的福利。

以上,供参考。


孙卫华


作为一名理工科的应届硕士,我不准备考博,我选择工作。我用我现在的心态分析一下不愿考博的原因。

1、博士好考,但是很难毕业,也就是所谓的“宽进严出”,这是最重要的原因。这一点与考研有点相反,研不好考,但是很容易毕业。

硕士期间要完成的小论文及毕业论文不是特别难,比如理工科,可能做实验的过程比较繁琐,但是只要实验能出成果,数据好,中英文的小论文完全可以完成,导师稍加修改润色就可以发表了,毕业论文会有一定的字数要求和大量的实验数据支撑,但花一些时间和精力,也完全可以完成。



博士就不一样了,博士期间需要做大量的实验研究,要体现自己的创新,需要发表大量的论文,除此之外,博士毕业论文也是一项大工程。博士还会面临毕不了业的风险,博士需要较强的心理素质去应对这些未知因素。


2、硕士不断扩招,博士并没有扩招。就拿我的学校来说,我所在学院的上一届硕士研究生总共三十多人,我这一届70多人,我的下一届硕士数量达到了一百,硕士的扩招速度非常快。博士生导师基本一年也就一个学生,博士总体的招生数量并没有增加。

3、比同龄人经济压力大。多数硕士毕业基本都二十五六岁了,应届硕士读博,博士毕业基本都三十出头了。和自己同龄人相比,别人早已创造出了很多价值,并且处理社会人际关系得心应手,而博士长期待在校园这个象牙塔里,相交于同龄的社会人,区别还是很大。经济方面,家庭条件好的还可以,家庭条件不好的硕士,会更愿意去工作,为父母减轻压力。



4、自己不擅长搞科研,这也是我不愿读博的实质性因素。实话说来,我的研究生读的一点儿都不轻松,实验屡出状况,身体不适,做手术,研究生期间经历的种种让我更加清楚的意识到自己不擅长搞科研,对科研完全没有兴趣,到现在甚至有点惧怕。所以,我不读博。


当初,很多人考研的目的就是为了能提高学历,给自己镀层金,以便于找到一份更理想的工作;还有一些人为了实现自己的名校梦而考研;只有少数人是因为真正喜欢搞科研而读研。

我有一些研究生同学,现在考博的目的就是为了以后能进高校当老师。读博后,博士最好的出路就是进高校当老师或进科研所搞科研。当然,还有一些其它的好出路,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小可职场日记


总结一下:读博士性价比太低

1、读博比读硕多了3-5年,如果毕业后想继续从事学术研究工作,主要的岗位还是大学老师,但目前大学的教职基本饱和,基本的岗位需求只是靠新陈代谢,就业太难。

2、如果降低要求求职,那读硕就够了,没必要多花3-5年的时间,而且降低要求也说明基本与学术研究无缘,因为从事学术研究是需要条件和环境的。

3、博士的收入和硕士的收入差别不大(个别专业除外),多花3-5年很不值,就是工作多年这个差别也不大,因为业务骨干或技术骨干并不比研究人员的收入少。

4、认为读博难毕业导致想读博的人不多这个因素不是主要的,而且是只占一点点,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尽管这个因素目前大行其道,但我是不认同的,我知道一个中九靠前的大学其中一个学院,排名前百分之十的基本都保专硕,那些学生没有人觉得自己读博士会无法毕业(当然最后能否毕业是另外一回事)。

5、上面所说只是对应普通学霸,不适应学神和家里有矿的。


用户6158505894995


虽然一直说,本科生遍地都是,硕士生也不值钱,博士生也无所谓,社会上到处都充斥着,学历贬值,读书无用,但是,拿数据说话。

就说2018年,有820万高校毕业生,每年都有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各方面的原因导致,毕业生找工作越来越难。

再加上现在流行的慢就业趋势,很多高校毕业生毕业之后,都不急于找工作,或者说暂时找不到合适而又满意的工作,所以会选择继续读书,或许是逃避就业,或许是想要更上一层楼。

其实现在高校毕业生的父母,大都是60后、70后,父母吃过很多苦,现在也大多小有成就,他们不想让子女重蹈覆辙,不想让子女也吃同样的苦,所以会支持子女继续深造。

不得不说拿到本科生的毕业证真的比不了研究生的毕业证,工资会变高,待遇会变好,学历会成为人生路上的敲门砖。

因此,大多数本科生会选择考研。


但是其实,我国有将近十四亿人口,大学生只占8.86%,这个数多吗,其实不多,那研究生毕业生就更少了,所以,目前来说,研究生的学历,已经够用了,不是想要做深入研究,搞科研之类的,研究生就可以找一份很好的工作了 ,不需要继续读博。

很多人研究生毕业年龄都挺大了,年龄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不管男生女生,都要面临选择,所以先就业,先赚钱,是很多研究生选择的道路。

其实读研期间就已经很有压力,来自导师的压力,就是最主要的一方面。如果读博,这个压力只会增加,毕业论文会让很多人头疼,与其再这样继续,不如选择就业。

所以硕士生会选择就业。

至于博士生出路有多大,那就要看读研读博的学校了。


念小玉


考研热已经持续多年了,但考博热却很少有人关注。其实,近年来,博士招生计划在直线上升,报考人数也一直在增长,只不过,这个体量和硕士研究生比起来差得太远。比如在2018年,全国博士招生计划达到了10万,而同年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有50多万人,就是这50万人中,大部分都不会选择继续读博士,考博的压力比考研究生差多了,所以关注度不高。

为什么研究生不愿意考博士?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比如我自己,就是因为专业基础差,怕毕不了业。通过与大量硕士毕业生交流,发现他们不继续读博士的原因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是求职的性价比。大部分人上研究生是为了更好地就业,从目前的形势看,硕士就业远好于本科,博士则略好于硕士,硕士几乎在除高校、研究机构外的所有领域就业,而博士除了这两个领域,在其他领域比硕士并没有垄断性的优势。而读博还需要花3到5年的时间,不能保证这几年时间形势不会发生变化,所以。能早就业尽量早就业。同样的思路适用于博士毕业后是否做博士后的问题。

第二是培养质量的差距。尽管中国的博士培养质量不一定能比得了发达国家,但比国内的硕士和本科那是高得太多。相对而言,硕士是比较容易混的,上面说的一年50万毕业生,恐怕至少有10到20万是混出来的。尤其是一些本科期间专职考研,高分低能的研究生,硕士能毕业都得感谢导师的倾力帮助。这些人,一般不会动心思去上博士的,也不敢去。

第三是没有找到上博士的意义。一方面,大多数人对学术研究并没有真正的兴趣,再上博士就等同于煎熬,真正对学术有兴趣的人,很多都选择硕博连读、直博,或者申请到国外读博士了。另一方面,硕士学的知识以及思维方式,对今后的工作生活已经足够了,因为大多数人学东西,追求的是会就可以了,不需要精通。

总的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选择,应届硕士研究生不愿意读博很大程度上是学生自己的原因,并不代表读博士没有前途。博士毕业后就业范围更广,平台更高,在社会上所处的阶层也更高。只要熬过这几年的博士生活,取得博士文凭,就能给自己的人生加上一道保险。当然,硕士毕业也可以达到很高得水平,只不过努力的方式不同罢了。


高校人才真经


大多应届硕士生,不愿意考博,这跟读博的出路无关,而是由以下几方面因素决定的。




首先,应届本科生考研,许多是不得已而为之。

我国大学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每年本专科毕业生高达800万人,单凭本科学历想要找一份理想的工作,不太容易,尤其是对于地方院校的同学而言。这种情况下,通过读研提升自己的学历层次,以便找到更好的工作岗位,就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因此,考研的人数逐年增加。

与之相反,应届硕士毕业,往往都能找到不错的工作。对于很多人来说,如果本身的目的就是去企业工作,确实没必要再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了。

其次,从现实可行性来讲,考博比考研难太多。

研究生每年招收60多万人,而我国博士招生人数每年仅有5万人左右。此外,考研压力虽然大,但好歹还可以考一下;而不少名校的博士招生现在已经实行申请考核制。对于很多普通院校的研究生来说,根本不具有申请资格。

基于这些方面的因素,不少应届硕士毕业以后,也会直接去找工作,而不是去啃考博这块硬骨头。




再者,博士难考,但更难毕业。

博士毕业有论文的要求,但学术论文的发表有许多不确定因素。

首先研究课题本身得做成功,采集的实验数据要漂亮,然后论文写好以后在投稿过程中,还得与审稿人反复交锋。这一来二往地折腾,就很难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把论文发表出来,从而顺利毕业。

据统计,我国的博士有60%都不得不延期毕业,更有一些念到一半中途退学。博士难毕业,已经成为了社会的共识。

最后简单谈谈读博出路的问题。

读博之后出路不是变窄了,而是拓宽了。本科硕士能去的工作,博士同样的能去,反之则不然。此外,读博之后才能有机会去高校或者研究所工作。退一步讲,即使博士毕业不做科研,去企业工作,一开始就能成为某个项目的负责人;去政府部门的话,名校的选调生往往一开始就能拿到正科级的岗位。

总的来说,在目前的情况下,读博对个人将来职业发展的提升,非硕士可比;但其难度,也远非念个研究生可比。一份付出,一份收获,此言不虚。


上庠


应届本科生热衷考研,大部分是就业的需要,应届硕士生毕业没几个人考博士,也是就业的需要。

现在找工作呈现两头热,中间冷,在这儿指的是职业教育和硕士研究生容易找工作,而本科生不行。

随意国家大学扩招,本科生越来越多,社会需求逐渐饱和,因此造成很多大学生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不得不通过考研,来提升自己的学历和能力,进而找到工作。

因此,越来越多的应届本科生热衷考研。

为什么说应届硕士研究生不愿意读博了呢,我想他们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同时也清晰的了解到了读博士的难度以及性价比!

首先,硕士研究生已经在这个社会上属于高学历人群,绝大部分单位觉得硕士已经满足他们的要求。比如说解决问题的能力,思考问题的方法等等,都已经符合他们要求。因此,对于研究生来说,找一个理想的工作,不难,所以他也就没动力再去读博士了。

其次,现阶段,中国博士招生是宽进严出,想要博士毕业,你不拖一层皮,是不可能毕业的。有一个统计表明,超过一半的博士生患有焦虑症,经常失眠等等。严峻的毕业压力,让广大硕士生望而却步!

再次,经历过研究生学习的人对科研是什么,该怎么做,这个过程中会经历什么已经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如果没有坚强的科研兴趣,他肯定不会选择读博士的。

最后, 经过十年的博士扩招,目前博士毕业生也越来越多,虽然不可能说已经达到了饱和。但是,造成了用人单位越来越挑是不争的事实。以前进大学当老师,只要是博士就行。现在想进大学当老师,博士学位以外,必须得有出国经历,好几篇SCI。这个进入过后,还得面临各种考核,不过就辞退!

所以,硕士能找到工作,没有几个愿意读博士的!

PS——当然,那个只是针对大多数专业来说,对于我这个专业就是例外,研究生20个同学,有13个读博士,然后也顺利毕业,找到满意的工作。现在我们单位有的研究室,招人只招博士,硕士已经没有竞争力了。


傻傻安好


小孩读985博士,家长认为毫无必要,用钱衡量吃亏大了,30岁没有钱,所有项目都是没用的,工资和硕士差不多,但是几篇SCI论文就够脱层皮,社会上也不一定有用。没有用就没有钱,没有钱啥都没有。如果靠技术估计一辈子买不起房子,能买也就上海60平米的二手房。思考问题又是书生气,讲做事逻辑,理性,法律。想想看,发财的人哪个将法律,讲逻辑,讲理性。认识几个博士同事活的不好,靠老板同学帮忙就业。导师又认为博士学位很吃香卡住。所以没有必要读博士。赚钱第一位,赚钱不是读博士,是本科毕业,最多硕士毕业就在社会上滚打。博士毕业肯定束缚赚钱思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