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陇集团”到底是什么样的存在?它存在了多久?

老骥伏枥154410562


在目前的隋唐史领域,有两大著名且影响广泛的理论假说。

第一个是日本汉学大师内藤湖南提出的“唐宋变革论”,第二个是中国历史学家陈寅恪提出的“关陇集团说”,可以看作中古史学界并驾齐驱的枝干学说。所谓“关陇集团”是将北魏时期主要籍贯位于陕西关中和甘肃陇山(或称为六盘山)周围的门阀军事势力称之为“关陇集团”,他们被认为是关陇和河东等地豪强地主的集团性力量,处于类封建体制,是政权演替而权势不移的关键群体。

客观来说,关陇地带区域交流密切,地形类似,胡汉融通,恰恰符合了历史发展的方向,衍生出强大的地区性集团力量并主导了百多年中国历史的走向。
一般来说,北方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等六镇武将和京兆韦缜、河东柳泽、太原郭彦、武功苏椿、河内司马裔、敦煌令狐整等关陇豪族,被认为是集团的主体。

在他们内部,文化层面胡汉杂糅,权力分配上文武合一,政治结构上轮流进行,家庭网络上互相通婚,政治身份都是比较高贵的,而且血缘姻亲关系极为复杂。更重要的是,西魏、北周、隋、唐四代皇帝都出自这个集团。如李唐就自称来源于陇西李氏,以西凉李暠的嫡裔自居。其核心特征是:

融冶关陇胡汉民族之有武力才智者;
入则为相,出则为将,自无文武分徒之事。

到了西魏之际,以府兵制为中心,设置八柱国、十二大将军。八柱国、十二大将军出将入相,把持军政大权,处于政治食物链的顶级。八柱国具体如宇文泰、元欣(魏朝皇族)、李虎、李弼、独孤信、于谨、赵贵、侯莫、陈崇等人,同时也构成了高层门阀贵族的体制。十二大将军具体为元育、元赞、元廓、宇文导、宇文贵、李远、达奚武、侯莫陈顺、杨忠、豆卢宁、贺兰祥、王雄,皆当世之名将。

清代学者赵翼做出了北周隋唐皆出自武川的论断,而陈寅恪进一步完善了这个学说,用以阐释西魏、北周、隋、唐三代政权的特点。从胡汉交融的角度,陈寅恪进一步指出关陇集团能够胜利的原因,隋唐政权:

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关陇集团最强大时,乃宇文泰主政期间,豪强地主家族都归附了宇文泰,彼此之间精诚团结,一致对外。正因关陇集团的强势,隋唐时期秉持关中本位政策,维护集团利益。不过,杨坚势力的崛起,加上集团内部的危机,导致了关陇集团的衰落。

直到唐中期府兵制瓦解和帝国体制的建立,唐高祖李渊时期的功臣和宰相出身关陇的不及半数,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关陇贵族已经边缘化了。之后,关陇集团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


秦右史


“关陇集团”一词是由民国史学大家陈寅恪首先提出,指的是北朝的西魏、北周至隋、唐期间,籍贯位于关中(今陕西省)、陇西(今甘肃省东南)一带的豪门世家,其最大的特点是胡汉混血、文武合一。陈寅恪在《金明馆丛稿二编》中曾如此形容关陇集团:“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确实如此,汉人在经历了(自汉朝崩溃以后)几百年的混乱与黑暗之后,兼具胡、汉之风的新汉人很快将迎来他的第二个鼎盛时期。

附图,陈寅恪

北魏至北周时期:发源

北魏为防御柔然入侵,于长城沿线设置了一些列军事据点,其中以“六镇”最为重要,即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县西南)、武川镇(今内蒙古武川县西)、抚冥镇(今内蒙古四子王旗东南)、柔玄镇(今内蒙古兴和县西北)、沃野镇(今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右翼旗境内)、怀荒镇(今河北张北县)。

当时的六镇地位崇高,北魏朝廷将部分鲜卑贵族迁至六镇,令他们为镇民兼军人,这些镇民拥有仕宦、复除(免除赋役)等许多特权。

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六镇失去军事上的重要地位,六镇特权被取消。随着孝文帝的一系列汉化政策,抵制汉化的六镇之民在经济与文化上逐渐成为弱势,其社会地位大幅下降,甚至成为罪犯的流放地点。宣武帝年间,六镇饥荒终于引发“六镇之乱”,北魏全国陷入战乱怀朔镇出身的鲜卑化汉人高欢与武川镇出身的鲜卑人宇文泰各自拥立皇帝,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宇文泰的西魏建立初期实力弱小,于是采用苏绰的建议制定关中本位政策,消除胡汉隔阂,又实行“均田制”、

府兵制”,出身武川的八位柱国大将军(简称八柱国)和其麾下十二大将军统领掌握军权西魏政权主要割据关中(今陕西省)、陇西(今甘肃省东南)地区,宇文泰将西迁的鲜卑贵族和原籍山东(今山西、河北、河南)的部分士族改籍关、陇,并重用当地原有士族,逐渐形成一支新的士族集团(以京兆韦氏、河东裴氏、河东柳氏、河东薛氏、弘农杨氏、京兆杜氏为大姓)。八柱国与关中士族是关陇集团的基础,八柱国家族跟随宇文家族对抗东魏、建立北周取代西魏、灭北齐统一北方。

附图,北魏六镇

隋至唐前期:发展与巅峰

北周武帝统一华北后去世,其子北周宣帝行事乖戾,外戚杨坚在其死后篡夺政权,建立隋朝。杨坚之父杨忠为北周十二大将军之一,杨坚之妻独孤伽罗更是八柱国之一独孤信的女儿因此,隋取代北周是关陇集团内部的权力移转。隋朝末年,八柱国李虎之孙李渊成功夺取政权,而李渊之母是独孤信的四女。

李渊争取到关陇集团的支持是其轻易取得天下的重要因素,陈寅恪曾说:

李唐皇室者唐代三百年统治之中心也,自高祖、太宗创业至高宗统御之前期,其将相文武大臣大抵承西魏、北周及隋以来世业,即宇文泰‘关中本位政策’下所结集团体之后裔也。

以关陇集团为主的世家门阀主导了北周、隋至唐初期的政治格局和走向,虽然科举制在隋初期已经实行,但寒门与庶族仍然难以有大的作为。

唐初的世族大家之中,以山东七姓十家(太原王氏、范阳卢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陇西李氏、赵郡李氏、荥阳郑氏)最为显贵,就连皇室都不能与之相比。以李唐皇室为代表的关陇集团为巩固地位,在唐太宗时期编著《氏族志》,将天下氏族分为九等,第一等为李唐皇族,以此压制山东门阀势力。

武周至唐后期:衰弱和终结

唐太宗死后,关陇集团的首脑长孙无忌自恃拥立之功,横行无忌,在武则天的刻意推动,高宗的顺水推舟之下,利用“废王立武”等事件使长孙无忌、褚遂良等离开政治舞台。武则天本家是关陇集团的旁系,因此武则天以酷吏、崇尚进士文词诗赋之科、文武分流、延揽部分世家(山东世家、江南世家等)等手段瓦解关陇集团

寒门庶族自武周以后逐步走上政治舞台,虽然唐玄宗有意恢复关陇集团的地位,但安史之乱、牛李党争使关陇集团的地位迅速下降,唐代后期的宦官干政、掌握兵权甚至杀废皇帝更是严重削弱了关陇集团的影响力。黄巢之乱后,延续数百年的世家门阀随着唐朝的灭亡而瓦解,地方藩镇势力崛起。

“关陇集团”自北魏分裂以来主宰中国的政治舞台长达三百多年,宇文泰对抗强大的东魏而实行关中本位政策,沿袭孝文帝的多项汉化政策,重用关中士族。跟随宇文泰西迁的鲜卑人、鲜卑化的汉人与关中士族融合,文武合流使得关陇集团迅速崛起,直到武周时期科举抬头后逐渐衰退。

此为个人见解!!欢迎交流与讨论!!!


我没忘记home


民国时期,陈寅恪先生在《唐代政治史述论稿》提出新的学说,研究西魏、北周、隋、唐政权的主要特征,提出“关陇贵族”集团的概念,并将其命名为“关陇集团”,对这个活跃在古代帝制史的贵族集团进行深刻地阐述。

"集团",一个现代人并不陌生的词汇。当今的各行各业,都存在着数量众多的集团。而对于古代历史的研究,其实集团这个称呼并不常见,大家耳熟能详的比如北宋年间有保守派,改革派;明朝末年有东林党,宦官党……但这些都是派系与派系之间的对立,都不是一整个贵族集团。

那么,陈寅恪先生提出的关陇贵族集团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团体?团体成员是如何在历史上叱咤风云,玩转历史格局的呢?

首先,简述一下何为关陇贵族集团,以及其历史意义,政治地位。

"关陇集团",一个政治概念,也被称作关陇六镇集团、六镇胡汉关陇集团或武川镇军阀,是后人对籍贯为陕西关中和甘肃陇山(即广义上的六盘山,包括今宁夏自治区西南部和甘肃省东部)一带的门阀军事实力的总称。

这一集团发端于北魏永熙二年(533)贺拔岳受命整合关陇力量,从西魏一直到唐朝,中国国家的领导层几乎全部出身于此,他们之间联姻通婚,互相合作,被近现代学者成为"关陇集团"。直到唐高宗李治于显庆四年(659)贬谪长孙无忌宣告集团从此开始没落。

北魏前期,国都是相比于后期都城洛阳更靠北的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为了保护国都的安全,北魏在北方边陲设立了多个军事据点,其中以北方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六镇为重中之重。

然而随着北魏迁都,汉化不断深入,北方六镇的地位逐渐下降。在北方艰苦之地为国戍边的将士们,不仅生活条件不如中原一带,其地位也越来越低。不满情绪逐渐积累,终于转化为起义而爆发。虽然之后北魏权臣尔朱荣平定了六镇的叛乱,但各地势力却趁着动乱不断成长,在全国形成了割据之势。

在这样的局势之下,北魏孝昌四年(528),贺拔岳受命带领一支千余人的部队,平定了在关陇一带作乱的万俟丑奴。永熙二年(533),北魏孝武帝又特命贺拔岳协调统筹关陇一带的势力。然而当朝权臣高欢却借侯莫陈悦之手,害死了贺拔岳。随后,贺拔岳的部下宇文泰,接手其在关陇一带的基业。

而宇文泰的上台,便促使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作为西魏的实际掌权者,宇文泰对关陇一带的"胡汉民族之有武力才智者"进行了提拔和奖赏,八柱国和十二将军由此产生。

"柱国",初建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意为军队的最高统帅。西魏的八位柱国大将军,分别是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于谨、独孤信、赵贵和侯莫陈崇。其中,宇文泰是国家的实际所有者,而元欣则是挂名的大将军。因而名副其实的柱国大将军,只有后六人。六位大将军在每人统领两位大将军,即十二位大将军。这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便组成了关陇集团的核心。

用提出"关陇集团"这一概念的陈寅恪先生的话来说,关陇集团的成员"入则为相,出则为将,自无文武分途之事"。实际上,正是这些人,或有卓越军功,或有治国之才,且皆出自关陇豪门,才得以位列其中。因而这个集团的成员能在之后有极大的权势,也是基本与他们的能力相符的。

关陇集团前后共走出了四个皇室,分别是八柱国中的宇文泰一家、李虎一家、十二将军中的杨忠一家。以及由关陇集团,主要是宇文泰扶持起来的元家。

大统元年(535),在宇文泰等人的支持下,元氏宗亲元宝炬登基为帝,成为西魏实际在位的第一位皇帝。而元宝炬即位后追谥为节闵帝的元恭,则是八柱国之一的元欣的弟弟。

如果说元氏还不能算是关陇集团中说一不二的实力派,把他们看作是关陇集团中走出的皇室还略显牵强的话,那么一手建立北周的宇文家,则是当之无愧了。作为关陇集团的建立者,宇文泰不仅将关陇集团协调,发展为当时掌握半边天的政治集团,还为北周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北周孝闵帝宇文觉元年正月初一(557),宇文泰之子宇文觉接受西魏恭帝的禅位,正式建立北周。而此时,势力强大的关陇集团,依旧是北周政治的核心,"关中本位政策"仍旧是北周的重要策略。

而二十四年之后,受禅称帝的隋文帝杨坚,也来自关陇集团,是杨忠之子。杨坚的正妻文献皇后独孤伽罗,则来自八柱国之一的独孤氏,是当初宇文泰所封的八柱国将军独孤信之女。独孤伽罗的长姐,则是北周明帝的皇后。独孤伽罗的四姐,则是唐高祖李渊的母亲,后被追谥为元贞皇后。

我们熟悉的李唐皇室,也来自这一集团。李虎之孙即为唐高祖李渊,与隋炀帝是表兄弟关系。其实,由于关陇集团几十年来相互通婚,这八柱国、十二将军家之间,早已形成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宇文氏、元氏、杨氏、李氏和独孤氏,则是其中和四个皇室有密切联系的家族。

在一百二十年间,关陇集团都活跃在政坛之中,成为锋芒。

而作为曾是关陇集团成员的李唐皇室,还延续着这份荣耀,不过在大唐,集团的部分成员的日子不好过,虽然皇帝出自集团,但,社会稳定了以后,关陇集团这套集体统治的系统就开始不被统治者喜欢了。乱世需要家族合作,但治世就难容别人掺和权力了。

同时科举已经开始实行,关陇集团这种门阀政治世袭家族也越来越感到危机,双方矛盾激化。最终,以唐高宗逼杀关陇集团首领长孙无忌为标志,关陇集团在与皇帝的争斗里最终落败。

武则天时代,因为这些旧贵族大面积反抗,便大幅提拔重用山东寒族(不是指现在的山东省,而是与关中对立集团),他们大多出身寒门,有的靠科举,有的靠手段,就此上位,关陇集团遂慢慢湮灭于历史大潮之中。

"关陇集团"是帝制史上相当活跃也大方光芒的历史贵族,在历史上的地位极高。但说到底,这是近现代学者提出的一个概念,例如李渊可不知道他在一个极大的集团里。既然是近代才有的概念,难免有争议,无论是关于关陇集团诞生的时间,陨灭的时间都有不同的说法,也都有自己的道理,大家各自理解即可,不必太过于较真。


煮酒君


现在讲隋唐两代历史都绕不开关陇贵族集团,毕竟隋朝和唐朝都是关陇贵族建立的朝代。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一个极其混乱的时期,关陇集团就托生于这个时代。

关陇集团这个名称是由国学大师陈寅恪提出的,这个团体是中国古代最牛团体之一,北周王朝以及伟大的隋唐帝国都是由关陇贵族集团建立的。关陇集团的形成,这还得从北魏开始说起。

北魏帝国为了防范北方的柔然等少数民族入侵,他们在北方的边境线上设立了六个军镇。由于距离首都大同很近,这六个军镇可谓是非常兴盛。

但是好景不长,北魏孝文帝进行汉化改革,鲜卑贵族被连哄带骗骗去了河南的洛阳,六镇距离京师的距离被拉远,地位开始一落千丈,他们被那些迅速汉化的鲜卑贵族们看不起。而且他们原有的特权都被取消,最终六镇爆发了起义。这次起义带来了毁灭,同时又带来了新生。

旧有的北魏帝国被摧毁,西魏和东魏分别在北魏的废墟上建立起来。为了对抗高欢把持的东魏帝国,宇文泰控制的西魏帝国采取了府兵制,并以此为中心,建立了八大柱国,十二大将军的军事制度。

这八大柱国都是六镇人士出身,而且巧合的是,他们都是武川人,这就等于武川人控制了西魏集团的军事力量。同时,不仅在军事上由关陇人士控制全局,宇文泰又接受了苏绰的建议,在用人上积极推行关中本位政策,大力使用关中人士,几乎使得整个西魏地区的控制权全部落入了关陇人士的手中。这些人和武川军事贵族相结合,形成了关陇贵族的基干力量。

经过一连串的篡弑阴谋之后,北周取代了西魏,凭借着给力的八柱国家族,原本处于弱势地位的北周灭亡了北齐,统一了北方。这是整个关陇集团的辉煌的顶点。

紧接着经过一系列的内部重组,原本十二大将军之一的杨家的后代,杨坚篡夺了皇权,建立了大隋帝国。不过这次改朝换代被认为是关陇集团内部权力的一次再分配。

首先杨坚本人就是关陇集团成员,而他的夫人独孤伽罗更是八柱国之一,独孤信的女儿。不过杨家的江山只传了两代,关陇集团内部再次出现的权力转移,老杨家的江山交给了他们的表兄弟老李家,唐高祖李渊取代了隋炀帝杨广的统治。

李渊的爷爷是八柱国之一的李虎,李渊的妈妈是八柱国之一,独孤信的女儿,是隋文帝皇后独孤伽罗的姐妹。所以说隋唐易代就像一次世界大战一样,对阵双方是表兄弟。

但是随着唐朝的建立,关陇集团开始走向没落。其实从隋文帝开始,他的用人标准就不再以关中本位为基础,到了唐太宗时期,更是如此。朝堂上有关陇贵族把持的位置,较之以往少了一大块。

李世民登基之后,考虑到关陇集团强大的政治能量,就对他们进行了种种限制,在著名的凌烟阁24功臣中,出生关陇贵族的功臣已寥寥无几。

到了唐高宗时期,李治借立武则天为皇后的机会,对关陇集团最后一位大佬长孙无忌赐死,终于使得皇权凌驾于关陇集团之上。由此,关陇集团,走下了神坛,走上了末路,消失在历史的舞台上。


历史评说


关陇集团的形成,最早要从北魏开始说起。

大家知道,北魏的都城,最开始是在平城,也就现在的山西大同市,从地图上看,属于是比较靠近长城以北的地方。而当时北魏在北方,又有个非常强大的敌人,叫做柔然,双方经常爆发大规模的战争。

因为北魏的都城距离柔软的势力范围太近,为拱卫都城的安全,防御柔然南下入侵,北魏统治者拓跋焘就在都城的附近设置了六个军事要塞,分别是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合称“六镇”

因为这六镇是保卫北魏都城的屏障,所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这六镇的将领,其身份都非常高贵。并且,这六镇的军人,其福利待遇和武器装备也都是最好的,当时北魏士兵都以当六镇军人为荣。

但后来,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北魏将都城迁到洛阳,由于平城不再作为国都,六镇也就失去军事上的意义,其将领和士兵的地位也就随之一落千丈。

同时,由于六镇的将领远在漠北,少有接触汉文化的可能。于是久而久之,他们与南迁的鲜卑贵族在文化上形成差距,心理上形成隔膜,经济地位上也处于劣势。



在这种背景下,六镇军人对北魏上层是越来越不满,再后来,北魏高层又常常把犯罪的人发配到六镇为兵,更使得六镇兵民的处境不佳。终于,在长期的积压之中,随着北魏帝国经济陷入危机后,六镇军人率先爆发了起义。

其后,北魏帝国由此被分裂成东魏和西魏两个国家,东魏由高欢领衔,定都河北邯郸,地盘主要包括现在的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徐州以北、以及山西东部;西魏则由宇文泰领衔,定都陕西西安,地盘主要就是关中地区。

最初,关中地区的老大是贺拔岳,但因为贺拔岳意外被手下人刺死,而此时高欢又率领大军打算吞并关中,关键时刻,贺拔岳的手下一致推举宇文泰为新的新领袖,并由宇文泰带领大家与高欢分庭抗礼。

因为宇文泰是被临时推举出来的,所以他的地位并不是特别稳固,算不上一家独大,所以在西魏建立后,宇文泰虽然是名义上的执政官,但却不敢大权独揽,于是他就特意册封八大柱国,由这八大柱国来共同执掌西魏的政权。

这八大柱国分别是: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于谨、独孤信、赵贵、侯莫陈崇。其中,元欣是西魏皇族,属于傀儡性质的人物,所以西魏的政权实际掌握在另外七个人手里。



另外,为协助八大柱国掌管军队,宇文泰又设置“十二大将军”,负责统领西魏军队,地位仅次于八大柱国。

这十二大将军分别是:元育、元赞、元廓、宇文导(宇文泰侄儿)、宇文贵、李远、达奚武、侯莫陈顺、杨忠(杨坚之父)、豆卢宁、贺兰祥(宇文泰外甥)、王雄。其中,元育、元赞、元廓也都是西魏皇族,属于傀儡性质的人物,没有实权。

所以,西魏的政权,实际上就是七个大柱国和九个大将军控制。由于这七个大柱国和九个大将军,都是六镇军人的出身,而且还都是出自武川镇,所以他们又被称之为“陇六镇集团”,或者“武川镇军阀”。而他们这十六个大家族,也就是后来关陇集团的第一代。

此后,这十六个家族和关陇地区豪族如京兆韦缜、河东柳泽、太原郭彦、武功苏椿、河内司马裔、敦煌令狐整等结成联姻,然后双方不断融合,最终形成了以“宇文、杨、李、独孤、窦、尉迟、、王、长孙”为核心的关陇集团,后来杨坚和李渊夺取天下,都是源于关陇集团的支持。



不过,正是源于关陇集团的实力太过强大,所以从李渊夺取天下开始,就不断在削弱关陇集团的实力。尤其是唐高宗上台后,作为关陇集团领衔人物的长孙无忌处处对其施压,唐高宗为摆脱关陇集团的控制,于是开始与关东地区的豪门大族联手。

这时候武则天的武氏家族,恰好是关东地区首屈一指的豪门大族,于是武则天自然水到渠成的称为李治的皇后。

对此,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集团自然会表示强烈的反对,而这也会他们后来的灭亡埋下了隐患。至于后来的事情大家也知道,长孙无忌很快被杀,武则天的权力则是越来越大。

再后来,等到武则天上台后,她直接将都城搬迁到洛阳,降低关陇集团对朝廷的影响;接着她又特意开设武科举来取士,打破军功的世袭制度,让广大底层百姓也能在军中担任较高职位,从而瓦解关陇集团赖以生存的军权。

其后,在关陇集团失去军权之后,武则天又重用酷吏对他们进行残酷清洗。最终,在武则天的强撸之下,历时150余年的关陇贵族集团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

对此,史书上曾这样评价:“武曌则以关陇集团外之山东寒族,一旦攫取政权,久居洛阳,转移全国重心于山东,中进士词科之选举,拔取人才,遂破南北朝之贵族阶级。”


我是赵帅锅


关陇集团”是存在于北魏末期至唐朝中期的一个军事贵族组织,存在了大约200多年的时间,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

中国历史上的西魏、北周、隋朝、唐朝四个朝代都出自于关陇集团,赫赫有名的盛唐李氏皇族就是这批关陇集团的后代。

一、关陇集团的兴起

北魏王朝是游牧民族鲜卑族在中国历史上建立的一个封建王朝,曾统一了中国北方。不过到了北魏末年时,以尔朱荣、高欢等人为代表了晋阳军事集团崛起(河北军事集团)。为了对抗强大的晋阳军事集团,贺拔岳、宇文泰等人以关陇地区的军事力量为主体,组成了关陇军事集团。

他们把关中地区作为主要势力范围,推行军政合一的制度,将鲜卑族、匈奴族、汉族、羌族杂糅在一起,并且打破门阀阻隔,互相通婚,从而衍生出了十分强大的关陇集团,并足以对抗晋阳高氏。

(西魏关陇集团、东魏晋阳集团)

关陇地区(陕西关中、甘肃陇山一带)因其地理、人文特点,自古以来就是民风剽悍的地区,容易出现强大的军事组织。北魏崩溃后,河北军阀高欢以邺城为首都,扶持傀儡建立了东魏王朝。

关陇军阀宇文泰则以长安为首都,扶持傀儡建立了西魏王朝。至此,统一的北魏王朝被一分为二,变成了西魏与东魏。

二、关陇集团走向鼎盛

宇文泰本人虽然不是皇帝,但却是西魏王朝的实际掌权人。在他的建设下,关陇集团迅速崛起。关陇集团不仅把持西魏王朝的朝政,而且还以均田制为基础创立了府兵制:国家平时划分土地给士兵耕种和生活,士兵平时务农,战时则为兵,这项壮举是维持关陇集团军事力量的重要措施。后来,北周、隋朝、唐朝均是直接继承了西魏的府兵制,一直到唐朝中期才彻底废除府兵制,改为募兵制

关陇集团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军政合一,出将入相、相互通婚。为了有效管理军事,同时又防止军事贵族造反,宇文泰在府兵制的顶端设置了上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使其相互牵制、相互掣肘,其中绝大部分的重要位置由鲜卑军事贵族担任,少数由汉人将领担任,宇文泰就是上八柱国的核心人物。不过随着汉化程度的加深,越来越多的汉人成为了关陇集团的主力。

而且,关陇各贵族为了加强联系,相互通婚的现象十分普遍。

比如,隋文帝杨坚的父亲杨忠就是关陇集团的十二大将军之一;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是关陇集团的上八柱国之一。此外,杨坚的皇后孤独伽罗与李渊的母亲独孤氏(名不详)是亲生姐妹,她们都是大将独孤信的女儿,而独孤信本人也是关陇集团的上八柱国之一。由此可见,关陇贵族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盘根错节。

三、关陇集团的消亡

凭借着关陇集团的强大凝聚力,西魏(关陇集团)战胜了东魏(晋阳集团);北周(关陇集团)战胜了北齐(晋阳集团)。至此,关陇集团已经表现出了非凡的战斗力。

北周末年,权臣杨坚篡位,建立了隋朝,并统一了中国。此后,作为战时军事组织的关陇集团,逐渐失去了过去的作用。进入隋、唐以后,关陇集团虽然还有巨大的影响力,但已经不可同昔日相提并论。

同时,隋唐的帝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也在不断削弱关陇集团的势力,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产生。至唐朝中叶,随着关陇贵族的消散、均田制瓦解、府兵制废除,关陇集团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历史的荒野


根据地缘划分,“关陇集团”是北魏时期主要籍贯位于陕西关中和甘肃陇山周围的门阀势力。从最初的军事同盟发展成为军事、政治、文化同盟,形成了八柱国、十二大将军关中地区最显赫的二十大家族,西魏、北周、隋、唐四代皇帝都出自这个集团,其中,西魏、北周和唐朝的始祖都曾是八柱国之一,隋朝的始祖曾是十二大将军之一。

  • 关陇集团的兴起

北魏前期首都在平城,也就是今天山西大同东北地区。为了保障首都地区安全,北魏政府在平城以北边境设置的六个军镇,自西而东分别为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六镇;也就是如今的内蒙古河套地区以东,阴山山脉以南地区。

公元471年(皇兴五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受父禅即帝位,改年号为延兴,在祖母冯太后的辅佐下进行了大范围的改革。公元490年(太和十四年),冯太后去世,十九岁的魏孝文帝开始亲政,首先将都城从平城南迁洛阳。公元524年(正光五年),北魏孝明帝元诩统治期间,随着北魏政治腐化,权贵生活奢侈,长期戍守北边的沃野等六镇的将卒主要有拓跋部贵族及其成员或中原强宗子弟组成,现在因待遇骤降而不满,于是爆发了六镇起义,关陇、河北各族纷纷起兵响应,北魏统治濒临崩溃。

边镇军事豪强借助镇压起义,乘机扩充实力,其中尔朱荣势力发展最为迅速。关陇地区在尔朱荣派遣尓朱天光、贺拔岳、侯莫陈悦征讨在,也很快就平定下去。后来尔朱家族在政权争斗中被消灭,北魏大权掌握在高欢手中。为了避免与尔朱氏一同覆灭,同时受到北魏孝武帝密令对抗高欢;公元533年(永熙二年),贺拔岳联合侯莫陈悦攻占长安,团结了一批武川军人以及关陇本土的士族大姓,掌握关陇地区军事实权,与高欢抗衡。公元534(永熙三年),在高欢的挑唆下,贺拔岳在平凉被侯莫陈悦所杀,贺拔岳旧部拥立宇文泰继任首领,继续立足关陇,与高欢分庭抗礼。同时这一年,由高欢拥立的北魏孝武帝元修,实在无法容忍高欢掌握实权,投奔长安的宇文泰;高欢另立元善见为孝静帝,将都城由洛阳迁都于邺城;而不久孝武帝元修与宇文泰发生矛盾,被宇文泰毒杀,另立元宝炬为文帝,定都长安。从此,北魏正式分裂为东魏、西魏两个政权,其中东魏由权臣高欢把持,西魏由权臣宇文泰把持。

但是贺拔岳旧部对宇文泰并非心悦诚服,致使在军事力量的对比上,关陇的宇文泰实力远逊于关东的高欢和江南的萧梁。高欢的军队曾多次深入关陇腹地进行劫掠,而主要由北魏六镇鲜卑人组成的宇文泰军团,面对高欢的强势入侵,无论在军事上、还是政治上处在弱势地位,最终选择与关陇地区的汉族地主阶级建立政治军事同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关陇集团开始形成。

  • 关陇集团的发展

为了对抗高欢,宇文泰创设了府兵制,以武川镇军人出身的将领为十二大将军、八柱国,这些人掌握了军事、政治、文化上的绝对权利,之后成为历经西魏、甚至北周的统治层。

  • 八柱国分别是:

宇文泰家族,创立府兵制,为柱国之首,地位超然与其他柱国之上;后来又出了独掌大权的宇文护和英明神武的周武帝宇文邕,宇文导与宇文贵更是十二将军之一。

元欣家族,出身魏国皇室近支,又是西魏皇室诸王之首,地位尊崇;十二大将军里也有元氏三人:广平王元赞、淮安王元育、齐王元廓,与宇文氏频繁通婚,所以到了北周,元氏不但没有衰落反而更加繁盛。

独孤信家族,云中鲜卑别部,从最早跟随尔朱荣征战,到单骑追随魏孝武帝入关,与宇文泰又是同乡,深受重用;其长女为北周明帝宇文毓皇后,四女为唐高祖李渊之母,七女为隋文帝杨坚皇后。

侯莫陈崇家族,代郡武川,从跟随贺拔岳征讨葛荣、邢杲、元颢、万俟丑奴,到跟随高欢擒窦泰、复弘农、破沙苑、战河桥、平稽胡,崇功居多;其三子皆为周将,其兄侯莫陈顺更是十二大将军之一。

李虎家族,陇西成纪,从最早跟随贺拔岳,到辅佐宇文泰镇守关中,率军迎接北魏孝武帝入关,因有辅佐之功,故加“柱国”衔的最高武官;其子李炳早逝,由其孙时年七岁的李渊袭爵,李渊与隋炀帝为表兄弟。

李弼家族,辽东襄平,从最初尔朱天光麾下,到后来跟随贺拔岳、侯莫陈悦、宇文泰,在宇文泰与高欢沙苑大战中,勇力奇功,取得战争胜利的关键;后代在周为魏国公,在隋世袭蒲山公,其次子李曜之孙就是在隋末乱时间纵横一时的枭雄自称蒲山公的李密。

赵贵家族,天水南安,从最初跟随葛荣,到后来跟随尔朱荣、贺拔岳、侯莫陈崇,最后拥立宇文泰为主帅,初期以德智而成其功名。

于谨家族,河南洛阳,早年以才名着称一时,出身于北魏正规军,从跟随尔朱天光,到跟随宇文泰,在大多数人迟疑之际,说服大家服从宇文护,化解了分裂倾向。

  • 十二大将军分别是:

元育、元赞、元廓、宇文导、宇文贵、李远、达奚武、侯莫陈顺、杨忠、豆卢宁、贺兰祥、王雄,皆世之名将。其中元育、元赞、元廓出自元氏家族,宇文导、宇文贵出自宇文家族,李远出自陇西成纪李氏家族,达奚武出自六镇,侯莫陈顺为侯莫陈崇之兄,杨忠即为隋文帝杨坚之父。

  • 关陇集团终结

关陇集团在宇文泰生前,由于宇文泰威望较高,八柱国、十二将军尚能精诚团结,在宇文泰的领导下一致对外。随着宇文泰的死亡,关陇集团内部面临着利益的重新洗牌,矛盾日益突出。先后有赵贵、独孤信不甘居于宇文护之下,谋杀掉宇文护事件;司会李植、军司马孙恒、宫伯乙弗凤发动的宫廷政变未遂事件,卫王宇文直之乱等事件。关陇军事政治集团内部已产生裂痕,杨坚势力的崛起,则直接导致了关陇集团的衰落与灭亡。公元581年,杨坚受北周静帝禅让为帝,直接标志着关陇集团已完全退出了历史舞台。


安定郡小书生


关陇贵族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神奇的存在,它实际上有广义上的关陇贵族集团和狭义上的关陇贵族集团两个概念。

三国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门阀士族兴起的时代,晋朝就是一个以门阀士族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而与此同时,由于晋王朝的八王之乱引起了中国北方长达300年的动乱,同时,北方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10几个少数民族政权走马灯一样的入主中原,就在这样的王朝兴替之中,鲜卑族的北魏政权逐步统一了中国的北方,后来在这个王朝中产生了后来的关陇贵族。

说到关陇贵族的产生,就不能不提到一件对中国历史产生巨大影响,孕育了后来的关陇贵族集团的“六镇兵变”,当年,北魏政权为了防御柔然的入侵和拱卫首都开平,建立了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六个军镇,六镇军人都是以北魏的鲜卑军人组成,镇将都是鲜卑族的勋贵子弟,一时之间,到六镇当兵,建功立业成为北魏勋贵子弟的梦想。后来,北魏迁都洛阳后,迅速的汉化,鲜卑贵族们纷纷以改汉姓,穿汉服,学习汉族文化,跟汉族贵族联姻为荣,昔日荣耀的六镇也失去了拱卫首都的作用,地位迅速的下降,成为流放罪犯,流民,盗匪的聚集地,在遭受柔然的洗劫之后也得不到朝廷的支援,如此巨大的落差最终导致了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的六镇兵变,在这场声势浩大的兵变和镇压兵变的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在历史上耀眼的人物和家族,被视为广义上的关陇贵族,尔朱荣,尔朱世隆,尔朱天光,尔朱兆,贺拔岳,贺拔胜,宇文泰,高欢,候景,陈庆之等等,以及从宇文泰一系衍生出来的,被后人称之为“关陇贵族集团”的“西魏八柱国”,就是这些人,一手埋葬了强大的北魏政权,先后建立了西魏,东魏,北齐,北周,隋,唐等王朝。

狭义上的“关陇贵族集团”,主要是指宇文泰设立的西魏八柱国,宇文泰,元欣,独孤信,李虎,李弼,于谨,赵贵,候莫陈崇。这八个人已经他们属下的十二大将军,二十四开府,四十八仪同,构成了西魏军事力量的主体,隋朝的隋文帝杨坚的父亲杨忠,就是其中的十二大将军之一,这些勋贵们除了统治了西魏朝廷的兵权,本身也互相联姻,形成了一个厉害相切的利益共同体,比如,独孤信是北魏著名的鲜卑八姓贵族之一,生有八子七女,长女嫁北周孝闵帝,四女嫁八柱国之一李虎的儿子李昺,生子李渊,幼女嫁杨忠之子,柱国大将军杨坚。

跟西魏八柱国同出于“六镇”或者“六镇兵变”的还有建立了东魏和北齐的高欢以及祸乱天下,死后被“食肉寝皮,满门灭绝”的军阀候景。

自隋文帝取代北周之后,即使是狭义上的关陇贵族集团也在逐步细化,前朝的宇文氏,候莫陈崇等家族逐步被淘汰,杨氏,李氏,高氏,窦氏,长孙氏等门阀士族进一步兴起,杨坚依靠关陇贵族集团的强大实力,不仅攫取了北周的政权,而且平定了南方的陈氏政权,统一了中国,而唐朝代隋实际上还是国家权力在关陇贵族集团之间的转换。随着唐朝统一政权的建立,以军事贵族为主的关陇贵族集团逐步淡出历史舞台,长孙无忌成为这个集团的最后的谢幕者。


狼的影子716


北魏之后,唐初之前,陕西关中和甘肃陇山大地,人才辈出,门阀林立,各个有头有脸的家族,形成了一个响当当的政治集团,成为影响时局的一支重要力量,这个政治集团就叫“关陇集团”。

关陇集团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存在,它存在了多久?

关陇集团的产生,是因为一个人

(贺拔岳)

说到关陇集团,我们就不得不说北魏王朝。北魏期间,为了保障首都安全,北魏设立了6个军事重镇,其中,有一个重镇叫武川镇。

武川镇出来一个带头大哥叫贺拔岳,这个人能力很强,深受北魏孝武帝的欣赏。但北魏有个权臣叫高欢,为了扼制高欢的权势,免得高欢篡权,北魏孝武帝密令贺拔岳整合关陇军事实力,以便对抗高欢。

贺拔岳率部整合的关陇军事实力中,有鲜卑贵族,也有汉人,这些势力在贺拔岳的影响下,定居关中,随着时间发展,鲜卑、汉人互相通婚,文臣武将关系融融,这就成了一个有着共同利益的团体。

这就是关陇集团的雏形。

关陇集团刚形成的时候,能量还是有限,但出现一个变局后,关陇集团地位大幅度提升。

关陇集团的发展,是另外一个人的出现

(宇文泰剧照)

公元534年,贺拔岳被侯莫陈悦设计杀害,当然,侯莫陈悦是受了高欢的指使。

贺拔岳的死去,让关陇集团的主心骨一下子没有了,大有出现一盘散沙的情况,但此时,宇文泰接过了贺拔岳的旗帜,让关陇的兄弟聚拢在他的周围。起初,宇文泰的整合效果,还是弱了点,但后来,宇文泰的稳健和狠辣逐渐凸显。

公元534年七月,北魏孝武帝元修准备把大丞相高欢给收拾了,但事情未成,高欢率领20万人马直逼京师洛阳,在高欢的各种影响下,北魏孝武帝被迫西迁。

公元535年,宇文泰动手了,直接把北魏孝武帝干掉了,并辅佐北魏孝文帝的孙子元宝炬为帝,正式建立西魏,和高欢扶持的东魏成相对之势。

西魏成立后,宇文泰成了绝对的大人物。宇文泰开始实行府兵制,在府兵的顶端设置八柱国、十二大将军。这些人,都是来自关陇集团,

那些曾经的兄弟们,终于成为了西魏绝对的栋梁。

从西魏开始,关陇集团正式成为了一支朝廷最重要的政治集团,可以说,对朝廷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但关陇集团也有它严重的弊病,那就是权势过大,对皇权影响很大。

公元551年,西魏皇帝元宝炬死了,宇文泰将太子元钦扶上了位,公元554年,元钦实在不合宇文泰的心意,于是又被废了,元宝炬的四子元廓上位。

看得出来,虽然是“元家人”在当皇帝,实际上是宇文泰在左右朝政。公元556年,宇文泰死了,他的侄子宇文护成为了他的接班人。

公元557年,宇文护逼迫皇帝将皇位禅让给了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从此,西魏消失了,北周建立,有宇文家的人开始当皇帝了。

西魏期间,关陇集团的人比较团结,以宇文泰马首是瞻,大家共进共退。但是,宇文家的人上了位了,关陇集团的人还能团结如初吗?

北周建立后,关陇集团开始内斗,实力开始下降

北周的建立,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改朝换代,宇文家开始一家独大,重要的是,宇文护成了权臣,对朝廷的重大事项有着绝对的影响力。但是,八大柱国,十二大将军能完全听宇文护的吗?

宇文护飞扬跋扈,关陇贵族,开始出现内斗。赵贵、独孤信等人反对宇文护,被宇文护一一干掉,这独孤信可是宇文泰的老搭档,他的大女儿当时成为了北周第二任皇帝宇文毓的妻子,如此情况下,宇文护还能下手,这人的狠辣非常人能比。

为了掌控朝政,宇文护不仅诛杀大臣,自己的堂弟们但凡不听话,也下死手。公元557年9月,宇文护毒杀了北周皇帝宇文觉,扶持起了独孤信的女婿宇文毓,公元560年,又毒杀了新立三年的宇文毓。就在这一年,宇文护扶持了宇文邕为帝,史称北周武帝。

(独孤信)

北周武帝非常聪明,先是隐忍,条件成熟时,在公元572年,一举拿下宇文护。

从公元572年开始,宇文邕励精图治,振兴北周,进行了多项改革,关陇集团再次团结起来。公元577年,北周灭了北齐,完成了北方的实际统一。

但勤勉执政的北周武帝,在统一北方一年后,走了阎王殿。公元581年,为北周立下汗马功劳的关陇贵族杨坚,代周称帝,建立大隋。

杨坚的妻子,也是曾经八柱国之一的独孤信的小女儿,妥妥的关陇贵族后代。

隋、唐后,关陇集团的实力大大下降

从杨坚建立隋朝开始,全国开始走上了大统一的步伐,公元587年,隋朝灭了南陈后,全国基本上统一了。

但是,杨坚的摊子整得很大,所需人才也很多,杨坚开始重用各方人士,南北都有,不再拘泥于关陇集团。隋初,关陇集团在朝廷重要职位的任职,连一半都没有了,杨坚开始摆脱“关中本位”的任用习惯了,这时候已不能说是“关陇集团”了,只能说是“关陇贵族”了,毕竟影响力小了很多。

公元617年李渊趁全国大乱,起兵晋阳,势力逐渐强大。公元618年,隋炀帝杨广被人杀了,李渊在长安建立大唐,隋朝彻底成为了过去式。

李渊的唐初,关陇集团的重用率继续下降。李世民执政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里,人数非常少,这说明,“关陇集团”成为了过去式了。

但有一点不能忽略的是,李渊的出身就是关陇集团,父亲是柱国,而母亲也是独孤氏,姥爷就是那个著名的天下第一老丈人独孤信。

(李渊剧照)

关陇集团的最强之时,是在西魏和北周时期,隋朝逐渐走了下坡路,唐朝时关陇贵族的影响力已经非常小了。

从关陇集团雏形形成,到影响力极大降低,也就是百年时间。但这百年时间,关陇集团孕育了三大王朝,北周、隋朝、唐朝,鉴于隋唐巨大的影响力,可以说关陇集团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走势。


蓝风破晓


对于“关陇集团”,这个名称,可能我们大多数人,最初认识可能多是在隋唐演义中了解到的。事实上这是一个自南北朝开始到隋唐结束时中国最大的贵族集团,可谓是上至皇权,下到出相拜将,真真正正的控制朝局的贵族团体。他们促成了民族大融合,完成了中国重新的走向了大一统。

关陇集团的形成与发展

关陇集团,最初是形成在西魏时期,当时他们只是关陇一带的名门望族,形成的一个简单的联盟。

其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壮大,是在宇文泰时期。宇文泰是鲜卑族宇文部后裔,自小跟随叔父长大,深得汉族文化熏陶洗礼。在北魏末年,宇文泰跟随贺拔岳,成为其帐下第一大将。而贺拔岳就是关陇集团的第一任首领。在公元534年,贺拔岳去世,宇文泰成为了贺拔岳军队的新统领,他把自己掌握的武川镇军人集团与关陇豪族联合起来。同年杀死了北魏孝武帝,新立元宝炬为新帝,史称为西魏。开启了宇文泰22年的西魏专政时代,他积极的笼络内部各方势力,对官吏进行整治和其制度进行完善,重新建立军队兵府制度,对于自己的旧部组建了“八国柱,十二大将军”。把关陇集团紧密的联合在一起,这时的关陇集团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宇文泰也依靠着关陇集团,不断的战争和蚕食着东魏和南梁,为隋唐王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宇文泰去世后,其侄儿宇文护拥护宇文泰之子宇文觉称帝登基,逼迫西魏皇帝禅让,改国号大周。后宇文护又废杀宇文觉,又立宇文泰庶子宇文毓为新帝。这让关陇集团集团内部开始产生了间隙。

关陇集团内部分裂

在宇文泰执政期间八国柱,十二大将军使其左膀右臂。到了其侄宇文护执政时期,在不断扶持下八国柱,十二大将军开始权称朝野。

八柱国: 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赵贵、于谨、独孤信、侯莫陈崇十二大将军:元育、元赞、元廓、宇文导、宇文贵、李远、达奚武、侯莫陈顺、杨忠、豆卢宁、贺兰祥、王雄

八国柱中的李虎是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祖父。

八国柱中的李弼是隋末瓦岗军首领李密的曾祖父。

十二大将军中的杨忠是隋朝开国皇帝杨坚的父亲。

其中最为厉害的就是,我国历史上最强岳父的孤独信。其长女儿是北周的明敬皇后,第七个女儿是隋朝的文献皇后,第四个女儿是唐朝的元贞皇后。

在北周跌宕起伏的24年里,共经历了五位皇帝。关陇集团内部矛盾重重,皇帝的叠还就是内部贵族争斗的缩影。在北周末期,长期隐忍待发的杨坚突然崛起,决定于宇文家彻底决裂。逼迫北周静帝宇文阐禅让,一统北方所有政权,改国号隋。中国进入了又一个大一统的国家。

杨坚对关陇集团内部斗争于世家力量是十分清楚的,尤为忌惮。即上任开始,虽然连年征战统一全国,但是没有放弃对关陇集团的关注。在隋炀帝即位,一次大的决裂中,下令杀尽李浑和李敏全族。这让关陇集团其他的世家豪族,彻底的和隋皇权彻底决裂,引起了隋末社会的剧烈震荡,国内发生大乱。

关陇集团的逐渐灭亡

此时的李渊是对时局有着明朗的观察,积极的拉拢关陇集团世家、贵族。揭竿而起进行反隋,成功的推翻隋朝统治。经过隋炀帝的事情后,李渊深知世家、豪族的危险。对于处理,是不能操之过急的。需要先稳定自己的政权,在唐朝开国初期,李渊、李世民基本上没有大规模的杀戮功臣和豪族(玄武门事变属于特殊情况)。进行大规模的封赐,以温水煮青蛙的模式对关陇集团进行清除。不断的由扶植的新的势力来对抗这些老牌贵族。直到李治继位,作为关陇集团代表的长孙无忌,对这位亲外甥的皇权影响巨大。随着李治的长大成熟,巩固其地位后和爱妃武则天联手,把其打压下台。从此开始,关陇集团豪门贵族,一蹶不振彻底的开始走下坡路。仅剩的关陇集团贵族也只剩下了李唐皇室。

关陇集团是一个建立于533年,到907年消失,共存在374年。作为关陇集团最后一个贵族,李氏王朝灭亡,这个集团也彻底烟消云散。关陇集团是在社会动乱,民族文华冲突中出现。成功的成为了民族融合的促进剂,使得动乱的中国社会逐渐的成为大一统的盛世国家,对历史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参考资料:许嘉璐.安平秋.《二十四史全译.后汉书》第1册:汉语大词典出版社白寿彝.中国通史·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上册)徐俊.《中国古代王朝和政权名号探源》, 湖北武昌: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傅乐成.中国通史:隋唐五代史.北京:九州出版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