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落魄時,水鏡推薦諸葛亮,為什麼隻字不提侄兒司馬懿呢?你怎麼看?

慕容鑑史


整個三國的發展可以說都在司馬徽(水鏡先生)的掌控之中。

1.司馬徽看出,西川劉嫣、荊州劉表、漢中張魯、西涼馬騰等諸侯都是胸無大志,只想偏安,成不了氣候的人,不足為懼。

2.司馬徽看出劉玄德胸有大志將來可以和曹抗衡,所以司馬徽向劉說,臥龍鳳雛得其一可安天下。

3.江東已成氣候,且有長江天塹,而曹操已盤踞北方,只要劉備佔領荊益二州後就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4.曹操良將賢臣眾多,待三方戰爭進入膠著狀態時,司馬懿出山才是最佳時機。如果沒有孫劉兩家的強大,能夠抵抗曹操的進攻,司馬懿連出山的機會都沒有。

5.所有一切都是為司馬懿出山作鋪墊,為司馬家日後掌權鋪平道路,後來司馬懿熬死曹家三代,司馬家獨步天下!


B悲慘世界J


假設司馬懿是司馬徽的遠房侄子,面對一個落魄戶,幹嘛要推薦侄子。一個三天兩頭創業,沒一次成功的人過來跟我聊聊天,我會讓侄子跟他幹,鬼知道他明天能不能吃上飯啊。

推薦諸葛亮,那是順水人情。大學畢業幾年了還天天窩在家裡種地沒工作的學生,過來跟我說,老師能不能介紹份工作。我說,你親戚的大公司正缺人,你不願意靠親戚關係,下次給你介紹個工作。看看你天天躺躺躺,真成臥龍了。恰巧創業失敗的劉備經過,來來來,給你介紹個文員。

你咋把他介紹去幹文員,還是個發不起工資的老闆?

年輕人,出去吃點苦,鍛鍊鍛鍊嘛。

那你怎麼不讓你侄子去鍛鍊鍛鍊?

我能讓自己侄子放著五險一金的公務員不幹,跟著他去混世?


塗山大蝦


水鏡先生也就是司馬徽,是司馬懿的叔叔。至於說為什麼像劉備推薦孔明而不推薦自己的侄兒,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水鏡先生事先問過司馬懿,但司馬懿不看好劉備,不願意去,所以就順便推薦了諸葛亮。

二、水鏡先生個人不看好劉備,認為其勢單力薄,司馬懿跟了他也難助其成大事,萬一兵敗,侄兒恐怕也難以落到好下場。所以推薦了和自己非親非故的諸葛亮。

三、水鏡先生心繫大漢,願劉備成事,畢竟他是劉氏後裔名,正言順,但又不大看好自己的侄兒,恐其誤事,所以推薦了自己更加看好的諸葛亮。

四、水鏡先生嫉妒孔明才學,同時非常不看好劉備,所以推薦孔明去,準備坑諸葛亮一把。

五、水鏡先生傾佩諸葛亮才學,看到他隱居深山而不得志,起了惻隱之心,想幫他一把,所以把諸葛亮推薦給了剛準備搞革命的劉備,希望他能建功立業。

六、此時的水鏡先生已洞察天下大勢,認為天下三分的格局即將形成。曹操地處中原,挾天子以令諸侯,且中原兵強馬壯糧草無憂,佔盡優勢,而曹操本人又盡顯梟雄本色,爭霸天下的企圖昭然若揭。東吳孫策地處吳越魚米之鄉,水師強悍,生活富足,且沒有強烈的爭霸之心。而劉備此時差不多還是孤家寡人,連根據地都沒有,除了佔了個大漢皇族後裔的名頭,其簡直是一窮二白。相比之下,水鏡先生肯定更看好曹操,認為自己的侄子跟著曹操必將成就一番偉業,所以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自己的侄子司馬懿,當然要他跟著曹操。

七、水鏡先生有染指天下的企圖,但這不是一朝一夕能成事的。同時看好曹操,準備讓自己的侄子打入內部,以待時機成熟之時建立屬於司馬氏的政權。(雖然不知道是不是這樣,但歷史證明司馬氏確實取代了老曹家)

一兩千年的時間已過去,王朝更替早已是過眼雲煙,我們大部分的認知都來自於三國志和一本帶著偏見的三國演義,歷史的真相到底是什麼,早已不那麼重要,真相已掩埋在歷史的塵埃中!正如三國演義的開篇所寫:

滾滾長江東逝水

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

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

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談中





雙子舟


水鏡先生司馬徽是東漢末年名士,精通各種兵法、道學,而且人脈頗廣,是當時天下文人最尊重的人士之一。諸葛亮和龐統就是水鏡先生推薦給劉備的,劉備在得到他們二人後的確是讓自己的事業更上一層樓,最後成為三國強者之一。不過當時還有一位沒出仕的人,他就是司馬懿。司馬懿其實也是一位大才,為什麼水鏡先生就沒有推薦他呢?司馬懿和諸葛亮究竟誰更適合劉備?

說到水鏡先生,很多人都對他不熟悉,他其實就是道家代表人物,司馬徽,東漢末年名士,精通道學、奇門遁法、兵學等,他為人淡雅,學識淵博,是個淡泊名利的名士,他曾經給劉備推薦了諸葛亮、龐統的人,很多人都很不理解,為什麼不推薦自己的侄子司馬懿給劉備,司馬懿字仲達,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謀略家,自出生就聰明超於常人,是魏國重要的臣子,西晉奠基人。

就是這樣一個謀略超於常人的人,還是司馬徽的侄子,為何不被推薦是個未知數,但是司馬懿確實是個更加合適的人選。劉備也是及其尊重水鏡先生,水鏡先生給他推薦的人選他都十分重視,他聽了水鏡先生的一句話,就去請了臥龍,臥龍鳳雛是被司馬徽認為得其一人得天下的兩個人,這兩個人異於常人,極其少有,諸葛亮作為臥龍,被劉備三顧茅廬的請出。

為劉備出謀劃策,為他奪取江山佔據了重要的位置,而一場極其具有影響力的赤壁之戰令諸葛亮名聲大震,讓所有人都知道了諸葛亮的存在,有很多人動過挖走他的念頭,尤其是手下敗將曹操。而鳳雛是龐統,這兩個人都是水鏡先生親手推薦給劉備的,龐統是個人才,辦事效率極高,更是為劉備的事業貢獻了很大的力量,但是他有自己非常大的性格缺陷,很嫉妒諸葛亮,總覺得自己的才華根本沒有諸葛亮的用武之地。

他一直都因為驕傲自負,一時大意導致被斬殺,從此劉備的統一大業,也就宣告失敗了。而雖然諸葛亮還在,但是左膀右臂缺一不可,雖說一山不容二虎,但是有時候就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司馬懿是王侯將相,而司馬徽善於外交,一生有很多好友,而他更是與諸葛亮和龐交好,深知他們的優秀之處。

所以推薦給劉備,而司馬懿從來就和司馬徽有過近距離接觸,也不是一個交際圈的人,也並不知道司馬懿的過人之處在哪裡,司馬懿的背後是非常強大的身世,所以就算推薦給了劉備,也不一定能夠成功。司馬懿在世人眼裡都是非常有能力,過於常人,剛開始劉備的處境非常窘迫,並不能給人才大展拳腳的機會,其實司馬懿更適合他,只不過各種原因錯過了。


甲良生日記


劉備落魄時,水鏡推薦諸葛亮,為啥隻字不提侄兒司馬懿呢?



司馬懿是河南溫縣人,生於靈帝光和二年(179),比諸葛亮大兩歲,父親司馬防,有八個兒子,司馬懿排行老二。而司馬徽(?—208年),字德操,潁川(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末年隱士,精通奇門、兵法、經學、道學。稱為“水鏡先生”。說司馬懿、司馬徽是叔侄,可能以姓推測,道聽途說,有點牽強。



回答這個問題,得先搞清所謂水鏡推薦諸葛亮的時間,《三國志.先主傳》:【 曹公既破紹,自南擊先主。……表自郊迎,以上賓禮待之,益其兵,使屯新野……表疑其心,陰御之。使拒夏侯敦、于禁等於博望。】



這段所說的“曹公既破紹”,是指建安五年(200)的官渡之戰,曹操大敗袁紹,袁紹退回黃河以北,這包括官渡大戰之前,兩場小預演,即《三國演義》中,關羽白馬斬顏良、延津誅文丑。因官渡之戰前,劉備依附於袁紹,袁紹叫劉備聯絡汝南的劉闢、龔都,從曹操背後下手,就是乘袁紹、曹操在官渡相持,劉備帶汝南兵馬,襲擊許都,配合袁紹正面戰場。但劉闢、龔都是原黃巾餘部,軍紀差,行動遲緩,戰鬥力不強,待劉備集合部隊,趕到穰山時,袁紹已經被打敗。曹操的戰時訊息很靈通,探聽到劉備攻擊後方消息,火速趕過來,截住了劉備。曹操、劉備穰山交鋒,劉備先勝後敗。老闆袁紹已經跨了,劉備只好棄北投南,依附劉表。



劉表親自在襄陽郊外,迎接劉備,並給補充兵力,派劉備屯紮新野,劉備駐軍新野期間,為政清明,聲望很高,深得民心,引起劉表疑慮,表面熱情,實際防範劉備,但作為荊州背部屏障,防範夏侯惇、于禁,對劉表也有很大好處。這個時間約在官渡之戰的次年,即建安六年(201)。



按《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 : 劉備駐紮新野時,徐庶投奔劉備,並給劉備推薦諸葛亮,說諸葛亮堪稱臥龍,有大才。劉備對徐庶說,那你把他叫來吧!徐庶說,這個人只能上門請,要叫來是不行的。於是,劉備親自去了三次,終於請來了諸葛亮。但這個時間,已經是劉備到新野幾年以後,按《三國演義》中,三顧茅廬的經過,徐庶推薦約在建安十一年(206)劉備最後請到諸葛亮,是在次年,即建安十二年(207)這裡就按提問說法,水鏡推薦諸葛亮,時間約在(206-207)年。



在劉備剛投奔劉表的那年(201),司馬懿經人介紹,已經在曹操剛佔據的河內郡,加入了曹操集團的工作。劉備知道諸葛亮時,司馬懿已經幹事五六年了。就算司馬懿是司馬徽的侄子,水鏡是超世脫俗之人,平時很少主動參與塵世之事,怎麼好拆侄子的臺呢?


流譽後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古代人的行為模式與現代人其實差別並不大。我們可以代入到現代考慮這個問題。

劉備公司讓資深獵頭水鏡先生推薦高管。資深獵頭水鏡先生從他的人才庫裡調出來兩份簡歷。一份司馬懿,一份是孔明。瀏覽了一遍簡歷後,司馬懿那一份立刻被束之高閣了。為啥?原因有三。

一,實力問題

水鏡先生司馬徽雖然交遊廣闊,實力也算可以。但是總歸出身草莽,他本人從未為官。父輩不詳,估計也不是什麼大人物。雖然同姓司馬,但是這個司馬與那個司馬,其實是八竿子打不著的親戚。他勉強可以自稱司馬懿的族叔。司馬懿禮貌點也會喊他一聲。但實際上兩人差著階級呢。水鏡先生的出身,決定了他結交人才的層次。像司馬懿那種官二代,他是不夠層次結交的。而且作為一個有點本事的窮親戚,他也有自己的驕傲。肯定不會厚著臉皮去上門攀附的。所以雖然同是司馬家的,還沾點親戚。水鏡先生卻沒有那個實力能做司馬懿的這單生意。二,職位問題

軍師雖然是高管,但是劉備公司屬於初創公司。地盤小,實力差,前途不明。待遇肯定給不了很高。而且風險很多大。這種職位,只適合久困於下層,敢捨命賭一把的小年輕。司馬懿這種在曹魏大公司人脈深厚的官二代,壓根就不會考慮這種草臺班子。這樣的職位對諸葛亮來說是個機會,對司馬懿來說,根本不屑一顧。即使水鏡先生厚著臉皮來說項,估計也會被禮貌的送出。

三,立場問題

司馬家在曹魏根深蒂固。立場決定了司馬懿不可能另投他家。劉備公司雖小,但和曹魏畢竟屬於競爭關係。出於家族立場考慮,司馬懿也不會選擇劉備。水鏡先生是司馬家的旁支,對這個情況也肯定是知曉的。所以他壓根不會去觸這個黴頭。

綜上所述,水鏡先生資深獵頭乃是人精。略一考慮他就很清楚什麼樣的人適合這個職位。所以他壓根就沒提司馬懿。


己亥元辰


司馬徽是三國第一智者,諸葛亮和龐統是司馬徽的學生,司馬懿是司馬徽的侄兒。

司馬家族要得天下,必須精心策劃。

首先,司馬徽推薦諸葛亮給劉備,就是想給司馬懿當陪練的。

沒有諸葛亮,可能就沒有司馬懿的出頭之日。

如果諸葛亮和龐統同時輔佐劉備,那劉備就能得天下。為了不讓劉備得天下,還得給侄兒創造得天下的時機。所以,司馬老兒對劉備說,臥龍鳳雛得其一者就可得天下。

這明顯就是不支持劉備既得諸葛亮,還得龐統。就說得其一,言外之意不能得其二,就是怕諸葛亮龐統合夥打司馬懿,侄兒不是對手。

諸葛亮司馬懿棋逢對手,這樣會給拖延時間給司馬懿尋找機會。

劉備襄陽會後逃到南漳水鏡莊都是套路,逃跑路線是徐庶指引的,徐庶又是司馬徽的學生。徐庶先給劉備說蔡瑁起了殺心,必須逃跑。然後,又挑撥蔡瑁說劉備有私心,要謀取荊州襄陽。這樣就一個拼命的跑,一個拼命的追!

至於龐統的死,是有人洩密了。這個人是誰?這個人就是龐統的老師司馬徽。把龐統帶兵進攻路線告訴了益州守兵,然後又在攔截射殺龐統的山上寫上“落鳳坡”幾個大字。




襄陽論語


司馬懿是當時聲名初顯,曹操就想聘用他,可司馬沒答應,嫌官給的小,長遠沒有什麼發展前途,就隱居起來了!水鏡先生也不知道他哪去了!也或者根本不認識司馬懿,故此,不可能向劉備推薦司馬懿的。


靜裡水聲1


司馬徽,身為潁川的名士,雖然有經天緯地之才,卻甘心做一名隱士,他自己的說法是,即便有功名在身,富貴在側,如果不受到世人的尊敬,那還不如歸隱呢。針對這個問題,南郡人龐統就曾跨越千山萬水去見司馬徽一面,兩個人見面之後交談了起來,司馬徽和龐統兩人相見恨晚,一聊就是幾天幾夜,成為了一見如故的好朋友。

“南郡龐士元聞司馬德操在潁川,故二千里候之。”

司馬徽能夠得到龐統的認可,一個是因為司馬徽有真才實學, 他的學問讓龐統極為欽佩;另一個是司馬徽是有名的好好先生,一輩子從來沒說過誰的短處,更沒得罪過任何人。這樣一位司馬徽,自然會得到無數人的欽佩,龐統自然也包含在內,更何況他們聊天之後,司馬徽四處嚷嚷,龐統實在太厲害了,簡直可以成為龐統是南州名士之首了。司馬徽本來就有知人之名,經過了司馬徽的宣傳,這龐統的身價蹭蹭上漲,龐統得到了司馬徽的泰劇,自然他也不會說司馬徽的壞話,如此一來,司馬徽知人的名聲更盛了。陳壽對司馬徽的評價是“潁川司馬徽清雅有知人鑑。”

司馬徽雖然是一名隱士,但是卻聲名遠播,成為了隱士中最有名望的存在,從這個角度來看,司馬徽的“隱”可能並不是我們理解傳統意義的“隱”,他的“隱”更像是一種手段。

司馬徽抬舉了很多的名士,名士們出仕成名後又反過來抬舉司馬徽,這樣的循環不得不讓人聯想到商業互捧。不管怎麼樣,司馬徽的地位在各位霸主心中都很高,當時在荊州落難的劉備自然也希望能夠結識這樣一位超級人才“獵頭”,如果能得到一位司馬徽舉薦的人才,說不定霸業可成。

劉備去找司馬徽,希望能夠得到一點指點,他的事業當時在低谷期,很迷茫的時候他問司馬徽如何脫困,司馬徽猶如指路明燈一樣說了一句話,“你缺少一位能夠為你出謀劃策之人”。劉備一聽,可不是咋的,他坐擁三國時期最強戰力關羽和張飛,卻屢屢受挫不得志,可不就是因為缺少一位軍師嘛?這樣的人才哪裡才能找到呢?劉備把目光看向了司馬徽,司馬徽自然是內心得意,因為這樣的人才當然是他的手裡就有了。

司馬徽在這個時候推薦給了劉備兩位人才,正是日後大名鼎鼎的“臥龍”諸葛亮和“鳳雛”龐統。諸葛亮是南陽隱士,一直以來“躬耕於南陽”,以諸葛亮的才華,如果想要出仕自然不會缺少機會,但是卻未必能夠得到重用,諸葛亮一直以來的想法就是能夠得到一位可以重用他的明主,不必是一位強勢的霸主,因為諸葛亮他可以帶著這位明主起飛。諸葛亮這樣的訴求,和他多年舊識的司馬徽自然瞭然於胸,於是,司馬徽遇到劉備時,他認為劉備是“匡扶漢室”的皇叔,也是諸葛亮一直以來希望得到的“明主”。至於龐統,是司馬徽最新結識的人才,又千里來投奔他,有這樣的好機會自然要留給龐統。

劉皇叔這一脈在當時是最正統的一脈,有著很好前途的潛力股,這樣的優質的資源,司馬徽為什麼不推薦司馬懿給劉備呢?我想這一定是很多三國迷心中的一個疑問,野哥今天就給大家分析一下。

第一、司馬徽和司馬懿雖然都姓司馬,但是通過他們族譜的查詢,至少在十三代之內沒啥交集,也就是說兩位不是親屬。根據《通志·氏族略》的記載,司馬這個姓氏的來源是程伯休父在周宣王時期官拜司馬,由於軍功卓著被此官職為氏,司馬是“以官為氏”的由來,在根源上就並非出自一家,所以,即便追根溯源,這司馬徽與司馬懿恐怕都並非是親屬關係。既然不是親屬關係,兩人又沒有深交,司馬徽自然不會舉薦司馬懿。

第二、司馬懿不需要司馬徽舉薦。因為司馬懿的家世顯赫,他的老爹是京兆尹司馬防,只要司馬懿願意,隨時都能夠出仕。除了背景強大之外,司馬懿自身的本事也極強,對於司馬懿的記載是“少有奇節,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試問,這樣的一位少年才俊,又出身顯貴,想出仕易如反掌。

第三、司馬徽舉薦諸葛亮和龐統給劉備,很可能是事先得到過諸葛亮和龐統的同意。因為這兩位人才都有經天緯地之才,諸葛亮家已有兄弟在曹魏和東吳任官,他投奔劉備除了匡扶漢室之外,也是最有雄心壯志的一位,他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光耀諸葛家的門楣,而不是依靠親戚關係謀求一官半職。至於龐統,他在東吳失意,自然希望能夠在其他的地方獲得成功,而他自然希望司馬徽有這樣機會的時候舉薦自己。

司馬徽身邊的人才其實遠遠不止諸葛亮和龐統這二位,還有多位好友也都是人才,但是司馬徽並未舉薦他們,因為他們並不願意跟隨劉備出征。司馬徽等人雖然是隱士,但是他們對天下大勢瞭解的極為透徹,自然明白劉備雖然是英雄,想要真正一統天下卻難如登天,與其把一生所學押寶在一個落難皇叔身上,還不如“識時務者為俊傑”的選擇更好的依靠。

這樣的想法,不單單是司馬徽的朋友們的想法,司馬徽自己也是如此,他斷然拒絕了劉備的邀請,說他希望隱居。但是在後來曹操攻佔荊州的時候,得到了司馬徽,司馬徽卻沒再選擇繼續做隱士,而是選擇投奔了曹操,這一點足以證明,司馬徽不是希望做隱士,只是不看好劉備,這也是他為什麼會舉薦諸葛亮和龐統的原因,因為這是諸葛亮和龐統自己的意願,至於其他人,包括他自己在內,壓根就認為劉備不會有啥出息。

“荊州破,(司馬徽)為曹操所得。”

司馬徽的一次舉薦,成就了諸葛亮、龐統,成就了劉備,也成就了他自己。不得不說的是,在劉備落魄的那些年,能夠看好劉備,有信心扶持劉備成就一番大事的士人,恐怕也就只有諸葛亮一人而已。


野史日記


為什麼不推薦司馬懿,古書我真沒研究過,但是按照現代遊戲《王者榮耀》我總結是怕劉備看不起司馬懿。

司馬懿核心是近身法術傷害,劉備正好又是近身戰士,同時免除一部分法術傷害、控制。司馬懿打劉備,正中劉備下懷,劉備二技能頂一下司馬懿,司馬懿基本就涼涼了。

所以我感覺不推薦司馬懿,就是知道劉備看不起司馬懿。英雄技能完克司馬懿,司馬懿也不敢到劉備身邊。

歷史學的不管好不好,遊戲我是認真瞭解了劉備和司馬懿之間的關係,希望對提問者有幫助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