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现很多人开始选择离开深圳,为什么?你呢?

深圳小天涯


2000年到的深圳至今,中间回去俩次:一次回去创业(2012年),做烟花炮竹,开厂一年半同合伙人意见不一把厂卖了;第二次是(2016),在家做米生意,感觉太累,只做了五个月就又出来了。现在宝安区上班,如有人想回家创业,我个人给几点建议:1,先做好前期的了解工作,再辞职.2,资金一定要充足,不能一搞起来就差钱,那样很难做下去。3,找合伙人一定要慎重。4,不轻言放弃,要有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决心。说得都是个人感想,如有不对,请勿喷,谢谢!


dengfei3232


我是离开深圳很多年了,我更喜欢在广州,佛山中山这边。有几个做自动化设备厂,是在佛山做的,我是做他们的配套。前年有两个设备厂搬迁到深圳宝安,一个在龙华,不到9个月又搬回佛山,在深圳固定支出成本太高了,做几个月就受不了,还是佛山这边成本低很多。


佛山技工男建哥


首先,提问者的问题与事实不符,进入深圳的人远比离开深圳的人要多。“很多人”可能只代表了像你这样的少数,不可能代表像我这样的多数。

荒涎的是,一百多条回答里,条条都是像提问者这样消极的人,简直就是抱怨的“集中营”,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按我说,深圳能发展到如今这样的水平,人才的作用功不可没。每一阶段的深圳都会需要不同的人,像改革开放初级,需要的是农民工,中期需要的是技术工,中后期则需要的是人工智能等高科技人才。

当深圳在不断发展,那些固守着思维、力气和技术的人只能被扫地出门,而只有那些认清趋势、把握机会、勤于学习积累、不断求变思变的人才能在深圳长期驻足。深圳长住人口长年保持在1000多万,这说明,深圳每天都在淘汰残废品,每天又都在吸收真正的人才,最后的最后,经过几轮洗盘,留在深圳的还是1000多万,可是却都是精英,代表了全国最聪明、最努力、最不会放弃的群体,他们理应享受深圳市民待遇、享受改革开放成果,为后代打下不朽的根基。

你的问题应该是这样的,为什么那些成功的人都不打算离开深圳呢?

因为智慧如我、努力如我、不放弃如我这样的人们,凭什么要离开深圳呢?

难道不是等你们这样一味抱怨、不思进取、不求变革、消极度日的人全部被淘汰出局后,留寸我们这些与深圳齐飞的人,可以更好地享受深圳幸福生活?




怀风先生


我对深圳的两句口号记得很清。来了就是深圳人。深爱人才,圳等你来。我对深圳的两个感觉非常強烈。深圳真的很有钱,道路,地铁,公交四通八达。深圳对年满六十岁以上的老人,真的照顾得很好。但是我要说,深圳的工资真的不是很高,深圳的房价真是高得离谱,高得让年轻人喘不过来气。在深圳干的时间越长,给深圳原居民交租金越多,企图在深圳立家立业的美梦只会不断破灭。最终只能是越来越多的人忍痛割爱,打道回府,另辟蹊径。

要想让来了就是深圳人,落到实处,就赶紧加薪,赶紧降房价降房租吧。


红星高照又闪闪


大家好,提主好,我是已来深圳将近二十年的罗大哥,算得上老深圳了吧!回答这个问题应该熟门熟路,不成问题的。现在我就来回答。

这个问题,我分享一个我的角度,所以对于深圳这个城市的审视角度基本和大部分来深工作者都不同,因为我几乎见证了深圳从发生到发展到掘起到如今朝气蓬勃发展的全部过程。

选择留下还是离开深圳其实是个很单纯的问题,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深圳似乎显得太冷漠,太没有人情味,对于这样的感觉,我的感觉只是人跳出了自己的舒适圈后不愿意融入新的环境给自己找的借口,相比北上广,我从没体验过一个城市如此的包容友善,并且要吃得吃,要玩有玩。

在深圳最大的震撼应该就是效率,效率之高,已经直接影响了我们这一代人,无论是政府的效率还是“真正融入深圳的人”的效率,很多人认为这是累的,苦的,但我们的理解确是这是正常的,因为我们从小就明白应该用最短的时间做最有效率的工作安排,这和天性无关,是环境的熏陶,所以你看深圳一批又一批的人来人往,无外乎也就是因为适应不了城市的节奏,选择了退而求其次。

高新科技产业是深圳的骨血,知乎上关于深圳的问题回复,我不知道为什么,要不就是IT大佬要不就是底层服务人员,中间真正在生活的人感觉少之又少,所以大家看到的都是很疯狂很病态的一面,如果你问我说深圳的职场如何?我肯定会说上下变态,中层快乐。中层不用说了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凡你不是个拒绝社交的人,深圳很快乐了。上下的变态体现在工作上,下层是给剥削的,这哪里都一样,上层就是自己剥削自己,华为的名言就是:三年买车、五年买房、十年买坟。可见压力之大,因为深圳的职场第一看重的是你的能力,而不是你的背景和你的资历,没人在乎你从哪来来,你有什么样的传奇人生,这些放在酒桌上讲可以,放在工作上,对不起,没人在乎,所以在深圳,你的领导是个90后很正常,比你小很正常。 我我也跟提主所说的一样曾经离开过深圳一段时间,真是没有比较就差距,我当时离开深圳去了我们湖南的省会长沙市,我的行业长沙更加能接触到第一手的东西,所以我算是来长沙学习来的,在离开深圳之前和发小吃饭,他对我说“我打算过两天辞职了,留我也不干了,我也休息一段时间”我问他为啥?不是做领导做的好好的为啥不干了?他说他累得现在已经心脏病了,要修养了,并且觉得自己应该去杭州去压力不这么大的地方继续快乐的当码农。像这样的情况应该一定不止我朋友一人。

其实离开之后如何才是我真正看到的问题,对于我们而言,最后无论结果如何,最后都是要回到深圳的,不是因为太了解和熟悉深圳了,完全是因为已经习惯了这个城市了,我们包藏私心的比较了一圈,发现实在是找不出另外一个各方面能超越深圳的地方了,这个城市从绿化、道路规划、空气质量、人群素质、吃喝玩乐等等各个方面,全国独一无二。

我和我的老乡和亲友也讨论过这个问题,得出的结果也是,对于深圳断舍离,他们是做不到的。离开深圳,或离开任何一座城市,我认为都是无法融入的结果,当然可能对于部分人是因为拿得起,放的太下。

很多人的文章喜欢说深圳年轻没有底蕴、深圳很冷漠很没有温度,我不质疑他们在深圳的时间对它的理解,但是这种态度,无论去哪个城市,你都留不住。

深圳对于一些人来说,是个经历是个谈资,但对于另一部分人来说,它是唯一一个能够认同的地方,所以再离开任何一个地方之前,先问自己我还会回来吗?这样的生活这样的节奏,我能放弃的了吗?至少我不行。

一个人快不快乐,轻不轻松完全来自于自己的内心,我尽管只是职场中层,过着朝九晚五早上吃着四五元钱的豆浆油条拿着一万元左右的工资同样无房无深圳户籍的日常,感到也是同样的快乐。在这里我可以尽情地享受超级现代化大都市带给我生活的便捷,在周日,我可以带小孩站在莲花山顶瞭望整个市中心星光璀璨的夜空,可以独自一人踩在大梅沙软绵绵的沙滩上享受海滩海风的舒适,可以尽情地躺在中山公园草地上对着天空发呆,可以挑个窗明几净的好日子在深圳湾公园椰林堤岸边与海鸟一起翻飞,可以在山水田园波澜不惊的湖面桨声轻摇的小舟里美美地睡上一觉,也可以背负行囊站在梧桐山之巅静待第一轮旭日从东边升起,快乐是自己的,只要自己不答应,外人谁也休想剥夺。

我的回答完毕,欢迎大家一起与我分享更精彩的生活,谢谢大家。

(有的人觉得外地人去北上广深都是去给本地人打工的,深圳不是的,你来深圳也是给外地人打工,因为深圳的本地人那个工作啊,拿政府分红就可以活几辈子了,所以比平等,全国深圳最平等。)





紫鹊界罗大哥文娱时光


来惠州把

惠州购房热潮只是炒作吗?当然不是!深圳东进战略,大量轨道交通通往惠州正在建设中,惠州是直接与深圳接壤的城市。未来在深圳工作,惠州居住的可能性相对中山有绝对性的优势。

惠州现在已经涨到13500了未来还有增值空间吗?当然有,惠州临深片区是比中山更有发展潜力的城市。大部分珠三角地区考虑买房的都是远走他乡的外地人,我们大老远的跑到地方来是为了什么?如果仅仅是为了赚几个钱回家娶媳妇,当然用不着在这买房。我们来到这是因为这里发展机会多,是因为我们喜欢生活在这种大都市区,我们想留在这个地方永远的生活下去。就像当年的海外移民一样,他们离开祖国,远走海外,在海外努力打拼,通过一两代人的努力,终于在海外扎下根来,请问有几个华侨是不买房的,可以说买房就代表着扎下了根。珠三角的发展前景不容置疑,各种基建马不停蹄,交通越来越方便,它将会成为全球最大的超级城市群,把眼光放长远一点,不要在意细枝末节的问题(比如过路费啦、离上班有点远啦、怕赛车啦),所以我的观点很简单:立足珠三角城市群,从这个大格局出发,然后再根据自己的能力、喜好挑选地方。











比尔的日常财经生活


首先要纠正很多人错误的观点,深圳不是低收入的人群留不住,而是租金,租金,租金,涨的太快了。

1.基层人员面临出租房涨租省省能挺过来,实在不行住远点。但做生意的怎么挺?深圳多少厂搬东莞和别的地方去了,现在去东莞的高速路上,货车比以前多了很多。厂都不在,人群何在。看看深圳各地的什么步行街夜市街以前和现在的区别。

2.消费行为习惯改变导致商铺难上加难。

本来临街商铺的租金一年年涨就难做了,再加上什么618.1111.年货节,慢慢的临街除了吃,就没什么生意了。做商铺生意的人一般都有点年纪,上有老下有小,一个月就算不吃不喝,单算各种开支随便上万,不是不想去打工,而是综合下来不现实。这种情况下,大部分人是选择回老家。

那为什么深圳的人口数据变化不大?人都哪去了?

福田商圈,南山商圈。其他区就厂房跟宿舍楼改成写字楼。这些地方是人约来约多。


zZarch


答非所问说几句,仅供思考提个醒。

刚胜利闭幕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振奋人心的重要消息很多,其中,涉及到本提问的信息有:①,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以公有制为主体;你是在深圳的国有、民营、还是中外合资企业工作或打工?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明显收益。你到深圳的初心是什么?我们能完全用“时间就是金钱”的理念来统领一切吗?③,香港现在的状态,怎能不让一些胸怀大志的年轻人,深度思考发展空间吗?④,党和国家把深圳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区”,即是机遇又是挑战,作为深圳人(包括外来务工人员)他们有自我选择的主动权。所以,一些人选择离开深圳,没有必要“大惊小怪”。但有一条是可以肯定的:深圳明天会更好!


木易拙见


不只是打工者在深圳混的艰难,深圳有最完善的手机配套供应链,做壳的、做摄像头的、做电池的,以及提供设备的、检测仪器的、颜色漆的厂家,目前都在煎熬。老板没利润,自然就更加控制成本,降薪、裁员的事经常做,为了生存,各阶层的打工者也在明争暗斗,争取活下来的机会。

被裁的、被排挤离职的都只能离开深圳,因为竞争大了,工作又不好找,生活成本太高。从今年的微信朋友圈都能够感觉出来,大家要不就回老家了,有的转行了,反正都集体闭嘴了,不再往年一样常常秀业绩了,或是在朋友圈是发发对公司的未来充满信心来搏取老板赞许了,也没有人发以公司为家的鸡汤文了。由于产能过剩,老百姓也不再攀比了,逐渐回归理性过起断舍离的生活,私企现在不象13年、14年、15年那几年了,那几年月月有效益奖,季度还有季度奖,年终奖更多。

许多私企老板也想着最好有更大的企业来收购公司,好一拍屁股拿钱移民,他们最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想当初后悔怎么没多买几套房子保值,为啥要傻呼呼的搞制造业呀”。



擂踏你丫湖


深圳是一个年轻金钱的城市,工作必须要年轻漂亮,35岁以下都很难找工作,工资却只有2000到3000,房租六七百七八百,只要带肉的就是30块以上!请问能待下去么?现在想回去 没有脸面,怎么样也要做到过年,以后可能不会再来深圳了,因为我40多岁,工厂已经称我们是老人家,再说这点钱我也不会来 怎么去养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