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國際關注”,更需要中國空前團結

健康時報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系列評論⑨

(健康時報評論員 趙廣泉)昨晚今晨,對世界各地的華人來說,是一個不眠之夜!

當地時間1月30日晚(北京時間1月31日凌晨),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日內瓦宣佈:中國發生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

消息一出,各種說辭議論刷屏。有理性積極的分析解讀,也有情緒化的悲觀、抱怨,恐懼、唱衰……而,此刻,這個消息應當給我們最大的觸動是:在疫情被“國際關注”的背景下,更需要全中國、全世界的華人空前團結、守望相助,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給世界展示中國人不屈不撓的信心,戰勝災難的勇氣。

從1月23日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宣佈:推遲決定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是否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開始,筆者就學習研讀、向專家請教《國際衛生條例(2005)》。一直在關注世衛組織成員對中國疫情不同的看法和評價。

當地時間1月30日,世衛組織第三次開會討論並表決,將中國目前的疫情認定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後,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賽發表聲明強調:

“主要原因不是因為中國正在發生的事情,而是因為中國以外的國家和地區確診病例增加。我們最擔心的是該病毒有可能傳播到衛生系統較弱的國家,而這些國家對處理該病毒的準備不足。這項聲明不是對中國投不信任票。相反,世衛組織繼續對中國控制疫情的能力抱有信心。”

在疫情防控形勢複雜嚴峻的關口節點,此時的“國際關注”無疑是讓情況變得更加複雜多變。但對疫情的應對和處置既沒有也決不會到了我們束手無策不可控的程度。

首先,網上流傳“一旦被列入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國產品將被排斥、經濟倒退20年、股市全面崩盤……”的說法,純屬毫無根據的無端臆測性言論。

其次,世衛組織對“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置措施只具有建議權,不具有強制權,只是對成員國解決問題提供指導,沒有強制性要求。

再則,世衛組織將武漢疫情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會影響外國人來華旅行、中國人因私出境以及中外國際貿易。但是對貿易的影響大多集中在食品上,對其他貿易的影響有限,只是增加了檢驗檢疫程序。

第四,武漢疫情不可能一直持續,世衛組織的建議分為臨時建議和長期建議。武漢疫情的處置是臨時建議,3個月後自動失效。武漢疫情對國內經濟影響比較大,對國際貿易的影響有,但是有限。

當然,中國發生“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中國的經濟生活顯然不是利好。但是,我們只能坦然理性地積極應對。所有情緒化的悲觀和抱怨,都不能產生能量;所有的驚恐和唱衰,只能讓問題變得更糟。驚弓之鳥般的反應,只會讓別人嘲笑自己把自己嚇倒。

“摧傷雖多意愈厲,直與天地爭春回。”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

在內有疫情作亂,外有“國際關注”的當下,中國,更需要空前團結!



審稿主任:楊小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