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牧人的大汗,君臨天下的天子——忽必烈的傳奇一生(76)

賈似道班師回朝,上表稱“諸路大捷,鄂圍始解,江漢肅清。宗社危而復安,實萬世無疆之福!”宋理宗親自在臨安城外等候迎接,“依文彥博故事,郊勞於城外”,“擇日對御賜宴”,讚揚賈似道“奮不顧身,吾民賴之而更生,王室有同於再造。”下詔加其少傅、衛國公銜,可謂隆恩浩蕩。

賈似道自此以宰相身份掌握了南宋國政長達二十年走上了南宋末年權臣的道路。

參與鄂州之戰的諸位大將也都各有封賞,呂文德兼領夔州路策應使,賜錢百萬;守鄂州的高達升為湖北安撫副使、知江陵府,賜錢五十萬;守潭州的向士壁遷兵部侍郎;劉整升任知瀘州兼潼川安撫副使。

不過鄂州戰役中的議和之事,卻成為賈似道揹負了一生的包袱。他被後世認定為“奸臣”也由此而開始,賈似道究竟有沒有提過和議,這個可能性很大。他初到鄂州之時,蒙軍勢大且城中危急,以議和作為手段穩住蒙古軍隊,為自己換取時間本無可厚非。其實,賈似道僅僅是宋軍的前敵主帥,還不是後來一手遮天的權臣,割地、歲幣、稱臣等如此重大的事情必須請示宋理宗。秦檜在權勢熏天時,主持紹興和議依然要靠宋高宗做主;更何況這時的賈似道呢?而且,忽必烈作為一個頗有政治手腕的人,難道會去和無權做主的敵方大臣達成和議嗎?

當初賈似道在危急之時,給蒙古開出了割地、歲幣、稱臣的條件,卻成為了蒙古方面的念念在茲的承諾。一個謊言只能用另外一個謊言來掩蓋,忽必烈登基以後,派遣郝經出使南宋,告訴南宋,現在天子是我,你們得依據當初承諾:割地、歲幣、稱臣。賈似道前面肥皂泡吹得太大,幾乎成了拯救南宋的聖人,為了維護自身形象,只得把郝經扣留了將近十年。南宋晚年,賈似道實施“公田法”等改革,觸犯了大批士紳、官僚的既得利益。這些人投降元朝後,大用春秋筆法,把賈似道描繪成南宋滅亡的罪魁禍首。這也正是我們中國歷史的一貫特點,正人君子高大全,奸佞小人則一無是處,一個人只要是忠臣,那他肯定是一個完人;反之,奸臣也必定是一無是處的壞人。按照這個邏輯,賈似道是典型的奸臣權相,絕不可能立功,那就只能賣國了。

在攻打鄂州期間,忽必烈再次向所有蒙古貴族證明了自己的軍事指揮能力,證明自己不愧於拖雷家族這個響亮的名號;在血與火的戰鬥中,忽必烈身先士卒,指揮若定,進而和蒙古軍隊、漢地萬戶世候進一步密切了關係。

所有這一切,對他奪取汗位都將大有裨益。

不過此時距離蒙哥大汗去世已經過去了四個月。忽必烈還來得及與阿里不哥爭奪汗位嗎?渡過淮河之後,驛車星夜兼程,像炮彈一樣星夜飛奔,乘坐在裡面的忽必烈猶如威力強大的炸藥;這一炮,改變了蒙古帝國,也改變了整個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