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老子谁的地位高?为什么老子成了太上老君而孔子没有成仙?

志超0210


老子是神,孔子是人!老子写巜道德经》,让人看不懂;孔子曰为《论语》,让人明事理。孰高孰低?你知我知!


人有情法有度


另类君解题^_^

相较而言,老子地位高于孔子。老子之所以成为太上老君,而孔子没有成仙,这是因为老子是孔子的师傅,同时老子的人生态度是出世,顺其自然,清静无为,远离世间纷扰,这种人生态度自然而然的可以成就老子“成仙”的合理性。

反观孔子就没有这么超然洒脱。他周游列国想找个官位来做,但儒家“仁政”在在春秋战国那个动荡流离的年代真的不合时宜,大家都在富国强兵,哪有心思陪你玩儿“假仁假义”,所以他四处碰壁四处流离,“惶惶然若丧家之犬”。

按《庄子》的记载,孔子曾求师于老子,恭谨谦卑,足见孔子对自己的学说和能力并不十分自信。

再者来说,刘邦建汉后,以“黄老之学”治天下,与民修养生息,国力日隆,然而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想从思想上“大一统”,借以维护世道人心,然而我们今人知道,想三观合拍和其不意?所以董仲舒用简单粗暴的态度搞大一统虽然初见成效,但伴随着汉朝行政架构的不合理以及宦官外戚争权夺利等痹病,孔子的儒家对人民来说并没有产生什么红利,反倒是老子的清静无为思想更能取悦于人。

东汉时期张道陵创五斗米教,是道教成型,而老子自然就被奉为鼻祖,及至张角开副本创立太平道时,拥趸百万,将东汉王朝摧枯拉朽,其实力足见雄壮。

自李唐以降,李渊以老子后裔自居,道教自然大放异彩,唐朝历代皇帝都有道号,还兼任道观主持(名誉主持,不参与具体事务),影响所及,不只是朝臣,就连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等大诗人也都有道号,民间百姓自不必说。

孔孟门徒虽然在后世大行其道,然而因为先天上功利性太强,从基因上就是消减了脑壳想做官(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我们从神仙的人设而言,应该是如老子那般超凡脱俗,消极遁世的存在,而非孔子那种即使“惶惶然若丧家之犬”,仍矢志不渝的想跻身于体制内分一杯羹的俗物。

综上所述,老子能成为太上老君,而孔子不能。

老子可以成仙,而孔子只能拥有无数的徒子徒孙以及所谓“大成至圣先师”的光环。

最后,再来一锤。孔孟之道被历代帝王循用,是为了熬制鸡汤麻痹读书人和子民,所谓“明儒暗法”,事实上封建帝王一直是用法家统治群臣和百姓,“儒家仁政”,只是个幌子而已。

不过孔孟之道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创建的做人标准,这几趟真心熬的不错,可惜的是,孔孟并没有对君王作出道德规范。

另类君言尽于此,告辞。


另类文史


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两者的思想文化同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和核心,同样影响着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二者各有千秋,难分上下,但是在不同的时期还是有所区别。

老子讲的人与自然,讲的是天地宇宙万事万物的自然规律。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顺其自然,自然而然,清静无为,无为而治。君主以德布施天下,让贤臣良相充分发挥,各司其职,让平民百姓休养生息,安居乐业,逍遥处世,自得其乐,由无为而无所不为。

孔子讲的是人与社会,讲的是仁义道德,中庸处世的人生哲学。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要求人人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积极入世,励志向上,建功立业。以“仁政礼治”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有序发展,以“

克己复礼为仁”,实现人人自律,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共建理想的大同社会,实现天下为公。

春秋战国三百多年,既是天下大乱,又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的时代。诸子百家189家的百家争鸣,最具代表性的是儒、道、法、墨,由于儒家思想的过于超前,与当时的社会难以适应。道家当时黄老之学,老庄学派的兴起,接近社会和百姓,当时的老子比孔子更有影响,地位更高。

西汉初期的中央政权大一统,黄老之学带来了百姓的休养生息,社会稳定。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和平盛世,老子的地位也随之推到了顶峰。

汉武帝时期,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为维护中央政权大一统的长治久安,认识到道家的小国寡民,无为而治,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必须有一种新的思想作为治国的理论基础。在董仲舒的极力推崇下,汉武帝接受了儒家思想,用以治国平天下。从此儒家思想走上政治舞台,到达巅峰,成为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主体文化。孔子作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他的地位还是明显地高于孔子。

道教的兴起,道家成为宗教,道观遍地都是,老子走向神坛,被奉为太上老君,接受民间信众的朝拜。孔子是圣人,儒教也不是宗教,孔子因而没有被封神。

春秋时代的同一时期,孔子与老子两位圣人的横空出世,这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绝无仅有。尽管两位圣人的思想各有不同,但都已经溶入在我们的血液之中,体现在我们的生活与工作当中。两位圣人的思想有着同等的地位,没有必要去比较谁高谁低。


朱八戒CC


在中国孔子的地位要比老子高,在世界上老子的影响力要比孔子大,在思想的深度以及学识的渊博上老子胜孔子一筹。至于老子被列入仙班,而孔子未被列入,就如孔子被尊为至圣先师,而老子没有一样,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是一个学派。

孔子是儒学的代表人物,老子是道学的代表人物,他们都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和政治家。儒学和道学都是一种思想和哲学学派,对后世的影响力都非常大。儒学、道学和佛学三大学派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内核。从汉代开始,儒家文化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即最博学的人,被统治者尊为“至圣”、“万世师表”等。就是在当代,他的儒家思想仍然影响深远,他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他编撰了《春秋》,修订了《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创办了私学。在他去世后,他的弟子们把他的思想和言行语录记录下来,整理成了儒家经典《论语》,这是自西汉以后读书人必读的经典。

老子是道家学派和道教哲学的创始人。他的代表作《道德经》是道教文化的开山之作,蕴含着极深的智慧和深奥的哲理。老子道的学说是一种大智慧,既为生命个体提供了安身立命的基础,也为国家治理提供了达到善治的智慧。《道德经》虽然晦涩难懂,却是有史以来译成外文版本最多的名著,也是海外发行量最大的中国经典,被看成全人类的精神财富。老子还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后来的道教以道家学说为主干,所以道教出现后老子被尊为“太上老君”,在最早的道教经典《列仙传》中成了神仙。

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邑向老子问礼,对老子敬佩有加、赞不绝口:“学识渊深而莫测,志向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老聃,真吾师也。”





画月成眉


孔子是成为了神仙的。

《西游记》中孔子是成为的菩提祖师,他的徒弟孙悟空则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闹儒教天宫的董仲舒,而讲究“天人合一”的董仲舒后来成为了“齐天大圣”。

《封神演义》中孔子是成为的通天教主。

孔子的标准名片是“有教无类”,这正好是菩提祖师和通天教主的共同特征,他们教的都是出身低微的畜牲,菩提祖师更甚,连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孙猴子🐒都要教,教出来就造了儒教玉皇大帝的反,成为新儒家,实现了“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为什么菩提祖师、通天教主收的徒弟基本都是畜牲?

因为孔子是儒家,就是一种“根据需要而选拔产生的新国人”,就是说他们的出身就是“民”性质的奴隶,没有独立的人格,有能力则属于“妖”,“妖”的最大追求就是成“人”,而通过董仲舒罢黜百家之后,从被奴役的地位成为了中古儒教的领导核心,孔子则被尊奉为儒教的教主,此时的儒教实际上就是“半截儒教”(截教)或者叫“民教”(九黎平民之教)。

而现实生活中孔子的老师老子属于道家,后来被尊奉为道教祖师爷,在《西游记》和《封神演义》被称之为太上老君,道教又被称之为“人教”(贵族国人之教),他们的上升途径是由“人”成“神”,能够“超凡脱俗”,能够“得道成仙”,使自己成为阐教的一分子。

传统的儒教的创始人周公被神化为《封神演义》中的原始天尊,新儒教的继承人被神化为玉皇大帝,则是秦始皇这个第一个皇帝所寓意,因为皇帝的意思就是“宇宙主宰,大神当中的大神”,由于儒教是打开人们信仰之门的纽带,所以这时的儒教被称之为“阐教”,而秦始皇焚书坑儒建立的宗教,已经不能称为“阐教”,只能称之为儒教这个中性词,儒家作为被统治者只是搭配所用,事务型人员,所谓“以吏为师”是也。


河东来


文献有载,孔子曾向老子求教,求教完退出之后,孔子向周围弟子表达了自己对老子的膜拜。

就年龄与两人相遇之时的眼界而言,孔子无异是逊于老子的。

至于流传后世之学问,则在董仲舒之前,老子一门占上风,董仲舒之后,儒家占上风,但此儒家虽奉孔子为至圣,但已诸多变化。

至于神仙鬼怪一道,孔子有明确要求:乱力怪神,六合之内,存而不论。后世谁要是说孔子是啥神,一定会被天下儒生骂死。

而老子学说,纵横捭阖非常人可期,动辄就扶摇天地间的神仙手段,所以弟子自然奉其为九天之外的太上之君。

两人本不是一路人,不能用一个纬度比较。


竹影扫尘


因为孔丘是个恶性骗子,而老子却是个向美忽悠骗子,因此,尽管他俩都反自由竞争,但,孔丘却是难以被群员接受的,而老子却能被群员接受,因群员认知水准有限,群员还都觉得老子很好很有学问哩。


荣耻鉴定师


孔夫子是儒家的开派祖师,而老夫子是道家的开派祖师,如果当从他们的地位去评论,应该是伯仲之间,或者,也可以说一般高。

如果论对后世的影响力,孔夫子就相对地位高,而且,他的香火也异常的兴旺。

老夫子的道家给人一种高深莫测见首不见尾的奇幻感,孔夫子的儒家则接地气多了,所以,后来的文艺创作者可能是根据这个将两位圣尊不同文学塑造吧。


qjb乔加贝


首先,个人认为是老子的地位更高!

言简意赅一、孔子为儒家代表,强调以人为中心,强调人的社会性,以天为至高存在!期盼天人合德。孔子观点在于天下之所以大乱是因为旧制度的破坏,他认为社会要想转变为大治就要向周公学习,将社会置于尊卑有别、贵贱有别的太平秩序中!而几千年的历史证明,孔子的观点更适合当时的社会发展背景。

二、老子道家思想主张重视人的自然性!以道为至高存在,展现宇宙视野!与道和一!天人合一!老子观点,天下之所以大乱,终其原因是统治者对于权利和财富无休止的欲望!统治者越贪婪,天下越不能太平!《道德经》中,所包含的道理具有普遍意义,不仅适用于古代社会,也同样适用于现在和未来社会!其原理被公认看作是人类进入大同世界社会的法则!

历史的发展也足以证明一切!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会把老子当做神仙一样供奉的原因!

孔子谋一时,而老子谋一世!所以老子地位自然更高!


小米爱2586


孔子和老子不好比高下。一个是儒家的代表,一个是道家的代表,他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各自为峰,至今无人可超越。孔子的儒家伦理和老子的道家思想影响中国道统文化二千多年。“天不生仲尼(孔子),万古如长夜”。孔子儒学的中庸之道已经深深根植于每个中国人的心。老子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思想对中国人的宇宙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哲学思辨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论孔子还是老子,都是值得每个中国人敬仰的思想大家。由他们的思想延伸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世界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