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近防炮是如何实现对超音速目标的打击任务的?

kbnol


以我国新研制的1130近防炮为例,11管30MM转管式速射炮近程防御武器系统,装有11个炮管,2个弹舱。一次能够锁定40多个目标。最大火力为每分钟10000发,即每秒约166发。可在导弹来袭时快速锁定目标,在导弹来袭的路径上形成一道弹幕,引爆来袭导弹。

我们都知道,近防炮是舰艇防御的最后一道防线,1130近防炮射程在3-5千米。当来袭导弹进入这个射程时留给近防炮的反应时间是非常短暂的,可能对超音速导弹来说,可能里面的时间舰艇就会被击中,而在这段时间内,舰艇雷达和红外线追踪系统会快速的锁定要拦截的导弹,计算出其运行轨迹,然后转动近防炮对齐进行射击。1130近防炮每分钟可以射出10000发的子弹,足以形成一道弹幕来拦截导弹。






ZC咨询


先说近防炮:以值得我国骄傲的1130近防炮为典型,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11管30mm口径的“加特林”近防炮,官方正式命名为H/PJ-11,这款近防炮在国际上也是处于领先水平的,是一款真正意义上的万发炮,每秒射速在166发以上,官方主办的军备展上介绍其能够有效拦截4马赫速度的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是相当强横的近防系统了!

▲我国水面舰艇装备的1130近防炮

对于近防炮来说,最大射程大约在5000米左右,但是有效射程射程只有2~3公里,前期依靠军舰自身雷达系统进行预警并计算导弹飞行轨迹,数据对接后由1130近防炮自带的火控雷达锁定目标,并通过计算机计算出飞行弹道,提前在飞行弹道上打出弹幕来拦截,如果火控雷达受到干扰,1130炮还有一套光电红外系统。

▲1130近防炮开火瞬间

对于来袭的亚音速的导弹由于速度慢,3公里距离要飞行10秒左右,近防炮拦截起来不会有太大的压力,计算机计算导弹的飞行轨迹的提前量也会容易很多,这样的导弹只需要1~2个短点射即可,一次点射也就50~100发,同时拦截3~5枚问题都不会太大。而对付大约2马赫速度的超音速或末端超音速导弹来说,就要麻烦很多了,由于导弹速度快,3公里距离只需要5秒左右便能到达,加上机动编队的变量更难计算,这时候拦截一枚导弹就要发射200枚以上更大的弹幕网来拦截,最大一次性可以拦截2枚左右吧!但如果是4马赫的反舰导弹,虽然1130炮很强,虽然官方数据介绍能够拦截,但是估计也得看概率了,4马赫速度的有效拦截距离缩短到2000米,这个速度下只有2秒不到的时间,加上弹道更难计算与掌控,1130炮的拦截会持续射击400发以上的大弹幕执行拦截任务,单枚拦截概率个人估算能够达到50%~70%,如果是两枚同时导弹就很难拦截了!


那么4马赫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是什么?——中国就有2款,第一款就是末端40公里加速突防的鹰击18,另一款就是全程超音速末端加速至4马赫的“鹰击12”反舰导弹,在1130开发过程中应该有类似的武器做过相应的拦截测试!

比如鹰击12的数据:长6.3m、弹直径0.6m,重量2吨,末端突防速度4马赫,对于1130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目标,因此火控雷达或者光电系统锁定导弹并预测飞行轨迹,并在导弹的飞行路线上打出一个400发的弹幕进行拦截,这样的命中概率还是挺高的,但是只有1次机会,拦截失败即使是航母恐怕也得失去战斗力退出战场!

▲珠海航展上展示的1130近防炮使用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

而且即使拦截成功,很可能对军舰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因为飞来的导弹实在太大太重了,就像别人像你扔一块石头过来,你抓起一把沙抛过去,是无法改变石头的轨迹的,近防炮是一样的道理。1130炮打出的尾翼脱壳穿甲弹的钨芯一枚仅仅只有400g,而对于鹰击12即使燃料燃尽也得1吨重量吧,钨芯的撞击能够让燃料舱爆裂、战斗部的爆炸,这样有可能改变导弹轨迹让其无法命中,但是大量的碎片同样会砸在军舰上,对一些电子系统造成破坏,甚至运气不好发动机或者较大的碎片直接砸军舰上,甚至导弹燃料舱砸在军舰上还会让军舰起火,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总比导弹直接命中要好得多吧


狼烟火燎


大家好,我是小叶。航母自上个世纪初诞生以来,已经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早先的航空母舰不仅装载有舰载机,还配备有各种攻击系统用于防空或者反舰。但是,随着舰载机航程的增加,航空母舰根本不用再靠近作战区域,只需在后方即可,而航母上的各种攻击系统不仅占据大量宝贵的空间,还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因此到了现在新建的航空母舰一般只配备近防系统,作为航母最后的一道防护网。

那么,航母的近防炮是如何实现对超音速目标实行打击的呢?

1130近防炮

美国密集阵近防炮

俄罗斯窝蜂近防炮

就像矛和盾的关系,矛越来越锋利,也能促使盾越来越结实,航空母舰经过发展搭载的舰载机越来越多越来越先进,也促使了反航母武器大的进步。目前的航空母舰一般不单独行动,在海面上会配备有大量的“带刀侍卫”,用于防空、反舰和反潜,水下还会有潜艇跟随用于反潜和反舰。所以,当有来袭超音速导弹意图对航空母舰发动攻击时,就首先要过航母随行舰艇这一关。但是,随着反航母技术的发展,目前反航母的导弹一般都会在主动段利用火箭发动机上升到大气的边缘,被动段下降时利用重力的加速基本都能达到好几倍音速,而且,还能进行各种变轨机动来躲避拦截,所以,一般航空母舰都需要配备一套近防系统用于保护航母免受攻击。

近防炮防护原理

近防炮是最为常见的近防系统,其利用装载的彩色摄像机、热感摄像机和激光测距仪等装置对来袭目标进行甄别和锁定,在确定目标来袭以后,快速的射出大量的子弹形成一道弹幕墙,将来袭的导弹提前引爆。国际上近防炮的射速一般在1200发/分钟~4200发/分钟,拦截距离一般在1.5KM~3KM。但是,也不是装备了近防炮舰艇就不会受到伤害了,由于近防炮拦截的距离离舰艇十分的近,爆炸的导弹弹片还会依据惯性向舰艇飞去,给舰艇造成一定的伤害。

以上就是我关于“航母近防炮是如何实现对超音速目标的打击任务的?”的观点,如果您关于这个问题还有其他的看法和见解,欢迎您在下方留言和小叶一起讨论,图片来源于网络,欢迎关注小叶,感谢您的阅读。


小叶谈军事


近防炮是军舰的最后一层防御圈,以捕获漏网之鱼,以密集打击和精确打击相配合拦截超音速目标。

我国的1130近防炮每分钟可以发射1万发,以筑起航母的金钟罩。1130近防炮之所以能快速射击是根据加特林机枪和加特林炮的原理改装而成。加特林设计了类似左轮手枪那样的圆筒转柄枪管,通过转动枪管来实现不停的供弹。刚开始是用手动转动枪管,后来改进成电动机来转动枪管,速度实现质的飞跃。后来军工机械师把这种装置应用到了近防炮,只是枪管变成了炮管。1130就是用11根炮管,每一根炮管,就在那个圆筒炮管里用电动机来转动,里面有两个装弹机自动的供弹,炮弹就如狂风暴雨似地往外输出。

但是这种快速密集型打击也有一个缺陷,就是如果连续发射,两个装弹机最多也就1080发,顶不住1分钟就打完了。因此就需要预警系统的配合来实现精确打击。首先航母上有对空和对海的搜索雷达,对空时四个板阵以实现360度的搜索,可以探测约400公里,一次跟踪100多批目标,对海则比较近些,只能探测约几十公里。航母上配备的预警机也可以发挥预警功能。有了预警之后,近程炮就可以知道来袭目标的大概位置,以提前做好拦截准备。

1130近防炮还自身配备火控雷达,这个雷达可以同时跟踪40发炮弹,探测10公里之内的目标,安放在炮管的上边,这就好比人的眼睛和手。火控雷达看到目标来袭后,就马上开始跟踪启动炮管瞄准。瞄准之后自动启动伺服电机,电机就开始转动炮管对准来袭目标的方向,11个炮管火力全开拦截目标。如果遇到电子干扰雷达,还有备用的光电瞄具,用光学的电动跟踪,进行跟踪打击。

但是近防炮都是具有缺陷。1130近防炮可以打击2到3倍音速的目标,炮弹的射程是3到5公里,超出范围就无法进行拦截。而且由于其炮弹射速太快,如果敌方先用无人机群或者其他诱导目标令近防炮将子弹先消耗殆尽后再发射超音速导弹,那近防炮就来不及做进程拦截了。而且,由于使用近防炮拦截时来袭目标都是非常接近航母船体,航母即使能够用近防炮成功拦截,但是在3到5公里的近距离下,在惯性作用下,拦截的炮弹碎片也会有几率对航母或者航母上的船员造成损伤。

因此,近防炮即使再强,也不能100%防止航母避免损伤。航母在立体防御圈的建立中不能偏科,远程中程近程防御圈都要多管齐下地发展,仅依靠近程防御单打独斗也会被打得鼻青眼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