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图别人的息,小心你的本

非法集资是民间约定成俗的称呼,在刑事犯罪领域,我们在说非法集资时,一般是指两个犯罪罪名: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

在介绍这两个罪名之前,我们要先普及一些金融常识。

我们常说,银行是典型的金融机构,是金融领域的核心,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银行可以接受公众的存款,有了大量的资金之后,银行再把钱放贷给需要资金的人。这样就实现了金融要素的流通,把资金流转到需要的地方,从而促进了经济发展。

那么,普通的公民和企业能不能向社会公众吸收存款呢?答案肯定是不行的。为了控制金融风险,国家制订了《银行法》,对设立银行有非常严格的要求。要是人人都能开银行,那么,金融管理部门要疯了,社会也乱套了。

这里,我们还要介绍一个概念:社会公众,有时我们也称为“不特定社会公众”。通俗理解,不特定社会公众就是除了你所认识的亲朋好友之外的社会上的陌生人。但这个理解还不够准确,不特定社会公众还隐含着一层意思,就是这个你不认识的人,只管他是谁,只要他愿意和你订立契约,你就愿意和他订立契约。比如,银行,任何人来存款,不管他是不是银行领导的亲戚,银行都要开门纳客。所以,我们所说的“社会公众”还有着“开门纳客,来者不拒”的意思。

所以,讲到这里大家就明白了,普通公民和企业,如果需要资金的话,你可以向亲朋友好友去借款,这属于民间借贷,只要不违反意思自治,国家是不会管的,但是,你如果向社会公众去借款,那么,国家就说,NO,不可以。你非要这么干,你就违法了,严重的话,你就犯罪了。因为你未经许可,干了银行的事情。你想,你没有注册银行,又干了银行的活,国家自然不能袖手旁观了。

所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就是指未经金融监管部门审批,非法向社会公众吸收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存款,从而扰乱金融秩序的一种犯罪行为。当然,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需要达到刑事立案追诉标准,比如达到非吸的对象达到一定人数,吸收的资金要达到一定金额,具体是多少人、多少金额,我就不一一列明了,司法解释规定的很清楚。

应当说,吸收公众存款是一种常见的金融犯罪,受害者很多,产生的社会危害也很大。

举个发生在合肥的例子。提到银瑞林国际大酒店,老合肥人肯定不陌生,以前这家酒店在双岗附近差不多算是地标了。老板也很想做事情,在新疆喀什、云南石林等地都投资建了酒店,结果摊子铺太大了,资金链跟不上,怎么办呢?老板就想到了用银瑞林酒店的名义向普通社会公众去借款,借款的利息很高,老百姓当然乐意借给他,结果向数以千计的投资人借了10个亿的资金。后来还不上利息,就案发了。合肥大志集团非法集资也属这类情况,大志集团是从做房产中介期间的,目前的经营领域已经涵盖了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据传,大志集团向数以万计的老百姓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数额高达24个亿。老板已经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了。

贪图别人的息,小心你的本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案件,很明显就是借款,有些则是变相的吸收存款,但是打着股权融资、担保融资、会员制的旗号,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是从社会公众处吸收资金就构成犯罪。

接下来,我们介绍下集资诈骗罪。

集资诈骗罪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从形式上看,二者非常像,都是未经人民银行批准,非法向社会公众吸收存款。但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一般是行为人把吸收来的资金用于自身合法的生产经营,比如投资实业,兴建工厂,行为人主观上没有非法占有的故意,通俗说就是,虽然借了很多钱,目前看也还不上,但人家主观心态上还是想还钱的。

但是集资诈骗罪,行为人在主观上压根就没有还钱的意思,从始至终都是为了骗钱。你看,集资诈骗罪的罪名中有诈骗两个字。所谓诈骗,就是自己没有,想空手套白狼。集资诈骗罪是诈骗罪的一种特殊形态。既然是诈骗,这个罪的客观行为就表现为“虚构事实、隐瞒真相”,比如,我对外宣称我有一个好项目,回报率特别高,让大家给我投钱,但其实,我这个项目是假的,根本不存在。在司法实务中,犯罪分子为了让投资人信任,经常带着投资人去参观自己的厂房、基地,但是他们的厂房、基地根本就是假的。这就是一个骗局嘛。

所以说集资诈骗的犯罪分子比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犯罪分子要更坏,同样的犯罪数额,毫无疑问,集资诈骗判的更重,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则要判得轻。

关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的区别,我做了一个表,大家可以看一下。

贪图别人的息,小心你的本

应当说,司法实践中,这两类非法集资的犯罪案件,在全部金融犯罪案件中所占的比例很高,属于涉众型犯罪,受害的人数很多,社会危害也很大。尤其是受害人中有很多老年人,他们的钱都是养老钱、保命钱,一旦拿不回来,还影响社会稳定。

为什么老年人容易上当受骗呢?因为他们工作了一辈子,退休了,手里有点余钱,但是没有理性的理财观念和防范风险的意识,一部分老年人贪图小便宜,很多犯罪分子也利用了老年人的这些弱点,在大街上发传单,对老年人宣称“到店就送礼品”,比如送保健品、送油、送鸡蛋等,再许之以高额利息,这样老年人很容易上当受骗。一开头投一点钱,看到利息非常可观,就受了诱惑,继续投入更多钱,最后被套住了。

贪图别人的息,小心你的本

在这里,我们提醒大家,作为成年子女,要多关心父母的钱袋子,提醒他们警惕街头的宣传,不要贪图小便宜、贪图高额利息,以保护自己的资金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