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技抗擊疫情!紅外、5G、機器人、DNA測序技術正在發揮什麼作用?

用科技抗擊疫情!紅外、5G、機器人、DNA測序技術正在發揮什麼作用?

熱點追蹤/ 深度探討 / 實地探訪 / 商務合作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繼續擴散。

截至 2020 年 1 月 26 日 24 時,國家衛生健康委收到 30 個省(區、市)累計報告確診病例 2744 例,現有重症病例 461 例,累計死亡病例 80 例,累計治癒出院 51 例;現有疑似病例 5794 例。與此同時,包括 BAT 等大公司在內,眾多科技公司也在通過捐款、提供物資、信息公開等方式來為對抗疫情貢獻自己的力量。

然而,在這場與病毒直接對抗的攻堅戰中,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是:在疫情防控一線中,新興技術究竟能夠起到什麼樣的作用?

紅外

進入到 1 月下旬,隨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爆發和中央與國家層面對於疫情的重視,公眾也開始高度關注對抗疫情工作的進展狀況。而在武漢,眾多關於疫情防控工作的措施也同步展開,而其中的一項技術是利用紅外技術來測量體溫。

1 月 20 日,來自武漢一家本土企業——高德紅外——的人體溫度快速篩查儀被緊急部署到武漢天河機場和武漢站、漢口站、武昌站等交通樞紐,武漢市各大醫院也利用篩查儀進行體溫檢測,發現體溫異常人員及時進行進一步檢測,防治疫情擴散。

僅僅在 1 月 20 日當天,在武漢地區就已安裝部署 50 多臺高德篩查儀。

用科技抗击疫情!红外、5G、机器人、DNA测序技术正在发挥什么作用?

據瞭解,高德紅外人體溫度快速篩查儀利用紅外技術,能夠對大規模移動人群進行快速體溫測定,通過篩查發熱人群幫助安檢及醫護人員提高疫情檢測與防護效率,築起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而“非接觸式快速紅外測溫”、“異常目標跟蹤及自動報警”、“適用於大規模移動人群”等技術或特點,在突發疫情面前顯得尤為重要。

實際上,紅外技術在助力突發疫情防控、保障公共衛生安全方面已經有所作為。早在 2003 年的 SARS 疫情中,高德紅外就已經研發出能夠有效提高疫情檢測效率的第一代紅外人體測溫設備,為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貢獻。

而如今,在不斷的技術與突破中,高德紅外的人體溫度快速篩查儀也在不斷更新與升級。按照高德紅外民品技術總負責人王鵬的說法:

“這已經是高德的第四代紅外測溫產品,經過多輪迭代後,最新的設備能實現人臉檢測,無需接觸即可實現採集旅客額溫,超出一定範圍才發出攔截警報,無發熱症狀的旅客快速通過時基本無感……依託自主知識產權的紅外核心芯片,搜索

人群無延時。同時,視場角擴大後,兼顧的人群範圍也變大。”

可以看到,在技術的改進和升級中,紅外技術將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起到更加重要和有效的作用。

5G

5G 技術本質上是一種通信保障技術,在 2G/3G/4G 的基礎之上,為疫情工作提供低時延、高速率的通信保障——本次疫情防控,在武漢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的建設中,5G 成為三大運營商的重點部署工作。

1 月 23 日晚,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武漢分公司接到相關通知後,迅速開展蔡甸火神山醫院無線網 4G、5G 覆蓋工程建設。與此同時,華為湖北方面春節疫情保障項目組,安排約 150 人進行保障。從 5G 基站的調測開通,3 天內完成從網絡規劃、勘測、設計施工,到光纖鋪設、架設基站、開通調測等整套建設流程。

用科技抗击疫情!红外、5G、机器人、DNA测序技术正在发挥什么作用?

從結果來看,三大運營商在此次通信保障中的表現堪稱高效:

  • 中國聯通——1 月 26 日,中國聯通在 36 小時內,已完成火神山醫院 3G/4G/5G 通信網絡全覆蓋。該緊急工程包括 3G/4G/5G 無線通信網,實現千兆網絡覆蓋。此次通信方案全部選用了最高配置,以滿足智慧醫療的遠程指揮。

  • 中國移動——1 月 24 日,中國移動通信網絡施工全面啟動。該緊急工程包括 5G 無線通信網和有線寬帶網,實現雙千兆網絡覆蓋,相關通信方案全部選用了最高配置,新增 5G 覆蓋結合高清視頻終端。同時,將原有 4G 網絡容量提升 3 倍以上,預計於 3 天內完成 5G 信號架設及基礎通信設施建設工作。1 月 26 日,根據雷神山醫院的建設佈局和實際用網需求,制定優化部署方案。據悉,後期將擴容和新建 5G 室分工作將與雷神山醫院建設同步開展,預計 1 天內可完成全部網絡建設施工工作,完工後雷神山醫院可保證超過 2.5 萬人同時在線通信。

  • 中國電信——1 月 23 日傍晚,中國電信武漢分公司接到市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通知,要求中國電信武漢分公司 3 天內完成蔡甸火神山無線網 4G、5G 覆蓋工程建設。1 月 25 日午間,中國電信開通火神山醫院 5G 網絡。此時距中國電信 24 日晚開通火神山第一個電信5G基站——張家渡 5G 基站,僅用時一天半。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在 2 月初火山神正式交付使用之前,三大運營商的 5G 通信保障工作應該能夠得到充分保障。

機器人

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染性,利用機器人來完成某些替代性工作,可以有效防止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所可能造成的疫情擴散。

在本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案例的治療過程中,機器人已經派上用場。這名案例是美國首例新型肺炎病患,為了防止病毒的進一步傳染,該患者在治療過程中身處隔離室內,由機器人進行治療。

根據普羅維登斯地區醫療中心埃弗雷特傳染病科主任 George Diaz 的說法,病人是裝在一個隔離艙裡,由救護車從家裡帶到醫院,再直接帶到隔離的特殊病原體病房區。治療過程中,醫生負責在隔離窗外操作機器人,該機器人配備了攝像頭、麥克風和聽診器等設備,是這家醫院降低病毒傳播風險的眾多方法之一。

在疫情面前,每一個參與救援的生命都至高無上。如何將感染的風險降到最低,一個方向就是利用機器人來代替部分人類的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機器人除了用來對病人進行治療,還可以承擔其他的一些非接觸性工作。

用科技抗击疫情!红外、5G、机器人、DNA测序技术正在发挥什么作用?

比如說,在春節前夕,杭州隔離了一大批從新加坡返航的武漢人,他們被隔離沒有人日常送餐。為此,擎朗智能在溝通了解情況之後,調配了十六臺送餐機器人免費去為隔離區人員日常送餐送物。只為保證 “無接觸配送,避免交叉感染“。

此次派上用場的送餐機器人是擎朗智能推出的花生送餐機器人。在官方介紹中,它的主要用處是為餐飲業提高服務效率,減低人工成本,打造服務特色——但在新型冠狀病毒所引起的肺炎疫情中,這種機器人也能夠憑藉它自身的非接觸性和抗感染性發揮自己的作用。

當然,除了送餐,實際上這類機器人也可以在防控疫情中發揮類似的作用,比如說運送相關物資等。

DNA測序

除了上述幾種技術,硅谷洞察發現,隨著防控疫情的技術不斷髮展,研究人員也越來越多地轉向DNA測序,以幫助識別和跟蹤疾病。

2020年1月26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應急審批通過4家企業新型冠狀病毒檢測產品,其中就有華大智造的超高通量測序儀。武漢華大是2019年12月最早檢測到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感染肺炎病例的機構之一,其發現為後續病毒基因組序列組裝以及快速檢測試劑盒研發提供了重要依據。

DNA測序儀在歷次疫情防控中都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2016年巴西寨卡病毒流行期間,來自牛津納米孔技術公司(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ies)的“小黃人”(MinION)就是一個只有USB大小的便攜式DNA測序儀測序器,它還被用來追蹤剛果民主共和國的埃博拉疫情。

用科技抗击疫情!红外、5G、机器人、DNA测序技术正在发挥什么作用?

一些研究人員希望,能夠將用這種方法收集的測序數據與其他信息結合起來,得到更多關於疾病爆發的信息。如果能將不同類型的數據集成到一個全球傳染病監測系統中,並持續掃描新的傳染病源,或許能夠在第一時間對新的病毒進行排序,從而實時採取公共衛生應對措施。

比如,陳-扎克伯格生物中心(Chan Zuckerberg Biohub)最近發佈了用於傳染病監測的新平臺和數據庫IDSeq,註冊用戶可以上傳他們的宏基因組測序數據,並且免費進行分析。

它不僅可以測出用戶自己的DNA,還能夠測出用戶載入樣本時手指上的DNA,以及皮膚上留下的最後一個擁抱的人身上的細菌的DNA,或者家中寵物的DNA。這些數據包含了關於用戶生物體徵的重要信息,對於解碼疫情等有著重要作用。

總結

從整體來看,疫情防控工作是一個社會組織層面的系統性工作,而技術本身雖然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依舊非常有限;實際上,除了上述技術,病毒提取、疫苗研發、疾病治療、藥物測試等工作,才是後續應對疫情發展更為重要的工作。

從某種角度來看,這也是一種提醒:人們在持續推動技術進步的同時,也要意識到技術本身在應對人類社會挑戰方面的作用是有限的,同時也要永懷對大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心。

對於這些技術,大家怎麼看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對抗抑鬱症帶來的悲傷,治癒系AI心理醫生會有用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