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柏林利比亚会议结果“禁运武器,但不干涉冲突”?

见肿消世界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就是放任哈夫塔尔将军统一全国。

目前哈夫塔尔的国民军已经控制了利比亚绝大部分地区,民族团结政府仅仅控制首都的黎波里及西部的一小部分地区。

去年12月,国民军毕竟的黎波里,民族团结政府已经无力招架,危在旦夕。

此时,他们后台老板土耳其开始军事介入进行干涉,导致哈夫塔尔暂时停止进攻。

但哈夫塔尔后台有埃及、沙特、阿联酋,还有美国的默许。

所以,哈夫塔尔并不怕土耳其,只是不想让自己的胜利存在危险性。

所以,哈夫塔尔参加此次会议,目的是借助背后列强的势力来抑制土耳其的介入。

这次出息的强国有11个国家:俄罗斯总统普京、法国总统马克龙、英国首相约翰逊、意大利总理孔蒂、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美国国务卿蓬佩奥、中国国家主席特使杨洁篪等重要利益攸关方国家的领导人与会。

最终达成的协议,其实就是制止土耳其继续军事干涉利比亚的内战。

如果土耳其能够遵守这个会议的决定,那么民族团结政府支持不了多久就会垮台。

民族团结政府属于伊斯兰极端派,属于穆斯林兄弟会一派,就是要求将所有犹太人都杀光的那个派别。

而哈夫塔尔是世俗派,相对可以沟通,国际上民主国家多支持哈夫塔尔。

相比起来,利比亚人民选择哈夫塔尔也比选择穆斯林兄弟会要好。

如果这个状态维持下去,利比亚很快会实现和平。由于该国有丰富石油资源,人口又只有几百万,会迅速成为富裕国家,人民安居乐业。

到时候,我们就会发现主流媒体突然不再提到利比亚,那就说明这个国家终于恢复到和平和富裕了。


萨沙


对于解决利比亚冲突问题的国际会议,显然,参与会议的各方都希望利比亚按照自己有利的方向来发展。可问题就在于利比亚局势的相关各方都在谋求着让自己所支持的武装势力能够赢得主动,尤其是站在哈夫塔尔领导的国民军已测的国外势力,他们更希望哈夫塔尔统一整个利比亚。


而随着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在12月26日宣布将会派兵进入利比亚,让利比亚的局势陡然发生了偏转。土耳其在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已经向利比亚派出了近3000人的叙利亚雇佣军,这也让现在的利比亚局势陷入了相对的对峙状态。因此,在俄罗斯,土耳其等国的催促下,在1月13日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举行了由民族团结政府萨拉捷和利比亚国民军总司令哈夫塔尔共同举行的四方会谈。当然,其目的就是想要达成一个双方的停火协议,只是可惜哈夫塔尔并不想接受土耳其的条件。


而如今又在德国首都柏林,举行了多方之间的第二次利比亚问题会谈。据《纽约时报》19日报道,

利比亚问题柏林峰会在德国举行,包括来自,英、法、德、俄、土等12个国家的领导人或高官以及联合国等4个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会。与会各方同意,以政治方式而非军事方式解决利比亚问题,遵守对利比亚的武器禁运,共同促使利比亚冲突各方将停火转化为长久和平。

然对于利比亚问题参与会议的各方都不希望利比亚的内战最终演变成多国之间的混战,而对于其背后支持的各方也都不想跳到台前,毕竟这在国际社会上并不好看。参与会议的相关国家和组织,自然也是要达成一定的妥协,毕竟各方之间所代表的利益团体是不同的。那么为了不干涉利比亚内部问题,也防止外部势力改变利比亚的内部状态,多方之间妥协的结果只能是停止向利比亚提供武器。

只有这样,利比亚内部的问题才能靠内部解决,否则外部势力不断的干预,外部势力不断地提供武器弹药,只会让利比亚内部问题永远无解。比如土耳其方面不断向利比亚民族团结政府提供叙利亚雇佣军,必然会大大阻止哈夫塔尔对利比亚的统一战争。而俄罗斯,法国,沙特,埃及等国不断对哈夫塔尔提供军事武器,也必然会让哈夫塔尔对民族团结政府的进攻越加猛烈。那么为了达到妥协,各方之间的势力必然要达到一个平衡。



正是因为如此,无论对于俄罗斯还是土耳其来讲,都要对于目前利比亚局势有所妥协。而作为其他的参与各方和组织,也同样希望各方所表达的承诺能够真正的落实。东道主德国总理默克尔会后表示:

“我们听到了所有与会者的承诺,他们承诺不再向冲突方提供任何支持,包括军事援助和武器援助。各国将遵守武器禁运和停火协议。”

那么对于利比亚内部的问题,就需要利比亚内部自我调节。无论是哈夫塔尔统一民族团结政府,还是双方之间处于目前的对峙状态,那都是利比亚的内政问题。只要世界外部势力不再干预利比亚问题,让利比亚人民来解决内部的自身矛盾,这样利比亚才能更快地获得和平。无论是萨拉杰和哈夫塔尔谁统一谁?这说是两个人之间达成了真正的妥协,建立所谓的联合政府,那都是利比亚人民的幸事!(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淡然小司


利比亚问题峰会承诺停止外国干预 土耳其:准备好打击哈夫塔尔部队

1月19日,德国发起商讨利比亚问题的柏林峰会。

1月20日,土耳其总统雷杰普·埃尔多安说,若盘据利比亚东部的军事强人哈利法·哈夫塔尔未信守停火承诺,安卡拉准备好采取必要措施。他坚称,截至目前,土国已尽到以外交途径解决利比亚危机的责任。

1月19日,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邀请12个国家,以及联合国、欧盟、非盟和阿拉伯联盟等主要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在柏林举行的峰会,讨论利比亚长期内战问题,以遏制外国军事干涉,强化停火并且推动重新开启决定这个北非国家前途的政治进程。过去几个月来,德国一直力图通过外交活动来寻求强化停止利比亚战事的努力。

俄罗斯总统普京、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意大利总理朱塞佩·孔特、中国高级代表与美国国务卿迈克·蓬佩奥等应邀参加了本次峰会。

获得邀请参加峰会的还包括利比亚的两个主要对立派领导人。他们分别是获国际承认的全国团结政府(GNA)总理法耶兹·萨拉杰和占领利国东部的利比亚国民军(LNA)领导人哈夫塔尔元帅。这两个人19日都来到了柏林,却都不在会议桌上。

忠于哈夫塔尔的部队在开进

自从利比亚前统治者穆阿迈尔·卡扎菲2011年被赶下台和杀死后,利比亚日益陷入骚乱及动荡之中。利比亚分裂成对立的东西两个政权,每个政权背后又获得了不同国家的支持:联合国承认的政府设在首都的黎波里,其领导人是萨拉杰;另外一个政权设在东部大港班加西,得到哈夫塔尔部队的支持。

自从去年4月以来,哈夫塔尔元帅的部队发动猛烈攻势,一路西进包围了的黎波里,同那些与政府结盟的民兵武装作战,试图占领利比亚首都。哈夫塔尔的军队获得俄罗斯、法国、埃及、阿联酋等国的支援;而的黎波里政府则寻求土耳其军队及武器的帮助,土方一向指责占领东部地区的哈夫塔尔是政变策动者。

本月12日,在莫斯科与安卡拉的斡旋下,利比亚实现了数月以来的首次停火。这次柏林峰会的首要议程是让在冲突中有利益的外国参与者达成共识,阻止武器流入利比亚,确保停火持续下去,为联合国领导的、在利比亚重新建立政治进程营造空间。

默克尔总理说:“在利比亚会议上,我们必须首先要确保再次遵守武器禁运,这在联合国已经达成原则上的共识,但很不幸没有被遵守。”德国也希望能阻止利比亚内战进一步升级,否则,利比亚的国内冲突将会导致北非和地中海东岸区域动荡,并可能会触发新一波的移民潮,穿越地中海到欧洲寻找安全栖身地。

德国外长海科·马斯于1月9日专程前往班加西会晤哈夫塔尔。他说,哈夫塔尔元帅承诺要遵守停火,尽管他在14日离开莫斯科时没有签署停火细节文件草案,利比亚总理萨拉杰则签署了停火文件。

而德国纵然尽全力斡旋利比亚和平进程,但仍然审慎对待19日峰会的预期。德国政府副发言人乌尔里克·德默尔说:“这次会议很重要,但这只是开始,进程的开始。”

利比亚彼此对立的两位领导人萨拉杰和哈夫塔尔会晤

峰会东道主德国总理默克尔指出,对利比亚局势而言,在过去的几天里已经很明显,军事解决方案是不可能的,这只会增加该国人民的痛苦。她在闭幕式上说:“我们能够看到,每个人都同意,武器禁运需要得到尊重,武器禁运需要像过去那样得到更严格的控制。”

与会者也一致认为,利比亚为期一周的停火需要成为一个更持久的停火协议。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铁雷斯警告,各方都需要对利比亚交战双方施加压力。由于不同国家在利比亚支持不同的派别,人们越来越担心利比亚将成为另一个叙利亚。“到目前为止,在一些外国干涉下,利比亚冲突升级。”古铁雷斯说:“这种升级……变得非常危险。”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代表华盛顿出席了柏林峰会。他在推特上说:“现在是利比亚人为自己决定未来的时候了—一个没有外部因素助长的暴力的未来。我们敦促各方通过联合国促成的调解来抓住目前这个机会。” 在柏林会议上,德国和美国都敦促争夺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的对立阵营接受停火并认同监督机制作为迈向和平的第一步。

不过,虽然与会者在19日一致同意不增加对利比亚交战双方的军事支持,但尚不清楚他们是否会真的以及何时会撤回目前的支持。所以默克尔强调,“这是真正停火的问题”。

实际上,外界对柏林峰会是否有可能产生任何真正的进展表示质疑。能够让各方代表坐在谈判桌前确实是一项成就,但是最近外部支持力度的加大,可能会鼓励交战双方都不要轻易做出妥协。出席柏林会议的俄、土等国首脑虽表态尊重武器禁运,避免干涉利比亚局势,而现实却是,利比亚两个敌对政府的军队眼下正在加紧争夺权力。俄国外交部长谢尔盖·拉夫罗夫在峰会结束后坦率告诉媒体:“很显然,我们还没能成功促成双方展开认真且稳定的对话。”他又说,即便如此,利比亚交战双方仍向前迈出了“一小步”。

土耳其军队开进利比亚

18日,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在飞往柏林前曾高调声称,假如欧洲希望早点结束利比亚的冲突,就应当支持安卡拉在利比亚的作为。土耳其正在向得到国际间承认的利比亚团结政府提供军事援助。

埃尔多安在土国Politico网站发表文章,提出了上述呼吁。他写道,“考虑到欧洲没有多少兴趣向利比亚提供军事支援,眼下的明显选择就是跟土耳其合作,而土耳其已经承诺提供军事援助。我们将训练利比亚的安全部队,帮助他们打击恐怖主义,人口贩运,应对其他国际安全的严重威胁。”

土耳其总统出席解决利比亚危机的柏林峰会后,再次在返程的专机上对记者重申,土国已派遣一组负责执行军事训练的官兵进入利比亚,但暂时没派出作战部队。

埃尔多安还向力挺哈夫塔尔元帅的相关国家发起批评。他声称,俄罗斯私人佣兵组织—瓦格纳集团(Wagner Group)在当地有2,500名安全人员,这议题怎不摊上谈判桌?“我们提出时,他们不回应。”不只瓦格纳,也有5,000名苏丹士兵在那里,还有乍得和尼日尔士兵。“哪里可以找到兵源,阿布扎比政府就投入当地。”

部署在东地中海的土耳其战舰和勘测船

埃尔多安亦专门提到位处地中海东岸的石油、天然气输出港口在利比亚危机中的重要性,他谴责哈夫塔尔试图设下屏障,以掌控有关地区。而利比亚总理萨拉杰则给予了土耳其在地中海东部海域勘察、开采油气资源的便利,这引起希腊、以色列、塞浦路斯等沿岸国家极大不满。

与哈夫塔尔部队结盟的利比亚东部部落17日关闭了东部5个油港,据报每天减少80万桶原油产量,相当于每天5,500万美元的油元,这在一定程度上瘫痪了的黎波里政府之主要收入来源。哈夫塔尔本人虽没有在19日的柏林会议上现身,但他愿意派人参加联合国提议的军事委员会,监督停火执行。

埃尔多安则说,安卡拉和全国团结政府签署的海上划界协议未来或会将3个国家纳入,土国已与萨拉杰总理达成共识。他并透露,柏林会议期间有人向他传话称,希腊总理基里亚科斯·米佐塔基斯想与土耳其和解。但埃尔多安强硬回应道:“我告诉他们,米佐塔基斯先邀请哈夫塔尔,然后说想跟我们和解,这不是胡扯吗?”

哈夫塔尔于柏林会议前夕先抵雅典,会见了希腊外长尼科斯·登迪亚斯和米佐塔基斯。埃尔多安称,他向传话的人说,如果米佐塔斯基真的想要修补对土耳其的关系,必须改正与哈夫塔尔会谈所犯错误。

1月19日,普京和默克尔在柏林峰会期间做场外交谈。

与此同时,土耳其和俄罗斯在利比亚及叙利亚支持的都是彼此严重对立的势力。而除了对莫斯科派雇佣军加入哈夫塔尔元帅一方作战强烈不满,在柏林期间,埃尔多安还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就叙利亚西北部伊德利卜省的局势会商。伊德利卜省是叙利亚叛军占据的最后一个主要据点,拥有近300万人口。这个叙国省份主要由激进组织“征服沙姆”阵线(HTS)掌握,该组织前身“努斯拉”阵线曾是基地组织在叙利亚的分支。

1月19日,伊德利卜东南部发生了严重冲突,反叛武装和激进组织发动攻势企图夺回近期被叙利亚政府军及其盟友夺回的几个城镇及村庄的控制权。在当天的冲突中,至少28名叙政府军和19名反叛武装人员丧生,其中包括15名激进分子。

安卡拉将与之结盟的叙利亚反对派武装势力视为“温和反对派”,但莫斯科却将他们视为对俄国利益构成伤害的“恐怖分子”。埃尔多安说:“我告诉他(指普京),你把这些团体当作恐怖分子,但(叙利亚总统)阿萨德政府对全国实施恐怖统治。”

普京没有认可埃尔多安的说法,但他要求,俄土两国外交、军事和情报部门在伊德利卜议题上继续展开合作。


齐林居


如果没有继续的会谈,那么这个结果只是利比亚各方以及各国对于柏林峰会的一个面子,并没有实际太多的价值和更多的意义。

目前利比亚内战双方形势已经很明朗了。哈夫塔尔的国民军对民族团结政府形成了绝对优势。如果没有土耳其的干涉,国民军估计早就消灭了民族团结政府,攻占了首都的黎波里。

土耳其的介入使得利比亚局势出现了变化。在国民军把民族团结政府逼入绝境,几乎攻占了的黎波里的时刻,土耳其对利比亚内战出手了,并帮助利比亚民族团结政府抵挡住了国民军的进攻,实现了反攻,把国民军推出了的黎波里。

快到嘴的肉被土耳其打飞了,哈夫塔尔对于土耳其可是恨到了极点。

而这个时候又来了莫斯科会谈,柏林峰会利比亚会谈,结果就是阻止外部武器运入利比亚。

这个结果对于占据绝对优势的哈夫塔尔来说,有利有弊。

有利在于,这个结果阻止了土耳其继续对利比亚内战局势的更深入干涉,使得当前国民军能够继续保有对民族团结政府的绝对优势。这个优势使得哈夫塔尔在之后的会谈中就能够得到更多的利益。

不利的方面在于哈夫塔尔在当前的情况下,也不敢继续对民族团结政府发动军事进攻,也就是无法对其进行武力消灭,统一全国。

本来可以直接消灭,全国权力唾手可得的事,现在必须要进行谈判,而且还不一定能够完全得到,这就是哈夫塔尔对于会谈不爽的根本原因。

利比亚内战问题,想要完成停火协议,很困难。困难的原因也在于哈夫塔尔领导的国民军实力太强,在利比亚形成了绝对优势。

军事进攻,消灭民族团结政府,统一全国直接夺取政府权力是哈夫塔尔的第一选项,而国际会谈实际上是民族团结政府的第一选项。

通过国际会谈,可以让民族团结政府不至于被哈夫塔尔直接军事消灭,还能够存在下去,说不定还可以得到一部分的政府权力。

所以想要利比亚会谈取得成果,必须要让哈夫塔尔的势力得到削弱,但这又必须顾忌到埃及俄罗斯等国的想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