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日本为何敢发动太平洋战争,向美国宣战?

谈文论史



在抗日战争爆发前,日本国内就对侵华战争做过评估,结论只有一个:以日本的国力根本没有办法吞并中国,日本国内资源只能依靠从国外进口,根本没有办法支持一场长期的战争。

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的不抵抗让东三省彻底沦陷。这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嚣张气焰,他们认为可以以很低的成本在短时间内拿下中国。

在日本发起太平洋战争之前,中国的抗战已经进入了第5个年头。原本美国从日本进口了大量的资源和武器,才得以保证战争的可持续性。当日本在中国战场节节胜利的时候,美国人认为这不符合美国的利益。


1941年5月,美国总统罗斯福批准了对华的援助。1941年7月,美国开始向中国提供500架战机,并配备了相关的技术人员。美国人希望把日本拖在中国战场上,以保证自己在亚洲其他地区的利益。

1941年7月底,日本制定了侵略东南亚的计划。这个计划迅速被美国人获取,显然这破坏了亚洲的战略格局,随后美国宣布冻结了日本在美国的资产,对日本进行石油禁运。同时任命麦克阿瑟为远东军区司令。

冻结日本的海外资产,实际上就意味着日本没有办法从国际社会获取大量的战略物资。更加让日本头痛的是石油的禁运,从1918年起,日本储备了600万吨的石油。

但日军每天要消耗掉12,000吨石油,上百万的日军被牵制在中国的抗日战场上,抗战进入了相斥的阶段。按照这样的数据计算下去,在1943年底之前,日本国内全部的石油将会消耗殆尽。


这就意味着日本的侵华战争打不下去了,到时候所有的舰船和飞机、战车和坦克都将会是一堆废铁。尽管日本和美国展开了双边的谈判,但整个进程都非常的不理想。

这不是日本人想要的结果,日本军队也只能铤而走险,采用闪电战的策略,迅速拿下东南亚强占那里的石油橡胶和大米,利用这里的资源来维持日本的战争。

发动东南亚战争,就不可避免要与美军交战。要想顺利的拿下东南亚,就必须让太平洋舰队遭受毁灭性的打击,在两年内没有办法和日军展开大规模作战。


在这两年时间内,日本将完全占领东南亚,建立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等美国的太平洋舰队恢复后,日本在东南亚的统治地位已经稳固,美国人也真的无可奈何了。

正在这时,美国人向日本提出了自己的要求:满洲应该还给中国,必须无条件从中国撤军。这一个条件是日本人没有办法答应的,在日本人看来,日本和美国的战争已经不可避免。

从1941年9月开始,日本政府就制定了对美作战计划。在日本人看来,所有的一切都是被美国人逼的。美国正在大力发展自己的军工产业,如果到了1942年底,美国人有可能完成全面的备战,到那时对日本人来说形势就变得更加不利。

在战争前,日本政府曾经做过分析,在日本国内经过战争动员之后,可以有300万的军队。美国只有50万的现役军人,还有100万正处在训练之中。在这个时间点上发起对美国的战争,日本人认为自己占有数量上的优势。


在空军方面,日本有7500架飞机,美国只有5500架,当然美国拥有最先进的工业,飞机的研发和制造速度10倍于日本。在海军方面,日本有10艘航空母舰,美国有8艘航空母舰。

日本人认为自己最大的优势,还在于自己是亚洲国家,并且是一个岛国,在太平洋上有很多托管岛屿,都可以作为战争的前沿基地。在这方面美国是无法比拟的。

在国际方面,日本人也明白美国的强大。但日本人干预发起太平洋战争,还有一个假设前提,那就是德国能够战胜苏联,拿下整个欧洲。有德国做帮手,就不用怕美国人。

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日本的军部和政府经过反复磋商制定了偷袭珍珠港的计划。经过日本天皇的统一后,决定在12月8日正式发起太平洋战争,向美国和英国宣战。


可以说日本制定的战术还是比较完美的,整个战争在前期都基本上按照日本的战略在推进。但让日本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美国拥有强大的工业体系,在国内有大量的民营企业可以生产军工产品。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整个美国的军事工业达到了巅峰状态,受损的美国海军迅速恢复了战斗力。美国生产的武器不仅供应美军作战,还广泛的资源了欧洲战场和中国的抗日战场。

此消彼长,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国利用强大的空军切断了日本从东南亚运送石油和其他战略物资的通道,炸毁了大量的工厂。这个战术迅速让日本人失去了持续长期作战的可能性,最终的失败已经不可避免。


新知传习阁


对于日本向美国宣战,这里面包含了很多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当然就是关于地盘的争夺了。

首先,日本海军对美国宣战,其实包含了非常复杂的背景。当时日本的陆军已经在中国待了十年了,虽然这是国耻,但是不得不承认,中国许多重要城市都在日军的掌控之中,而且日本已经有继续称霸亚洲的势头,而此时的日本海军依旧是没有建树。

日本陆军与海军其实虽然是一个国家的军队,但是却一直不太和睦,看着陆军已经取得了这么大规模的战果,海军就很不服气,所以也必须要搞点动作,那就称霸太平洋吧。

日本想要称霸太平洋,最重要的就是要干掉美国,当时美国与日本几乎就是井水不犯河水,两个国家的海军都很强,但是谁也不想明目张胆的开战。急于想要建功立业的日本海军,经过谋划,发动了珍珠港事件,揭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

日本为什么敢发动战争呢?答案很简单,因为当时日本海军的实力很强。

众所周知,日本在二战期间使用的零食战斗机性能很强,在战争初期,美军不是对手,这也是日本人敢发动战争的原因之一,有强大的武器,自然就有底气。

日本人不光有飞机,还有现代化的海上力量,航母编队,驱逐舰等船只是应有尽有,作为军国主义泛滥的国家,有这样的实力就敢叫嚣了,因为他们的目的是称霸亚洲嘛。


历史还有哪些事


美国为什么对日宣战呢?是因为日本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率领日本空军偷袭了珍珠港。


日本为什么偷袭珍珠港?是因为美国对日本实行石油禁运,没有美国的石油,日本顶多只能撑一年。

美国对日本实行石油禁运,是因为日本跑到了东南亚,这是英美的基本盘,触动了美国人的利益。

日本之所以跑到东南亚,是想到这里找石油。

日本之所以跑到东南亚找石油,是因为他们在我们的东北没找到石油。

日本在东北没找到石油,是因为他们那玩意短了一点。

(侵华日军)

好了,为什么日本的那玩意短了一点呢?我们从头介绍一下。

日本发动侵略战争,夺我国土是策划已久。日本是个岛国,鸟拉屎的地方,没什么资源,所以他们要搞侵略就很困难。所以他们有个计划叫以战养战,以侵略带侵略。具体来说,就是侵占我们的东北、台湾,然后把这两个地方当做他们的战略基地。以此来发展他们的军工业,做为对外侵略的总后勤。所以日本对东北的工业是下了血本的。对东北的投资比对日本本土的投资还多。

但日本人最希望的还是在东北找到石油。

石油是工业的血液,没有石油什么都谈不上。日本恰恰是缺油国家。所以,日本很希望在东北这块地方找到油。当时国际上也传言,东北发现了石油,所以日本很兴奋。当时,他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占领了我们东北,然后派了一个叫满洲炭矿株式会社来东北找油。

日本的设备也很先进啊,还请了美国顾问,他们先是跑到阜新地区。这个地方在哪呢?就是今天辽河油田的边缘。

所以说日本人还是有点能耐的。

那就钻探吧。

日本人拿着钻机突突突钻了半天,油星都没看到。

没油!肯定没油!日本人得出了结论。

实际有没有油啊?油大大的。辽河油田的原油年开采量可达一千万吨。

小日本要是钻到这了,不但自己用不完,还可以出口到美国呢。

但小日本为什么就是钻不到呢?因为他的玩意太短了。小日本的钻机只能钻二千米。辽河油田的深度在6000米,这差老大一截了。日本人后来听说我们在辽河钻到了油,叹了一口说,我们就是站在油田的中央也钻不到。

这个主要就是他们短,没办法。那东北有没有浅油田呢?

有的。著名的大庆油田就很浅,浅到什么程度呢?王进喜他们钻出来的第一口油井只有一千一百米。

(王进喜在工作中)

哪为啥日本人钻不到呢?

这一次,不是他们的设备有点短,而是他们的脑筋短路了。

当时的石油勘探主流说是海洋生油说。认为石油主要由海洋生物的尸体在高温高压下生成,所以油田只有在曾经是海洋的地方才能找得到。

日本当时的石油权威高桥纯一就是这个理论的支持者。他立功了,他坚持要到符合这个标准的地方去找。而大庆石油恰恰是陆相沉积构造。以前不是海洋,但也是一个盆地。这种地形也能产油是李四光这些老一辈科学家们后来提出来的。

所以,日本人就没去大庆仔细找。当时日本的飞机其实已经发现油了。他们侦察的时候,看到有的草甸上有黑色的飘浮状,这就是石油啊。

日本军方向日本的勘探公司报告,日本的勘探公司就带了设备去,他们只带了一千左右的钻头,为什么不带二千米的呢?主要就是根本没想到这里有油,只是应付一下。所以打了一千米的井,只差一百米就打到王进喜他们那个深度了。

当时,还真出了一点油,不过是黏稠、含硫量很高的重油,没有什么价值,他们认为这跟他们的理论是符合的,这种地形就算有油,开采性太差。没办法开采。

后来我们知道大庆是个石油宝库,年开产量可达五千万吨。我们国家一下从贫油国变成了富油国。

(大庆油田)

日本人没发现辽河油田,可以说是技不如人。没发现大庆,那就是走宝了。所以战后他们后悔不已,又说了一通:“如果我们找到了大庆,就不必去东南亚,不去东南亚,就不会惹了干爹美国干我们……”之类的屁话。

总而言之,日本人放弃了在东北找油,然后看到他师兄德国在欧洲横扫,打得法国荷兰投降,法国英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空了出来。日本人挥军南下,还把勘探公司也派到了东南亚,准备在那里找油。

这一去,就撞到了美国人的身上。

从这一点看上去,我们可以知道日本这个国家,有可怕可畏的地方,他们有的东西做得很精细,比如马桶。但他们一向缺乏大战略眼光。所以我们要在战术上重视他们,战略上渺视他们。这是毛主席说的。

而日本其实有两条路,一是打美国,二是打苏联。他们最想打的是苏联。因为日露战争,他们曾经赢了,但在诺门罕战役中,他们被苏联的钢铁洪流整蒙圈了。

下面脑洞老师跟大家聊一聊诺门罕战役。

1939年,日本跟苏联在满州与蒙古边境上一个叫诺门罕的地方打了一仗,最终以日本失败而告终。这个仗役不出名,但其实十分关键。关键在两点,一是这一仗之后,日本再也不叫着北上跟德国夹击苏联了,而转为南下,跑到东南亚抢西方的殖民地。这导致后面的太平洋战争爆发。

另一个是苏联通过这一次战争,挖掘了朱可夫,为以后的苏德战争练了兵。

此战,苏联取胜的关键是利用坦克的优势虐了一把日军。这个就不讲了,今天专门讲一讲日本人在这一战中使用的细菌战。

战争一开始,日本就发现自己吃了亏,可能打不赢。想来想去,日本决定使用细菌。

日本人把731部队研究的伤寒、霍乱、鼠疫、鼻疽等细菌拿出来,然后组织了一个叫“玉碎”的敢死队,坐着皮筏到河的上游倾倒菌液。

结果一出师就不利。一位敢死队员操作不小心,把一整瓶的菌液从头淋到了自己身上。

这酸爽,一般人体会不到。这位敢死队员最后真的玉碎了。

出来混,仆街总是难免的。日本人也不灰心,投好液就安心等苏联人拉肚子的消息。结果苏联人的消息没收到,却接二连三收到了日本士兵染病的消息。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苏联人早就收到了日本人要倾倒菌液的情报,所以铺了水管,不喝河里的水了。连洗澡都有专供水。

而日本人却还在喝河里的水,因为他们很多人没有接到通知。

为什么不通知到呢?

这是因为使用细菌战是不道德的,国际上都反对。所以日本人不敢声张,打算来个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招数。但没想到,苏联人没放倒,自己倒了一大片。

没办法,日本人赶紧发通知让大家注意不能喝河水了。还放出消息说苏联人使用了细菌。可这个时候已经来不及了。因为日本兵太分散,所以依然有很多人没有收到消息。

到了后期,日本全线败退,一路上口渴难耐,就算知道河水不干净,也顾不上那么多了。

(日本士兵在抢水喝)

最终,日本有一千三百多人染上伤寒病、赤痢病和霍病。光那些军医跟敢死队员死亡的就有40个。

这是日本第一次发动细菌战,可谓自作自受,但小日本还不吸取教训,在中国内地战场又频繁使用细菌战。其中一次在常德又仆了街,自我弄死数千人。这个脑洞老师以后再说。

最后补充一下,在诺门罕战役里策划细菌战的是731部队长官石井四郎。

此人本来是甲级战犯,要处死的。但他用细菌资料私下同美国进行交易,逃了一命。

这一打,日本人知道干不过苏联人,所以找上了美国,换了一种死法。

其实日本侵略中国。战略是失败的。中国曾经有一个更为危险的时刻。


日本在1937年发动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略中国。一开战,日本发出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口号。而最终的结果是中国八年抗战,最终打败了日本。中国抗战的胜利,有自身的浴血奋战,也有国际形势的变化。

而历史上,有没有一些历史关口,如果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有可能占领中国呢?

还真有那么一个危险的时候。这就是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大家都知道,中日大海战对赌国运,中国败了,一败就是半个世纪被欺负。可是,甲午海战只是一场中日战争的局部,至少在日本的进军计划里,还包括了一个全面进攻中国,跟满清大决战的计划。

我们先说一下这个计划的提出者:小川又次。

大家也可以称他为山炮小川。为啥呢?因为这位鬼子最提倡山炮。

山炮小川曾经跟他的德国教官抬杠,说你要是不服,你去德国带一野炮队,我带一山炮队,咱们打一炮试试。

试试就试试。

两者的区别就是山炮小,口径小,但便于移动,野炮大,但不方便,操作需要的人手也多。

后面,日本陆军受他影响,非常推崇山炮,所以日本陆军也可以称为山炮军。

当时日本陆军学校,毕业考试排第一的是东条英教,也就是东条英机他爹,但公认有才的却是这位山炮小川。

有什么才呢?侵略的才。

这位山炮小川毕业后到中国来侦察过,后面任职日军参谋本部。

甲午战争之前的数年,日本处心积虑要跟大清开战。满清政府在干嘛呢?准备给慈禧太后的大寿呢。

山炮小川提了一个方案叫:清国征讨方略趣旨。

什么玩意呢?

就是全面侵略中国,把中国分裂成数个小国家,先以海军对战,日本海军击败中国海军后登陆作战。为了达到作战目的,准备五个师团分兵,一部在直隶登陆攻北京,擒获清国皇帝,一部在长江口登陆,占领南京。

然后趁机谈判 ,把中国分裂成数块。大清国回东北,明朝后裔在长江以南建国(不知道他们要去哪里找明朝后裔),然后,蒙古等等地方全部搞个小王国。日本呢?日本把最肥的留给了自己,从旅顺到福建沿海十公里为日本版图。

这个想法就是要灭亡中国啊。

这个计划获得了日本军部的大力支持。尤其是日本的军界元老、明治维新老将山县有朋。

电影《浪客剑心》里就有他的出场。

这个人名字叫有朋,但其实不但在亚洲,甚至在日本也是坏到没朋友。一生琢磨的就是侵略他国。可谓亚洲公敌。他为人又暴躁激进,日本国内对他意见很大,他死的时候,去参加葬礼的除了部下外,没有别人。日本报纸登出消息:谁说山县有朋对日本没有贡献,至少他今天死了!

山县有朋觉得这个计划可行,就按这个来。甲午战争一开打。第一目标实现,中国海军败给了日本海军。山县有朋带着兵马杀到朝鲜,满清将领叶志超弃城逃跑,日军趁机杀到了鸭绿江。

这时候该执行第二步了,就是从直隶和长江登陆,寻求跟清国决战。

这个时候,有一个人跑出来说:够了,我们装逼到这一步已经够了。

这个人是日本首相伊藤博文。

伊藤博文是日本首相,跟日本陆军火暴的侵略派不同,他是温和的侵略派,就是以武力威胁为主,但通过外交手段、经济手段来达到侵略目的。

甲午海战一打完,他发道命令,表示山县有朋有病,赶紧回来参加治疗吧。

山县有朋怎么看,都没发现自己哪里有病,但首相说自己有病,就只有退下来吃药了。

这样一来,日军放弃了登陆跟清国决战的计划,转而跟清国谈判,把台湾搞到手,捞到了一大笔钱。

至此,原本希望全面吞并中国的战争打了一个开头,就是甲午海战就结束了。

如果,日本当时没有见好就收,而是趁势全面侵略中国呢?中国亡国的危险还是很大的。

我们先说伊藤博文为什么要收工,他是分析日本国力也不强,要是真的把清朝逼到绝路,说不定日本要转胜为败。可以说,这是非常稳健的一步,也保证了日本在后面长时间内领先中国,并最终在1937年全面侵华。

可是,从另一个方面说,日本也失去了一个绝佳的机会。

为什么呢?因为万事都要讲势。

有的时候,实力不是最重要的,时机才是关键的。

甲午战争之前,清朝对日本是不太看得起的,虽然鸦片战争败了,但那是败给西洋人。从概念上说,是败给技术差几个位面的外星人。日本是亚洲小国,中国还能输给他?所以中国当时有轻敌思想。甲午战争一败,中国对日本的这根弦就崩紧了,日本再想搞突然袭击就不可能了。甲午之后,袁世凯在天津操练起了新军。

清朝灭亡后,蒋介石也开始武装德式师。日本虽然通过甲午战争的赔款更强大了,但中国也在加强。

再说国际形势。那时候,国际上那些西方帝国主义国家还是支持日本的。1902年,日本跟英国还搞了盟约。英国可是当时世界第一大国。日本高兴得提灯笼全民大游行。按日本作者的说法,是穷屌丝攀上了富亲戚。

彼时。西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野心还没有那么大,日本趁着西方师傅们打盹的功夫,来个突然袭击独吞中国还是有戏的。等西方也盯上中国。日本想独吞中国就不容易了。

甲午战争数年后,八国联军打进北京,一看中国这么好打啊,以前步子太少了,所以都加紧了侵略。尤其是沙俄。派了十五万军队进驻东北,是准备吞并东北,甚至要拿下朝鲜。当时朝鲜国王就在沙俄使馆避难。这样一来,日本要想吞并中国,就不是打败清国的事情了,而是要打败沙俄。

确实也打了,1904年日俄战争,日本还打赢了,可是元气大伤,数年内缓不过劲来。

等缓过劲来,发现对手变了。大清国没有了,变成了北洋政府,北洋政府跟大清国又不同,至少在外交上更灵活,把美国拉进来。日本就眼睁睁看着自己盯上了的一桌菜来了越来越多的人。最后,连东北都独占不了。

一急眼,日本搞了皇姑屯事件,这又给蒋介石传了一记最佳助功。蒋介石完成了北伐,可以一心搞点军备跟日本较量。这时,时间就变得对日本不利了。因为中国只要理顺了,潜力是在日本之上的。所以过一天,中国离日本的差距就少一点。给个二十年,那情况就不同了。就是山炮小川也说过一句话:

【清国虽是大国,却正在衰败。他们虽志在再兴,但要达成再兴之志,尚需20年。我们要在其幼芽状态下予以击溃。】

给蒋介石二十年,会是什么情况?这个无法假设了,因为日本按捺不住,发动了全面侵华,后面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

再回过头看看山炮小川的作战计划。现在依然感觉后背发凉。那个时候如果日本放手一博,对日本来说,可能会转败为胜,但如果侥幸,中国会不会真的就亡国呢?只能说,日清战争是一个大赌博。只是赌到一半,日本自己先怕了,见好就收,拿着赢来的筹码离开了赌桌。

好了,关于小鬼子侵华这点事,就先聊到这里,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头条号《脑洞历史观》,我们下回再聊。


脑洞历史观


导语:1941年11月7日,日本海军突然突然袭击了美国太平洋舰队在夏威夷的基地珍珠港和瓦胡岛飞机场,击沉美军四艘主力舰,击伤三艘,击毁各类飞机260余架,造成三千余人伤亡,几乎摧毁了整个太平洋舰队。所幸三艘航母没有一艘在港,美国依靠这三艘航母迅速重建了太平洋舰队。

珍珠港事件爆发后,日本媒体狂妄地向世界宣布:太平洋已经是日本的内海了!就在当天,40万日军分兵进攻香港、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缅甸。仅仅半年时间,日军就攻占了整个东南亚和西南太平洋,依靠三条岛屿链建立起控制面积700万平方公里的“大东亚共荣圈”!

日本为何敢发动太平洋战争,向美国宣战?有三大主要原因

一、日本与美英的对立过程

但是自日本全面爆发侵华战争以来,日本在亚太地区的侵略扩张严重损害了英美在这一地区的利益,当时日本侵略中国东北三省,以美国为首的国联派调查组进驻东北三省,国际社会一致谴责日本,尤以美国最甚,美国要求日军限期退出东北。当然美国并不是同情中国,而是想维护一战后亚洲格局。

而后美国政府又向中国政府提供大量的军援资助抗日。美国采取相应措施遏制日本侵略,如:禁止向日本出口钢铁、石油等战略物资,冻结日本在美资产,增加对华援助等,而日本是个自然资源相当贫乏的国家,战略物资严重依赖进口,美英这些措施刺激日本采取断然行动.因此,日本才被迫发动了太平洋战争,实属无可奈何之举。

二、错误估计美国的战争潜力

众所周知,山本五十六大将在偷袭珍珠港后说:“我们唤醒了一个沉睡中的巨人。”山本为什么这么说呢? 1919年4月,山本奉命到美国哈佛大学学习,同年12月在美国波士顿被晋升为海军中佐。首次赴美对山本五十六的文化冲击实在太大,美国的女孩子都能受到大学教育而且能够工作自立,美国的砂糖居然不要配给更是教会了山本少佐什么是“国力的差异”,后来底特律的汽车工厂和德克萨斯的油田才真正告诉了山本少佐美国的真正力量。 日本海军中最了解美国国家实力的就是山本,因此山本极力反对对美开战。1940年底,对美作战计划出台后,时任海军军令部总长的永野修身大将向山本询问,开战之后日本帝国能保持多久的战略优势,山本说:

“差不多一年,一年之后就会失去主动权。”

下面就是20世纪40年代美日国力差距的数据体现(美国进入战时经济):

(均以年产量计算) 美国钢铁产量是日本的260倍 美国石油产量是日本的120倍(12000万吨比100万吨) 美国汽车(和坦克)制造能力是日本的1000倍(5000000辆比5000辆)

美国飞机(仅军用)制造能力是日本的70倍(50000架比720架)

即时是这样大的国力差距,但是激进狂热的日本军政府尤其是海军军令部和陆军部认为1年内打败美国不是梦想,最终迫不及待的对美开战了。

三、日本本土及其殖民地原材料稀缺

石油问题是后世史学界对于太平洋战争要讨论的一个永恒的话题。

日本人在回顾太平洋战争的失败时常常无不自嘲地说:“为了石油而去打仗,却又因为没有了石油而战败。”为了夺取石油资源是日本发动战争的一个重要原因。

日本是一个贫油国,其本土和它在亚洲大陆的殖民地在二战结束前都没有发现大规模油田。那么就有人要问了,中国东北不是由亚洲数一数二的大庆油田吗?事实上,中国东北的大庆油田属于蕴藏深度超过1500米的深层油田,超出了当时日本的技术水平,因此没有被发现(日本人在后来肠子都悔青了)。

除此之外,石油只是原油,需要精炼才可以用于有效燃烧,日本由于是帝国主义中的后起之秀,工业无法与英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因此其炼油能力也十分有限。根据1930年调查数据,日本(包括殖民地)当年的石油产量是45.6万吨,实际炼油能力是30万吨,而日本年石油消耗量是170-180万吨,其中海军用油就达到了35-40万吨。

根据20世纪30年代日本的技术水平,日本石油产量最高也不过67万吨。与之对比,美国在1930年的石油产量则是惊人的12311.7万吨!日本所需的原油70%依靠进口,而其中80%来自美国。

另一方面,英美等国的大石油公司控制了日本石油市场的60%! 为了能够解决石油供应受制于人的窘况,日本一直在寻找新的燃料来源,主要从三方面努力。

一是在国外购买油田或获得石油开采权

但当时世界各地的优质油田不是被国际大石油公司所控制就是掌握在各国政府和海军手里,日本能买到的也只是一些已经开采过的废油田。日本曾经试图向世界第二产油大国--苏联获取石油,但对方要价太高没有成功。

第二个方面就是开发中国东北的抚顺露天煤矿的油页岩矿

在煤层之上有近200米的油页岩层,据推测含有大量油质,能够提炼燃料。日本自1921年就开始这方面的研究,海军也十分感兴趣,在1925年也参与进来,最终于1929年将油页岩加工厂建成,但仍不能满足海军庞大的燃油需求。

第三个方面是从煤炭中提取液体燃料。

这种合成燃料的工艺最初由德国发明,在1927年已达到工业化生产规模。但是作为军事机密,既是对日本,德国也不透露半点技术细节。日本经过研究,最终在1937年取得突破,并在1939年建成了合成燃料工厂,但是产量却少的可怜,同样不能满足海军的燃料需求。尽管百般努力,日本的石油危机仍没有丝毫的改变。

日本海军尽管船坚炮利、樯橹如云,但命运却掐在别人手里。没有燃料,再强大的战舰,再先进的飞机,也只能窝在港内,趴在地上。

当1941年8月美国对日本实施全面石油禁运时,日本全国(包括殖民地)的石油储量不过800万吨,而年消耗量就超过了500万吨,只不过维持一年半之用。因此将日本海军逼到了战争的边缘。

以日本一贯的强盗逻辑,与其东讨西要,闭门造车,不如用武力将别人的财富据为己有。在美国切断石油来源后,日本海军决意对英美开战。为了坚持战争,必须强占石油资源丰富的地区。当时世界上主要产油区唯一有可能被日本占领的只有荷属东印度婆罗洲的油田,年产量超过600万吨,完全能够满足日本的需要,

因此,日本将这里作为战争第一阶段必须夺取的目标之一。

2,钢铁和稀有原料

钢铁是现代工业的基石,没有钢铁,什么也干不了。稀有原料包括橡胶、稀有金属铬和镍。钢铁重要性,不言而喻,这里不再赘言。汽车轮胎又橡胶制成,没有橡胶就不能生产汽车轮胎,因此橡胶也是十分重要的。生产枪炮,必须有少量的铬和镍增加钢铁强度。而钢铁、橡胶和铬和镍在日本本土和殖民地亦不盛产。

综上所述:日军发动了前景并不理想的太平洋战争!

太平洋战争

战争初期,日军于各地战无不胜,占领了太平洋约四分之一的地域和俘虏大批欧美国家士兵,一直到中途岛海战时丧失大量航空母舰而失去了太平洋主动权。接着日本又于瓜达尔卡纳尔岛上消耗甚多战力,而美国则重组军队反击,于太平洋进行两线攻势。1945年,美军已收复了菲律宾和占领了日本列岛周围的岛屿,开始以庞大规模的轰炸机与海军对后者进行轰炸与封锁,但日本坚决不投降,最终美国于8月6日和9日投掷了两颗原子弹于广岛和长崎,同时苏联亦宣布废除1941年签署的《苏日中立条约》,对日宣战,出兵满洲。

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并于9月2日签署投降书,太平洋战争结束。

总结:太平洋战争对亚洲未来发展影响至深,日本放弃自1894年以来所有征服的土地和受美军军事管制,日后成为美国的亚洲反共产主义之根据地。太平洋战争也开启了亚洲殖民地走向“非殖民化”和共产主义传播的道路,进而使后者进行独立(如印度、菲律宾)或陷入战争中(如中国、越南、印尼)


路之意




二战期间的德国和日本,一个比一个疯狂。德国在欧洲树立了N个对手;日本在亚洲多线开战,还偷袭了珍珠港,悍然向美国宣战。

日本人到底吃了什么?胆量如此之大,敢向世界老大宣战?

日本人向美国宣战,是为了整体的战略



事情还得从日本侵华战争说起。

1937年7月,日本天皇在军国主义分子的怂恿下,下令大举进攻中华大地,拉开了全面侵华的序幕。

但是,计划三个月要解决的战斗,实际战争中,光淞沪会战就打了三个月。战争渐渐处于了胶着,资源消耗太大,怎么办?

思来想去,日本选择了北上,想和苏联人掰掰手腕,毕竟,1904年他们干翻过沙俄,因此有着不小的心理优势。如果能把苏联拿下,日本人在资源大国获得的巨大资源就可以支撑日本称霸了。

只是不巧,在1939年的诺门罕,日本人碰到了朱可夫元帅,日军被干败,看来此路不通。

1941年,美英等国封锁了日本的经济,不再给日本提供任何战略资源,这下日本慌了,看来必须要兵行险着了。

于是,日本启动了“南下计划”,进攻东南亚。但是,头疼的是,东南亚很多国家不是美国的殖民地,就是英国的殖民地,如果南下,势必和美英翻脸。



既然注定要翻脸,何不把美国的基地珍珠港偷袭了?这样一来,美国的空军和海军就会受到影响,对日本的南下阻挡力会大幅度减弱。

事实证明,日本人对了。在偷袭珍珠港后,40万日军快速南下,摧古拉朽般,先后占领了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泰国、缅甸,成绩不可谓不出色。

偷袭珍珠港,向美国宣战,是日本“南下计划”必须要做的,除非不“南下”。

但是,不南下,日本越来越费劲了,退回日本?怎么能甘心?

日本人向美国宣战,是自我信心的极大膨胀



日本人对美国是非常恼恨的,如果没有美国的经济封锁,日本的石油不会短缺,重要资源不会短缺。那么,日本人在全面的对华战争中,优势会更大一点,日本人不会为战争资源发愁。

美国的经济封锁,让日本人行走在了悬崖边缘,时刻都有危机。

正所谓“富贵险中求”,日本人兵行险着,向美国宣战了。但是,这个宣战很没有“礼数”,偷袭在12月7号完成,8号向美国宣战,这其实是“不宣而战”。



从偷袭珍珠港这事件来看,日本偷袭美国既有着为大战略服务的思想,更有着报复的心理,意思是:谁让美英等国封锁了日本的资源输入?

另外,日本人在明治维新后胆子大了,曾经靠打败沙俄获得了沙俄的尊重,曾经靠打败大清收获了中国的惧怕,那为什么不能在美国那里获得奇迹呢?

自我膨胀的日本人终于动手了,哪怕面对的是世界第一强。



日本人几乎创造了奇迹,在东南亚大地所向披靡,打得美英等国屁滚尿流。但好戏不长,很快调整过来的美国和英国开始反击了。

美国仗着强大的实力一点点在收复失去的东西,中途岛、新加坡、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地,美国渐渐掌握了主动权。而英国在印度边境也成功阻击了日本军队。于是,日本开始了下坡路。

1945年初,日本人看到世界形势已经发生变化,德国离失败只差一步,盟军进攻日本是迟早的事情,因此日本在后面提出了“玉碎”的计划。

1945年8月6日、9日,日本先后尝了两颗原子弹,直到此时,他们才知道彻底失败了。

如果世间有后悔药,日本绝不会惹怒美国,日本可能也不会进攻中国大陆。



综合来说,日本敢向美国宣战,是出于这么几个原因,一是南下的战略需要,二是日本人有些膨胀,三是也有报复的成分在里面。


蓝风破晓


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是无奈之举,假如日本发现了大庆油田也许就不会去偷袭珍珠港逼迫美国迅速参与到二战中,日本之所以偷袭美国是因为随着战争的深入不得不以战养战维持侵略战争的进行。

日本国土狭小国内资源紧张偷袭美国是必然的结果

日本国土面积狭小,因此它提出了三个月打败中国的口号。只不过中国庞大的国土和群众不屈的信念支撑着国家没有投降,南京虽然丢失但是国民政府迁都重庆继续抗战。随着战役的深入日本国内资源匮乏的缺点日益的凸显出来,最为开动战争消耗最大的石油被美国禁运了,为了打破美国对石油的封锁,日军有了偷袭美军珍珠港的计划。

不消灭美国太平洋舰队,日本就不能摆脱石油匮乏的窘境,加上日本对石油和橡胶资源丰富的东南亚垂涎已久,偷袭美国也就成了必然的结果。

偷袭珍珠港胜利后极大的提升了日军的士气

驻扎在珍珠港的美军太平洋舰队受到重创,瞬间失去了对太平洋的制海权。日军依靠自己的海空军优势很快占领了东南亚和太平洋的诸多岛屿,日军的士气得到了鼓舞也加速了日军对外扩张的步伐。

偷袭珍珠港本是日本的一次大胆的尝试,没想到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只可惜日军的这一举动惹恼了美国大兵,美国宣布对日本德国开战并加入到反法西斯同盟国中,胜利的天平就此倒向了正义的一方。

随着战争的推进,开不开战已经不是日本能左右的,为了赢得战争的胜利冒险甚至牺牲都能去计较,虽然结果不能预测但不会因为害怕失败而放弃。偷袭珍珠港对于日本来说风险很大,但也为自己创造了继续生存的机会,从这个结果来看也不算太差。


秋雨鲁北说历史


注意看问题,是日本人“为什么敢”对美开战,而不是“为什么必须开战”,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命题。日本人必须开战的原因自然是日美谈判的破裂,它们将失去赖以维持战争的资源,而最终敢于用武力解决问题,是因为大小鬼子曾经进行过认真的军力核算,认为日本具备与美一战的资本和底气,日本人不全都是疯子。



在日美谈判进行期间,日军大本营就做好了“和谈不成大炮说话”的军事准备,其中就包括对日美双方的军事实力进行了全面评估,最后的结论是“大致相当”。

因此美国“赫尔声明”发表后,经过御前会议的讨论,日军大本营和内阁联席会议才一致认为:没有商量的余地,惟有开战而已。



陆军。

日本陆军当时拥有训练良好具备一定作战经验的兵员240万人,同时还有完成训练的后备兵员300万人。而美国彼时只有陆军150万人,其中的三分之二未经充分训练,尤其是东南亚地区的盟国军队,在日本人看来就是一群雇佣兵和当地土著组成的大杂烩,毫无战斗力可言。

根据日军的情报,守备夏威夷的美国陆军有59000余人,部署在夏威夷以西各岛国、各地区的盟军总兵力为380000余人,如此,日本陆军由四个军12个师团组成的“南方军”(最初编成时)具有绝对优势。



海军。

日本海军拥有主要作战舰只235艘,总吨位975793吨,其中大型航空母舰10艘。美国海军拥有主要作战舰船345艘,总吨位是1382026吨,其中大型航空母舰8艘(一说7艘)。但是美国海军必须在大西洋水域留驻一定力量,因此在太平洋战场上日军仍然具备相当优势。

美军太平洋舰队当时只有大型航母3艘,战列舰9艘、重型巡洋舰2艘、轻型巡洋舰18艘、驱逐舰54艘和潜艇22艘,从纸面上看,完全不是日本“联合舰队”的对手,日本海军有相当的信心。



空中力量。

这么称谓是因为日美双方当时都没有独立的空军军种,而是把战机分布在陆海军中。日本陆航和海航开战前有作战飞机7500架,另有储备飞行员6000余人,每年可再训练2750人。美军当时拥有作战飞机5500架,其中用于太平洋战场的最多只有2600架,日本人的空中优势也比较明显。

地理优势。

在此之前,日本在太平洋上拥有许多“托管”岛屿,同时也已武装进入了印支半岛,并且侵占了我国的台湾岛和海南岛,这些是发动战争良好的前进基地。这些前进基地使美国的重要岛屿比如关岛、威克岛都在其攻击范围之内,更别提马来半岛和新加坡了,那里距离越南更近。



因此日本人认为,在战略上他们已经包围了太平洋南部 ,只要采取突然袭击的方式“速战速决”,打垮美军太平洋舰队后,最多五个月时间就可以横扫上述地区。当获得他们所需要的石油、橡胶、大米、稀有金属等战略物资后,站稳脚跟壮大自己,到那时美国人即便想反攻,也是痴人说梦了。

战略优势。

日本人敢挑起太平洋战争,一个重大战略判断就是纳粹德国不会战败,希特勒会极大牵制美英的军事力量于欧洲,甚至包括苏联红军的力量。由此,美英将无力在太平洋战场投入主要兵力兵器与日本进行对决。总体而言,日本人这些“认真测算”和判断还是很有一番自己的道理,在牌桌上“赌国运”也得有本钱不是。



日本人不知道是没注意还是故意忽略:美国的飞机制造能力和速度是日本的10倍,汽车产能是日本的105倍,钢铁产能是日本的12倍,军舰制造能力至少是日本的三到五倍。兹要战争爆发,美国的工业潜力和军事实力就会呈几何倍数迸发出来,这是日本人无法弥补的巨大差距。

更要命的是,从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到1945年4月希特勒自杀,德国人只坚持了不到三年半的时间,鬼子们这一战略误判大为严重。这也是日本人二战时期的行事风格,只管考虑当下,以后的事情怎么样以后再说,1937年侵略中国时他们也是这么想的:三个月解决事变。


度度狼gg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场浩劫,参战国之多,死亡人数之众,涉及地域面积之广都是史无前例,前所未有的,破坏程度远远超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说起第二次世界大战,我们自然会想到两个国家,一个是欧洲的德国,一个是亚洲的日本,为什么呢?因为从一定程度上说,他们两个国家是造成这场浩劫的罪魁祸首,他们两个国家有些非常相似的特点,

比如,过份狂热的民族优越感和对领袖的疯狂追求,以及自身领土生存特点和侵略历史等等。

今天我们就来说日本这个国家,众所周知在二战中日本不仅和德国结成了联盟,还在亚洲地区向许多国家发动了侵略战争,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亚洲国家深受其害,就是放到现在,好多国家也对当年日本的野蛮行径耿耿于怀。

如题所说,日本不仅在亚洲范围内发动侵略行为,它还发动了太平洋战争,主动挑战世界霸主美国,这就有人会问,在亚洲开展侵略,是因为亚洲国家普遍弱小,美国那么的强大,强大到一只手都可以打坏日本,难道日本是疯了?还敢自己主动去惹这个超级大国?

1、军国思想(也就是狂热的武士道精神)的作祟

从日本的历史来看,它在明治维新之前也是一个弱小的国家,但

是在明治维新之后,它建立了现代化的军队体系,从自身发展战略出发,不断地向外发动侵略战争,而且屡屡得手,连续的胜利和源源不断的战略资源的获得让日本举国上下欣喜若狂,好像找到了一条发财之路,同时也让包括统治阶层和军队中的很多人头脑发热,觉得自己国家真的是强大到无所不能,天下无敌。以至于谁都不放在眼里,谁都可以征服!这样一来,美国自然也不在话下。

2、战局所迫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一直到日本投降,这是因为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而引发的。我们可以看到1941年是一个什么时间点?这个时候,日本在各个战场上已经显出很大的疲态,战局不利、兵力不足、资源匮乏、国内矛盾重重,这些已经严重困扰日本侵略计划的实施,为了扭转颓势,获得太平洋区域更多的战略资源,同时转移国内矛盾,鼓舞士气,日本不得不冒险发动太平洋战争,虽然明知实力差距巨大,但是就像一个赌徒一样,万一赌赢了呢?其实,日本本来就是一个战争赌徒,这些赌徒不顾国内各种反对声音为了所谓的可能实现而又肯定不会实现的战略目的,一意孤行发动了一场必败的战争!

3、轴心国之间的协议

作为日本盟国的德国,是一个比日本的野心还大的多的国家,它和日本结为同盟利益同享,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也是两国疯狂侵略计划中共同的一个步骤。

总之,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是一帮战争狂人经过深思熟虑然而并不高明的一项军事战略,最终落得个自取灭亡!


文史墨客


日军之所以选择主动对美军开战,绝大程度还是被“生活所迫”,为什么这么说?

先从资源上分析,日本为何要发动侵略战争,主要还是为了掠夺更多资源,发展本国经济,日本本来就是一个资源小国,再加上本身强大的军事基础,走上对外扩张已成必然趋势。只有战争才能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而发动战争自然就需要石油。不然日本的航母、坦克、飞机等玩意儿怎么才能运转起来?

虽然日本占领了东北三省,而这些地方后来又盛产油田,可惜日本当年没找到,虽然专门成立一个考察团去各处搜寻,还请来美国的专家助力,可惜由于专业知识掌握不够和自身设备的不足,这些地方的油井始终未被勘测到。

就比如辽河油田,它是六千米深才能勘测到的油田,可日本的钻油机只能深入到两千米的地方。这个就是自己机器的问题,但是大东北的油田也不全是深的还有浅的啊,比如大庆油田才一千多米深而已,这一次可就是人的问题了。

当时日本的石油界相信油田只会在海洋存在过的地方才会出现,因为石油主要是由海洋生物经过高温演化而来的,所以这一学说在当时的日本十分盛行。而大庆不符合这一学说,即使飞机在上空已经发现了石油,日本人也没在大庆继续耐心寻找,就因为学说便匆忙论断这种地方的石油没有必要开采。

日本在中国没发现他们需要的石油,自然将目光看向了海外。而海外的油田能够得着的地方,则集中分布在苏联和东南亚。日本先是尝试着和苏联在诺门坎干了一架,发现干不过之后,日军就将侵略眼光移向了东南亚。而这些地方又是美英法的地盘,想在这块地方开采石油无疑是虎口拔牙,触及了旧有殖民者的利益。

而日本当时的油量供应商是英国、美国、荷兰,这三个国家掌握着日本的石油命脉,随着日本蠢蠢欲动的姿态,和中国代表向罗斯福对日本暴行的不断控诉。最终在利益的驱使下,美国通过中立法,限制了对日军的石油供应,这一做法使得各国也开始纷纷效仿。

如果日本不选择尽快打破这一僵局,那么他们现有的石油储备只够维持半年的军事需求。这么看来战争好像已经在所难免,现在只要解决美国的太平洋舰队,那么日本就可以获得半年左右的太平洋主导权,只要在这个时间段,日军疯狂进攻将美国逼到谈判桌前,就可以搞定了。

于是珍珠港事件就爆发了。

而日本也并不是为了美国拼死拼活,毕竟很多日本高层都是从美国学成归来的,他们清楚知道美军的怪兽级军事实力,但弓在弦上,已经不得不发,主要还是为了能够取得东南亚的资源。

之所以做出如此抉择,是因为日军相信,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动荡后的美国群众,更愿意保持中立,一旦爆发战争,他们可能就会游街示众,组成美国最大的抗力。毕竟美国一直有着光荣的孤立传统,国民参战意愿普遍不高,承受不起战争带来的苦难和牺牲,不像恰好倒过来的日本民众那样“众志成城”。

日本与美国开战,本就是一场豪赌,由于错误的估计了形势,最终日本还是最终输在了美国民众积极的参战意愿里。


历来现实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军的航空母舰舰载飞机和微型潜艇,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夏威夷基地的珍珠港,这个发生在周未的偷袭一下子把美国打懵了,当我看电影《偷袭珍珠港》中一个厨子就干掉日本数架飞机的桥段后,我也被震惊了,当然不是震惊做饭的厨师也能做掉飞机,而是震惊日本的飞机太多了,现场太乱了,随便扔个石头就可以打掉一架飞机。

虽然是电影,但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让我们不得不考虑,日本为啥要去招惹美国?而且像山本五十六说的那样:“不成功则成仁!”站在当下看历史,日本如果不去摸美国的屁股,他们也不至于死的那样的惨,难道当时的日本是傻了吗?结果当然不是,因为他们有着自己的小九九。

一是开撕美国是日本发展所需。

国与国之间和人与人之间实际上是没有什么差别的,有时候为了自身发展,为了既得利益,他们往往也会大打出手。日本就是这样一个性格鲜明的国家。众所周知,日本就是岛拉屎的地方,资源贫瘠是神也改变不了的困境。日本要想发展就必须有资源,石油是首当其冲的。日本的砖家曾设想把中国的东三省当作自己的能源基地,由此发展大和民族,结果他们因为种种原因竟然没有够到石油。这个时候美国闪亮登场了,他们提出对日本实行禁运,拒绝再卖给日本石油、钢材等军用物资,由于在中国战场消耗巨大,美国禁运无疑遏住了日本的喉咙。被掐住脖子的感学肯定是不舒服的。在这种情况下,喜欢侵略的日本就坐不住了,他们选择“北进”,没想到会让北极熊扇的脑瓜子蒙蒙的,知难而退的他们又把目光投向了“南进”。于是,他们把目光也转向了海洋。为山本五十六打响珍珠港之战带来了天时、地利、人和错觉,于是,他们认为和美国开撕是发展道路上的一条阳光大道。

二是开撕美国是日本实力所允。

我知道提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很多亲们已经开始质疑日本是不是傻?其实作为当时脑子里全剩野心的日本,还是有些数的,比如,他们让部队算了笔账,日本陆军当时拥有训练良好具备一定作战经验的兵员240万人,同时还有完成训练的后备兵员300万人。而美国彼时只有陆军150万人,其中的三分之二未经充分训练,尤其是东南亚地区的盟国军队,在日本人看来就是一群雇佣兵和当地土著组成的大杂烩,毫无战斗力可言。根据日军的情报,守备夏威夷的美国陆军有59000余人,部署在夏威夷以西各岛国、各地区的盟军总兵力为380000余人,如此,日本陆军由四个军12个师团组成的“南方军”(最初编成时)具有绝对优势。日本海军拥有主要作战舰只235艘,总吨位975793吨,其中大型航空母舰10艘。美国海军拥有主要作战舰船345艘,总吨位是1382026吨,其中大型航空母舰8艘(一说7艘)。行了,账算到这里,我们是不是已经有点理解日本的胆量来自那里了,他们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双方的军事实力全面评估是“大致相当”。

三是开撕美国是日本形势所迫。

为什么会选择美国而不选择苏联?因为苏联已经不是以前的苏联,日本却还是原来的日本,当挨了苏联一顿胖揍之后,他们才想起来应该记打不记吃,所以意识到打苏联是不可能胜的,于是就在算完账后,尝试着以前未曾试过的滋味--与美国开撕。不得不说,日本在开打之前还是有着绝对的地理优势的。在此之前,日本在太平洋上拥有许多“托管”岛屿,同时也已武装进入了印支半岛,并且侵占了我国的台湾岛和海南岛,这些是发动战争良好的前进基地。这些前进基地使美国的重要岛屿比如关岛、威克岛都在其攻击范围之内,更别提马来半岛和新加坡了,那里距离越南更近。日本人认为,在战略上他们已经包围了太平洋南部 ,只要采取突然袭击的方式“速战速决”,打垮美军太平洋舰队后,最多五个月时间就可以横扫上述地区。当获得他们所需要的石油、橡胶、大米、稀有金属等战略物资后,站稳脚跟壮大自己,到那时美国人即便想反攻,也是痴人说梦了。

四是开撕美国是日本误判所致。

日本人还是很谨慎的,他们在开打之前就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而且还进行了长期的潜伏,对美国的情况摸的门清,当然是自认为的,他们掌握了情况,就急于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尤其是一些有话语权的内阁成员,他们综合衡量海军实力不在美国之下,打有必胜之信心,而且盟友纳粹德国不会战败,希特勒会极大牵制美英的军事力量于欧洲,甚至包括苏联红军的力量。由此,美英将无力在太平洋战场投入主要兵力兵器与日本进行对决。总体而言,日本人这些“认真测算”和判断还是很有一番自己的道理,在牌桌上“赌国运”也得有本钱不是。但谁也没想到他们做梦般规划的蓝图,只是变着法的想从那个角度摸老虎屁股能不被咬,但他们没有意识到的是,只要敢摸,挨咬就是早点晚点的事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