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麾下兩大鐵血戰將?武力直逼蜀漢五虎,堪稱三國版武松魯智深

導語:提起《三國演義》中的曹營猛將,您首先會想到誰?是拔矢啖睛的夏侯惇,還是威震合肥的張遼?《三國演義》中曹操帳下猛將如雲,這些猛將雖然在質量上略遜蜀漢五虎上將一籌,但在數量上卻佔了上風。其中最不容忽視、戰鬥力最強的兩位,正是曹操身邊的兩任保鏢隊長——許褚與典韋。這兩位人物的歷史與文學形象又能與《水滸傳》中的哪些好漢產生有趣的聯繫呢?筆者以史書及文學原著為本,與大家共同探尋曹營二猛的水滸情緣。

曹操麾下兩大鐵血戰將?武力直逼蜀漢五虎,堪稱三國版武松魯智深

一.“虎痴”許褚與“惡來”典韋:

許褚與典韋在《三國演義》中都有屬於自己的綽號。許褚的綽號“虎痴”最早出現於小說第五十八回潼關大戰。作者借韓遂之口說出許褚名號,提前為許褚造勢。而接下來的第五十九回便是許褚在小說中最高光的時刻,也是《三國演義》中最驚心動魄、最膾炙人口的鬥將橋段之一——許褚裸衣鬥馬超。小說家通過描寫“裸衣”這一細節,讓許褚勇猛無畏,捨命惡戰的“虎痴”形象躍然紙上,同時也借許褚的表現反襯出馬超武藝之高強。

歷史上馬超與許褚雖有碰面,但兩人並未動手;許褚“虎痴”的綽號倒是確有其事,而且這些事蹟也同樣出現於潼關大戰之時。小說家正是吸納了歷史上真實存在的“虎痴”綽號,同時又發揮想象虛構出“許褚裸衣鬥馬超”的精彩情節,讓文學的浪漫與歷史的真實相輔相成,才能牢牢地吸引讀者的眼球。

小說中典韋出場時,因一手擎住在狂風搖搖欲墜的中軍大纛(音“到”),展現出驚人的膂力,而被曹操驚呼為“古之惡來”。典韋擎旗亦有歷史原型,只是當時典韋還未跟隨曹操,而是在張邈的司馬趙寵手下當兵,可見小說家在這裡採用了“移花接木”的寫法。曹操將典韋呼為“古之惡來”則於史無稽,應當是小說家的靈光乍現。

曹操麾下兩大鐵血戰將?武力直逼蜀漢五虎,堪稱三國版武松魯智深

二.“沒羽箭”許褚與“立地太歲”典韋:

說起“三國人物水滸綽號”這類遊戲的開山鼻祖,一定要提到毛宗崗父子。我們現在看到的通行版《三國演義》就是去掉毛氏父子批註後的版本,簡稱“毛本”。

毛宗崗在小說第十回曹操稱典韋為“古之惡來”一段後,發彈幕揶揄道:“惡來助紂,果然。”惡來是商紂王的大臣,以勇力聞名,所以才引來毛宗崗這樣一句吐槽。

接下來的第十一回與第十二回分別描寫了典韋濮陽飛戟以及許褚飛石擊賊,毛宗崗在許褚飛石情節之後批註道:“典韋飛戟,許褚飛石,俱可稱‘沒羽箭’。”

典韋飛戟與許褚飛石的情節都來源於史書記載。與《三國志》的描寫相比,小說中典韋飛戟的情節並無太大改動,但許褚所用石塊的大小發生了明顯的改變——史書中許褚用的是斗大的石塊,而到了小說中卻變成了石子。也許是小說家覺得斗大的石塊過於誇張,所以在寫作時進行了改動。

曹操麾下兩大鐵血戰將?武力直逼蜀漢五虎,堪稱三國版武松魯智深

如果與《水滸》中的“沒羽箭”張清做個對比,“沒羽箭”這個綽號顯然更適合許褚,畢竟文學作品中的張清與許褚用的都是石子。那麼還有哪個綽號適合典韋呢?筆者認為“立地太歲”這個綽號是絕佳之選。

太歲是中國道教及民間的一種天文、宗教信仰。中國人對太歲常懷敬畏,認為太歲神是不可侵犯的,“太歲頭上動土”這句老話就有不自量力、不知死活之意。“立地太歲”阮小二在《水滸》中出場時,讚詞寫道:“瞘兜臉兩眉豎起,略綽口四面連拳。胸前一帶蓋膽黃毛,背上兩枝橫生板肋。臂膊有千百斤氣力,眼睛射幾萬道寒光。人稱立地太歲,果然混世魔王。”阮小二長得如此凶神惡煞,一看就不好惹,也讓人不敢惹,所以得了個“立地太歲”的諢名。

典韋身上恰恰也有一種令人懾服的氣質。史書與小說中都記述了典韋鬧市殺人,無人敢近身阻攔的事蹟。而典韋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無疑是宛城大戰,典韋拼盡全力,死守寨門,掩護曹操撤退。他的殺氣震懾敵膽,令敵人不敢近前,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典韋是當之無愧的“立地太歲”。

曹操麾下兩大鐵血戰將?武力直逼蜀漢五虎,堪稱三國版武松魯智深

三.折衝左右VS步軍雙雄

在筆者看來,許褚與典韋的歷史、文學形象與《水滸傳》中的魯智深、武松也有諸多相似之處。

陳壽稱許褚、典韋“折衝左右,抑亦漢之樊噲也”。在各版本的《三國演義》武將排名中,曹營猛將的前兩名也常被許褚、典韋佔據。小說中兩人還曾打了一整個白天未分勝負,可見二人實力難分伯仲。而《水滸》中的魯智深和武松是梁山步軍頭領中的前兩名,兩人也是小說中唯二天生神力的強人。武力方面,不少讀者都認為花和尚與行者不相上下,所以水滸人物武力排名一直存在“魯武之爭”。最有趣的是,許褚與魯智深、典韋與武松還存在著諸多的對映關係。

曹操麾下兩大鐵血戰將?武力直逼蜀漢五虎,堪稱三國版武松魯智深

先來看魯智深與許褚:

魯智深出場時,《水滸》如此描寫史進眼中的魯智深:“生得面圓耳大,鼻直口方,腮邊一部貉【豸喿】鬍鬚。身長八尺,腰闊十圍。”《三國演義》嘉靖本對於許褚的描寫,與《三國志》基本一致:“身長八尺(陳志作‘長八尺餘’),腰大十圍,容貌雄偉(陳志作‘雄毅’),勇力絕倫(陳志作‘絕人’)”,毛本則刪去了後兩句。由此,我們發現文學作品中魯大師與許壯士的第一個相似點:外貌相近。都是高大威猛,膀大腰圓的壯漢。

雖然外表五大三粗,但這兩位壯漢性格中卻都有粗中有細的一面。魯智深拳打鎮關西之前,先保護金翠蓮父女離開;後來為救林沖,一路跟隨到野豬林,又一直護送到滄州,寸步不離。這些都體現了魯智深耐心、細緻的一面。

表現許褚粗中有細的情節,史書中共有三處:一處是官渡之戰時,曹操帳下的徐他等人謀逆,想要刺殺曹操。本來在休假的許褚突然感到心驚肉跳,於是提前回到曹操身邊。徐他等人進帳刺殺曹操時看到許褚居然還在,大驚失色。許褚看到這些人神色不對,知道他們心懷鬼胎,於是乾脆利落地殺掉了這夥叛徒。第二處是潼關之戰時,曹操被馬超襲擊,許褚隨身保護,左手舉著馬鞍作盾牌為曹操抵擋馬超軍隊射來的箭雨,右手撐船,幫助曹操順利渡河逃脫。第三處是曹仁因軍務從荊州來鄴城拜謁曹操。曹操正在睡覺,曹仁看到在門口守衛的許褚,想邀請他一起說會兒悄悄話,卻被許褚直接回絕。曹操得知後問許褚原因,許褚說:“他是外藩,我是內臣,同事之間聊天當著大家的面光明正大聊就好了,幹嘛要偷偷摸摸咬耳朵呢?”陳壽先生在此段之前評價許褚“謹慎奉法,質重少言”,此言不差。小說則擷取了後兩條記載,且在對最後一處故事的改動較大。

對比兩人的事蹟可以看出,魯智深數次仗義出手,懲惡揚善、鋤強扶弱,許褚則多次解救曹操於危難之中。許褚護衛曹操時一如魯智深護送林沖、保護弱小時的表現,可謂細緻入微,滴水不漏。究其原因,魯智深是出於對兄弟深重的義氣以及對弱者同情、關愛,許褚則是出於對曹操的赤膽忠心。

除去外貌及性格,兩人在事蹟方面也頗有相似之處:兩人同樣天生神力,魯智深有倒拔垂楊柳的神蹟,許褚則有倒拖雙牛百步的壯舉;兩人也同樣勇猛絕倫,魯智深曾在餓著肚皮的情況下,獨鬥生鐵佛、飛天夜叉,《演義》許褚則在對東吳兵勢下風之時,獨鬥韓當、周泰二將三十回合。

曹操麾下兩大鐵血戰將?武力直逼蜀漢五虎,堪稱三國版武松魯智深

再來看典韋和武松:

武松是天生神力,能夠單手將三五百斤的石墩拋離地面一丈多高;典韋則是膂力過人,可以將一群人都穩不住的大纛牢牢擎住,巋然不動。《水滸傳》中武松有景陽岡醉打猛虎的壯舉,《三國演義》中典韋同樣有逐虎過澗的奇聞。

武松獅子樓鬥殺西門慶是為兄長報仇,是鬧市殺人,無人敢攔;典韋隻身刺殺李永夫婦是為朋友報仇,同樣是鬧市殺人,無人可擋。從性格上也體現出兩人都有任俠,即快意恩仇的一面。

武松的兵器是雪花鑌鐵雙戒刀,典韋的兵器則是重達八十斤的雙鐵戟,都是一對鐵傢伙。

從結局來看,武松似乎要比典韋好很多。典韋死得很悲壯,武松雖然身體殘疾,但好歹活到了八十歲壽終正寢。韋的犧牲是因為老大曹操亂搞男女關係,武松的殘疾則是因為戰場上被敵人暗算。

《水滸》中武松自上二龍山之後就時常與魯智深一起出現,後來上了梁山就乾脆組成CP,尤其是上陣殺敵時,兩人總是形影不離。《三國演義》中的許褚投靠曹操後,幾乎一直與典韋同時出現,是曹營中戰鬥力最強的二人組。小說家這樣寫,也許是化用了史書中“折衝左右”的評價。只可惜典韋早早殞命沙場,讓兩人少了更多合作的機會,這著實是一大缺憾。

當然,相似並不代表完全相同。上述相似之處說明,三國與水滸可能存在某些內容上的相互借鑑,但並不是完全照搬照抄。所以即使筆者煞費苦心地找出了不少相似點,讀者也不會覺得魯智深和許褚、或者武松和典韋是一模一樣的兩個人。千人千面,這才是文學藝術的魅力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