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誰知道劉姓的歷史?

歷史文武君


“劉姓”是我國的大姓之一,根據2018年國家發佈的新百家姓排名,“劉姓”排名第四位,戶籍人口數量超過7000萬,佔全國人口的5.1%。

追溯“劉姓的歷史”,我們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劉姓的起源,劉姓的發展繁衍,從中我們可以清晰的瞭解和梳理“劉姓”在我國的發展歷史。

一,劉姓的起源

1,據史記《漢書》、《通志·氏族略》和《中國姓氏》所載,劉姓的起源主要有三支:祁姓、姬姓、外族的改姓。

最早的一支來源於祁姓,是帝堯的後裔,形成於夏朝後期,出自今中華劉姓始祖苑(河南魯山)。

祁姓之劉有同出一源的兩支:一支直接出自劉累,形成於夏朝;一支出自劉累後裔士會,形成於春秋初期。

根據歷史記載:劉累生於夏朝後期,曾經跟著精通養龍技術的豢龍氏學過馴化龍的本領,為夏朝第十三帝孔甲馴養4條龍,因而被孔甲賜姓為御龍氏 。劉累在為孔甲養龍時住在今河南偃師縣南 。後來,由於飼養不善,死了一條雌龍,劉累怕孔甲治罪,就偷偷地帶著家眷南逃到魯縣(今河南魯山縣)躲了起來。劉累的子孫以劉累的名字為姓氏,就是中國最早的劉姓。

2,源於姬姓的劉氏形成於春秋時期,系以邑為氏,出自今河南偃師。

3,外族人的改姓。從西漢初期的匈奴貴族內附,南北朝的鮮卑族進入中原,一直到清朝的滿洲八旗漢化,這期間有大量外族人改姓劉姓。華北地區,尤其在河南地區的劉姓含有匈奴、鮮卑人的基因;東北地區的劉姓主要摻和了滿族和蒙古族的血液。

二,劉姓的發展繁衍

1,公元前300多年前,劉姓開始向河南及江蘇傳播。

2,漢朝是劉姓的鼎盛和發展時期,漢高祖劉邦建立西漢王朝後,分封同姓於各地,其後支派繁衍,於是彭城、尉氏、臨淮、南陽、廣平、丹陽等地皆有劉氏。

3,漢末三國之際,中原的劉氏為避“董卓之亂”不斷向四方遷徙,主要是向東南投奔孫吳和向西南進入四川投奔蜀漢。

4,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北方又一次陷入戰亂,中原劉姓與其他姓氏一樣,為避戰亂,向南方、東南和西南遷移,部分遷往日本和朝鮮半島。

5,唐宋時期,劉姓已遍佈大江南北,“遍地劉”已初步形成。

6,從明末清初開始,閩、粵劉氏陸續有人移居臺灣,後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謀生。

從“劉姓” 的起源到劉姓在古代各個時期的發展,我們可以看出,劉姓作為我國的第四大姓氏,有著極強的生命力,在我國的封建時期有著重要的歷史地位。


南風未至時


說到劉姓,我們馬上會想到《三國演義》中的劉備,開國元勳中的劉伯承,再進一步我們還會想到明朝的軍師劉伯溫,可是你知道最早的劉姓始祖是誰嗎?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吧。

根據司馬遷的《史記》東漢班固的《漢書》南宋鄭樵的《通志 氏族略》當代上官言靈編的《中國姓氏》記載,劉姓的先祖有三個來源:祁姓,姬姓和外族的劉姓。

最早的一支來源於祁姓,是帝堯的後代。形成於夏朝後期,祖地是河南魯山。再說祁姓,又分為兩支。一支是出自劉累,形成於夏朝。另一支是劉累的後裔士會,形成於是春秋初期。我們再說我們重點說說劉累。他被認為是劉姓歷史上的第一位名人。國內外劉姓所信奉的劉姓始祖,堯的後代。

劉累的故事被記載在《竹書紀年》《左傳》中。據說,在黃河中下游,夏朝的君王孔甲帝得到雌雄二龍,聽說劉累曾學養龍,就命劉累養龍,因他養龍有功,孔甲就賜他“御龍氏”,後來其中的一隻龍死了,劉累將其肉羹獻給了孔甲帝,孔甲覺得味道鮮美,就命令劉累再獻,而劉累因為懼怕龍死的事情暴露,就舉家遷到了中嶽嵩山南側的堯山,就是現在的河南魯山縣昭平湖地區,從此世代在此生活繁衍,而後代便以劉為姓,這就成為了我國劉姓的最早起源。

當然還有一種說法是出自姬姓的劉氏,姬姓,也就是周文王的後代。應該是分封的諸侯王中以。以邑為氏。出自今天的河南偃師。

再說外族的改姓。也就是這是後來的有一部分人本來不姓劉,改姓的劉。這包括項羽的叔父項伯,因鴻門宴護劉邦有功,劉邦賜其家族劉姓。劉邦還賜給婁敬劉姓,因為他提出了定關中的建議,定都長安。再有劉邦採取和親政策,把王室女嫁給冒頓單于,然後,匈奴隨母姓,也就姓了劉。

在十六國時期,匈奴的一支自稱是冒頓的後代,他們先後建立了三個政權,漢後趙和夏,後定居河南,史稱河南劉氏。

再有就是北魏遷都,魏孝文帝改革,進行漢化改革,把獨孤氏也改成了劉氏。

另外還有一支,那就是在唐末五代時期,突厥的一支,也自稱是冒頓的後代 ,自然也姓劉,建立了後漢,北漢政權。這也是劉氏的一支。

每個國家都有人數最多的姓氏,如日本是鈴木、佐藤、田中、渡邊;韓國是金、樸、李、尹;英國則是史密斯、瓊斯、威廉斯;美國則是傑克、詹斯、威廉斯。而中國則有張王李趙遍地劉的說法,這說明劉姓是一大姓。為什麼是大姓呢,我們可以看出,這除了歷史的原因,也少不了國家政權的作用。

好了,關於劉姓的始祖的故事,我們就說到這裡吧。謝謝大家。


歷史上那些人那些事兒


劉姓是百家姓裡的一個大姓,中國自古就有劉天下之說,無論是建立王朝的數量,還是稱帝的人數,劉姓都遠多於其他姓氏,傳說劉氏與黃帝一脈相承,乃華夏正宗族氏之一,其姓氏地位首屈一指。漢又是第二個大一統的朝代,延續了三百多年,對中華文明的影響程度只有唐可以比肩。戰亂年代稱帝的為了塑造自己的正統形象也往往追溯自己祖先到某個朝代的皇帝,劉姓自然有優勢。

在中國歷史上,劉氏族人可謂佔盡風光。劉姓歷史上望族很多。彭城劉隗家族、南陽劉瑾家族、諸城劉墉家族在中國歷史上舉足輕重。至於開劈大漢帝國的沛縣劉邦家族就更不用說了。歷史上劉氏稱帝者共有六十六人,先後建有西漢、東漢、蜀漢、漢、前趙、南朝宋、後漢、南漢、北漢、大齊等王朝或政權。

劉氏最早發源於河北唐縣,而始姓劉氏卻在今天的陝西省境內。宋代大史學家鄭樵的《通志·氏族略以邑為姓》劉條也說:“帝堯陶唐之後封於劉,其地今定州唐縣也”。傳說劉姓的正統來源主要有兩大分支,

第一支出自祁姓,為帝堯的後裔。他的子孫有一支以祁為姓,被封在劉國(河北唐縣),後代稱劉氏。祁姓劉氏至少有4000年的歷史。第二支源於姬姓,出自周定王賜給弟弟姬季子的封地,相傳周武王去世後,周成王繼位 ,封王季的兒子於劉邑,這就是河南劉氏。姬姓劉氏的歷史有2600年。

縱觀劉姓發展情況,可劃分為三大時期:第一時期為漢代,江蘇劉姓族人劉邦建立漢室,成為當時全國第一大姓氏。第二時期為魏晉南北朝時期,除劉姓人大舉南遷外,許多少數民族在漢化的過程中,取劉姓代替自己原有姓氏。第三時期為唐至五代。這一時期,劉姓支脈遍佈大江南北。宋元至明清時期,劉姓族人已遍佈全國各地。劉姓的分佈總格局變化不大,但其人口的流動主要圍繞於這三大塊地區,東南地區主要向北和西擴散,華北地區主要向南移動同時向西和東漂移,而四川地區人口主要向兩湖地區遷移。直至今日,從明末開始,閩、粵劉氏陸續有人移居臺灣,後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謀生。

當代劉姓中,除少數成員明確屬於少數民族在漢化過程中改姓為漢字姓劉氏之外,絕大部分都自稱源於漢代皇族,是由2000年前那支曾創造過兩漢文明的古老豐沛劉氏一脈發派繁衍而成。《中華姓氏源流史》作者何光嶽介紹:“加上世界各地的華人、華僑,劉氏人口有9800萬。”相當於中國一個人口較多的大省份。

劉姓分佈很廣,但不均衡。劉姓在北方和中原地區是最常見的姓氏之一。劉姓主要分佈在中國本土地區,此外還廣泛地分佈世全世界各地。在海外的劉姓,又主要分佈在中國南部和東部周邊國家。


歷史冷知識研究所


關於百家姓中劉氏的來源,主要有三個:

  1、出自祁姓,為炎帝堯陶唐氏之後。相傳祁姓是黃帝的後裔所分得的姓氏之一,後來祁氏被封於劉國,亦即今定州唐縣。其子孫以國為姓,相傳姓劉。史稱劉氏正宗,這就是陝西劉氏。

  2、出自姬姓,為周太后的後裔。相傳周武王去世後,周成王繼位,封王季的兒子於劉邑,其後裔以邑為氏,世代相傳姓劉,這就是河南劉氏。

  3、出自他姓,為他族、他姓改嫁或賜姓劉。據史書記載:

  一、漢高祖劉邦實行和親政策,以皇室宗女嫁於單于為妻。依照匈奴的習俗,貴者皆從母姓,單于的子孫於是皆從劉姓。於是便生成這支劉姓。

  二、據史籍記載,齊人婁敬在洛陽向劉邦獻入關中建都之策,得到劉邦的重用,劉邦稱帝后,賜姓劉氏,其後保持此姓;劉邦為了感謝項伯在鴻門宴上對他的救命之恩,賜他劉姓。

  三、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將鮮卑族的複姓獨孤氏改為漢字劉姓,成為當時大姓之一。其他入遷中原的少數民族也有改作劉姓的。

  劉姓是贛南客家的大姓,也是有資料可查最早南遷到贛南的漢姓大姓氏。

  至於劉姓的由來,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相傳晉襄公死後,其兒子夷皋還小,大臣們都主張立晉襄公的弟弟公子雍為晉君。於是執政大臣趙眉派人去秦國接公子

雍回國繼位。晉襄公的夫人繆贏知道此事後,天天抱著太子夷皋去宗廟裡哭鬧。趙眉等人被她鬧得沒辦法,只好立小孩為晉君。這時公子雍已經由秦軍護送來到邊

境,趙盾就親率晉軍去阻擋。秦人一見趙盾出爾反爾,非常惱火,雙方在令孤一帶交戰起來。秦軍準備不足,打了敗仗。而由趙盾派去接公子雍的士會也只好留在秦

國。其後裔也就成為了劉氏-----意思是有“留”成劉姓。




90後的最後曙光


劉姓的歷史源流一、劉姓的祖源1、劉姓的根從字形結構看,“劉”字是個形聲字,它“從金、從刀,卯聲”。從文字學的角度看,構成“劉”字的這3個偏旁部件中,“卯”是劉字的聲符,代表劉字的語音;“金”和“刀”才是劉字的義符,代表劉字的字義。

根據語源學的規律,我們推出,劉字的本義與刀和金屬有關。 “劉”字的最原始、最根本的含義,是指稱一種戰斧。在現在最古老的漢語傳世文獻《尚書》中,就有關於劉這種兵器的記載。《尚書》的《顧命》篇有“一人冕執劉,立於東堂”一句。我們的祖先,為什麼要選用劉這種斧鉞的名稱來當做自己血緣的徽記(姓氏)呢?原來,斧鉞曾經具有極其偉大的作用和意義。 文化人類學的理論認為:人類告別猿群、由動物進化為人的重要標誌是:人能製造工具。 斧鉞,便正是人類所創造的最原始、最古老的工具之一。劉,又正是原始的斧鉞中的一種 (或者說,在某一支原始氏族中,他們把斧鉞稱為劉)。

當然,最原始的劉(或者說最原始的斧頭)並非金屬製品,而是用石頭製成的;它們最初也許極為粗糙簡陋,並不如今天人們所看到的斧頭那麼鋒利。

這從考古發現的大量原始人類使用過的石斧就可以看出。但在人類社會的童年時代,人類正是靠著劉這種粗糙原始的石器,來披荊斬棘、砍伐森木、開墾荒地,種植作物;人們也是靠著這種石器才得已抵禦猛獸的襲擊和擊殺野獸獵物。 到了稍後一個時期,劉又成為原始人類早期戰爭中的重要武器。 這時,斧頭因用於戰爭又被稱做戰斧,劉就是戰斧的一種。特別是在人類發明弓箭和長矛之前,劉更是人類兵器中最具有殺傷力的武器。 劉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最常見最基本的工具,也是人類用以創造文明的工具。中國人在追溯人類歷史的起源時,常常是這樣來描述的:“自從盤古開天地……”。 盤古當年用以開天闢地、創造宇宙世界的,正是一柄神奇的巨斧,也就是劉。 你瞧,那原始的巨斧----劉,是多麼的神聖而偉大有力啊!原始漢語部落從中亞向崑崙山播遷,後在甘肅與藏緬分家,東向佔領汾渭流域,最後佔領華北平原西部,使當地土著(蒙古群)臣服。

這些漢族先民中的一支氏族定居劉邑(今河北唐縣),在征服自然和社會閱歷中,充分認識和感悟到劉這種工具的神聖作用和赫赫威力,於是便用劉來作為氏族的圖騰,開始對它頂禮膜拜起來。久而久之,劉便成為該氏族區別於其他氏族的血緣徽記,並逐漸得到了其他氏族的認同。

2、帝堯苗裔----劉姓的主源神農氏(首都淮陽)末期,今河南新鄭出現一個強大漢語部族少典氏(有熊氏),後來該部族由於黃河洪水西遷到今甘肅天水。 同時,在今洛陽至華山一帶則居住著原始漢語部落有蟜氏。 今岐山南部的渭水支流姜水居住著原始漢語部落有牛氏。 有牛氏與有蟜氏婚姻繁衍成炎帝部落。 有熊氏娶有蟜氏,生黃帝於姬水(天水)。黃帝長大後與他的前輩伏羲一樣,受肥沃的中原吸引,離開故地,向東發展,到達今黃陵縣。後沿洛水南下,在今大荔縣朝邑一帶渡過黃河,又沿著中條山和太行山西麓向北,最後沿著桑乾河走出山嶺,在今河北北部涿鹿、懷來境內的平原上定居。 炎帝八世孫榆罔氏率共工、四嶽沿渭水向東遷徙,沿著黃河南岸到達今山東境內,又從山東渡河北遷,與黃帝部落相遇。兩個親緣部落為爭奪霸主,在汾河下游的阪泉地區發生激戰。炎帝被打敗,歸服了黃帝,以兩個部落為基礎,華北平原西部、汾河平原南部、渭河平原東部的諸多遠古漢語部落逐漸融合成華夏族。

這時原居山東的東夷首領蚩尤西進,原居淮南的三苗(苗瑤先祖)首領夸父也北進中原。東夷與三苗結成聯盟,蚩尤任盟主,共同對付華夏族。公元前2700年,華夏族領袖黃帝在河北省涿鹿縣大敗蚩尤夸父聯軍並殺之,蚩尤部下搶得蚩尤屍體,秘密歸葬濮陽西水坡,稱“帝丘”。 聯軍殘眾向冀州撤退,黃帝窮追不捨,東夷、三苗(九黎氏)倉皇渡黃河南逃。三苗南退長江中游,東夷東退泰山,華夏族佔領河南大部,定都新鄭。經過與東夷文化之交流,黃帝的史官倉頡創制了適合漢語特點的文字---漢字。後世尊稱黃帝為人文初祖。黃帝有25個兒子,建立12個姓氏。

其中,黃帝正妻嫘祖生兩子:長子玄囂(青陽),被分封,居住在江水;次子昌意,也被分封,居住在若水。昌意娶了蜀山氏的女兒,名叫昌僕,生下高陽。黃帝死後,由孫子高陽繼位,即顓頊帝。顓頊出身於黃帝集團而撫育成長於東夷,是東西兩大集團交融的象徵。 顓頊的後裔舜在東夷親戚家長大,成了有虞氏首領;顓頊的兒子娶四嶽為妻,生下祝融氏,被封在河南新鄭;顓頊的外孫皋陶住泰山一帶,皋陶與兒子伯益都先後成為東夷族的領導者。顓頊都帝丘,死後亦葬於帝丘。顓頊死後,侄子高辛(玄囂的孫子)繼位,即帝嚳(帝俊)。 帝嚳的四個老婆生了四個兒子:娵訾氏女常儀生摯,陳鋒氏女慶都生堯,有邰氏女姜嫄生棄,有娀氏女簡狄生契。摯被派往曲阜,與夷族雜居,接受了太昊族(該族分兩支,原支在淮陽發展為華夏族,東遷一支在曲阜發展為東夷)的文化,因此稱為少昊。契被派往灤河以東駐守邊疆統治當地的東夷部落-有娀氏部落。

棄被派往陝西武功縣駐守邊疆統治當地的炎帝部落-有邰氏部落。顓頊時代,太行山一位女子不小心被石頭絆倒,一滴鮮血灑在那塊石頭上,一會兒,整座山嶺全變成了紅色。後來人們將這座山嶺叫丹嶺(順平縣城西10公里伊祁山),文人都將它寫成丹陵。 那滴鮮血,竟孕育成一個嬰兒。嬰兒第一聲啼哭,正巧來採藥的陳鋒氏(原居寶雞,後來主要一支遷移到河南淮陽,次要一支遷移到河北保定)女聽到,陳鋒氏抱回家中撫養,取名慶都。慶都十三歲時養母陳氏病故,就一人在丹陵山上的小茅屋生活。山下伊祁長孺夫婦可憐她收為義女。

帝嚳母也姓陳鋒氏,命帝嚳納慶都為第三妃,封伊祁長襦為伊祁侯。慶都懷孕後,回孃家於甲申年生下堯。 堯從母姓,姓祁(伊祁)。堯年輕時,堯就以擅長製作陶器在遠近部落中著名。堯身材高大,面色如蠟,長著彩色的八字眉毛,眼睛中有3個瞳孔,頭髮特別長。帝嚳看到自己的兒子有出息,便把堯封為唐侯(唐是大的意思),從此堯又被稱為“陶唐氏”。

唐侯的封地在劉邑,於是堯成為管理強大的劉氏族的首領,而劉氏族以前的首領一方面佩服堯的才幹、甘願讓賢,一方面迫於天子帝嚳的威嚴也不得不讓賢。堯20歲時,接替帝嚳當上了中原部落聯盟的大首領。堯有10子,其中第九子繼承源明(監明),號丹朱,繼承了陶唐氏族首領職位,繼續住在劉邑。

堯當上天子後,為便於統治天下,統治也為了首都免受洪水威脅,將首都從帝丘遷到平陽(今山西臨汾),所以平陽留下了很多堯的遺址。堯的封地劉邑的人仍然大部分居住在原地,沒有跟隨堯到首都去當官。堯命令臣子羲氏、和氏制定曆法,教給民眾從事生產的節令。 另外命令羲仲,住在鬱夷,恭敬的迎接日出,並詳細安排春季的耕作。又命令羲叔,住在南交,詳細安排夏季的農活兒。

又命令和仲,居住在西土,恭敬的送太陽落下,有步驟的安排秋天的收穫。又命令和叔,住在北方幽都,認真安排好冬季的收藏。

後來,堯老了,認為兒子丹朱的德行,做劉邑陶唐氏族首領還可以,但做天子就不夠了。

出身炎帝四嶽的大臣向他推薦了鯀。 榆罔氏之後,炎帝部落演化為共工、四嶽、氏羌三大支。共工為九州姜戎的共主,發展於今豫東北及冀南地,曾與顓頊爭帝。共工女嫁與顓頊兒子駱明(黃帝系),生鯀(姓姒),鯀被封汶山石紐(今四川省北川縣),娶有莘氏之女修己為妻,生下禹。

鯀後來東遷,返回中原,被堯封於崇(嵩山)。後鯀因治水失敗喪失了繼承天子的資格。後來四嶽又推薦了虞舜。虞舜是個盲人的兒子。雖然他的父親愚昧,母親頑固,弟弟傲慢,但舜卻能與他們和睦相處,盡孝悌之道,把家治理得很好,這說明虞舜具有非凡的品行。

為了考察虞舜的德行,堯把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了他,以從兩個女兒身上觀察他的德行。舜讓她們降下尊貴之心住到媯河邊的家中去,遵守為婦之道。堯認為這樣做很好,就讓舜試著擔任司徒之職,謹慎的理順五倫之德,人民也都遵從不違。堯又讓虞舜參與百官的事,亦有條不紊。

又讓他在明堂四門接待賓客,四門處處和睦,從遠方來的賓客都恭恭敬敬。堯又派舜進入山野叢林大川草澤,遇上暴風雷雨,舜也沒有迷路誤事。 正月初一,舜在文祖廟接受了堯的禪讓。堯帝在位長達98年,於辛巳年去世,享年118歲。堯逝世後,三年服喪完畢,舜把帝位讓給丹朱,自己躲到了南河的南岸。

部落首領前來朝覲的不到丹朱那裡去卻到舜這裡來,打官司的也不去找丹朱卻來找舜,歌頌功德的,不去歌頌丹朱卻來歌頌舜。舜說“這是天意呀”,然後才到了京都,重登天子之位。


此乃殿前都點檢


“劉”從字面上來看,是文字加上一把刀,在現代漢語裡,“劉”字除了用來作姓氏外,別無其它任何意義。因此,要追溯劉姓的來歷,應該從繁寫的“劉”字開始。

“劉”字較為晚出,它是從卯、金、刀的會意字為劉的異體字。作為名詞,它指的是一種兵器,樣式接近斧鉞一類,但是柄比較長,既可以砍,也可以刺;作為動詞有由兵器意義引申出來的殺戮、或者征服的意思,不管是殺戮還是征服,都要用上金屬製的刀具。所以劉字從金從刀。

“劉姓”是我國的大姓之一,根據2018年國家發佈的新百家姓排名,“劉姓”排名第四位,戶籍人口數量超過7000萬,佔全國人口的5.1%。

追溯“劉姓的歷史”,我們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劉姓的起源,劉姓的發展繁衍。,據史記《漢書》、《通志·氏族略》和《中國姓氏》所載,劉姓的起源主要有三支:祁姓、姬姓、外族的改姓。

希望能幫助到你。

新年大吉大利丫。


花之舞kasha


據史籍記載,齊人婁敬在洛陽向劉邦獻入關中建都之策,得到劉邦的重用,劉邦稱帝后,賜姓劉氏,其後保持此姓;劉邦為了感謝項伯在鴻門宴上對他的救命之恩,賜他劉姓。



仙眚小寶


劉姓,最早一支劉姓源自堯的後裔劉累,故劉累為劉姓得姓始祖。劉姓望出江蘇彭城。至2013年有人口近7000萬,佔全國人口的5.34%,在王、李、張之後排第四位。劉姓建立了西漢、後漢、南漢等政權。據史記《漢書》、《通志·氏族略》和《中國姓氏》所載,劉姓的起源主要有三支:祁姓、姬姓、外族的改姓。

1、最早的一支來源於祁姓,是帝堯的後裔,形成於夏朝後期,出自今河南魯山。祁姓之劉有同出一源的兩支:一支直接出自劉累,形成於夏朝;一支出自劉累後裔士會,形成於春秋初期。劉累生於夏朝後期,曾經跟著精通養龍技術的豢龍氏學過馴化龍的本領,為夏朝第十三帝孔甲馴養4條龍,因而被孔甲賜姓為御龍氏。劉累在為孔甲養龍時住在今河南偃師縣南。後來,由於飼養不善,死了一條雌龍,劉累怕孔甲治罪,就偷偷地帶著家眷南逃到魯縣(今河南魯山縣)躲了起來。劉累的子孫以劉累的名字為姓氏,就是中國最早的劉姓。

2、源於姬姓的劉氏形成於春秋時期,系以邑為氏,出自今河南偃師。

3、外族的改姓(1)賜姓:項羽的叔父項伯,因在鴻門宴對劉邦有救助之功,劉邦賜其家族姓劉。公元前202年,劉邦在洛陽即皇帝位後,接受戍卒婁敬定都關中的建議,決定把國都遷到長安,並因此賜婁敬姓劉。(2)西漢初年:匈奴族劉姓。當時,匈奴部族強盛,漢高祖劉邦採取和親政策,把皇室宗女嫁給匈奴單于冒頓為妻。冒頓姓攣,但按照匈奴貴者皆從母姓的習俗,攣氏子孫皆姓劉。(3)魏晉十六國時期:匈奴族的一支為爭取中原人民的支持,自稱是漢朝公主與匈奴單于的後裔,一直使用母方的姓氏故而姓劉。他們先後在今山西、陝西、內蒙地區建立了漢、前趙和夏三個政權,後定居河南。史稱“河南劉氏”。前趙的建立者劉淵即是匈奴貴族。(4)北魏“勳臣八姓”之一有獨孤氏,孝文帝於太和二十年自山西大同遷都洛陽後,於496年實行漢化改革,將鮮卑族的獨孤氏改為劉氏。(5)唐末五代時期,突厥別部沙陀族的一支也冒稱是劉邦的後裔。五代十國中的後漢政權和北漢政權就是由沙陀劉氏建立的。從西漢初期的匈奴貴族內附,南北朝的鮮卑族進入中原,一直到清朝的滿洲八旗漢化,這期間有大量外族人改姓劉姓。華北地區,尤其在河南地區的劉姓含有匈奴、鮮卑人的基因;東北地區的劉姓主要摻和了滿族和蒙古族的血液。

劉氏早期主要是在北方發展繁衍。公元前300多年前,劉姓開始向河南及江蘇傳播。戰國時有個叫會的晉大夫,他有子孫留居秦國,稱劉氏。至戰國後期,秦國滅了魏國,劉氏宗族隨秦軍進入魏國都城大梁,即今河南開封。他的十世孫在魏國任職,魏滅後遷至大梁,生子劉清輾轉到今江蘇等地。

漢朝是劉姓的鼎盛和發展時期,漢高祖劉邦建立西漢王朝後,分封同姓於各地,其後支派繁衍,於是彭城、尉氏、臨淮、南陽、廣平、丹陽等地皆有劉氏。西漢初累計皇子封王30餘人,封侯者達400餘人。漢王室大封同姓王侯的結果使劉姓貴族遍佈於大江南北,他們各據一方,很快成為各地有權有勢的大家族。總之劉姓以皇族為主脈,經歷大漢400多年的繁衍發展,人口急劇增加,成為當時的天下第一大姓。但劉姓人口仍主要分佈於黃河流域地區,主要集中於河南、河北、山東、江蘇北部、安徽北部以及山西太原地區。此外,湖北荊襄地區、湖南長沙地區、江西九江地區也有劉姓望族。

漢末三國之際,中原的劉氏為避“董卓之亂”不斷向四方遷徙,主要是向東南投奔孫吳和向西南進入四川投奔蜀漢。

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北方又一次陷入戰亂,中原劉姓與其他姓氏一樣,為避戰亂,向南方、東南和西南遷移,部分遷往日本和朝鮮半島。從東晉到唐朝,中原地區向南方和東南地區的移民從未間斷,移民越來越大,地域越來越遠。

唐宋時期,劉姓已遍佈大江南北,“遍地劉”已初步形成。劉氏開始遷往兩廣,唐末中原人口大批移民福建,這也包括劉姓人群。南宋寧宗嘉定年間,河南宣撫使劉龍第七子劉開七,在廣東潮州任官,子孫遂居於興邑,人丁興旺,支派益繁,後又自興寧分散至許多地方;北宋時的《廣韻》列劉氏郡望有25個。從明末清初開始,閩、粵劉氏陸續有人移居臺灣,後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謀生。

宋朝時期(公元960-1279年),劉姓大約有360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4.7%,為宋朝第四大姓。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江西、河北、山東,這三省劉姓大約佔劉姓總人口的39%;其次分佈於湖南、河南、浙江、福建和四川,這五省的劉姓又集中了31%。江西為劉姓第一大省,居住了劉姓總人口的17%,劉姓佔江西省總人口的7.6%。全國形成了贛浙閩、冀豫魯、川湘三大塊劉姓人口聚集區。

明朝時期(公元1368-1644年),劉姓大約有400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4.4%,為明朝第五大姓。與全國人口的增長速度一樣,經歷宋、元、明600年,劉姓人口增長同樣地緩慢,劉姓人口純增加率僅僅10%,淨增加了40萬。在全國的分佈仍主要集中於江西、山東、河北。這三省劉姓大約佔劉姓總人口的44%;其次分佈於山西、浙江、湖南、陝西、江蘇和湖北,這六省的劉姓又集中了32%。江西省的劉姓人口約佔全國劉姓總人口的23%,仍為劉姓第一大省,佔江西省總人口的6.7%。全國形成了贛浙蘇、魯冀晉陝、湘鄂三大塊劉姓人口聚集區。宋、元、明期間,劉姓的分佈總格局變化不大,但其人口的流動主要圍繞著這三大塊地區進行,東南地區主要向北和西擴散,華北地區主要向南移動同時向西和東漂移,而四川地區人口主要向兩湖地區遷移。

從明朝至今600年中,劉姓人口由近400萬激增到6456萬之多,整整16倍,明朝的人口接近9300萬,當代的人口按12億計,人口增長了13倍,劉姓人口的增加速度高於全國人口的增加速度。在全國的分佈目前主要集中於四川、河南、江西、山東、河北五省,人口約佔劉姓總人口的36%:其次分佈於湖南、遼寧、湖北、黑龍江和安徽,這五省的劉姓又集中了26%。四川和河南均居住了劉姓總人口的10%,為劉姓並列第一大省,分別佔省總人口的5.5%和6%。全國形成了華北、四川、華中、東北四大塊劉姓人口聚集地區。在近600年期間,劉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有很大的區別,由東部向華中、華北的回遷已經大於由北向南和東的遷移,同時,黃河以北的劉姓人群也大批向東北地區移民。

2013年4月15日,新華社電文公佈了姓氏人數排行榜,劉姓人口有近7000萬,佔全國人口的5.34%,在王、李、張之後排第四位。劉姓人口單位面積內密度最高的地區在東北、渤海灣、四川東南,每平方公里的劉姓人口達到14人以上,中心地區可達到25人以上。劉姓分佈密度示意圖表示:密度最高的(14人以上/平方公里)地區僅僅佔國土面積的14.7%,劉姓人口大約2718萬;10.5—14人/平方公里的地區佔國土面積的l0.5%,劉姓人口大約1143萬;3.5—l0.5人/平方公里的地區佔國土面積的35.3%。劉姓人口大約2273萬;不足3.5人/平方公里的地區佔國土面積的39.5%,劉姓人口大約322萬。劉姓分佈很廣,但不均衡。劉姓在北方和中原地區是最常見的姓氏之一。劉姓在人群中分佈頻率示意圖表明:在遼吉黑大部、內蒙古東部、河北、山東西北、新疆喀什地區,劉姓一般佔當地人口的比例在7%以上,其覆蓋面積佔了總國土面積的12.1%;在青海以東、浙江以西的大批南北地區,劉姓分佈頻率在4.2%—7%,其覆蓋面積佔了總國土面積的38.6%;在浙江、江蘇南部、福建大部、臺灣、廣東中部、海南南部、雲南西南、四川西端、青海東部、新疆西地區,劉姓分佈頻率在1.4%—4.2%,其覆蓋面積佔了總國土面積的21.5%;在其他地區,劉姓分佈頻率不足1.4%,其覆蓋面積佔了總國土面積的27.8%。

郡望堂號:

據有關史料記載,劉姓郡望達27個,其中有名的有18個。

1.彭城郡:西漢的時候設立,當時將楚國改為彭城郡,後又改為彭城國,治所在彭城(江蘇徐州)。

2.沛郡:西漢時置郡,治所在相縣。相當於今安徽、河南等地。《史記高祖本紀》,大歷史學家裴駰《史記集解》謂劉氏世居於沛,移在豐。應邵曰:“沛,縣也。豐,其鄉也。” 歷史學家顏師古曰:“沛者,本秦 泗水郡之屬縣。豐者,沛之聚邑耳,即江蘇銅山所屬。” 西漢初期改泗水郡為沛郡。

3.弘農郡:西漢置郡,治所在弘農。此支劉姓開基始祖為漢時代頃王劉仲。

4.河間郡:漢初置郡,治所在樂城。此支劉姓開基始祖為東漢章帝之子河間王劉開。

5.中山郡:漢時置郡,治所在盧奴(今河北定州)。此支劉姓多出自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

6.梁郡:漢高帝時置郡,治所在咀陽。此支劉姓為漢文帝之子劉文所開基。

7.頓丘郡:西漢、西晉兩次置郡。此支劉氏多出自匈奴劉氏。

8.南陽郡:戰國時置郡,治所在宛縣。此支劉姓開基始祖為西漢長沙定王劉發。

9.東平郡:漢晉置郡,治所在無鹽。南朝宋改稱東平郡。此支劉氏,其開山基始祖為漢宣帝第四子東平王劉宇。

10.高密國:西漢置國,治所在高密。此支劉氏為廣陵王之子劉宏所開基。

11.竟陵郡:西晉置郡,治所在石城。此支劉氏為後漢劉焉所開基。

12.河南郡:漢置郡,治所在洛陽市東北。此支劉氏出自匈奴族劉氏。

13.尉氏縣:春秋時鄭國尉氏邑,秦時置縣。此支劉姓開基始祖為東漢章帝十一世孫劉通。

14.廣平郡:漢置郡,治所在廣平。此支劉氏出自西漢景帝之孫劉蒼之後。

15.丹陽郡:西漢置郡,治所在宛陵。此支劉氏為臨懷劉氏分支,起開山始祖為東漢光武帝劉秀7世孫劉會。

16.廣陵郡:西漢改江都國置廣陵國,治所在廣陵。東漢改為郡。此支劉姓開基始祖為漢宣帝廣陵王劉胥。

17.長沙郡:戰國時置郡,治所在臨湘。此支劉姓開基始祖為長沙定王劉發。

18.臨淮郡:漢武帝時置郡,治所在今安徽。此支劉姓,其開基始祖為東漢光武帝劉秀六世孫晉永城令劉建。

堂號:

1.彭城堂:這是劉氏使用最普遍的堂號,因為彭城劉氏其源出西漢皇族,時間較早,人口、支脈較多,影響較大,因此被劉氏看作是郡望堂號的正宗。

2.藜照堂:是除了彭城堂之外,在劉姓宗族中,另一個用得最多的、最為著名的堂號;藜照堂的得名,來自劉向燃藜讀經的典故。藜照堂及與此相近的堂號,不只在劉向後裔彭城劉氏宗派中,在中國南北各地各宗派劉氏後裔中都被廣泛使用,該堂號已成為劉姓的標誌之一。

3.中山堂:是劉姓中又一個以地域命名的著名堂號。中山是劉姓的著名郡望,也是劉姓的發源地之一。中山劉氏在劉氏各宗派中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人丁極為興旺,族裔眾多。

4.五忠堂:是以祖先名號為堂號。宋朝時期,福建建州、建陽劉氏一門忠烈,有5人死後被朝廷賜諡為“忠”,世人號稱“劉氏五忠”,堂號主要在福建劉氏及其分遷到各地的劉氏支派後裔中使用。

5.墨莊堂:是一個典故堂號。主要在江西劉式後代中流行,也有部分由江西外遷他省的劉式後裔仍沿用這一堂號。


feiguogong


劉姓

一、姓氏源流

劉姓源出主要有三:

1、出自祁姓,為炎帝堯陶唐氏之後。後來祁氏被封於劉國,亦即今河北省唐縣。其子孫以國為姓,史稱劉氏正宗。

2、出自姬姓,為周太王的後裔。相傳周武王去世後,周成王繼位,封王季的兒子於劉邑,今河南偃師,其後裔以地為氏,便成姬姓劉氏。

3、出自他姓,為他族、他姓改嫁或賜姓劉。一、漢高祖劉邦為解除匈奴的威脅,將公主嫁給匈奴人領袖冒頓和親。依照匈奴的習俗 ,貴者皆從母姓,於是公主所生子孫,便為劉姓。 二、齊人婁敬因多次向劉邦獻策立功,劉邦賜其姓劉;又劉邦為了感謝項伯曾多次救助他,賜他劉姓,並對項伯的遺族多人封侯,皆賜姓劉氏;還有東漢的王常,曾起兵反對王莽,在昆陽之戰中立大功,後被更始帝劉玄賜姓劉。三、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將鮮卑族的複姓獨孤氏改為漢字劉姓,成為當時大姓之一。其他入遷中原的少數民族也有改作劉姓的。

二、遷徙分佈

劉姓歷史悠久,源自帝堯的劉氏,源地在今河北省唐縣。源自周太王的劉氏,源地在今河南省偃師縣西南。據史書記載,初期之劉氏,發見於陝西、甘肅,至西曆紀元前三百年始向河南、江蘇移動。後來劉氏建立東、西漢兩朝,統治天下,於是其子孫分佈於天水、中山、南陽、彭城、東平等十四處之多。漢末三國之際,中原的劉氏為避“董卓之亂”不斷向四方遷徙,主要是向東南投奔孫吳和向西南進入四川投奔蜀漢。魏晉南北朝時期劉氏大舉南遷,在江南影響很大。唐代和宋代,劉姓已遍佈大江南北,盛於全中國,直至今日。

三、歷史名人

劉 邦:即漢高祖,江蘇沛縣人。於公元前211年建國稱帝,國號漢,定都洛陽,後遷

都長安,史稱西漢。

劉 向:江蘇沛縣人,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是我國目錄學之祖。

劉 秀:南陽蔡陽人,東漢開國君主,史稱光武帝,建武元年稱帝,定都洛陽。後消

滅了各地割據勢力統 一了全國。

劉 備:即蜀漢昭烈帝,三國時蜀漢的建立者。曾投靠曹操、袁紹、劉表等人。後得

諸葛亮輔佐,採用聯吳抗曹策略。於建安十三年大敗曹操於赤壁。公園221年

正式稱帝,建都成都,國號漢。

劉 淵:匈奴人,十六國時漢國建立者,西晉末年起兵反晉,稱 大單于,後改稱漢

王。永嘉二年稱漢帝,建都平陽。

劉禹錫:唐代著名文學家、哲學家。所著《天論》三篇,為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及辨證

法哲學著作。


小胖講歷史


最早的一支來源於祁姓,是帝堯的後裔,形成於夏朝後期,出自今中華劉姓始祖苑(河南魯山)。

祁姓之劉有同出一源的兩支:一支直接出自劉累,形成於夏朝;一支出自劉累後裔士會,形成於春秋初期。

根據歷史記載:劉累生於夏朝後期,曾經跟著精通養龍技術的豢龍氏學過馴化龍的本領,為夏朝第十三帝孔甲馴養4條龍,因而被孔甲賜姓為御龍氏 。劉累在為孔甲養龍時住在今河南偃師縣南 。後來,由於飼養不善,死了一條雌龍,劉累怕孔甲治罪,就偷偷地帶著家眷南逃到魯縣(今河南魯山縣)躲了起來。劉累的子孫以劉累的名字為姓氏,就是中國最早的劉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