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府的嫡孫賈蘭,升官發財之後,為何對賈府置之不理?


晚韶華鏡裡恩情,更那堪夢裡功名!那美韶華去之何迅!再休提鏽帳鴛衾。只這帶珠冠,披鳳襖,也抵不了無常性命。雖說是,人生莫受老來貧,也須要陰騭積兒孫。氣昂昂頭戴簪纓,氣昂昂頭戴簪纓,光燦燦胸懸金印,威赫赫爵祿高登,威赫赫爵祿高登,昏慘慘黃泉路近。問古來將相可還存?也只是虛名兒與後人欽敬。

從紅樓夢這段曲子來看,賈蘭後來確實作了高官。而且從曲子裡面說他,不積陰鷙來看,後來也確實極有可能對落難後的賈府親眷置之不理。

那麼,賈蘭這種行為後面的原因又會是些什麼呢?


第一:性格原因。

賈蘭的性格“不惹事”,可以說是一種安分守己,也可以理解為冷漠。

一個人性格的形成固然與天性,所受教育脫不了關係,但更不可忽視的是成長環境,所給予他的薰陶。

賈蘭雖是榮國府長孫,地位本應是極其尊貴的。

如果賈珠不死,以賈珠的優秀就會繼承家業,繼而由賈蘭傳承祖業。

這就是長房長孫的特權。

如果優秀的賈珠活著,莫說是庶子賈環,就是次子寶玉,榮國府龐大的家業,都與他們沒有太大的關係。

但是,可惜的是賈珠早逝。寶玉年幼,王夫人老邁,家業反而由堂嬸王熙鳳暫時代理。

而賈蘭的母親,名門之女的李紈,卻因為寡婦的身份,不得不攜著幼子賈蘭,遠離權利的中心。被迫去過一種與世無爭的生活。

作為一個失去了依靠的寡婦幼子,縱然享有榮國府上上等年終份例,但是毫無疑問,他們的內心其實憂懼的。

而賈紈給予賈蘭的教育裡,必定有一點,就是“不惹事。”



在眾頑童鬧學的一回裡,秦鍾受了欺負,寶玉受氣,與賈蘭同輩的賈菌看見後,就十分生氣欲參與“鬥爭”助力寶玉,但是賈蘭卻拉住了賈菌道:

“好兄弟,不與咱們相干”。

看似不經意的這一筆,其實已經對日後賈蘭發達後,不願意“多惹事”的性格,埋下伏筆。

賈蘭之所以冷漠,甚至後來的冷酷,與他的缺愛也有很大的關係。

名為榮國府長孫,賈蘭卻未曾得到過祖母王夫人的一絲疼愛與關懷。

參照賈母對寶玉的疼愛,王夫人對賈蘭的態度,可謂冷若冰霜。

按說長子已逝,留下年幼的孫子賈蘭,王夫人本該倍加憐惜,但文本內卻只有她摩挲寶玉的千般溫馨,毫無一絲與孫子的溫暖交流。

家宴時,賈政發現賈蘭沒參加,問及原因,李紈答:

“他說老爺沒叫他”

這個細節說明,賈蘭心裡有訴求:

那就是他希望被賈政所重視。

而榮國府的人,都是一個個長著一雙富貴眼,寶玉是賈母的心頭肉,所以人人恭敬討好。不被重視的賈蘭,自然是倍感失落的。

生長在這樣一個缺愛而又勢利的環境裡,賈蘭性格里的冷酷已然註定。

第二: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賈府最後悽慘落魄,雖然甚是可憐,但是可憐之人亦必有可恨之處。

先說賈府的奴才們,仗著主子的勢力無法無天。看周瑞家的,女婿冷子興與人打官司時,求求賈府就過去了。從這些細節裡,可以看出不僅賈府的奴才們,平日裡舉止猖狂,就是奴才的親眷們都仗著賈府的奴才們,一個個狗仗人勢。

當然,奴才敢如此,必然還是因為主子們平常就行為不端,氣焰囂張。

例如,賈珍,賈赦,這些人等,雖然都是賈蘭的長輩們,但確實惡貫滿盈罪有應得,不救也沒有什麼錯處。

真正無辜可憐的,就是年幼的巧姐等孩童和女眷們。包括生性善良溫和的寶玉。

而本文內罵賈蘭母子,不積陰鷙,應該指的也就是對被賣入煙花巷的巧姐,已經落入官妓的湘雲見死不救。



巧姐是賈蘭的親堂妹,且又年幼無辜。湘雲自幼常在賈府居住,與李紈日夜相處,總有幾分交情在,而且閨中弱女,亦是無辜之人。

寶玉此時尚未理家,且性善,又是賈蘭親叔父,李紈母子皆可置之不理,確實是心狠之人。

而這曲子後來又寫到,昏慘慘黃泉路近,似乎是在隱隱說明,賈蘭自己壽也不高。

這樣看來,賈蘭一生其實也悲涼。幼年喪父,青年發達,卻又天不假年。何嘗不是一個可憐人呢?

讀《紅樓夢》裡別人的故事,掩卷之際,常陷入沉思。

比如:賈蘭。如果早知富貴易逝,人生短暫,是否就會肯在巧姐,寶玉,湘雲等親眷落難之時,少一點計較與冷酷,多一點溫馨與善良,給予他們一點援助呢?



(配圖來自網絡,侵刪)


書燈幽見


賈府的嫡孫賈蘭,升官發財之後,為何對賈府置之不理?

  賈蘭在賈府覆滅後,卻升官發財,給母親贏得了一頂誥命的帽子,很了不起,但是對於落難中的賈府諸人,卻並沒有伸出援手,為什麼呢?

  我個人覺得,其實是賈蘭和李紈也涼薄。

  首先,咱們來看看賈府諸人對賈蘭母子。

  李紈在賈珠去世後,帶著兒子賈蘭過活,她們成了賈府的孤兒寡婦。那個時代,寡婦是可以再嫁的,書中有不少這樣的人物,比如說尤老孃,不但自己改嫁,還把兩女兒也給帶到新的夫家姓尤了,多姑娘後來也是再嫁之身,社會允許。李紈當然不會再嫁,一來大家子出身的姑娘,沒這個說法,二來,她嫁的是國公府裡的嫡子,別說別人不會讓,就是她自己接受的教育,也不會想著再嫁。好吧,那就當了榮國府的牌坊。

  賈府對這個牌坊怎麼樣?物質上儘可能的優待他們母子,除了和大家一樣的日常供奉,李紈的月錢十兩,是平輩如鳳姐等兩倍有餘,賈蘭月錢十兩,是賈寶玉等人的五倍,單獨的院落,莊子之類的收入不計算在官中,除此之外,每年的年例,李紈母子都是最上份的。精神方面,可能是要欠缺一些,比如王夫人,就是把所有的寵愛都放在寶玉身上,賈母賈政,似乎對賈蘭也不是特別好,尤其讓人詬病的是榮國府元宵夜宴,連那不知該放在哪裡的什麼賈菖賈菱之類都來了,賈蘭卻沒誰想得起來。因此有人說了,這明顯就是賈府諸人沒把他當回事嘛。

  可是我覺得吧,有些事,也還是要公平一點看。賈府諸人,對李紈母子該怎麼對待?李紈是道德標兵,只能供著,能象王熙鳳對尤氏那樣動不動開玩笑,能象王夫人摩挲寶玉那樣摸賈蘭的頭?肯定不行,就是賈蘭同意,李紈的教育觀念也不會同意。何況賈蘭的性格,實在不太合群,他缺少了小孩子該有的那種純真可愛,比如說大鬧學堂那一回,阿狗阿貓全部都動了起來,賈蘭卻能安坐讀書,這叫什麼事呢?他很多的時候,都是在讀書,溫書,習射,唯獨沒有玩樂。想得到寵愛的人那麼多,可是總共就那麼一點,分不均勻。有些東西得自己爭取,沒有誰的愛,必須給你。能給你的,就是經濟上最好的幫助。

  賈蘭和李紈,活得都相當敏感,尤其是賈蘭,是天生的牛心拐孤,不叫不來。我們當然理解他是寡婦帶大的孩子,比人家心事重,他很早熟,也很警覺。這樣的人,人家也未必敢接近,而他也許會覺得大家對他不好,越發不靠近,於是惡性循環,終至老死不相往來的狀態。

  我總覺得賈府諸人沒給他們很多很多的愛,但至少給了很多很多的錢,相比較其他人而言,如賈環母子,如迎春,已經很好了。你還想人家怎麼樣呢?不管怎麼說,賈府落了難,站在人性的角度看,多少都應該給予些幫助。或許有人說了,他們當年給過他什麼,要他拼命去幫?我就想說劉姥姥,劉姥姥得了賈府什麼?充其量不過是幾車東西,一百多兩銀子,放在農戶那裡是多得要命,可是要和撫養賈蘭長大及李紈積攢的銀錢比,哪一個更多?人家劉姥姥是拼盡了全力,救助落難的巧姐,難道同樣姓著賈,就因為沒有天天時時刻刻過問,就該無視他們的淪落?也不能吧,至少李紈,是時常被關注並委以重任的,而賈蘭,受了更多的恩惠。

  世間有善惡,或許也有報應,大神因此奉勸世人:“人生莫受老來貧,也須要陰騭積兒孫。……問古來將相可還存?也只是虛名兒與後人欽敬。”(文/宛如清揚)


宛如清揚


在八十回中,不止一次預示著賈蘭將來會身穿紫色蟒袍、身任高官、仁途得意。於是難免有人會奇怪,賈蘭既然有權有勢,為什麼對敗落的賈家視而不見、不肯施以援手?

賈蘭的不施援 ,主要有這麼三個方面:坐視親叔叔寶玉“寒冬噎酸薺,雪夜圍破氈”;不肯救助被“狠舅奸兄”拐賣的侄女巧姐,(如果他肯援手,就不需要劉姥姥來搭救了);任由賈府“子孫流散”。

先說寶玉這個方面:茗煙鬧學,別人誤砸了賈蘭的硯水壺,濺髒了書,與他同座的賈菌要還手,賈蘭“忙按住硯,極口勸道:‘好兄弟,不與咱們相干‘。”有人據此認定賈蘭冷血:親叔叔跟人火拼,他居然“不與咱們相干”!

這判斷是斷章取義了。在這場鬥爭中寶玉是矛盾中心,但他本人沒有出手打架,動手的是寶玉的小廝茗煙。茗煙“無故就要欺壓人的”,很難界定“自衛反擊”與“藉機生事”的區別。況且除了茗煙,寶玉還有掃紅鋤藥好幾個小廝,門外還有李貴等較大的僕人。除了金榮這個不知高低進退的,誰也不敢直接向寶玉動手。即使是金榮,也絕不可能真的傷害寶玉。

而且,這裡是賈傢俬塾,在座的不是親族就是親戚,動手的也未必是激於義憤,多半是小男孩打架為樂。所以責備賈蘭“冷血”,這時還為時過早。

至於寶玉“寒冬噎酸薺,雪夜圍破氈”,顯然是賈府敗落之後,並且不會是馬上立刻,至少也是多年之後了。所以對寶玉不施援手,可以於第三個方面“坐視子孫流散”歸結到一起。

再說巧姐這回事。在的“今嫌紫蟒長”之前,還有一句“昨憐破襖寒”,可見賈蘭母子也是受過窮的。什麼情況下受窮?在賈府勢敗之前,不管怎麼寅吃卯糧,也不可能讓這唯一的重孫穿“破襖”受窮,只能是賈府敗落之後。

李紈其實是有私蓄的。在賈府的敗落中,她肯定會受到損失。但以她秀才寡婦的身份、前“國子監祭酒”之女的家世,又沒有直接參與罪惡,也不負責管家事務,所以不會下獄,也不可能淨身出戶。

帶著兒子離開大觀園(或者沒有離開,只守在破敗的大觀園中過日子),與從前賈府的“赫赫揚揚”不能相比,但也不至於馬上淪落到衣食不周。李紈“有出無進”,只靠幾個死錢過日子,還要供兒子讀書,生活必定很儉省。巧姐被拐,應該就發生在這期間。李紈母子自己生活儉省,有出無進,所以不捨得花大筆銀子去援救被賣到煙花巷的巧姐。這才合理。但仍然是“傷陰騭”的惡劣行為。

劉姥姥救了巧姐,也收留了巧姐,讓她轉變為“紡績”的勞動人民。李紈母子則苦守著積蓄度日。既沒有父蔭,也沒有“當官的親戚,收稅的朋友”,賈蘭只能通過讀書中科舉入仕。童試、鄉試、貢試、殿試,一步一步地考下去,那需要多少年?

賈蘭認真讀書,是繼早死的賈珠之後又一個“讀書種子”,但他的仕途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那太形同兒戲。等到他有資格穿“紫蟒”、成為高級官員的時候,賈家舊族早已“子孫流散”多年,援助也無從下手了。


棲鴻看紅樓


賈蘭自幼就沒了父親,和母親李紈相依為命,他上進但冷漠,這種性格的養成多半與他的成長經歷和母親的教導有關。

首先,賈府人人都是一雙富貴眼,像賈蘭母女這樣的孤兒寡母,自然人人不會太看在眼裡。同樣作為嫡子,寶玉就金尊玉貴,這一熱一冷的對比,更是會讓賈蘭冷暖自知。所以就出現了玩童鬧學堂時他冷眼旁觀,元宵節沒人請他他就不去家宴。

其次,賈府驕奢淫逸的氣氛,和李紈國子監祭酒的孃家書香門第的氛圍高下立判,李紈自然也並不希望賈蘭和寶玉、賈蓉、賈薔這樣的紈絝子弟一樣,所以估計她也會刻意讓賈蘭和他們保持距離,以免沾染上他們的驕縱奢侈。

最後,作為單親家庭的孩子,賈蘭要承受比普通孩子更多的壓力和期許,因為他不僅要為母親爭口氣,更沒有父親可仰仗,一切只能靠自己,所以他必須努力讀書上進,必須謹慎自保。

這些,讓賈蘭對賈府既沒有感情上的親密,也沒有價值上的認同,更沒有閒心和勇氣去冒險幫助大廈傾聽的賈府。


伶眉眉


賈蘭是否真的對賈府“置之不理”,因《紅樓夢》後文遺失,我們都不知道具體的情節是如何。不過各位答主都給出了自己的答案,都是很有道理的。我也想補充兩句。


首先,我想分析一下“置之不理”是哪種程度的“置之不理”。是冷眼看賈府眾人死的死,散的散,還是隻是針對某一個人。大家都提到了,對巧姐見死不救。我認為這才是作者對他批判的最主要的原因。


那麼,賈蘭和巧姐是堂兄妹,為什麼賈蘭會對妹妹這麼冷酷?我認為原因在於李紈本身以及李紈和王熙鳳的關係。


李紈本身榮國府二房嫡長子媳婦,但因為賈珠早逝,所以管事權力才交給了王熙鳳。李紈是出身良好,不僅有文采,管事能力也很好。從稻香村管理就可以看出,她這人的管家能力與鳳姐也是不相上下的。至於趙姨娘的兄弟死了,李紈會直接說按照襲人的例,這就是她的機敏所在了。李紈可能不知道老姨奶奶的例,但是給得少了,得罪了趙姨娘這個小人,與她平日的明哲保身不符合。李紈這樣聰明的人,不會攬禍上身的。


此外,李紈對錢財極其看重,這點不再贅述。這兩點,也影響了賈蘭的賈府、對王熙鳳的感官。我看過很多說法,有說是賈蘭故意拋棄巧姐。這對賈蘭的官聲是極其不好的。我猜測應該是,巧姐要被賣了,或者已經流落到煙花巷,平兒去求李紈母子伸出援手,賈蘭一口拒絕,說沒有錢,眼睜睜看堂妹被賣。


此後巧姐被劉姥姥贖走,但賈蘭也早逝。在賈蘭去世後,李紈當初會不會後悔,也許多做一件善事,兒子也不會走得那麼早。


薇薇嘉


賈蘭是賈珠和李紈的兒子,在《紅樓夢》前八十回中,他年齡極小,比如在元春省親中,賈蘭也是“極幼,未達諸事,只不過隨母依叔行禮”。

在續寫的後四十回收尾之時,賈蘭才和寶玉共同參加了科舉考試,中了第一百三十名的舉人。書中並未提及賈蘭升官發財之後,對賈府的態度,但不少人認為賈蘭中舉後對賈府及子孫是置之不理的。

這種觀點其實是站不住腳的,相反,作為榮府的嫡重孫,賈蘭沒有理由對自己的家族“置之不理”,也不可能撒手不管,這是有悖於常理的。

與封建時代主流價值觀不一致。封建社會尊崇儒家思想,恪守孔孟之道。而儒家思想主旨是仁義,捨生取義,以仁孝治國。“孝”是封建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不孝的人,不僅會受到道德的譴責,居官者還會有丟官的危險,以孝管官也是封建社會的一大特色。

賈政杖責寶玉,賈母發怒要回南京去的時候,賈政嚇得“忙叩頭哭道:母親如此說,賈政無立足之地。如果賈母被氣的回了南京,賈政便會被扣上“不孝”的帽子,所以他心裡很懼怕。賈母仙逝後,賈政辭官“丁憂”,而官員在丁憂期間唯一的任務就是為父母守孝報恩。

清朝官員丁憂期限為“聞喪月日為始,二十七月,服滿起復”,丁憂的假期有兩年多的時間,其重視程度可見一斑。如果升官發財後的賈蘭,對家族親眷置之不理,實屬“不孝”,他的官也會做不長久。

與現實需要不一致。續文中,在賈蘭中舉之時,皇上看到第七名和第一百三十名俱是金陵人士,念起了賈氏祖上功勳和元妃的情分,甚是憫恤,命有司將賈赦犯罪情由查案呈奏。重新調查後,皇上赦免了賈赦和賈珍,賈珍還襲了寧國三等世職。

賈政丁憂服滿時,仍襲榮國世職,所抄家產,全行賞還。百足之蟲死而不僵,賈府雖不如以前的烈火烹油,但是還是有一定的影響力。

賈蘭要想仕途平順通達,祖輩們積累的政治資源和關係網絡便是他最大的優勢,天資聰穎的他如何會置之不理呢?

與所受的教育也不一致。賈蘭的母親李紈是官宦小姐,知書達理,孝敬公婆,善待小姑,對賈蘭傾注了滿腔心血,悉心教導。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母親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母親的素質決定孩子的素質,李紈的持重孝順在無形中已經給賈蘭作了良好的示範。

如果李紈同趙姨娘一般愚蠢粗俗,想必賈蘭也會成為一個如賈環一般“人物委瑣,舉止荒疏”的人,作出“置之不理”之事可能是在情理之中。但是,賈蘭受到的良好的教育,孝順的種子從小就被植入他的內心,他也不會做出不孝之事。

與賈蘭的性格不一致。賈蘭雖是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並未養成呆霸驕橫的性格,是個心底善良的孩子。續文中,他同二叔寶玉參加科舉考試結束之時,寶玉走丟了,急的賈蘭“帶了人各處號裡都找遍了”。四處查找無果的情況下,他急忙回家稟報。

稟明之後,賈蘭“也忘卻了辛苦,還要自己找去”。王夫人看他辛苦,讓他回去休息一下,心急如焚的他“那裡肯走,尤氏等苦勸不止”,可見他對家人的關心。

賈蘭雖是單親家庭中長大的孩子,但因為母親李紈出身名門,平時對他的教導自然不會像趙姨娘教賈環一般往溝裡帶,雖然他們母子平時不愛多管閒事,但作為賈府子孫,賈蘭的性格和出身都決定了,他不會對賈府置之不理。

注:本文依據通行本百二十回紅樓夢進行解讀。


少讀紅樓


《紅樓夢》第五回當中的判詞有一句叫做“蘭桂齊芳”。

很多大家解讀的意思是,賈蘭成為最後復興賈府的關鍵人物,如果是這樣,這個問題就是錯誤的。

我們來看看,賈蘭在紅樓夢中的表現。

相對於賈府最為尊長的老太君,賈蘭算是重孫子中的第一個,直系,因父親早逝,在孤母李紈的教導下很是懂事的成長。賈蘭第一次出現,就是在寶玉鬧學堂的時候,他是一個侄子輩,但是在賈寶玉這樣的叔叔輩面前,表現的很節制,不參與任何打鬥,一心只讀聖賢書,所以他最終的成功是可預見的,而在後四十回的續寫中,高鶚也給他這樣的責任和榮耀,一舉考取功名,一步步走向人生巔峰,自己的母親也跟著沾光了,戴上了鳳冠霞帔,所以賈府的榮耀需要這個重孫子輩的來撐起來,而不是說對賈府置之不理,至少對榮國府這一支,從家國天下這樣的角度來看,賈蘭自己強大了,肯定是會照顧家裡的。


大野澤的風


賈府的嫡孫賈蘭,升官發財之後,為何對賈府置之不理?

賈寶玉有個哥哥,名叫賈珠,和寶玉都是“玉字輩”的(“珠”為玉字旁)。賈珠娶了李紈以後,生了個孩子叫賈蘭,可惜賈珠自己不到二十歲就死了。留下李紈帶著賈蘭,孤苦伶仃的。賈蘭的日子過得很清苦,從五歲開始就進學讀書。

賈蘭: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連親叔叔被打也說“不關我事”

賈蘭這個人,到後來是除了讀書,對其他事情一概不關心。譬如眾頑童大鬧學府的時候,寶玉受了欺負,作為寶玉的親侄子,賈蘭居然對想要替寶玉出頭的賈菌(同為草字輩的後生)說:“好兄弟,不幹咱的事。”

賈蘭在八股聖賢書裡呆久了,耳邊除了母親李紈的“你只管讀你的書,其他事別管”以外,就沒別的思想灌輸進來的。以至於他從六七歲開始,就對各種宗族關係、朋友關係不聞不問,性情上一日比一日冷漠,心裡頭除了仕途經濟外,別無所好,大家聊天他也不搭理,只想著讀出功名來。他這樣的秉性,加上賈府上下更關心銜玉而生的寶玉,自然就有備受冷落之感了,以至於猜燈謎的時候眾人都忘了他,只有賈政想起他沒來,去請了,他才來。

寶玉奪走了本該屬於賈蘭的世職

賈環是庶生的,對寶玉這個受寵的心懷怨恨,曾經想要通過推燭臺的方式把寶玉的眼睛搞瞎,這種事大家都是知道的。而賈蘭對賈家人的態度也是心懷怨憤的,大家一致認為接班的該是寶玉,而他這個嫡長孫,卻直接被排除在外了。隨著年齡的增長,賈蘭勢必會想到,原本屬於自己父親(賈珠)的世職,很可能會被賈寶玉搶走,這就不得不令他對寶玉相當冷淡,對賈府的人也沒有好氣。

賈蘭後來做了官職很高的武職,可已經被抄家的罪臣的嫡孫,怎麼就能再有這麼高的官職呢?一個說法是,賈蘭是賈家被抄的幕後告密者,他在這場鬥爭中成為了最終的勝方(賈蘭得到了忠順王的賞識,贏得了政斗的勝利,而後北靜王卻連累寶玉獲罪)。需知,“

可知這樣大族人家,若從外頭殺來,一時是殺不死的,這是古人曾說的‘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必須先從家裡自殺自滅起來,才能一敗塗地!

從這個角度看來,賈蘭的發達,正是踩在賈府的衰敗上的,又如何在賈府破落以後,“伸出援手”呢?


豆子人民藝術家


賈蘭升官發財後,對賈府置之不理,早有預兆。

第九回,頑童鬧學堂,寶玉和秦鐘被金榮辱罵,後來茗煙參戰,賈蘭同桌賈菌忍不住要幫助寶玉,賈蘭忙按住賈菌,極口勸道:“好兄弟,不與咱們相干。”

寶玉是賈蘭的親叔叔。親叔叔被欺負,賈蘭竟然說不與咱們相干。俗話說三歲看老,賈蘭小時候冷漠沒有親情,長大後也是如此。

許多人都拿第二十二回,大家在賈母房裡猜謎語,賈蘭沒來,誰都沒有發現,只有賈政詢問賈蘭,來證明賈府沒有人關注賈蘭。

其實賈府猜謎語,賈蘭不來,是很失禮的。

首先,賈蘭是榮國府二房的嫡長孫,身份尊貴,賈府有聚會,他應該主動前往,而不應該讓別人去請。

再次,過年期間,作為晚輩,見老太太高興,應該主動前來,承歡老太太膝下,讓老太太高興。例如八月十五中秋節前夕,因為鳳姐病了,寧國府的尤氏就連續幾天主動來到賈母處伺候老太太,十五當天一直陪著賈母到深夜。

正月裡,正是節日期間,賈蘭理應陪伺老太太,可是他卻藉口,沒人叫他,拒絕陪著老太太取樂,讓老太太高興。賈蘭做法是錯的。可是賈府人沒有一個責怪賈蘭。

李紈說:“他說老爺方才並沒去叫他,他不肯來。”不叫他,他就不來,證明賈蘭沒把自己當賈府的主人,對賈府沒有歸屬感和責任感。

王夫人對賈蘭是沒有疼愛的表示,可是賈母對李紈和賈蘭母子還是疼愛的。

鳳姐曾經對李紈說過:“你一個月十兩銀子的月錢,比我們多兩倍銀子.老太太,太太還說你寡婦失業的,可憐,不夠用,又有個小子,足的又添了十兩,和老太太,太太平等.又給你園子地,各人取租子.年終分年例,你又是上上分兒.你娘兒們,主子奴才共總沒十個人,吃的穿的仍舊是官中的.一年通共算起來,也有四五百銀子”。

鳳姐的話證明了賈母等人對李紈母子還是十分照顧的。賈政見客人時,也總是帶著寶玉、賈環和賈蘭,對他們沒有分別。

回到第二十二回,賈蘭被叫來後,“賈母命他在身旁坐了,抓果品與他吃”。 第七十五回,賈母吃完飯特意告訴下人:“把那一碗肉給蘭小子吃去。”

雖然賈蘭在賈府的關注度不如寶玉,但是也不錯了,賈府裡除了黛玉真沒有其他人能和寶玉比。賈蘭的待遇比迎春,賈環好多了。

所以賈蘭不救賈府人真的說不過去。就算賈蘭沒有能力救其他人,但是他絕對有能力,救妹妹巧姐。可以想象,當年巧姐找到哥哥,求他救救自己,賈蘭的心腸得有多硬,才能拒絕小妹妹的哀求。賈蘭眼睜睜的看著巧姐被賣到煙花柳巷。

大家都知道,將巧姐救出火坑的人是貧苦的老太太劉姥姥。劉姥姥靠著自己出乖賣醜,讓賈府人高興,得到了賈府的幫助,她得到賈府的幫助和賈蘭比無異於九牛之一毛。

劉姥姥能砸鍋賣鐵的去救一個根本沒有血緣關係的巧姐。賈蘭不願意捨棄一點錢財去救自己的同宗妹妹。賈蘭和劉姥姥兩個人的品質高下,從這件事上就能分辨出來。

賈蘭升官發財後,對賈府人棄之不理,唯一的原因是他品質低下,極端自私。


潤楊閬苑


賈嵐升官發財的情節在紅樓夢前80回當中是沒有的,所以算是續書的內容。所以先談一下續書的問題。

現存的通行本紅樓夢是不是完整版?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觀點。有少部分有少部分學者認為現行的紅樓夢就是完整版。但是主流觀點認為前80回是曹雪芹寫的,後40回是後人續作。主要原因在於早期版本只有前80回的內容,沒有後40回的內容。後40回最早是出現在程甲本當中。而根據序言,可知這一部分內容是後來尋訪獲得的。是不是原本就不好說了。

那麼關於是何人所做?以前的主流觀點是高鶚。他是程甲本的編輯,因此被胡適認定為是作者。這種觀點長期流傳,一直是主流觀點。不過最近主流學界根據最新的研究成果,否定了胡適的觀點。現在主流觀點認為,程甲本的序言當中的敘述應該是真實的。至於所找到的後40回是不是原作?現在主流觀點還是認為由他人代為完成。所以最新出版的紅樓夢通行本當中,將後40回的作者標明為無名氏,高鶚只是整理者。

之所以要花這麼多功夫,把紅樓夢後40回的作者問題講清楚,原因就在於賈蘭的真正結局,在前80回當中是沒有的。所以現在後40回的敘述,是不是符合作者的本意,就是一個很值得探討的問題。

那麼通行本當中賈蘭的結局是什麼呢?在這個通行本當中,作者讓賈寶玉和賈蘭同時參加科考並同時中舉。由此掀開了賈家中興的格局。之後賈寶玉追隨甄士隱,離家出走,此後賈蘭作為賈家的長孫,承擔起了復興家族的重任。故事到此結束。

下面談一下前80回當中對於賈蘭未來結局的暗示。賈蘭這個人物在紅樓夢當中的地位不高。紅樓夢的主要角色除了賈寶玉以外都是女性,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以女性為主體的中國古代長篇小說。賈蘭並非男主角,所以地位就非常低。在小說當中,賈蘭作為家族的長孫,不受待見,賈母和王夫人作為太奶奶和奶奶,都沒有太過關注於這個重孫和孫子的成長。在前80回當中,對於賈蘭的未來確實有一定的暗示,主要體現在他母親李紈的判詞當中。在這個判詞當中暗示了賈蘭在未來會科舉發家,但不久之後李紈就會因病去世。有人認為實際上指的是賈蘭在當官之後不久去世,我認為這種解釋不合理,因為這個判詞畢竟是針對李紈而不是針對兒子的。

這個結局的設置在通行本當中有所反應,從這個角度上講不能說通行本的結局,違背了原作者的本意。

至於賈蘭發跡以後,是不是和原有的家族做了切割,在前80回當中沒有確切的暗示不好下定論。畢竟現在沒有辦法看到真正的原小說結尾。

最後再談一下為什麼會有提問當中的這樣一種觀念。這應該是近代以來紅學研究者的一種猜測部分猜測,後來在87版的央視版紅樓夢電視劇當中,通過影視的方式呈現出來了,很多人誤以為這就是通行本小說的內容,其實並非如此。

那麼這種猜想是否合理呢?只能說有一定合理性,但是依據並不是很充分。從前80回的暗示來看,賈蘭最後確實會發跡,但並沒有明確暗示會和家族決裂。所以這種說法,實際上還是基於很多研究者的個人設想得來的,其主要的依據就在於,紅樓夢要強調一種革命性,也要強調一種對傳統家族的批判,所以必須讓賈家以一種徹底的方式進行崩潰。從這個角度上看,通行本當中,讓賈寶玉和賈蘭中舉實現中興的這樣一種結局,讓很多研究者非常不滿。為了讓賈家徹底崩潰,就勢必要讓已經發跡的賈蘭和這個家族決裂,否則就沒有辦法進行解釋。因此,這種推斷本身並不是為了符合原作者的本意,而是刻意的用當代人的思想來決定小說的結尾。

既然如此,這種設想符合原作者本意的可能性其實就不大了。退回來看通行本的結局可能比後來紅學家們設想的結局更接近於原作者的本意。當然讓賈寶玉參與科舉的情節設計過於突兀,確實有不當之處。但是,於情於理由賈蘭中舉之後重新中興賈家,並不否定原作者的創作意圖,是可以接受的。賈蘭沒有必要做這樣一種切割。明代著名的世情小說,也是紅樓夢啟蒙者的金瓶梅,結局當中也沒有對西門慶一家趕盡殺絕,反而是給了西門慶家族未來中興的暗示。無論是金瓶梅還是紅樓夢,都有濃厚的宗教思想影響,空並不否認有,兩者是一種相互對立單個統一的關係,興衰也是一體的。紅樓夢原作者採用這樣一種結局,其實比現在的所謂設想的結局更符合當時人的思維習慣。

因此,這種設想本身就不符合原作的本意,所以也就無需再深入討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