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为何在天下百姓反对的情况下,冤杀了延长明朝国命200多年的于谦?

雨霁视角


你要是了解了明英宗朱祁镇的遭遇,就能晓得他为什么要杀延长明朝200年国命的功臣于谦了!



明英宗朱祁镇是一个短命的皇帝,只活了37岁,然而就在他这短暂的37年里却经历了被敌人俘虏,被兄弟软禁的遭遇!

明英宗朱祁镇9岁登基,23岁这一年御驾亲征蒙古瓦剌,但由于战略上的失误,他所率领的50万明军被瓦剌军队围困在了土木堡内,最后这50万明军被瓦剌军队消灭的消灭,俘虏的俘虏,朱祁镇作为皇帝也成为了俘虏,这就是著名的“土木堡之变”。自此朱祁镇在瓦剌人的手里一呆就是一年,其间瓦剌人还不断的以朱祁镇的性命为要挟向大明索要钱财!


这样的日子哪天是个头,于是大明这边决定舍弃朱祁镇,在于谦为首的大臣拥护下,朱祁钰登基称帝也就是历史上的明代宗。此时瓦剌人见在朱祁镇身上捞不到好处了,于是就将他放回了大明!

朱祁镇回到大明后处境十分尴尬,因为此时朱祁钰才是大明皇帝,一山难容二虎,于是朱祁镇被封为了“太上皇”,放在一边养老了,这其实就是对他的软禁,这个时期可以说是朱祁镇的人生最低谷!

就这样朱祁镇在被软禁7年后迎来了人生的曙光,因为明代宗朱祁钰遭遇了丧子之痛,自己又一病不起,这时朝臣石亨,徐有贞等人想起了被软禁的朱祁镇,于是他们接出了朱祁镇,又将他迎上了皇位,此时的朱祁镇二次称帝!


于谦有什么功劳能延长明朝200年国命?

这还要从“土木堡之变”说起,土木堡之变后朱祁镇被俘,瓦剌军队乘势打到了京城,当时大明已没有太多的军队进行防守,好再有于谦率领几千人,死守京城,并最终战胜了瓦剌军队也保住了大明江山,要不是于谦当时的京城一旦被攻下,大明将彻底灭亡,哪还有后面几代帝王的事,所以说于谦延长了明朝200年国命!

那么,朱祁镇再次称帝后为何要杀于谦呢?

  • 于谦虽然对大明有功,但是对于朱祁镇来说于谦却罪该万死,因为于谦当年带头拥护朱祁钰上位,置身在敌营的朱祁镇于不顾,所以朱祁镇恨于谦!
  • 朝臣们也恨于谦,迎朱祁镇上位的石亨,徐有贞等人都希望于谦死,因为于谦在朝中威信比他们高,所以他们希望于谦死来提升自己的地位,而朱祁镇为了这些功臣也必须要杀于谦!


综合上述,于谦虽对大明有功但他效忠的却是朱祁钰,所以在朱祁镇面前于谦就必须得死!


唐古看今


土木堡事件,就是于谦策划的。

皇帝杀他,没有错。一般人看表面,以为于谦是好人。因为于谦套路太深了,很多人看不透。

于谦在土木堡事件中是管理后勤保障的。正是由于他的延迟,导致前方失败。土木堡事件之后,于谦成了一言九鼎的大佬,这是他梦寐以求的,也是他设局的目的。其套路,可谓千古少有。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他于谦做梦也没有想到,被抓的皇帝,又回来了。……

读历史,就是读人心。大凡有背于人性的历史,一定会假的。

什么远古时代的禅让制,烽火戏诸侯,……都是假的。有最新出土文物为证。


老冒574


明英宗朱祁镇杀掉对明朝有大功的于谦,甚至是在很多人反对的情况下。

有人说明英宗是被逼的,要不然自己复辟就没有借口;有人于谦权力太大,整个京城十几万精锐都在他手里,他随时可能造反;有人说明英宗是为了报仇,毕竟自己被迫当了8年的太上皇是于谦私自拥立明代宗继位导致的;

的确上面这几个原因,任何一条都可以是一个君王杀死权臣借口,但是大家一定不要忘了这个皇帝是明英宗朱祁镇,他的心胸远非一般君王可比。


他从出生学的唯一一项技能就是如何做一个皇帝,他的国号叫做正统,他能够被敌人俘虏,然后说服敌人把他又放回来,还没有割地,没有称臣,没有纳贡,没有和亲。

所以以明英宗朱祁镇的心胸,因为这几条原因而杀害一个对大明朝有大功的大臣,他是做不出来的。但他为什么最后还是对于谦动手了呢?

因为于谦在他心中扎了一根刺,这根刺扎进去的时候疼,拔出来的时候更疼

明英宗在土木堡之变中被俘虏,于谦拥立明英宗的弟弟朱祁镇当了皇帝,这件事明英宗朱祁镇并不生气,因为于谦一心为公。


皇帝被俘虏了,敌人的军队已经到达了京城的城下,这个国家怎么办?是让只有几岁的皇太子朱见深登基当皇帝,然后南迁到南京去?还是让皇帝的弟弟朱祁钰当摄政监国,带领大家抵抗敌人的侵略?

在这个问题上,于谦选择了后者。君臣二人同心协力,最终抵挡住了,也先大军的进攻,保住了大明的江山社稷。于谦是有功的,而且一心为公。

那于谦给明英宗朱祁镇心中扎的那根刺是怎么扎进去的呢?

我们知道朱祁鈺是从摄政监国而做皇帝的。当时太后也是同意的。

因为有个约定:明代宗朱祁鈺死后,皇位依旧传给明英宗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

可是人都是有私心的,景泰三年,明代宗朱祁鈺废掉了英宗儿子朱见深的皇太子位置,换成了自己的儿子朱见济。 而这个时候掌握朝廷大局的于谦竟然沉默了。 没有明确表示反对明代宗朱祁钰的这个做法。这个事真正伤了明英宗朱祁镇的心。

因为朱祁镇他可能是这样想的:

如果说你于谦拥立明代宗继位是完全是为了国家社稷,那我朱祁镇佩服,尊敬,赞同。但朱祁鈺换掉了我儿子朱见深的皇太子位置,破坏了这个约定。而你于谦在换皇太子这个问题上又沉默了。


那你于谦在我朱祁镇的心中就大打折扣,因为沉默就是暧昧,暧昧就是有私,既然不是无私,那于谦当时保卫国家的功劳也就存在着私心,而并不是一心为公。那杀了你于谦也就是意料之中,情理之中了。

这才是朱祁镇必杀于谦的理由。


少校柳下惠


导语:

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宠信大太监王振,对王振言听计从。王振提出要他御驾亲征瓦剌,他听了,结果朱棣留下的50万大军全军覆没,跟随英宗的52名文武百官全部战死,明英宗被俘虏。



北平门户被打开,面对汹涌如潮的瓦剌骑兵,于谦镇定自诺主持国家大局,他否决了众人迁都南京的建议,带领明军和百姓击退瓦剌军,保住了北平。因瓦剌利用英宗不断要挟明朝索要财物,又企图索取宣府、大同等城,于谦等人果断拥立英宗的弟弟朱祁钰为帝,是为代宗,最终粉碎了瓦剌的图谋,让明朝平安度过灭亡的危险。但是明英宗复位后却杀了以于谦为首等众多权臣,明朝的军政又一次受到严重影响。

于谦为官清廉,对挽救大明功不可没,受到百姓的爱戴和拥护,听说于谦要被处死,百姓都纷纷叹息,他们夹道相送,跪地大哭,都认为于谦是被冤枉的。于谦死那天,有一个叫朵儿的指挥,是曹吉祥的部下,他痛哭不止,把酒泼在于谦死的地方祭奠于谦,表示于谦死的冤。曹吉祥发怒,令人鞭打他,但第二天他依旧如此。


那么在众百姓反对的情况下明英宗为什么还要杀于谦?

  • 一、从明英宗个人考虑。

朱祁镇的一生经历颇为波折,皇帝→囚俘→太上皇→被软禁→复辟重登帝位。当朱祁镇被瓦剌俘虏后,遭受到有生以来的苦楚,提倡了苏武在漠北的苦寒与屈辱。他苦苦等待,痴痴期盼明朝来为他赎身,可是等来的结果却是自己的弟弟朱祁钰登基了,而把他推向皇帝宝座的正是于谦,这等于是于谦帮助弟弟朱祁钰抢了朱祁镇的皇位。

塞外一年多的囚徒生涯好不容易捱到尽头,朱祁镇却迎来了另一种囚徒生活,在南宫整整被囚禁了7年。插说一下,在接朱祁镇回国前,代宗是不愿意的。他不高兴地说:

“朕本不欲登大位,当时见推,实出卿等。”——《明史》

于谦向他保证说:

“天位已定,宁复有他,顾理当速奉迎耳。万一彼果怀诈,我有辞矣。”帝顾而改容曰:“从汝,从汝。”先后遣李实、杨善往。”——《明史》

于谦是代宗的大忠臣,他是力挺代宗继续当皇帝的,接回英宗他也是不愿意的。而朱祁镇心里是不愿放弃帝位的,自从自己被俘朱祁钰登基后自己的皇后哭瞎了眼,伤残了一条腿。所以朱祁镇对于谦和代宗是憎恨的,而更让他痛恨的是于谦造就了他7年的囚徒生涯。有于谦对景泰帝的支持保护,景泰帝更加认为他必须要为保证自己的皇位做出措施。

于是南宫大门被景泰帝上锁灌铅,每日派锦衣卫的严密监视,为防备有人藏在南宫周围的树林中联络朱祁镇,景泰帝把周边的树木都砍光,朱祁镇复出的所有希望被摧毁!

朱祁镇吃食极差且都是通过小洞递入,食不果腹,衣不御寒,这里的待遇远不如漠北。据当时朱祁镇身边的侍奉人袁彬记述:

也先等人待朱祁镇以礼相待,每二日进羊一只,七日进牛一只,逢五逢七逢十作筵席,逐日进牛奶马奶。

而南宫这边,朱祁镇过是如此悲惨的生活,他最爱的钱皇后不得不支撑着残缺的身体做些女红以补家用。

而此时没有任何一位大臣来看望过他,包括于谦。甚至于景泰三年朱祁钰执意废掉皇太子朱见深,换上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也没有大臣能阻止,包括有这个能力的于谦。


对朱祁镇来说,这是惊恐不安的7年,这是度日如年的7年,这是让他刻骨铭心的7年!

英宗恨于谦,应该是恨到骨髓里!怎能不想着去杀于谦。

  • 二、杀于谦是明英宗再次称帝的需要。

景宗虽然各方面都比英宗强很多,但他的独子朱见济死了,自己又病的快不行了,支持朱祁镇复辟的人如雨后春笋般地拔地而起,石亨和曹吉祥、徐有贞、袁彬……

(南宫复辟)

而这些人多为于谦的死敌,他们早就想着要整死于谦。因于谦耿直清廉,违反了他们的官场规则,损害了他们的利益,另外于谦的功绩和威望让他们妒忌,于谦对这帮人来说就是绊脚石,他们早就预谋着要踢开他了,这是个绝佳的机会。

景泰八年正月壬午,亨与吉祥、有贞等既迎上皇复位,宣谕朝臣毕,即执谦与大学士王文下狱。——《明史》

英宗的复辟成功,离不开这些人的支持,对于这些人的要求他怎会拒绝呢?

  • 三、英宗杀于谦是为了证明他当皇帝“正统”性,证明他这个皇帝的威严。
有贞进曰:“不杀于谦,此举为无名。”帝意遂决。——《明史》



于谦是忠于明朝的天下皆知,没有于谦顶着,大明在土木堡之变后就得亡国,但是于谦是支持朱祁钰的,是没有在得到朱祁镇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做主拥立新帝,而且这个新皇帝比英宗在位期间干的更好,更得到群臣的认可,而于谦是景泰帝继位最大的支持者。在朱祁镇心里,他反而认为自己复辟得来的皇帝位并不合法,所以他必须杀掉于谦,证明皇位本来是自己的,表明他对于谦当年的做法不赞成。

  • 四、杀于谦是他巩固地位的需要。

于谦是明代宗的忠臣,他对代宗忠心耿耿日月可鉴。尽管他很有能力,也忠于大明,但他并不是忠于明英宗,所以明英宗对他不放心,多年的苦难让他不再相信任何人,他和于谦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


最终,于谦及当初拥立朱祁钰的诸臣,太监被杀,朱祁钰被废为郕王。下诏指斥朱祁钰“不孝、不悌、不仁、不义……”。废其帝号,赐谥号为“戾”,称“郕戾王”。把朱祁钰按亲王礼葬在北京西山。朱祁钰成为唯一一个没有被葬入帝王陵寝的明朝皇帝。


明英宗再次称帝改景泰八年(1457年)为天顺元年。这位明朝历史上的第六位、第八位皇帝在每一次的皇位上都留下败笔:土木堡之变和杀于谦,这两件事是怎么也洗清不了的,但值得称赞的是他废除了殉葬制度。


小姐姐讲史


土木堡之变时,朱祁镇23岁;夺门之变时,朱祁镇31岁。朱祁镇驾崩时38岁。放在现在就是一个容易犯错误的年轻人,他的一生是傀儡的一生。本来他坐拥明帝国最繁华最安定的时代,但是由于听信了身边人的话,亲自出征漠北瓦剌,使得明帝国差一点陷入了万劫不复。

朱祁镇一生为人宽容,身上有着明朝皇帝们难有的贵族气质。但是也有着致命缺陷,那就是耳根子软,容易被人利用。

他先是被王振利用;后被瓦剌也先利用,当“敲门天子”;然后又被徐有贞、曹吉祥、石亨等“夺门勋贵”利用。

对于于谦,朱祁镇实际上是有评价的。

于谦实有功。于谦始终景泰朝,被遇若一身,死无余赀。——朱祁镇

但这里面其实体现出来一个问题,明英宗朱祁镇的确认为于谦是个大功臣,但是他不可能站在今人的高度去评价于谦。

他做为一个皇帝不可能看到,于谦拥立景泰此举是避免了中原遭受“靖康之乱”,生灵涂炭。一个被放回来的时候,还问接自己的人为什么不从宣堡把自己被俘前留在那里的衣服给带来的人。他只在乎一点,那就是丢掉了皇位。他认为于谦是景泰朝的大功臣而已,是哪个夺走自己宝座的那个人的大功臣而已。

因为此前他在大漠一年受过的苦是他人生中第一次意识到皇帝这个宝座的重要。此后被放归,又被幽禁在南宫整整7年。这使得他对景泰朱祁钰的恨实际上是无以复加的。朱祁镇甚至可以不恨也先,不恨王振,唯独恨景泰。事实也证明如此,朱祁镇复辟之后,很多瓦剌人最后成了从龙之臣;又开始怀念王振,并要给他修庙;唯独对朱祁钰上谥号曰“戾”。

其实即便对朱祁钰恨入骨髓,最终也不过就是给上了恶谥而已,仍然是以亲王礼下葬罢了。朱祁镇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坏人,他只是一个软弱的人,他临终前还废除了人殉制度。

总体上他是一个宽容的人。但是他还是对于谦下了毒手,因此很大程度上不是恨于谦,而是被人利用了。

有贞进曰:“不杀于谦,此举为无名。”帝意遂决。——《明史》

“夺门之变”在很多人眼里或许是个伪命题。朱祁钰死了,又没有儿子,所以他死后必然是朱祁镇继续当皇帝。是这样吗?其实还未必,因为可能是朱见深当皇帝,他继续当太上皇。虽然朱见深是自己的亲儿子,但是自己的亲儿子未必能掌握在自己手里。虽然最后他在李贤提醒下,诛杀了徐有贞、曹吉祥、石亨等“夺门勋贵”。

但是当初徐有贞等人给于谦安的罪名恰恰是扎朱祁镇心的话。

于谦等人“欲迎立外藩”。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于谦等人宁肯到其他藩王里面再去挑一个来做大明朝的皇帝,也不愿意让朱祁镇复位。可见徐有贞才是真正掌握了朱祁镇的内心啊!所以朱祁镇或许也曾后悔过杀于谦,但是到朱祁镇临终前,都未曾给于谦平反。而明宪宗一即位便给于谦平了反,以此收复天下人心。



炒米视角


明英宗这个人是一个可怜人,因为他有一个强势的奶奶,他的爸爸多年生病,36岁就死了,他的妈妈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人,徒挂一个皇太后之名而已。

明英宗坐上皇帝位子的时候才区区九岁,一个孩子而已,他的爸爸并没有机会教育他如何去做一个皇帝。

明英宗落入了他的奶奶手中,他的奶奶张太皇太后是有名的能力强盛,不垂帘而垂帘听政,常常把王振叫到眼前臭骂一顿。

但是呢,这个强势的奶奶就是认识不到王振这个王八蛋是个王八蛋,反而因为王振可以忍受她的臭骂而得到了“教育明英宗”的权力。

明英宗这个孩子多可怜呀!回家有一个强势的奶奶每天教育他,上学去有一个不学无术的王八蛋老师教育他。

强势的母性家长教育出来的孩子有一个大缺点——孩子会变的没有主见!

明英宗就是一个没有主见的人。

他为什么没有主见呢?因为他从小的环境只有没有主见才不会被严厉强势的祖母“臭骂”呀!,一切都听奶奶的,日月就会安静好过也!

  1. 也不知道在他幼小的眼睛里,看见了多少次王振被他奶奶臭骂。

  2. 也不知道从他记事开始,有多少身边人被他奶奶臭骂处罚。

明英宗是一个善良的人,因为上边两点,他一般都是怀着愧疚之心去对身边人好的。是真心的好,不是高高在上的好皇帝对人施舍的好。

所以,他走到哪里人缘都好的出奇,包括他在北国的囚禁岁月里面,人缘也好的出奇,然后也先竟然把他放回国了。

不要钱,不割地,不和亲,就无条件的放回国了。

以明英宗的性格,回国就回国,不做皇帝就不做皇帝,没什么大不了的,他还是一如既往的对身边的人好,尊重身边人,听从身边人的意见,照顾身边人的情绪。

尽管他身边七年之久并没有什么身边人,他做了七年的“太上皇囚徒”,当时,在他的心里,一定会认为“人生大概就如此了吧!”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他的囚禁地之外的斗争飓风刮到明英宗的眼前,他的皇帝弟弟死了,也没有留下法定继承人,按说他什么也不做,皇帝也轮的到他做的。

然而,这时候野心家出来了,石亨、徐有贞和曹吉祥出来了,他们联合奋勇冲到了明英宗的面前,表明一定要做明英宗的“身边人”,明英宗的性格嘛!无可无不可的人,你们要做就做呗!

然后,徐有贞们发动了“夺门之变”,他们竟然成了“拥戴功臣”了。

上面三个人,尤其徐有贞这个人为什么要多此一举发动“夺门之变”呢?

说起来话长。

八年之前,“土木堡之变”后,也先大军围逼北京城,多数大臣的意见是逃跑算球,南京也是现成的都城呀!也有六部百官的架构在哪里,很容易另起炉灶的,然而,谁也不好意思先说出来呀!逃跑的名声好说不好听。

徐有贞这个人还是很有能力的,科举考了个进士及第,出身庶吉士,精通天文,地理,兵法,水利,阴阳五行,曾经成功治理过黄河。

他也曾经向明英宗上过条陈——注意瓦刺也先,哪里会大事,然而王振和明英宗不听。

这时候,明英宗被俘,王振死。

徐有贞就站了出来:“列位,咱们南迁都城吧!到南京聚兵招将再打回北京来。”

很多人符合道:“好呀!好呀!就这么办。”

却跳出来了个于谦:“言南迁者当斩!胆小鬼也。”

总而言之,连骂带辱,话说的很不好听,原来同意“南迁保命”的很多人看到有人竟然敢于冲上去战斗,当然也要支持了,能有人替他们保住北京城的房子财产,又不用他们上前线,他们都是文臣来的,这不用跑向南京,当然好了。

于是,这些人转回身来一起骂徐有贞是“奸臣,胆小鬼,逃跑分子”,把个徐有贞的弄的呀,人不人鬼不鬼,简直没法混了。

问题是,于谦还真有本事,他竟然守住了北京城,打跑了也先,还拥立了新皇帝。

于谦成了大明朝的最大功臣,风头一时无两,呼风唤雨,众官膜拜,徐有贞成了人人鄙视的“胆小鬼,滑头奸臣。”

本来,于谦是君子人,不会去主动怎么的徐有贞的,于谦也真的没有怎样他徐有贞,但是很多趋炎附势的其他大臣没有于谦的胸怀呀!大家都故意凉着徐有贞。

于谦是“君子坦荡荡”,每天忙的很,并没有想着去消灭“潜在的敌人”,一直也让徐有贞在朝中为官领工资,没有去主动害他。

但是,徐有贞“小人长戚戚”呀!他认为百官不搭理他是于谦教唆的,他恨上了于谦。

上面说过了,徐有贞这个人很有本事的,他也能忍!

一忍忍了七年之久,终于被他逮着了机会,他策划了一个“夺门之变”。成了明英宗的身边人。

上面说过了,明英宗是一个没有主见的人,是一个非常尊重身边人的人,是一个非常愿意照顾身边人情绪的人,是一个非常愿意听从身边人意见的人。

而,于谦那种“坦荡荡的君子”从来是就事论事,正经尽忠,不会去做什么人的“身边人”的。

于谦没有去明英宗面前去做“身边人”。

于是,徐有贞就开始蛊惑明英宗了,“杀了于谦吧!当年皇上您完全不用在北国‘狩猎’一年之久的,也不用做太上皇七年之久的,都是于谦使得坏。”

于明英宗呢,做太上皇也罢,北上“狩猎”也罢,于谦有罪也罢,于谦无罪也罢,无可无不可的。

明英宗也不是一个蠢笨的糊涂人,他知道王振害了他,于谦救了大明朝。

但是,他性格里就爱做身边人的好人呀!

他实在不忍让徐有贞这个天天侍候他,在他面前鞍前马后干活的人失望,于是就准了,“你们说怎么就怎么吧!我们别伤了和气!”

于是,于谦死。

这种事,夫复何言?


葭明通半瓶历史


于谦才能出众,是几百年难得一遇的治世良臣,对在土木堡之变中挽救大明于水火,功不可没。听说于谦要被皇帝处死,百姓们排面街道纷纷跪地大哭,场面极为悲恸,可见于谦深受百姓的爱戴,在当时大明的声望有多高。

1449年,朱祁镇在当红大太监王振的怂恿下,也想学他的太爷爷朱棣北伐,御驾亲征。只不过朱棣打的是瓦剌的对手鞑靼,而朱祁镇打的是瓦刺,尤其草率轻敌,朱祁镇的几十万大军全军覆没,自己这个皇帝也成了人家的俘虏,成为一大笑柄。为了挽救大明,不受瓦刺的要挟,断送了大明百年基业,以于谦为首的重臣把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推上了皇帝的宝座,然后重整旗鼓打败了瓦剌,导致瓦剌乖乖的把朱祁镇送了回来。

可以说,没有于谦,大明在土木堡之变后就很可能亡国,但于谦没有得到当时皇帝朱祁镇的应允就私自支持朱祁钰登基,犯了皇家的大忌。朱祁镇根本就不想退位,他忍辱负重想回到大明重新执掌江山,可回来后,自己皇帝的身份没了,又过了七年囚徒般的软禁生活,没有快乐反而是对于谦的愤恨。朱祁镇是皇帝不是圣人,他没有那么崇高的道德和宽广到无私的胸怀,那矛盾就出来了。朱祁镇在瓦刺受尽了从不敢想的打击和屈辱,回国后又受到臣民的不待见,直接将自己废为一个图有虚名的“太上皇”,而且日夜受监视,他怎能不郁闷不气愤?自己原本为太子的儿子也要被换成朱祁钰的儿子,曾死心塌地跟随自己的人离自己越来越远,都去捧朱祁钰和于谦的臭脚,曾对自己身边的人的许诺将无法实现。人性到最后的考虑还是自私的,为了自己为了儿子为了自己的宠妃和仍忠于自己的部下为了泄私愤,他只有冒天下之大不韪,杀了自己已恨之入骨的于谦,不管他多么有本事,在这时都已经无关紧要了,关键是仇恨积蓄太久了!








历史那条河


土木堡发生了什么只有朱祁镇自己知道,其他人都死了,几十万大军全军覆没之前几次改道究竟是皇帝智障了还是压根就此路不通,明明敌军在北方为何会后勤断绝,也先如何做到步步先机,为什么对明军动向掌握的如此迅速,负责情报的锦衣卫指挥使被文官们殴死于朝堂之上,事有反常必为妖,看史书要注意一个特点,当出现皇帝的行为傻逼到不能理解的时候,当出现一个重要官员德行操守近乎神级的时候,意味着此段历史有因特殊原因不能解释的猫腻,比如烽火戏诸侯,比如蔺相如的故事。


星飞雪舞sss


李敖曾经说过一句话:政治和女人的下体一样,是这个世界上最肮脏的东西。

为了政治或者是皇位,可以父子相残,兄弟反目。明英宗被囚禁8年,一旦复辟,第一件事儿就是杀了于谦。朱祁镇不知道于谦是冤枉的吗?他知道!但他有不得不杀的理由:

小人陷害

朱祁镇被朱祁钰关在南宫,处境凄凉。他能够成功复辟,离不开一帮大臣的支持,其中有一个叫石亨的。这个石亨本来和于谦的关系很好,北京保卫战的时候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后来升恒保举于谦的儿子为官,本意是想讨好他。但于谦为人太过正直,不仅不领情还因此弹劾石亨。热脸贴了冷屁股,从此以后石亨就对于谦怀恨在心。

还有个叫徐有贞的,北京保卫战的时候因为力主南迁,被于谦当着众人面前大声呵斥。人家也是要脸的,两人因为这件事就结了仇。

英宗复辟以后,两人就上疏弹劾于谦,并诬陷他想要立藩王为帝,而不是要把皇位还给朱祁镇。朱祁镇听信谗言,就把于谦杀了。

师出有名,否定朱祁钰皇位的正统性

朱祁钰继位全靠于谦的拥戴,并且得到了大臣的认可。对于主导者,于谦只有死路一条。杀了于谦就可以否定朱祁钰继位的正统性,自己复辟才会师出有名。


总归一句话,都是“权力”在作祟,为了稳固自己的皇位。


历史小跟班


明英宗朱祁镇,因为太监王振的忽悠,开始出兵北上攻打瓦刺结果导致兵败,五十万大军败给了也先。

这场战役就是历史上的土木堡之变,在这个战役当中朱祁镇被俘虏了。他有大明的皇帝,变成了瓦刺的俘虏。

一个皇帝当了俘虏,按理说朱祁镇可能会死在也先手里的。

毕竟在明朝之前,也就是宋朝的时候,宋徽宗和宋钦宗也被敌国的人给俘虏走了,他们就是死在了女真的地盘上。

可是,对于朱祁镇来说,他比较幸运的是,这个也先并没有想要杀掉朱祁镇。也不知道朱祁镇他有什么样的魔力,反正只要接触他的人几乎对他都很好。

当然了也先对朱祁镇好,是因为朱祁镇有利用价值,毕竟他是大明的皇帝,若是把他当做俘虏,来要挟大宋的臣子给也先送一些金银财宝,吃的穿的岂不是更好。

说白了也先就是把朱祁镇看成了自己的取款机。

可是,也先的这个美梦最终破灭了,他手里的朱祁镇已经没有任何利用价值了。因为在朱祁镇被俘虏之后,于谦等重臣就让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当了大明的皇帝。

朱祁镇已经不是皇帝了,因此他也没有任何用了。

朱祁镇成了俘虏,连皇位也丢失了,大明根本就没有人想要来救他,你说在这种情况下,朱祁镇是不是要恨死于谦了。

若不是于谦等人重新立了新皇帝,他岂不是就不会受苦了。当然了事实上于谦新立皇帝,是延续了大明的寿命。

只不过这种挽救是以牺牲朱祁镇的幸福为代价的。朱祁镇在也先这里当了一年的俘虏,他就被也先给放走了。

朱祁镇死里逃生,他再次来到大明之后,朱祁钰担心他给自己争夺皇位,把朱祁镇给软禁了起来,朱祁镇再次过上了猪狗不如的生活。

可是,这种日子朱祁镇并没有过多久,朱祁钰就因病驾崩了。然后经过一些人的操作,朱祁镇又开始当了大明的皇帝。

他在当了大明的皇帝之后,于谦就开始倒霉了。因为拥立朱祁镇当皇帝的人,都是于谦的政敌。

再加上于谦这个人对于朱祁镇来说,真的是害过他的人。因此,于谦就在这种政敌的打击之下,被杀害了。

当然了于谦本来就是忠臣,他做的任何事情,都是为国家为人民考虑的。到了后来,于谦也得到了明朝皇帝的平反,他确实是被冤杀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