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就是一起一落;就在一個“樁功”,一通百通,一滯百滯

太極就是一個起式,一個收式。得著了就得著了,得不著就糊塗去吧!

正所謂“得其一,萬事畢。”一通百通,一滯百滯。從樁入拳是進階,拳不離樁是根本。一個式子一個式子的學習與積累,這屬於加法。有加就得有減,最後終歸是從疊加的式子裡化繁為簡。簡而又簡,合乎於道矣!

太極拳就是一起一落;就在一個“樁功”,一通百通,一滯百滯

學習的過程就是“為學日益”,而練來練去的最終的目的就是“為道日損”。所以,樁練到了一定的程度之所以必須要練拳,就是為了在動態的變化之中求不同姿勢下都能做到接骨鬥榫。這就好似練習打乒乓球,在直來直去的固定落點下能夠接發自如後,就要開始在落點的變化不定中強化接發自如。而後者想要有接發自如的可能,又必須要基於前者的接發自如。這就是從樁入拳,拳不離樁的一個道理案例。

樁和拳猶如陰陽。陰陽和合,方為太極。所以,千萬不能重此輕彼。樁是不動的拳,拳是活起來的樁。這是真一不二的至理。每走一個式子,得都是樁裡出來的東西。走的要慢,要勻,要靜,要整,要走出勁路來,不能斷;上下,前後,左右的轉換要猶如陰陽魚一樣的轉換圓活。沒一處是空的,但又沒一處不是空的。這是非常矛盾的一個事兒。練不到永遠不知道,練到自知。

太極拳就是一起一落;就在一個“樁功”,一通百通,一滯百滯

每個動作完成的瞬間,要坐腕,立掌,氣沉,腹鼓,腰松,胯落,膝活,腳舒。自然呼氣,勁貫指梢,力達毛,甲,舌,齒。周身空洞卻又有充實之感,這種感覺是因為筋骨的合理搭建形成的鬆緊適中,而讓勁力能夠敷於皮毛之上的效應(皮毛要攻)。身體裡面不能感覺有力,否則,就是還沒有化淨,瘀滯在內裡,勁路就不會通暢。

這些要點必須要一一做到,直至能夠全部瞬間做到。這步練法叫做定式練法,是基於無極樁到渾圓樁,渾圓樁到活步樁,活步樁再到每一個拳式的這麼個過程。這是最系統的一種科學合理的練法,人人可以複製,個個能夠成就的法門。式子完成的瞬間,變轉下一個式子不能有大形(大動),而是那種極細極微的蠕動,是好似周身肌肉的點變。這是極為高深的。練對了,練著練著就能進入這個層次。極為玄妙!

太極拳就是一起一落;就在一個“樁功”,一通百通,一滯百滯

太極拳是一種外呈柔和之象的拳術。但其外表惑人的內裡卻是勁的暗流湧動。是一種蓄而不發,含而不露的練法原則。但想達到這種效果必須要按部就班的練才行,必須要在樁上得著東西才行。它的這種含蓄在爆發的時候,完全是從腰身上出來的。不在手,在手就錯。手是接觸點,驚炸在丹田,抖擻在腰身!

過去的老拳譜有“三回九轉是一式”之說。一式就是一下,就是那個整勁兒的瞬間收放。如果把這個勁兒比作精鋼,那麼拳式的練來練去就好比對勁兒這個鋼的千錘百煉。最終的目的無非還是迴歸到這個勁兒上罷了。至此,則“拳無拳,意無意,有意無意是真意。”任何的突發事件的反應都是無形無相,無招無式,信手拈來,隨手而為。這也正合老子所言:“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而無不為。”這句話在拳裡是實實在在的體現,而不是空洞的說理。只要按部就班的練,讓拳動而不散,處處都含著樁裡的玩意。相信,你的太極世界與之過往將不再相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