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化療或放療後如何評價有沒有效果?

趙小白ZXB


癌症化放療後腫瘤會縮小甚至是消失,這是最簡單、最直觀的效果評價。

這個不難理解。

目前對腫瘤治療後(實體瘤)療效的評價多參照RECIST1.1標準,核心內容就是,有可測量的病灶,根據治療前後腫瘤大小和腫瘤病灶數量的變化來評價療效。一般腫瘤縮小或腫瘤病灶數量減少就認為治療有效,並且根據緩解程度可以分為CR(完全緩解)、PR(部分緩解)、SD(穩定)、PD(進展)等四種情況。

不過,有些癌症,存在的是不可測量病灶,比如骨的病灶、腦膜病灶、胸腔/心包積液、淋巴管播散或一些囊性變的特殊病灶等。這種情況下可以根據患者PET-CT的檢查結果、患者的症狀、胸水/心包積液的增多或減少、腫瘤標記物的變化等,綜合評價。

總之,評價有沒有效果,根據的是腫瘤是否有縮小,病灶數量是否有減少,症狀是否減輕,胸腹水是否減少或消失,腫瘤標記物是否下降等綜合評價出來的結果。


深藍醫生


癌症放療、化療到底有沒有效果,這是病人最關心的問題,畢竟放化療的毒副反應比較大,如果沒療效還白白承受了毒性,不僅浪費了錢還損害了身體,是一件得不償失的事。在癌症病人治療過程中,醫生對每一次的放療或者化療都會進行綜合評估,判斷效果如何。判斷的依據主要通過三方面。

1.症狀 這個是病人自身感覺最顯著的地方,如果治療有效,原有的症狀會有所緩解,比如食管癌進食梗阻,放化療有效的話,梗阻症狀會減輕。伴有疼痛的病人治療有效的話,疼痛會有所改善。無法手術的肺癌病人如果放化療有效,咳嗽、痰中帶血及氣喘症狀會減輕。此外,患者的體重、胃口和精神狀態也是評判效果之一,體重增加、胃口好轉、精神狀態好轉,說明治療起到了作用。所以,每天醫生查房都會仔細詢問病人的情況,包括吃喝拉撒,都要記錄在病歷中。

2.腫瘤標誌物檢查 雖然腫瘤標誌物特異性不高,但對於腫瘤標誌物異常的病人來說,這個檢查在評估病情及治療效果中能夠發揮很重要的作用,具有重大意義。所以,每次住院化療或者放療前後都要複查腫瘤標誌物,前後對比,看數值是上升、下降還是基本穩定,直觀的觀察變化幅度,可以大致判斷治療效果。但腫瘤標誌物不能作為評判療效的依據,在療效評價中僅起著輔助作用。

3.影像學檢查 影像學檢查是腫瘤放化療評估療效的依據。包括CT、磁共振以及PET-CT,淋巴瘤病人使用PET-CT評估療效最合適,而其他實體瘤患者使用普通CT複查就足夠了。目前臨床使用的都是RECIST實體瘤評價標準,分為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穩定(SD)、進展(PD)。一旦評估為PD說明治療無效,需要更改治療方案。

完全緩解(CR)指所有目標病灶消失,任何病理性淋巴結(無論是否為目標病灶)的短軸值必須<10mm。

部分緩解(PR)指以基線病灶長徑總和為參照,所有目標病灶長徑的總和至少縮小30%。

疾病進展(PD)指所有目標病灶長徑的總和至少增加20%或者出現新的病灶。

疾病穩定(SD)是指基線病灶長徑總和有縮小但未達PR或有增加但未達PD。

對於化療病人來說,每2週期(6~8周)的重新評價是比較合理的,在特殊的情況下應調整為更短或更長的時間。比如乳腺癌相對來說癌細胞生長緩慢,可以治療3週期後複查,而像胰腺癌、小細胞肺癌病人可能需要更短的時間複查來評估療效。放療的評估同樣如此,一般在放療療程結束後一個月進行復查。


胡洋


這得看化療或放療是在治療的什麼階段來說,進一步講就是化療後放療是在術前還是在術後。

首先看術前的放化療療效如何評價。有些腫瘤因為局部進展明顯或可以侵犯周圍的組織或臟器,直接手術切除困難並且有可能導致癌殘留,一般先行2-4週期的新輔助化療(進展期胃癌)或新輔助放化療(局部晚期的食管胃交界癌也叫賁門癌);還有一種情況不一定是腫瘤切除困難,只要是中期就需要術前的放療或放化療,典型代表就是進展期的中低位直腸癌,這個部位的直腸癌術前放療或放化療可以顯著降低術後的復發風險。

對於實體腫瘤的療效評價標準學術界有幾種方式,最常用的就是RECIST標準,以解剖學為基礎的腫瘤負荷評價標準。通過測量靶病灶和非靶病灶的長短徑,及是否有新發病灶,與治療前相應的病灶進行比較,得出治療效果如何。治療療效的評價指標有:

完全緩解(CR):所有目標病灶消失,任何病理性淋巴結短軸必須小於10mm。

部分緩解(PR):以臨界半徑的總和為參照,所有目標病灶半徑的總和至少減小30%。

疾病進展(PD);以所研究(目標病灶半徑)的總和最小值為參照(包括最小值等於臨界值的情況),所有目標病灶半徑的總和至少增加20%,另外,半徑總和增加的絕對值還必須大於5mm(注:出現新的病灶也可認為是惡化) 。

穩定(SD):以所研究(目標病灶半徑)的總和最小值為參照,既達不到部分緩解標準、也達不到疾病進展標準者。

除了測量病灶的長短徑以外,目前部分臨床研究還建議根據PET/CT的病變SUV值的變化來判斷治療效果,這屬於功能性的評價指標,可以作為解剖評價標準的補充。

對於根治術後輔助性的放化療效果評價,目前沒有可測量的指標,很難去評價。只能看患者經過治療後是否會出現復發或轉移,以及術後到出現復發的時間長短(無復發生存時間,PFS)來評價化療或放療的意義。當然,這屬於馬後炮,但是在治療之前目前的確沒有好的預測方法,學術界在一直研究尋找可靠度療效預測指標,到目前還是比較遺憾,沒有發現可靠的預測指標。只能寄希望於不久的將來,如果能夠尋找到好的預測療效指標,可以做到更好的個體化治療,有的放矢。


北大腫瘤張成海醫生


您好,我是李繼臣主任,一位中醫腫瘤科的老中醫,能有幸回答您這個問題,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現在醫療技術很是發達,每一年都會有新的科研成果問世,治療癌症的方法也是如此,醫學家也是不斷的努力,不斷的去發現治療癌症的新方法,雖說如此,我們一直延用的放化療療法仍然是一直沿用,作為手術後的輔助療法屢用不鮮,因為手術只是切除了我們肉眼可見的癌細胞,要想把躲起來的癌細胞殺死,結合放化療化學藥物去清除似乎成為了一個必經之旅,但是,如何才能去評估放化療有沒有效果,簡單點說,如何評估癌症放療或化療是否殺死了那些殘存的腫瘤細胞呢?

這確實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值得好好的去思考,畢竟我們只是盲目的從於這個過程,沒有去評判結果,也是不好的,我們只有知道了效果如何,才可以根據這次結果去判斷到底如何進行下一個療程,也是為了下一步更好的治療病人去考慮,那下面我們就來具體看一下如何評價。常用的評價方法有:

第一, 最常用的方法是影像學檢查,這個評估是比較直觀的,採取前後對比的方法,也就是用化療之前和用化療之後的幾周的CT影像進行對比,看其指標指數的變化。

第二, 腫瘤標誌物檢查,腫瘤標誌物下降的維持時間,以及下降的程度都可以間接的反映效果。

第三, 病理診斷,就是醫生在顯微鏡下觀察腫瘤的情況,看有多少腫瘤細胞被殺死了。

通過以上三種簡單方法評估之後,如果發現放化療沒有什麼效果,那麼一定要及時更換輔助療法,以防耽誤後期的治療,延誤病情。可以換用中醫的保守療法,中醫療法作為輔助治療癌症,也是有很好的效果的,一般來說,常用的有中醫經穴埋植術和中醫三位一體療法,它們是中醫方面研究出來的治療癌症的最新型微創療法,不僅可以很好的緩解癌症,抑制癌細胞擴散轉移,還可以調理身體,提高抵抗力,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

我是李繼臣主任,和癌症打了一輩子交道,大家有什麼關於癌症的問題可以在評論區進行留言或者直接私信,我會盡力為大家一一回復。


中醫腫瘤齊冬梅醫生


腫瘤放化療之後,怎麼知道有沒有效果,醫生將實話說了出來!


一般在化療實施2-3個週期之後,須做一次評估,以確定其療效,多半是可以做一次影像學掃描檢查,以觀察原先的轉移灶增大或縮小,有無新的轉移灶出現,則您的腫瘤醫師常會終止原先實施的方案,或考慮更換另一方案。

當然,如果複查發現轉移灶縮小或數目減少,甚至轉移贊穩定未見進展2個月,則均說明是有效的。不管是好轉或穩定,長鬚歷時2個月左右或2個治療週期,這就是為什麼在開始要耐心等待,以作評估的原因。

您必須瞭解,醫師有時並不需作影像學掃描,即可作出評估,如發現頸部有腫大淋巴結,則只須用尺測量其大小,進行動態觀察即可。又如您肝腫大且有腫塊,不但可以測量也可查血,根據其血中標記物的升降,就可客觀地評價其療效。當然,結合影像學檢查所見,就可更為全面地進行評估。當然,症狀的改善與否,也是一項重要的評估指標。如疼痛減輕,食慾改善,疲乏感好轉,體重增加等均是化療有效的跡象。提示:所謂化療有效,是指病情未惡化,一般每2~3週期作一次評估,只要化療有效,而您又能耐受化療的副作用,則化療就持續的進行,而不必受限於幾個週期。

如何抑制癌細胞生長擴散,延長病人生存期?

近些年來,天然產物治療癌症因其整體治療、毒副作用小、無藥物依賴等優勢引起了人們的不斷關注和研究,因此成為主要的抗癌新藥來源。自2007年以來,己經有12種天然產物及其衍生物被用於癌症治療,有許多報道表明天然產物可以克服腫瘤耐藥性。

對於腫瘤病人,臨床醫生建議結合今抗刺果番,今抗刺果番被俗稱為“癌症殺手”。今抗是天然刺果番荔枝有效提取物,刺果番具有發展為天然抗癌藥的潛力,在南美和非洲等地,刺果番己經被用作抗癌藥物來治療癌症和腫瘤。有許多研究表明刺果番荔枝具有抗癌效應:託雷斯和他的同事研究表明該植物的提取物可以抑制腫瘤的生長及轉移,體外實驗發現該提取物能使得癌細胞發生凋亡,在小鼠模型研究中可以抑制腫瘤的生長和轉移,這可能是由於刺果番提取物能降低腫瘤細胞的新陳代謝,最後使細胞死亡。


林醫生說見聞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放療和化療是非常重要的治療手段,化療或者放療和如何評價治療效果,有很多方法來評價,我來大致的給大家科普一下。

首先,我要聲明的是,這些評價標準主要是針對術前新輔助放化療,或者復發轉移以後行輔助治療的患者。如果手術已經把腫瘤切除,術後的輔助放化療是無法評價療效的,因為肉眼可見的腫瘤已經切除了,放化療只是殺滅肉眼看不見的,散在的腫瘤細胞,目前的醫學技術還無法檢測和跟蹤這些腫瘤細胞。

對於新輔助治療的腫瘤,評價指標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臨床檢查

醫生通過查體,來了解腫瘤的縮小情況。適用於體表的腫瘤,例如乳腺癌,體表淋巴結轉移,直腸癌等等。醫生通過體格檢查,可以大致瞭解腫瘤的退縮情況,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是比較主觀。

(2)影像學檢查

這是主要的評價指標,根據B超,CT,MRI等檢查,瞭解腫瘤的大小有沒有變化,有沒有新發的腫瘤。根據病灶的大小變化,國際上最常用的是RECIST標準,可以分為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疾病穩定,疾病進展四種情況。RECIST標準使用於實體腫瘤,也就是病灶是可以測量的。目前,還有人推薦使用PET/CT來評價治療效果,瞭解病灶在治療前後造影劑的攝取情況,適用於淋巴瘤等血液系統腫瘤。

(3)腫瘤標誌物

腫瘤標誌是一種比較簡單和方便的檢查手段,只需要抽血化驗即可,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以大腸癌為例,瞭解治療前後CEA的變化情況,如果CEA下降的越多,說明治療效果越好。但是,有很大一部分患者,治療前後,腫瘤標誌物的水平始終位於正常範圍內,這樣就不能利用腫瘤標誌物來評價療效了。

(4)循環腫瘤細胞

檢測外周血中,循環腫瘤細胞的變化情況,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檢測手段。大部分還處於臨床研究階段,沒有大範圍在臨床範圍使用。目前在乳腺癌和結直腸癌中應用最廣泛。

(5)病理診斷

病理診斷是最可靠的,術前做了一段時間的新輔助治療後,最後將癌變組織切除,然後送去病理科,病理科醫生在顯微鏡下觀察腫瘤的退縮情況,有多少腫瘤細胞死掉了。病理評價新輔助治療效果是最準確,最靠譜的,有一個腫瘤消退分級(TRG)標準,專門用來評價腫瘤細胞消退情況。如果腫瘤細胞沒有退縮,術後可能就需要更換新的化療方案了。

這是常用的幾種評價方法,如果大家有任何問題,歡迎留言諮詢。更多醫學科普,請關注我。


普外科曾醫生


目前為止,癌症的治療除了外科手術之外,還有化療和放療兩種主要方式,那麼,如何評價化療和放療對癌症到底有沒有效果呢?化療是用特殊的藥物來治療疾病,放療是用高能電子束照射而組織,使得癌細胞大量死亡。

通常而言,對於診斷癌症的效果,優先採取的是通過造影技術來診斷。造影術是通過造影劑的應用,在特殊光線的照射下,使得腫瘤病灶和正常組織產生不同的陰影類別。進而診斷腫瘤病灶的擴大或者縮小,這對於放化療的治療效果判斷具有十分大的作用。

第二種,體檢常見的腫瘤標誌物。腫瘤標誌物是指特異性存在於惡性腫瘤細胞,由惡性腫瘤細胞產生的物質,或者是機體對於癌症細胞的刺激而反應產生的特殊物質。例如甲胎蛋白是診斷原發性肝癌最常用的檢查項目,目前絨毛膜促性腺激素也可以用於診斷女性卵巢癌。通過對腫瘤標誌物的檢查判斷,腫瘤標誌物的上升下降,從而判斷癌症的進程,進而就可以用於放化療療效的監測

第三種就是近年來出現的新技術循環腫瘤細胞檢測。循環腫瘤細胞就是突破基底膜,進入到人體外周血當中的特殊腫瘤細胞。通過對循環腫瘤細胞的監測,可以實時監測腫瘤的動態,評估放化療的治療效果,實現實時的個體治療。

以上三種是較為常見的放化療治療效果監測指標。

從事腫瘤科工作14年,擅長呼吸系統,消化系統,血液系統等惡性腫瘤的早、中、晚期化療、生物治療及分子靶向治療。


醫聯媒體


首先從腫瘤大小直觀上評估,放化療的療效評估分為四種:CR(完全緩解)、PR(部分緩解)、SD(穩定)、PD(進展)

根據不同的標準進行評價,最常用的的是RECIST標準來評價實體腫瘤治療效果。首先治療前確定所有腫瘤的長徑之和。比如有3個腫瘤,大小分別是3x2cm,4x2cm,5x3cm,那麼長徑之和是12cm。

如果治療後原來的病灶完全消失了,稱為CR(完全緩解),病灶有縮小,長徑之和縮短30%以上,稱為PR(部分緩解),病灶增大,長徑之和增加20%以上,或者出現新的可測量病灶,稱為PD(進展),介於進展和部分環節之間的都叫SD(穩定)。所以加入腫瘤稍微長大一點,或者稍微縮小一點,都只能叫SD(穩定)。但是一般評估療效只要是CR/PR/SD三種,都稱為疾病控制率。

除了腫瘤的大小,從其他途徑也可以判斷放化療的效果。比如症狀,本來有疼痛的,治療以後不用止痛藥也不痛了,當然也算有效;或者有腫瘤標誌物的腫瘤,比如前列腺癌,治療後PSA指標明顯下降了,也稱為有效。

再順便說說放化療的分類:第一類是根治性放療或者化療,就是說單靠放療或者化療就可以治癒的癌,比如前列腺癌的放療和絨毛膜癌,精原細胞瘤的化療;第二類叫新輔助化療,就是發現腫瘤,先做化療再手術,提高治癒率,減少複發率,比如膀胱癌,乳腺癌;第三類叫輔助化療/放療,就是做完手術後進行化療,減少復發,比如胃癌;最後是姑息性化療/放療,這類是晚期病人,已經無法治癒,但是比如有骨轉移疼痛難忍,可以只對骨頭做一些姑息性的放療,雖然不能整體控制疾病,但止痛效果還好。

所以放化療的療效如何,首先是看做放化療的目的是什麼,是根治性,還是輔助,新輔助,假如是姑息的治療,那麼效果肯定就很一般了。而姑息性放化療在中國佔了很大一部分,多數效果肯定不好。所以多數人才會認為,放化療都是沒什麼用的。


泌尿腫瘤外科鮮醫生


癌症似乎是一種讓人聞風喪膽,人人畏懼的疾病。似乎癌症就預示著死亡。事實上,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許多癌症在早期都變得可以被治癒。


在癌症的治療上,不外乎三種治療手段:放療、化療和手術。這三種治療方法會根據病人具體情況,單獨或聯合使用。

由於早期的化療藥物和放療的儀器技術效果不理想,許多人在意識中還存有放化療療效不佳還會對人體帶來巨大傷害加速病情惡化的想法。然而,如今的醫療技術已經越發成熟放化療的精準度和療效都有顯著提高。對於身體條件較好的癌症早期患者,放化療的效果十分樂觀。

相比於手術,放化療還可以更大程度的保存相應器官。而無論手術還是放化療都有一定的複發率,這取決於癌症本身的特性和患者自身情況。而放化療本身確有治好部分早期癌症的可能性。


KK健康


病理學上講,每一個患者前因後果,是一個過程的發展,要把這個結果估計到位方可實施詒方案。癌在病灶前這個時期如是幼苗茵可根除滅掉可放化療。如菌堅固以付出後放化療也見不了效了,採取託散結締手術治療不是不可以。但要把風險降到最低線度實施,方保人財兩空的局世。人早晚走這條路。讓患者家屬認清病因病狀病況和人自身的反應,要自強,不要悲觀,走樂觀主義,病自然在正治反治中有更好的結局。病有些小方可解大患也,慢慢也會好起來的。萬事都有前因後果,就是當時貪戀一時違被自然生活規律的好處,自覺自己沒事,等事出現以晚了,勸世人多學點醫道,藝不壓身,保自己一生平安。出醫理家園,大老土,修地球的莊稼人評論,本人對佛道醫眾家學說,還有古今風念時代的看法。這裡可是百科全書的經典,對宇宙間哲理人生的見證。世上無對錯之分,只有去一步一腳印出實效,見成果,方可信服。說不如去做,做出來讓大家到底看癌放化療對人體有沒有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