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德軍的MP40衝鋒鎗,性能中庸,卻爲何廣受好評?

馮江瑞



1938年,德國軍火製造企業厄馬公司接到指令,設計一款全新的衝鋒槍,這就是MP40的前身,MP38衝鋒槍,彈夾從槍身下方插入,解鎖按鈕設在槍身左側,可摺疊金屬槍托代替了傳統木質槍托,使得它更為輕便靈活,能在狹小空間內使用。全新的復進簧系統,能夠讓MP38的射速達到每分鐘350到400發。

到了1940年,MP38的改進型,MP40出現,由於MP38大部分構件和槍身使用了德國緊缺的航空金屬材料,鋁,所以MP40的大部分構件和槍身主要應用了低碳鋼板衝壓件和樹脂。為了實現裝備制式統一化和可替換性,MP40的復進簧採用了與MG42機槍的同款,以及帶一體化撞針的槍機,讓射速進一步提高。根據美軍對繳獲的MP40的測試,MP40的最高射速可達到每分鐘519發,美軍把它戲稱為"打嗝槍”,給出了80分的總評,當然啦,美軍給自己M3衝鋒槍的打分是95分(有點偏心)

一支MP40的造價為60帝國馬克,相比之下MG42機槍是312帝國馬克,所以在二戰德軍普遍“質高價高”的武器中間,MP40算是一種經濟實惠,製造簡單的基本武器,主要製造商是三家:厄馬,斯太爾和黑內爾公司,僅僅在1944年,德國就生產了156萬支MP40。

每個使用 MP40的德軍士兵,標準彈藥攜帶量為6個滿彈匣,每個彈匣攜彈32發。MP40使用標準的魯格08型9毫米*19毫米派拉魯姆手槍子彈,有經驗的老兵一般會給自己的彈匣裝彈28到30發,因為如果裝滿32發,反覆使用過的彈匣內的彈簧力就會降低,進而會出現供彈不到位導致的卡殼或者撞針撞空等故障。

為了攜帶彈夾,德國士兵作戰服上會佩戴兩個暗褐色皮製彈夾套,每個彈夾套擁有三個子套,用以放下三個彈夾,但戰爭後期隨著德國物資的匱乏,彈夾套逐漸變為深綠色帆布制,彈夾套的揹帶上還會有一個小口袋,安放彈夾裝彈器。

首先裝備Mp38、40衝鋒槍的部隊是德軍傘兵部隊,1940年初,開始裝備德國陸軍部隊。每個步兵班中,一般都是負責指揮的班長裝備一支MP40 ,裝甲擲彈兵師中的半履帶車輸送司機,也會裝備MP40用以自衛。在東線戰場的嚴寒中,MP40的耐用性受到了考驗,嚴寒會讓它的撞針變得脆弱,槍管內的潤滑油也會凍結,所以東線老兵會青睞更加皮實,使用彈鼓,攜彈量更大的蘇聯波波沙衝鋒槍,後來德軍也開發了能攜帶兩個彈匣的MP40,但重量比原來重了一公斤多,穩定性也不好,所以沒有得到廣泛使用。

二戰後,大量MP40被裝備荷蘭,挪威,甚至法國軍隊,以及一些南美國家的陸軍,甚至有部分MP40輾轉到了越南,被北越正規軍和越盟游擊隊使用。


晴天有時下豬


首先,MP40衝鋒槍並不是一款性能中庸的衝鋒槍,相反,它是一款性能最優良的衝鋒槍。在二戰期間深受德軍作戰部隊的歡迎,在近距離作戰時可提供密集的火力。MP40在二戰期間不但裝備了德軍的裝甲部隊和傘兵部隊,在步兵單位的裝備比率也在不斷增加,優先裝備德軍第一線的作戰部隊。

MP40衝鋒槍,是雨果‧施梅瑟設計出MP36衝鋒槍的改良版本。1938年,德國埃爾馬兵工廠的設計師海因裡希·沃爾默將MP36衝鋒槍改進,並定型MP38開始生產,以裝備德軍。

在戰爭期間,德國軍方考慮的主要問題就是如何能簡化生產工藝降低成本,同時又能保證武器的精良。為了滿足這一要求,埃爾馬兵工廠用大量衝壓、焊接工藝的零件來代替MP38衝鋒槍的機加工零件,另外設計師海因裡希·沃爾默又針對保險機構進行改進,(MP38衝鋒槍保險簡易並不可靠,受到大震動時較容易走火)。在經過這些改進後的衝鋒槍被命名為MP40衝鋒槍。

由於簡化生產工藝,因此MP40衝鋒槍零件可以在各工廠分頭生產,在總裝廠統一裝備,這樣的製造方式方便大批量生產。甚至在後期,一些非軍工企業也能生產MP40衝鋒槍的零件,在1940年至1945年,共生產了超過100萬支的MP40衝鋒槍。

MP40衝鋒槍雖然結構簡單,但設計非常精良,發射9毫米口徑魯格彈,以直型彈匣供彈,採用開放式槍機,圓管狀機匣,去掉了槍身上傳統的木製組件,握把及護木均為塑料,簡單的摺疊式槍托使用鋼管制成,向前摺疊到機匣下方,以便於攜帶,槍管底部的鉤狀座可由裝甲車的射孔向外射擊時固定車體上,非常方便,深受德軍士兵的喜愛。

在二戰結束之後,MP40衝鋒槍還活躍在二戰後多個局部戰場上,甚至在2011年敘利亞內戰中還能看到它的身影。


鼎盛軍事


MP40衝鋒槍可不是性能中庸的武器,應該說這是二戰期間最優良的自動武器之一。

它不僅在德軍中被大量使用,而且在世界各地廣受歡迎,至少有24個國家曾先後裝備過這種衝鋒槍!

MP40衝鋒槍全重4公斤,配備32發彈匣。射速每分鐘500發,有效射程100-200米。在近戰中可以提供密集火力。

但是,在與同類型衝鋒槍相比比它的火力並不出色。比如湯普森衝鋒槍的射速為每分鐘700發,相當於MP40的1.4倍。所以,如果兩種武器相遇,MP40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壓制。

最關鍵的是這種武器生產成本低,一支MP40的生產成本僅有25美元。在大規模戰爭中,成本和產量將決定一切。

MP40衝鋒槍不光在二戰時期被大規模應用,在二戰結束後仍然活躍在戰場上。一直到2011年利比亞戰爭的時候,還有人在使用這一武器。


遊者走天下


說中庸沒錯啊。

MP40不是一把完美的槍。本身衝鋒槍的設定已經註定了不完美。



但是,從我們的文化層面來講,中庸之道才是最可取的。

為什麼說它不完美呢?

一:比精度,不如索米。

幾乎可以理解成波波沙的原型,看起來毛子就從它身上抄了不少東西走。

如果衝鋒槍裡有號稱完美的話,索米可能是最接近完美的一把。

900發的射速,重槍管帶來的媲美卡賓槍的高精度和極好的穩定性,除了彈匣彈鼓以外一點衝壓件都沒有的做工,以及配裝了彈鼓後71發的容彈量。簡直完美。

就是太長太重了,而且生產週期太長。之前有資料統計芬蘭生產一把索米需要15個工作日。這在戰時基本上就是廢了,後勤絕逼跟不上。直接導致產量只有15萬把,都不夠裝備一個集團軍,也就只能給芬蘭這種小國打打游擊用用。

二:比射速,不如ppsh41波波沙。mp40的500發的射速在二戰主流衝鋒槍裡算是比較低的。不像大波波撒了歡站擼可以達到900發的射速。

不過射速太高不一定是好事,那強烈的槍口抖動和巨大的後坐力極其考驗射手的技術。

也就是俗稱的壓槍。。。

大載彈量。實戰的時候真正配帶彈鼓的比例並不高,畢竟彈鼓又粗又大又重,而且極其容易壞。。。
而 35發彈匣的版本並不比mp40的32發高到哪裡去。

而且木質槍托在二戰時期,尤其是二戰後期完全屬於奢侈品。。。所以毛子也推出了全衝壓件的pps42,也沒有配發相應的彈鼓。

為什麼會有德軍揀pps用呢?

基本上這事都是黨衛軍幹出來的。。,作為著名4等人,98k都不一定滿配。。。別說作為手槍和步槍射程範圍內,50米以上兩百米以下的補充武器了。而且ppsh41和pps42的產量也確實太高了一點。。。1200萬把。。,是mp40的10倍。

不過ppsh作為二戰神槍還是有道理的,丫是二戰衝鋒槍裡最好看的一個。。。

三:比威力不如湯普森,芝加哥打字機的名頭不是白來的

就一點,mp40就能完勝,打字機一把要價 209美元,簡化了無數工藝後價格仍高達49美金,還只是成本。財大氣粗的美國佬也只生產了140萬把,基本上和mp40持平。

而且,.45口徑的子彈太重,所以20發彈匣的版本大行其道,反而只有黑幫分子熱衷使用100發彈鼓,可能覺著頻繁換彈匣太過娘炮。。。

四:生產簡單不如斯登。。。那貨就是個打黃油的,據說熟練工人9分鐘就能做一把,單價不超過9英鎊。。。

但是那貨除了便宜沒有任何可取之處,用它要勇氣的,磕一下就會走火的神器啊,你用斯登的時候還敢和你並肩作戰的那一定是真愛沒得跑了。

太醜了圖都不高興貼,英國人的審美絕逼有問題。

所以啊,精度不如索米,速度不如波波莎,威力不如打字機,價格不如斯登。可以換一個順序說,比索米便宜且生產容易,比波波莎好操控,比打字機輕且便宜,比斯登任何方面都好。

所以是很中庸的啊,性價比很高


滿船清夢壓熙和


我們在討論武器的優劣時,更應該將其和同時期的武器進行對此,這樣才能獲得更加客觀的公正的結論。

首先說MP40衝鋒槍,其整體採用金屬部件,而且由於採用的是衝壓工藝,所以製造方便,而且重量也不大,攜帶起來很方便。其使用的9毫米巴拉貝魯姆手槍彈性能優秀,至今也是很多衝鋒槍和手槍的彈藥。其射擊後坐力不大,容易操作。

相對於美國著名的湯姆遜衝鋒槍,MP40輕便了不少,MP40設計有摺疊槍托可以減小體積,而湯姆遜則體積較大,重量也大。而由於湯姆遜使用的是更大口徑的.45手槍彈,後坐力較大,射擊精度不佳。而且再加上湯姆遜的重量更重,所以使用起來也會更累一些。不過湯姆遜的優勢就在於彈藥威力更強,但是打不準就意味著沒有太大的作用。

而蘇聯的波波沙衝鋒槍,相對於MP40有一定優勢,首先是耐用,而且彈容大射速快,能有更強的火力,MP40的射速比較慢,彈容太低,火力相對而言較為羸弱,因此往往佔據不到太大的優勢。而且蘇軍衝鋒槍配發量極高,遠比MP40的數量大。不過MP40的精度要比波波沙好一些。

另一個就是著名的英國司登衝鋒槍了,不過司登衝鋒槍製造極為簡陋,很容易走火,甚至摔到地上都有可能走火,在這點上MP40要比司登好了不少。而且其彈藥和MP40通用,都是9X19毫米彈藥,作戰時英軍德軍是能用敵方彈藥的。

整體而言,MP40確實是一款比較中庸的衝鋒槍,其製造精良,使用的彈藥後坐力低,較低的射速也容易控制,所以對於一些新兵,游擊隊員等而言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此外,像工作在狹小空間的坦克手,飛行員等,也是比較喜歡這款衝鋒槍的。


戰爭之王


二戰德軍的MP40衝鋒槍整體性能上非常優越,在蘇聯波波莎衝鋒槍出現之前,MP40衝鋒槍整體性能上一直是世界第一,因為成熟可靠直到80年代還有國家在使用。

德軍的MP40衝鋒槍主要有兩個缺點:一是射速較低,射速不過每分鐘500發;二是裝彈量較少,只有32發。但這兩個缺點只有在面對蘇聯波波莎衝鋒槍的時候才會體現出來,剩下比對著美國的湯普森衝鋒槍、英國司登衝鋒槍都不差。

但是德軍的MP40衝鋒槍優點很明顯,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這種級別的戰爭中:

1、MP40衝鋒槍和其他的德國武器不同,製造工藝非常簡單,德國大大小小的工廠甚至於民間作坊都能生產;價格低廉,適合大規模裝備德軍。整個二戰德國差不多生產了120萬支MP40衝鋒槍裝備一線部隊。

2、MP40衝鋒槍射擊的穩定性和精度高,後坐力很小,甚至於少年和女人都能用。這使得該款武器很容易上手,不用經過長時間訓練。

3、MP40槍身短小,槍托部分還能夠摺疊,摺疊後長度僅62釐米,比同時期的英美裝備短20釐米以上,非常便於攜帶。

可以說德軍的MP40衝鋒槍性能完美的符合設計初衷,是一款非常適合裝甲兵,傘兵和山地部隊的武器。只不過後來隨著生產數量的增多,逐漸裝備到德軍一線步兵手中後才體現出了前文中所說的缺點。


當狗容易做人難


德國武器以精緻高效著稱,但也不能迷信。

1、二戰之後美國人的靶場測試。試驗方法:在50碼距離,以3發點射.5發點射.10髮長點射發射100彈,確認命中在152.4mm內的彈頭數。測紙結果:MP40後坐力中等,精度50碼100彈中81發。湯姆遜M1後坐力中等,精度50碼100彈中89發。PPSH41後坐力小,精度50碼100彈中90發。MP40精度墊底,主要原因應該是沒有木製槍托的支撐。

2、射速,PPSH41完勝。

3、子彈,同等距離7.62mm託彈殺傷力優於9mm帕彈。有的人對這點肯定不服,但這是事實,對於軍用手槍、衝鋒槍來說,7.62mm託卡列夫彈的射程和穿透力都比帕彈大,帕彈停止作用好。而說到現在帕彈大行其道,應該是主義的勝利。

4、結構和維護性,PPSH41完勝。

5、火力持續性和密集性,PPSH41完勝。

6、便攜性,空槍質量PPSH41比MP40輕,但帶71發彈鼓後比帶30發彈夾的MP40重,這點對於北歐人種和斯拉夫人種來說基本上可以無視。

因此,二戰期間的實戰中,特別是像斯大林格勒戰役這種大規模城市戰中,德軍棄用MP40,撿起PPSH41,不是沒有道理的。


老學生


我不知道題主說的“性能中庸”是啥意思!

第一、也許題主是說MP40存在的幾個缺點,那麼MP40有什麼缺點呢?

1、射速低。

MP40射速低是和當時美國湯姆遜、蘇聯波波沙、英國司登比較出來的數據,MP40射速是每分鐘500發,而波波沙能到每分鐘900發。

提高射速是為的加強短時間內的射擊覆蓋密度,還有就是減少後坐力對射擊精確的影響。但是實戰中出現連續射擊的時候很少,尤其 是巷戰中!短點射時因為射速造成的後坐力影響很小,MP40的500發足以應付!最著名的MP5不過也只是每分鐘800發!

所以這個不是缺點!

2、彈容量少。

MP40彈匣裝彈32發,我覺得不少了啊!

當然你跟波波沙的彈鼓相比是少一些,波波沙在實戰中使用彈匣的時候更多,蘇聯士兵不願意使用彈鼓是因為太不方便戰術機動、不利於握持、裝彈慢、易損壞等!

現代衝鋒槍的標準彈匣是30發,甚至還有15發的!

其實不管你是看國外很認真拍攝的影視劇和紀錄片不難看出,實戰中將一個彈匣一次打完的時候極少!當然中國神劇中衝鋒槍就是無限彈藥的!

實戰中衝鋒槍只要是以短促射擊為主,3-5發一個連射!這不但是步兵槍械使用條例中規定的,更是每一個老兵的技巧!有的老兵不是在彈匣子彈打光後才換彈匣的,提前找機會換掉彈匣,避免敵人利用換彈匣時攻擊。這也就說明了一次打光彈匣的子彈等於自殺!

這就說明MP40彈容量不少!

3、確實存在的毛病,MP40的的雙排供彈彈匣確實是個弊端,容易進入塵土雜物造成卡殼!這個問題德軍始終沒有徹底解決!

第二、MP40的優點!

1、製造工藝簡單、造價低。

MP40的前身 MP38的製造工藝相對複雜,在經過德國專家的精心設計下, MP40的部件很多都是衝壓和焊接而成,更是使用了塑料和合金鋁來替代鋼製品。

2、射擊精度和穩定性好!

看過的很多的外國影片中真實的重現了德軍士兵在衝鋒時也能準確控制 MP40進行射擊!德軍士兵腰間持槍射擊的動作恐怕是當時絕無僅有的!波波沙要抵肩射擊,湯姆遜也是!

MP40的摺疊槍托很少展開使用,這充分說明了他的射擊穩定性,波波沙、湯姆遜都有木質槍托!

前面說的射速低也是給提高射擊精度的前提。

相比起來,波波沙的射速過快,激烈射擊時槍身跳動的很厲害,新手很難控制。司登衝鋒槍的奇異射擊姿勢一時半會是學不會的!

很少在電影中看到有女同志拿著波波沙和湯姆遜射擊,可是 MP40卻是時常出現!

3、短小精悍的槍身。

MP40最初就是給空降兵、山地兵、裝甲兵、後勤人員射擊的攻擊和自衛兼顧的武器。尤其是德國傘兵在空降後以密集火力迅速投入戰鬥攻克重要城市的戰力很多,突襲比利時、荷蘭,大規模空降克里特島等。還有那次就墨索里尼的著名事件!

4、極好的適應能力。

在列寧格勒、斯大林格勒的冬天裡MG42、98K會凍住槍栓,可是 MP40卻很少出現這種情況,主要還是 MP40結構簡單,衝壓零件間的密合度大(雖然大但是可靠)造成的,零件少便於擦拭上油......

在北非沙漠裡他也沒有丟人的表現!

5、威力適中。

9mm貝拉格魯姆彈至今仍然在廣泛使用,這就充分說明此種槍彈的合理性。

MP40使用貝拉格魯姆彈,他的火力範圍是控制200米以內的範圍,彌補手槍50米控制範圍和步槍400米的火力中空地帶!

具體啥樣沒有親眼見過,但是波波沙的7.62*25mm的槍彈威力肯定不如MP40,湯姆遜的槍彈威力小是都知道的,他對有防護的目標穿透力很小!

第三、因為德國的國力所致產量有限,MP38和MP40總共生產力120萬支。

在戰爭後期經常出現德軍手持波波沙的情況,這主要是因為波波沙是在是太多了,在蘇德戰場上遍地都是,德軍手中的武器得不到補給和維修,撿槍用也屬於無奈啊!

德國MP40衝鋒槍跟隨德軍橫掃歐洲,這也是閃電戰的標誌之一。手持MP40的士兵,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德國軍人的象徵。

這種設計精良的武器在二戰初期跟隨德軍橫掃歐洲立下赫赫戰功,現在已經是國外武器收藏家們熱門追捧的對象。

德國MP40衝鋒槍絕不是“平庸之輩”!


杜陵閒人


MP40衝鋒槍(Maschinenpistole 40),常被稱為「施邁瑟衝鋒槍」,是一種為方便大量生產而設計,與傳統槍械製造觀念不同的衝鋒槍,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軍隊使用最廣泛、性能最優良的衝鋒槍。

MP40改良自採用沖壓金屬機匣MP36的試驗型,雨果‧施梅瑟設計出MP36,在1938年為德軍投產新型衝鋒槍時 埃爾馬兵工廠(Erma Werke)的設計師海因裡希·沃爾默把MP36改進成並定型生產MP38,以裝備德軍,但由於MP38的簡易保險不可靠,受到大震動時較容易走火,針對保險機構進行改進,其後又加以改進並命名為MP40。

在戰爭期間製作精良的武器簡化生產工藝以及降低生產成本是軍方考慮的主要問題。為了進一步簡化生產工藝,提高生產效率,1940年再次進行改進,命名為MP40,用大量沖壓、銲接工藝的零件代替MP38的機加工工藝的零件,零件在各工廠分頭生產,在總裝廠統一裝配,容易大批量生產。甚至一些非軍工企業也能分包生產零部件。在1940年至1945年間,共生產了超過一百萬支MP40。

MP40結構簡單但設計精良,發射9公釐口徑魯格彈,以直型彈匣供彈,採用開放式槍機原理、圓管狀機匣,移除槍身上傳統的木製組件,握把及護木均為塑料,簡單的摺疊式槍託使用鋼管製成,向前摺疊到機匣下方,以便於攜帶,槍管底部的鉤狀座可由裝甲車的射孔向外射擊時固定車體上。MP40是受到德軍作戰部隊歡迎的自動武器,在近身距離作戰中可提供密集的火力,不但裝備了裝甲部隊和傘兵部隊,在步兵單位的裝備比率也不斷增加,亦是優先配發給一線作戰部隊的武器。

雖然MP40常被英美聯軍士兵稱為「施邁瑟」(Schmeisser),其實德國槍械設計師路易斯·施邁瑟並沒有參與MP40的設計工作,反而他的兒子胡戈·施邁瑟(Hugo Schmeisser)參與了MP41改良工作。

性能諸元:

重量4公斤(8.82磅)

長度收起槍託:630公釐,展開槍託:833公釐,槍管長度251公釐

子彈9×19公釐魯格彈槍機提前擊發底火式反沖作用及開放式槍機

發射模式全自動射速500發/分鐘槍口初速約380公尺/秒有效射程約100公尺

供彈方式32發彈匣瞄具機械瞄具


FriedrichWang


關注小編。很多人都沒有回答對重點,我來做精確回答。

德國MP40衝鋒槍雖然沒有美蘇湯姆森與波波沙衝鋒槍那樣的快速火力與裝彈量,但是它的射擊精度非常好,重量又非常輕,該槍使用的是全球通用的9毫米手槍子彈,幾乎在任何地方都能搞到彈藥。設計非常優良可以摺疊還自帶“保險”按鍵,因此MP40衝鋒槍是二戰衝鋒槍中的AK47一點不為過。



MP40衝鋒槍最大的優點就是它的使用人群:包括所有拿的動槍的人,尤其是婦女,老人,甚至兒童都輕鬆上手使用。尤其是那些在後方作戰的游擊隊員,他們大都都是普通平民老百姓與婦女,肩膀持重能力本來就不強,在加上MP40衝鋒槍的射擊精度又好,新手上手就非常容易,只要懂得開關保險,學會點射/掃射,即可卻能輕鬆自如的上手使用了!



相比之下,美國的湯姆森雖然火力強大,但是造價非常貴,當時英國都買不起,而且重量偏重只適合正規陸軍裝備。英國的便宜貨“司徒登”雖然射速與MP40高點,但是由於環境原因還會卡彈,比如捷克傘兵在刺殺黨衛軍第三號人物海德里希行動中,關鍵時刻司徒登衝鋒槍既然卡彈了。



蘇軍的波波沙衝鋒槍,雖然大彈鼓保證了彈藥充足,但是射速快在射擊中會造成槍頭“

往上偏”的慣性,只合適裝備正規軍的蘇軍突擊隊,一般人往往會把控不好波波沙衝鋒槍重量與射擊帶來的雙重慣性。在加上蘇軍成分中還有大量的女兵與老人平民游擊隊員,他們幾乎都不會,甚至無法使用波波沙衝鋒槍。為了避免這種尷尬情況,蘇軍在戰爭後期間還特意研製降低射速,降低供彈標準改為30發左右的輕便型號波波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