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除了三国时期的魏蜀吴,还有哪些时期形成了三国?

探讨历史


大家对三国魏蜀吴再熟悉不过了。所谓:天下十分,魏占中原得其七;吴占江东、荆、交得其二,蜀占西川只得其一。三百多年后,南北朝后期,又出现了一次三国鼎立时期。雄据北方的北魏结束后,北方分为高欢控制的东魏(534年至550年)和宇文泰控制的西魏(535年至557年)与南朝梁(502年至557年)对峙。

之后,三国鼎立变成了取代东魏的北齐(550年至577年),取代西魏的北周(557年至581年),取代南朝梁的南朝陈(557年至589年)。但是这次三国鼎立和东汉之后的三国鼎立的格局大不相同。东魏占据燕山山脉以南,黄河以东,徐州以北。西魏占据关中、河西。南朝梁占据淮河——秦岭以南地区。

梁武帝萧衍接纳东魏的叛将侯景,破坏力惊人的侯景之乱爆发,南朝梁统治崩溃。东魏(北齐)趁机南下,占据了徐州以南至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西魏(北周)趁机南下,占据了西川与荆襄(曾占领湖南,后被陈文帝夺回)。南朝陈只剩下江东之地,和三国的东吴疆域几乎一致。

东汉三国的格局是一北(曹魏)二南(蜀汉与东吴都在南方)。南北朝三国的格局,先是二北(东魏、西魏)一南(南朝梁),然后是一西(北周)二东(北齐、南朝都在东)。

实际上,最类似三国魏蜀吴那种割据局面的,真正可以称为后三国的,不是二魏与梁、周齐陈,而是东晋时期。

公元316年,以晋愍帝司马邺在长安被俘为标志,西晋结束(一说西晋亡于317年)。作为晋宗室的琅琊王司马睿(司马懿曾孙)在江东再建晋朝,定都南京,史称东晋。公元349年,后赵皇帝石虎驾崩,后赵自相残杀,北方土崩。苻氏在关中建立前秦,东北的鲜卑慕容氏南下灭掉冉闵的魏,统一东部及淮河以北地区。这时,割据形势是二北(前秦、前燕)一南(东晋),类似东魏、西魏与南朝梁。

而在东晋前期,各国几乎完美复制了东汉三国的割据局面。首先出场的是前赵(先称汉,后称赵),前赵利用西晋八王之乱,连灭晋怀帝司马炽、晋愍帝司马邺。前赵早期占据山西,然后南下中原。但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枭雄石勒乘乱崛起,占据山西、河北等地,建立后赵。

后赵越来越强大,前赵被挤到关中一隅。公元329年,后赵与前赵大战,前赵皇帝刘曜醉酒被俘,前赵灭亡。此时的后赵,占据燕山山脉以南,黄河以东、淮河以北的中原,以及关中地区。

我们再看曹魏地图。曹魏北也不过燕山山脉,西以黄河(陕西、山西的河界)为界,河以西是羌胡。而石赵的黄河(陕西、山西的河界)以西是匈奴铁弗部(十六国之一的大夏国赫连勃勃就出自铁弗部)。当然,很多地图也把铁弗部活动地区算进了后赵疆域。

曹魏的东北部,也就是辽东,名义上属曹魏,但实际上由公孙氏控制。直到公元238年,曹魏大将司马懿才平定辽东。巧合的是,后赵时辽东,也有一个割据势力,就是前燕的慕容氏。辽东慕容氏简直就是辽东公孙氏的翻版,二者皆以“燕”为国号。不过,慕容氏牛人辈出,慕容俊、慕容恪、慕容垂、慕容德兄弟纵横天下数十年。

类似曹魏的后赵有了,类似辽东公孙燕的辽东慕容燕也有了。东晋在早期并不像后来占据整个淮河——秦岭以南,他们只占据荆州以东地区。而三国蜀汉占据的西川,在东晋初年也有人占据,就是成汉国。

成汉国成立于公元304年。成汉的疆域分为两个时期,前期的成汉,只占据四川盆地。蜀汉时的南中,西晋设宁州,此时在东晋手上。公元333年,成汉占领宁州,完美复制了蜀汉疆域。

后赵的疆域基本与曹魏一致,东北还有个燕国。东晋的疆域基本与东吴一致,只不过较之东吴,多占了淮南与襄阳,以及上庸等地(湖北省西北部)。成汉的疆域基本与蜀汉一致。

更有意思的是,三国曹魏的北方是鲜卑人活动地区。鲜卑拓跋部就活动于今内蒙古中南部的呼和浩特附近,“国都”在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到了东晋“三国”时,鲜卑拓跋部已成规模,成立了代国,国都还是盛乐。而代国,就是北魏帝国的前身。北魏太祖道武帝拓跋珪是代王拓跋什翼健之孙。

赵、成、晋三国鼎立的局面,才是最接近三国魏蜀吴的。当然,东晋三国时期与东汉三国时期最大的不同是,东汉三国时,河西凉州(甘肃)被曹魏控制。而到了东晋三国时,凉州为张氏割据,实力非常强劲,屡次打败后赵军。不过,由于前凉偏居西北,对赵、成、晋三国鼎立的影响不是很大。而且,前凉出于“君臣大义”,向东晋称臣,同时为了自保,向汉赵及后赵称臣。

东晋虽然自称继承了西晋的法统,但在北方看来,东晋就是个吴国。成汉先称为“成”,后称“汉”,但在其他地区的人看来,成汉就是个蜀国。这个最接近三国魏蜀吴的割据形势,结束于公元347年。这一年,东晋大将桓温西征,消灭了成汉。更多历史地理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图帝


地图帝


虽然我们习惯于将中国古代史概括为“大一统王朝史”,但中国古代史上多个政权并立的局面其实也并不少见。除了我们所熟知的魏蜀吴三国时代之外,中国历史上还有三个时期都形成了典型的三国对峙局面,它们分别出现于南北朝时期、两宋时期和明末清初时期。

一、南北朝时期的三国对立状况

南北朝总共出现过三次三国对立的情况。自从534年北魏政权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之后,北方的东魏(534-557年)、西魏(535-557年)和南方的梁朝(502-557年)政权便呈现三足鼎立之势;550年东魏灭亡后,它的继承者北齐(550-577年)又与西魏、梁朝保持了三国鼎立的格局;557年西魏灭亡后,它的继承者北周(557-581年)又与北齐、陈朝(557-589年)三国鼎立。梁朝灭亡后虽然有一个西梁政权(555-587年)与北周、北齐和陈朝并存,但它长期以来只是西魏、北周和隋朝的附庸国,对政局影响不大,因此可以将其忽略。

东魏、西魏与梁朝对立图(北齐、西魏与梁朝的对立情况与此类似)

北周、北齐与陈朝对立图

二、两宋时期的三国对立状况

两宋时期则出现过四次三国对立的情况。1038年李元昊自立称王、建立西夏政权之后,北宋(960-1127年)、西夏(1038-1227年)、辽国(907-1125年)三国对立的格局就此形成;1125年辽国被金国灭亡之后,曾短暂出现过北宋、西夏、金国(1115-1234年)对立的格局;1127年南宋政权建立后,三国则变为南宋(1127-1279年)、西夏、金国;1227年蒙古消灭西夏后,三国变为蒙古(1206-1368年)、南宋、金国;1234年蒙古灭金之后,最终确立了蒙古与南宋南北对峙的格局。

北宋、西夏、辽国对立图

南宋、西夏、金国对立图

蒙古、金、南宋对立图

三、明末清初的三国对立情况

明末清初出现过两次三国对立的情况,但这一格局维持的时间均不长。1644年,李自成消灭明朝后建立大顺政权,与此同时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了南明政权,形成南明(1644-1662年)、大顺(1644-1645年)、清朝(1636-1911年)三国对立的局面;1645年大顺政权灭亡后,张献忠的大西政权(1643-1649年)又与南明、清朝保持三国对立。

大顺、南明、清朝对立图

大西、南明、清朝对立图


总结一下,中国历史上较典型的三国对立格局有如下9次,其中以南宋、西夏、金国的对立持续时间最长,达到100年之久:

1、东魏、西魏、梁朝对立(534-550年)

2、北齐、西魏、梁朝对立(550-557年)

3、北齐、北周、陈朝对立(557-577年)

4、北宋、西夏、辽国对立(1038-1125年)

5、北宋、西夏、金国对立(1125-1127年)

6、南宋、西夏、金国对立(1127-1227年)

7、南宋、金国、蒙古对立(1227-1234年)

8、大顺、南明、清朝对立(1644-1645年)

9、大西、南明、清朝对立(1645-1649年)


平田君Bellatores


说起中国历史上的三国鼎立时期,绝大多数人们都是不约而同的想起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鼎立。这三个由汉朝分裂出来的三个政权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上存在了半个多世纪之久,最终被取代曹魏政权的晋朝先后统一。那么,中国历史上还有没有三国鼎立时期呢?其实除了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制外,中国历史上还有四次持续时间较长的三国鼎立时期,分别是:东魏、西魏和梁朝三国鼎立;北齐、北周和陈朝三国鼎立;辽国、西夏和北宋三国鼎立以及金朝西夏和南宋三国鼎立。这四次三国鼎立实际上分别发生在两个时期,前两次发生于南北朝晚期,后两次三国鼎立发生于两宋时期。

南北朝晚期的两次三国鼎立:

南北朝的对峙实际上形成于东晋十六国晚期,刘裕取代晋朝后建立了刘宋王朝,刘宋之后南方相继出现了齐国、梁国和陈国三个政权,而的诸个政权则先后被拓跋氏建立的北魏政权统一,北魏立国两百余年,六镇起义后,北魏政权基础动摇,公元534年,北魏一分为二,两个政权都自称魏国,因为地理原因,两个自诩为北魏继承者的魏国被分别称为东魏和西魏。此时北方并立的东魏和西魏与南方的梁国对峙,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二次三国鼎立时期。

东魏仅维持了16年,公元550年,高洋废黜东魏孝静帝,并取代东魏建立北齐。西魏维持了23年,公元557年,宇文觉接受西魏恭帝的禅让,建立北周,取代了东魏的北齐和取代了西魏的北周与南方的陈国对峙,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三次三国鼎立时期。公元577年,北周灭亡北齐,北方被统一,至此从公元534年开始形成的三国鼎立历经43年正式结束,中国历史上再次出现南北对峙的政治局面,直到后来代周自立的杨坚建立的隋朝灭亡陈国,中国便进入了第二次大一统时期,即隋唐大一统时期。

两宋时期的的两次三国鼎立:

相对于南北朝时期的两次三国鼎立而言,两宋时期的三国鼎立局面持续时间较长,并且影响深远。两宋时期的第一次三国鼎立实际上是伴随着西夏王朝的建立才得以实现的。北宋建国之初,一直与北方的辽国南、北对峙。公元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公然僭越称帝,建立西夏国,西夏建国后多次成功击退了北宋和辽国的进攻,使自己得以站稳脚跟。西夏的建立使得宋、辽南北对峙的政治格局出现了变化,中国的版图上第四次出现了三国鼎足而立的政治局面。从1038年西夏建国一直到公元1125年金朝灭辽,中国历史上第四次三国鼎立局面持续了87年之久。

公元1115年,新兴的女真人建立了金朝,并在十年之后灭亡了昔日强大的辽国,两年后,挟灭辽余威的金人趁势南下,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横扫北宋主力军队,随即灭亡了历时一百六十七年的北宋王朝。金朝占有了原辽国的全部领土和北宋的北方领土,并与南迁的重建的宋朝政权以及西夏形成了新的三国鼎足之势。这便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三国鼎立政治局面。

公元1227年,蒙古军队灭亡西夏,并于7年之后再灭金朝,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三国鼎立局面彻底结束,金朝灭亡45年后,蒙古军队灭亡南宋政权,中国再次实现大一统,这也是中国封建王朝史上最后一次大一统时期,即元明清时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