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为什么不攻打伊梨?

云回天来


诚邀,如题。大清末年,天下崩乱,中亚首领阿古柏在英国和沙俄的暗中支持下趁大清忙于应付东南列强,悍然出兵夺取中国属地新疆,清政府闻之震怒,几经讨论后派大将左宗棠率军出征新疆,左宗棠向欧洲列强借款,以西方武器装备清军,最终打败了阿古柏,兵围沙俄占领之下的伊犁,那么视死如归的左宗棠为何不攻打伊梨以收回新疆全境呢?

可能一:难道是伊犁的作用不大吗?

伊梨位于新疆西部天山以北,与俄国,哈萨克斯坦等多国接壤,这就意味着,一旦跳过这个城市,就进入到了大清境内,所以伊犁的地理位置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伊梨也是丝绸的北道重镇。而且伊梨也伴有平原,河流地形,虽是边境但也非蛮荒之地,有经商寓居的自然条件。所以这个理由被排除

可能二:难道是俄罗斯人防御严密,没有战机吗?

其实也不是,因为据史料记载,在俄罗斯占领伊犁的时候,俄国在西方与奥斯曼帝国干看一架,不得不分调驻守伊犁戎行赴土耳其前线,是以清军是由绝对战机的。

首先,早在1879年,清朝的崇厚私行与沙俄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里瓦几亚公约》,割去霍尔果斯河以西和特克里斯河流域大片丰饶的疆域给沙俄。这时候的伊犁失去了战略屏障,只是“已成弹丸孤注,控守弥难”的残破空城,大清就算攻打下来,也是很难守住的

其次,左宗棠并非惧怕与俄交兵,而是考虑到我国的悉数全局,他可以督战我国新疆西北部,可是中俄交攘多处,比如中国东北,就是一个虚弱的位置,一旦开战,清政府是没有能力双线作战的。结果就无法预想。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这不是敢不敢打的问题,而是清政府不支持左宗棠跟沙俄开战。

如果左宗棠在消灭阿古柏后,还敢再跟沙俄开战,先不说打不打得赢的问题,就算清军打的赢俄军,那必然也是一笔巨的军费大开支。反对派弹劾左宗棠的奏折肯定会如洪水一样把他“淹死”。

新疆自古就是劳师远征的偏远之地。一个王朝往往是盛世时期才会打新疆的主意,因为朝廷有钱嘛。而到了王朝的衰落期,百分之百的就会丢失,因为朝廷没钱了。

乾隆皇帝当年剿灭准噶尔,收复新疆,再到同治皇帝丢失新疆,就是这么一个朝廷从有钱到没钱的过程。

1867年,阿古柏在新疆自封为王,建立哲德沙尔汗国伪政权时,清政府没钱。

当时,清政府内部以李鸿章为代表的一派人就认为西北塞防不重要,建议把西北塞防的经费拿来全部放在东南海防上。他的原话是这样说的:

新疆乃化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里,土地瘠薄,人烟稀少。乾隆年间平定新疆,倾全国之力,徒然收数千里旷地,增加千百万开支,实在得不偿失。依臣看,新疆不复,与肢体之元气无伤,收回伊犁,更是不如不收回为好。

这话的意思是说,从经济角度考虑,新疆那地方太穷,收回来了也没用。



左宗棠是个暴脾气,听到李鸿章这么抹黑新疆,当即就怒了。他从经济意义上反驳了李中堂:

天山南北两路粮产丰富,瓜果累累,牛羊遍野,牧马成群。煤、铁、金、银、玉石藏量极为丰富。所谓千里荒漠,实为聚宝之盆。

这话的意思就是说,少胡扯,新疆是个非常有潜力的地方,经济发展空间很大。

紧接着,左宗棠又从军事意义上对李鸿章的观点进行了反驳:

若新疆不固,则蒙部不安,匪特陕、甘、山西各边时虞侵轶,防不胜防,即直北关山,亦将无晏眠之日。而况今之与昔,事势攸殊。俄人拓境日广,由西向东万余里,与我北境相连,仅中段有蒙部为之遮阂。徙薪宜远,曲突宜先,尤不可不豫为绸缪者也。

这话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如果我们现在不管新疆,以后俄国人肯定会占了新疆,之后必定还会去占外蒙古。届时陕西、甘肃、山西乃至华北都受威胁。如果新疆要丢了,你觉得那些领土能够保得住吗?

很显然,这是一句振聋发聩的话。

作为最后的决策者,慈禧太后采纳了左宗棠的意见,并且任命他为钦差大臣,正式批准收复新疆。



但是,慈禧虽然批准了,可她没有足够的银子可供左宗棠出师。所以收复新疆的一部分军费开支,只能靠左宗棠自己想法筹募。

并且,慈禧只是批准左宗棠收复新疆,没有让他去惹沙俄。因为伊犁被俄军占着,清政府对沙俄是既怕得罪,又想引为援助。不敢跟沙俄硬钢。

于是,左宗棠就带着紧箍咒,两手空空的就踏上了收复新疆的艰难之路。

首先,他要想办法补足军费。出兵之前,左宗棠大概的算过,他率领的七万大军需要饷银约六百万两,外加后勤运粮的经费,实际开销在八百万两左右。而且这个数字还只是正常的开支,其它诸如士兵的补偿费、遣散费等,都还没有列入这个清单。而当时清政府的财政极为紊乱,国库空虚。只能给左宗棠拨付五百万两的军费。剩下的三百万两银子要靠左宗棠自己负责募捐。

为了收复新疆,左宗棠委托胡雪岩向欧洲列强借款。这在当时是奇闻,堂堂天朝大国还要靠跟洋人借钱才能打仗,丢死人了。不过左宗棠不在乎,他认定收复失地比自己丢面子要重要的多。面子什么的,是靠实力争取来的。不借钱倒是有面子了,但是160万平方公里的新疆也丢了。



借到钱后,左宗棠没有采用传统的后勤供应模式,也就是靠关内运粮食到新疆。而是再次创造性的通过俄罗斯商人采粮,将清军的后勤采购和运输的艰巨任务承包给了俄罗斯商人(实际是沙俄陆军的一名上尉)。后来这个俄罗斯商人也确实帮助左宗棠解决了运粮问题,前后共运输1500万斤粮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清军粮食转运的困难。

最终在解决了粮食问题后,清军消灭了阿古柏伪政权,收复了新疆大部分失地。摆在左宗棠面前的困难,只有一个伊犁了。可是由于与沙俄外交是大事件,左宗棠一个人无法决断。于是关于伊犁问题,清政府便派代表与沙俄展开了谈判。

1879年(光绪五年),在沙俄威逼下,清政府代表崇厚签订了《里瓦几亚条约》。这个条约的内容不重要,大家只需要记得一点就可以了——这是一非常不平等的条约,既要割地,还要赔款。

左宗棠听说后,怒火冲天,立即便向朝廷上奏折弹劾崇厚。并给出了自己的意见:咱们这次没打输,为什么要割地?必须跟沙俄再谈,坚决不割地。实在不行就开战!我虽然老了,但还能再跟他们打一场。

武事不竞之秋,有割地求和者矣。兹一矢未加,乃遽议捐弃要地,餍其所欲,譬由投犬以骨,骨尽而噬仍不止。目前之患既然,异日之忧曷极!此可为叹息痛恨者矣!……为今之计,当先之以议论,委婉而用机,次决之以战阵,坚忍而求胜。臣虽衰慵无似,敢不勉旃。

慈禧在收到左宗棠奏疏后,考虑再三,最终将治崇厚罪,再派代表与沙俄谈判。然而沙俄据不让步,使谈判陷入僵局。左宗棠听说后,向朝廷请战,二度率兵进入新疆和沙俄军对峙了四个月。中间几度擦枪走火,但双方都保持了克制。

后来沙俄迫于压力,在谈判中让步。清朝于是收回了伊犁地区,基本保持了1860年之后的边境线。



回看这段历史,左宗棠功德无量。收复新疆的决定,是他据理力争来的;具体方案是他策划的;具体的作战是他指挥打的;后来的谈判也是在他撑腰下,才最终谈下来。就连一部分军费也是他自己办法凑的。整个过程他是费心费力,无愧于心。

虽说最后未能用武力赶走沙俄军队,是一个小遗憾,可是这跟他没关系。因为开战与否的决定权在朝廷,他只是臣子,并不是决策者。不能拿这种事情强人所难。但如果真的开战,他也不怕。他敢跟沙俄对峙,他就敢开战。三湘子弟,就是有这股蛮劲。

事实上,左宗棠本身就是鹰派思维。他觉得只要能打赢,就没有必要向洋人退让。就算打不赢,拼死一战也比拱手而降好。

不过说句实话,左宗棠如果当时硬钢了,他的下场可能不会太好。当时清政府的政策整体偏软,对洋人的态度暧昧,左宗棠这种跟洋人死磕到底的性格,其实在朝廷里面很不受待见。

再看今日之新疆,哪里如李大人所说,是个茫茫沙漠,赤地千里,土地瘠薄,人烟稀少的化外之地?明明就是我国的资源大省、畜牧业大省。瓜果质量更是居全国之冠,风景更是全国一绝。“放假就出国”的朋友,真的可以去到那边走走看看。因为新疆很美。



这样的大好河山,如果丢在了谁的手上,那才是千古罪人。


Mer86


左宗棠一举收复新疆全境,为什么独独不攻打伊利,继续让俄国占领伊犁,最后只能算是买回伊利呢?而且也损失了一部分的领土呢?当时清军刚收复新疆大部分地区,士气正盛,这个时候打伊犁不是正好吗,左宗棠为什么不打呢?

很简单打不过!!!当时清朝和俄国可以说根本不在一个量级上,左宗棠打的话只能是必败。不但伊犁收不回来,很可能俄国会派大军进入新疆,顺势占领新疆。

新疆占了中国陆地面积的六分之一,是中国西北的大门户,丢新疆则蒙古不保,蒙古不保则中原必失。

当时清朝晚期,当时爆发了太平天国起义,当时清政府忙于镇压太平天国而忽视了西北地区,导致新疆各地的回族,维吾尔族等等相继爆发起义。1865年,喀什噶尔的回部请求浩罕汗国增援,浩罕可汗派阿古柏率军进入新疆,占据整个回疆,建立政教合一的哲德沙尔汗国。当时阿古柏的背后就是英国,俄国人支持的,所以阿古柏也是才敢大胆的占领了整个新疆。1871年的时候沙俄乘势占领了新疆的伊犁地区。

1877年4月左宗棠率军进入新疆,到了这个时候,阿古柏已经盘踞新疆十余年了。可谓是根深蒂固。但是就是再这样的局势下,左宗棠还是一路势如破竹,收复了除了伊利的整个新疆。

但是这个时候左宗棠也是不敢打伊犁了。阿古柏能够轻松的打赢,主要还是因为这些都是一些杂牌军。清军一到基本上就是摧枯拉朽。

但是占据伊犁的俄军却不一样,这些都是俄国人正规的军队,更关键的还是当时清政府也是不敢俄国打的,阿古柏虽然是英国和俄国支持的,但是毕竟这两个国家只是背地里支持,出面的还是阿古柏,所以清政府敢消灭阿古柏,但是当时在伊犁的却是俄国正牌的军队,清军当时怎么也不敢打伊利的。

1877年的时候,左宗棠忙于收复新疆,但是俄国人这个时候在中亚和当时中亚最强大的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正在打仗,结果俄国人集结了48个步兵师78万人一举打败了奥斯曼土耳其,此后奥斯曼土耳其土崩瓦解。想想这个时候清军如果和俄国人打会是什么样的结局。当时奥斯曼土耳其也是封建国家,可以说和清朝完全是一样,看起来庞大,但是已经是一条破败不堪的大船了。

所以这个时候清朝只能是和谈了,派去了曾纪泽和俄国人谈判,这个时候左宗棠也是故意假装要攻打伊犁,俄国人当时也是不想和清朝继续再打了当时和奥斯曼土耳其打也是损失不小,于是在1881年的时候和清朝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条约规定:霍尔果斯河以西地区和北面的斋桑湖以东地区共七万多平方公里被俄国强行割去,赔款九百万卢布也就是509万两白银。

这个时候清朝才算是收复了新疆全境!


中国历史研究所


左宗棠之所以不攻打伊犁,是因为驻守伊犁的是清廷最大苦主——沙俄军队,而不是阿古柏、白彦虎之类的少数民族杂牌军。所以,在审时度势之下,左宗棠与曾纪泽唱了一出双簧戏,施展的正是“胡萝卜加大棒”的手段。

大棒,自然是左文襄公左宗棠,这位年逾花甲的老将军在肃清陕甘回乱之后,受任钦差大臣,全权负责督办新疆军务,剿灭阿古柏和白彦虎势力,这个过程还算比较顺利,在1876年正式出兵一年之后,基本达成了战略目标,阿古柏自杀,白彦虎逃至俄境。

剩下的威胁就只有沙俄了,在新疆内乱时,沙俄先是胁迫清廷签订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鲸吞了西北地区44万平方公里土地,这还是趁着英法联军祸害中国时与清廷签署的《中俄北京条约》的延伸。消化完伊犁河下游后,沙俄的胃口很快得寸进尺,把目光又盯上了伊犁河谷。1871年,沙俄军队以“护侨”为名,进占伊犁河谷地带,跟清廷的解释是“回乱未靖,代收代守”、“日后交还”,这也是先站住脚跟,再谋求法理的老把戏,焦头烂额而又鞭长莫及的清廷自然只好无奈的接受现状。

到了1878年初,新疆的北疆南疆,除了伊犁之外已全部肃清,左宗棠开始谋定伊犁。他先是婉拒了手下大将刘锦堂和金顺乘胜追击杀入伊犁的建议,而后上报清廷,请求先与沙俄交涉归还伊犁事宜,因为毕竟沙俄之前进占伊犁时打的旗号是“回乱未靖、代收代收”,现在乱局已定,沙俄失去了坐拥伊犁的口实。

慈禧先是在李鸿章的建议下,舍弃曾纪泽,派崇厚出使沙俄谈判,崇厚带回来的《里瓦几亚条约》,直接把伊犁大部拱手相送。左宗棠据理力争,慈禧法办崇厚,改派翁同酥与左宗棠支持的曾纪泽出使沙俄,另行谈判。

曾纪泽出使沙俄前,左宗棠在新疆曾为之践行,两个人围绕着“胡萝卜加大棒”政策筹谋就位。

作为大棒,左宗棠随即部署兵力,抬棺挺进至伊犁外围,保持了军事上的高压态势。

作为胡萝卜,曾纪泽据理力争,收回了伊犁河谷,但囿于沙俄逼迫(明言不欲以曾为谈判对手,想直接派使去北京谈判,与清朝所有皇帝一样,慈禧最怕这个)、清廷施压,最终签订的《中俄伊犁条约》也割让了部分土地,并赔款509万两白银,是为胡萝卜。

作为沙俄一方,彼时刚刚结束与土耳其的第十次大战,由于当时驻守伊犁的兵力大部已被抽调至土耳其战场,伊犁战备空虚,国库也比较吃紧,实际上也是防守不住左宗棠的军事进攻。

比起二百多年间与沙俄大战十二次、抗争至死的土耳其人,清廷血性大是不足,屡屡丧权辱国割地赔银的条约也被后人不齿,看看现在的超级缩微版土境,似乎清廷也有几分“忍辱负重砥砺前行”的歪理。


历来现实



作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左宗棠最大的功绩,必定是收复新疆。今天我们也常调侃,如果没有左宗棠,去新疆或许就要办签证了。可见,收复新疆,可歌可颂。但幕后永远比台前艰难,其中的始末,一波三折。不仅有李鸿章等人的反对,更有伊犁问题,差点让这一壮举成为“烂尾工程”。


(左宗棠)


左宗棠收复新疆始末


1864年,天平天国运动和同治回乱波及到新疆,新疆各势力趁机而起,喀什噶尔、柯尔克孜族部落和回族,纷纷占地为王,局面混乱。后来外部势力浩罕汗国介入,鹬蚌相争渔翁得利,1867年,浩罕汗国将领阿古柏盘踞新疆,建立“洪福汗国”。


1872年,清廷讨论阿古柏之事,左宗棠主张收复,并且战略都已经想好,“缓进速决”。“缓进”即准备充分,左宗棠用一年半的时间凑军饷,屯粮草,整顿军队。“速决”即速战速决,因为国库空虚,军费紧张,左宗棠认为在一年半内获取全胜最好。


(新疆地理位置)


事情没有一帆风顺,1875年,李鸿章为首的“海防”派和左宗棠的“塞防”派争论不休,李鸿章认为新疆是一个填不满的无底洞,不应该竭尽天下的财力去西征。左宗棠则反驳如果失去新疆,西北边防无屏障,对内有损国威,对外也会助长列强侵略气焰……力排众议,终于在1876年,左宗棠领着西征军,浩浩荡荡地踏上了花路。


仅一年多的时间,西征军一路势如破竹,攻克了外寇侵占的南疆八城,收复了除伊犁外的新疆领土。


(清军收复新疆战要图)


左宗棠为什么不攻打伊犁?


当时的西征军,势不可挡,为什么左宗棠不选择一鼓作气,攻打伊犁?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国库空虚

左宗棠申报军费预算时,精确到一个人、一匹马每日所需要的粮草,而且计算出了每一百里的运费和消耗。甚至比较了用毛驴、骆驼还是车辆运输,哪种更节省开支。算出来后,还要自己去四处张罗筹措。可以看出,国库已经空空如也,支撑不起战争的消耗了。


(左宗棠借钱打战)


2. 伊犁被沙俄所占领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识,1871年,俄国趁阿古柏侵占新疆之际,派兵占领了伊犁。所以,若要攻打伊犁,对手不是阿古柏部落这样的“地痞”,而是训练有素的沙俄军队。


所以,在收复新疆的战术上分析上,左宗棠认为“欲收伊犁,必先克迪化”。沙俄国大兵强,如果先收伊犁,损伤了元气,不利于讨伐迪化城(今乌鲁木齐)。


(左宗棠生平图谱)


3.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1877年,俄国和土耳其爆发第十次俄土战争。或许有人会认为,有了土耳其的牵制,这是最好夺回伊犁的时机。金顺也建议左宗棠应趁机夺取伊犁,但左宗棠仍然是拒绝了。


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就算这时和沙俄交手,一时占据了上风,但这注定会是一场持久战。如果后续清廷的支援跟不上的话,最终除了劳民伤财也不会达成目的。


(历时百年的俄土战争)


4. 有能避免武力的正当理由

什么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俄国在伊犁问题上完美演绎。当初占领伊犁时,俄国找了一个“安定边疆秩序”的借口,还允诺只是“代为收复”,如果清军平定了叛乱,就“当即交还”。


所以说,Flag不要随便立,几年后,清军果然收复了新疆各地。左宗棠就利用这个口实,恩威并施,通过外交手段和平解决了伊犁问题。虽然最终是用钱“买”回了伊犁,但是对于当时积贫积弱的清政府来说,已经是难能可贵。


(《中俄伊犁条约》局部)


1757年,乾隆平定准噶尔叛乱,把这块土地取名为“新疆”。100多年后,古稀之年的左宗棠再次收复新疆,故土新归……


关注“全历史”

在这里

文明脉络随心玩转,关系图谱任你来盘

世有万象,史有千面

换个角度看世界!!!


全历史


这个问题要从地理和军事两个方面来分析,由于前面有同学已经讲过整个战争过程,因此,我作为补充补章。

历史背景:沙俄侵犯新疆时,清政府正面临东部沿海压力,对西部基本表示无力。光绪年,清政府已经无力承担大规模用兵,朝堂一筹莫展。

64岁高龄左宗棠临危受命。熟知政治、地理、军事的的左宗棠使用精兵政策,10留6、7。新疆路途遥远兵员消耗粮草成为第一大难题。只使用能征惯战的兵进疆。

新疆北牧南耕,南疆不发达,北疆发达。给予这两个重要因素,左宗棠制定了“先北后难,缓进急攻”战略。

清政府也是下了很大决心,户部筹银200万两,各省协助300万两,借外债500万两,如此依然不足以打胜准备。后向洋商和华商借款2200余万两白银。

陕甘调集民夫10几万,基本3人保障一人。逐步向西推进。这就是缓进,主要是等后勤补给。新疆可没吃没喝,只能靠内地长途运送。这也是战争的最大难点,被左宗棠解决。

到地就开打,绝不犹豫。这是急攻,时间战,消耗战不允许拖拉,后勤扛不住。战争进行到今天伊犁边境地方。实际上,后勤已经到了战略极限。再用兵,就要有打败仗危险。


核子猎潜艇


对于左宗棠为何没有攻击伊犁,我们首先需要梳理一下左宗棠西征的过程。

公元1865,中亚浩罕汗的军事头目阿古柏在英国支持下,乘新疆动乱之机率军侵入,自立为“汗”,建立伪政权,;之后,沙俄也出兵占领伊犁地区。新疆面临被英、俄肢解的威胁。而清廷内部,虽然也进入了所谓“同治中兴”。但是对于“塞防”和“海防”之间的争论,几乎已经演变成了李鸿章和左宗棠的两人之间的“政治斗争”。而且,在西北地区爆发了大规模的暴乱。所以,无法及时对新疆地区采取措施。

不过,到了光绪继位之后,西北的叛乱已经平定。而由于面临的来自沙俄的威胁太过严重,所以“塞防”逐渐受到重视。所以清廷最终采纳了左宗棠意见,积极的开始了收复新疆的各项准备。于是,左宗棠开始采运军粮,购置枪炮、弹药,整顿,并且编组了一支6万余人的作战部队。在一切准备妥当之后,1876年,左宗棠开始出兵远征,并制定了“缓进速战”、“先北后南”的作战方针。

作战过程其实,相对而言极为简单。虽然阿古柏有沙俄人的支持,但是其军队的战斗力极差,而且得不到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所以,清军几乎摧枯拉朽的收复了被阿古柏占领的七座城池。从6月初,左宗棠的的大将刘锦棠抵古城,与乌鲁木齐都统金顺部,汇合,到11月6日攻克玛纳斯南城,用了不到半年时间就收复了北疆。只是由于大雪封山,暂停向南疆进行攻击。到了1877年4月14日,清军经过几个月的充分准备,开始向南疆进军,9月就收复了达坂、吐鲁番、托克逊三城。10月,清军在一个月内驰驱1000公里,连克喀喇沙尔、库车、阿克苏、乌什等南疆东四城。到了1878年1月2日,清军克复和阗。至此,新疆全境除伊犁地区外,全部收复。清军收复新疆之战取得伟大胜利。

不过,此时无论是清廷内部的“海防派”,还是沙俄都开始对清廷施加压力。一方面,1875年日本对台湾进行了攻击,让海防的压力陡然增加;另一方面,沙俄开始了战争威胁,并声称要与日本结盟。结果,让清廷错乱。以至于,让开始部署军队准备收复伊犁的左宗棠从西北前线回到了京城。最终采用了何谈的方式,解决伊犁问题。


潞州节度


1871年沙俄强占了新疆的伊犁地区后,左宗棠就曾说过:誓与此虏周旋到底!左宗棠是绝不会屈复于俄国人的。但那时新疆阿古柏分裂势力作乱,俄国人巧言令色的许诺过清政府,只要你们收复乌鲁木齐,到时把伊犁还给你们,果然1878年,左宗棠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所有新疆地区,清朝立刻派使者与沙俄谈判,但俄国人拒不承认,在这种情况下,清政府在1878年7月照会俄国公使,我们准备派左宗棠与你们进行谈判收回伊犁问题。

图为俄国人拍摄1875年左宗棠的部队。

俄国人非常怕左宗棠的,一是左宗棠会打仗,更是打仗不怕死,所以拒绝左宗棠来谈判,主战派的左宗棠也一直都在周边统筹兵事,随时准备武力拿下伊犁,而软弱的清政府慑于沙俄的淫威还是决定进行谈判,而且当时在对待伊犁问题上,李鸿章主张妥协忍让,1878年在盛京将军崇厚谈判失败后,再派曾国藩之子曾纪泽任驻俄公使,继续谈判。

图为左宗棠照片。

而主战派的左宗棠依然表示了武力收复伊犁的决心,1880年已经68岁的左宗棠率大军抬棺椁向哈密进军,根本就没打算回来,一定要跟俄国血战到底。但是此时俄国也在调兵遣将,俄国军舰已到了东海,准备对清政府武力恫吓,此时的慈禧太后着急了,东北危急、北京危急、西北也危急,不能打仗,清政府决定还是主合。

图为1875年,左宗棠部队的炮车。

于是在1880年8月,清政府以北京急需老于兵事之大臣将左宗棠调回北京,所以左宗棠是在伊犁最需要他的时候离开了新疆,可以想象为夺伊犁,年近古稀的左宗棠不惜再披战袍,抬棺出征,此等场面该是何等壮烈,其爱国之心该是何等的忠贞。

图为湖南省湘阴县左宗棠的柳庄故居。

可是妥协的清政府让左宗棠空有报国之心,无限遗恨地离开了新疆,此时的曾纪泽已经到达俄国开始谈判,最后于1881年初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以割让特克斯流域一万多平方公里土地并赔偿900卢布为代价收回伊犁。


图文绘历史


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伊犁被沙俄占领了,打不一定能打赢,但是给钱就一定可以赎回。左宗棠趁战胜阿古柏收复新疆其他地方之威,派曾纪泽与沙俄谈判,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许之以金,最终用509万白银赎回了伊犁地区。

左宗棠收复新疆其他地方,军队六七万之众,后勤部队四五万之多,只能供给前线两三万人作战。西征大军十多万人,粮响军需日费万金,全靠胡雪岩的外国贷款,因此再与沙俄军队作战,胜算不大,耗银更多。



沙俄占领伊犁后,后勤补给困难,当地百姓反攻,加上左宗棠数万精兵在侧,也深感坚守不易。英国在中亚煽风点火,驱动当地势力反对沙俄,土耳其更是更沙俄打得不可开交。


左宗棠兵分三路包围伊犁半年之久,清政府派曾国藩长子曾纪泽与沙俄谈判,最终以900万卢布的价格赎回了伊犁地区。能用钱解决的问题,慈禧太后还是同意不战而屈人之兵的!


大秦铁鹰剑士


左宗棠不攻打伊犁,是因为他毕竟是一个对世界大势有所了解的人,非常清楚沙俄国力强大,不是清帝国可以正面对抗的。

清军的炮是这样的

当时和现在都有不少人,在收复新疆后就膨胀了,认为可以包打天下了,真的是这样吗?左宗棠收复新疆,对付的是些什么敌人,六七万所谓“哲德沙尔国”的军队里,大部分都是新疆本地的反清武装,以及从陕甘逃过来的回民军残部,只有不到一万是所谓的侵略军,其实不过是因为中亚故国被沙俄吞并,乘新疆动乱流窜过来的丧家之犬。

俄军的炮是这样的

这些人不过是乌合之众,对付原来新疆的少数驻军还可以,对上装备了西式枪炮、有着十几年战争经验的西征军完全就是被吊打的下场。

打败这样的敌人,并不值得得意忘形,所以左宗棠理智地多次阻止了部下的冒险行为。



光绪三年六月(1877年),俄国攻打土耳其,分调驻扎伊犁军队赴土耳其前线。此时,左宗棠的副手金顺进言“愿以本军乘虚袭取伊犁”。左宗棠认为: “纵目前因事就功,将来必更难了结”,“断不可挑衅生端,贻害大局”。

清军打败的所谓侵略军,是这个吊样

光绪四年正月,俄国收留了从新疆越境的回民军白彦虎部,湘军大将刘锦棠欲提兵越境剿捕白彦虎。 左宗棠阻止:“以兵临之,势必决裂”,认为大清与沙俄“东北、西北均与接界,兵事将无了期”,所以严令“不可衅自我开”。


即使俄国人的手下败将土耳其,也比清军强的多。当时清军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战力水平,估计也就现在国足在世界上的地位

后英国唆使俄国内部中亚部落造反,左宗棠部将咸谓有机可乘,应该进兵伊犁。左宗棠认为: “俄英措隙已久,俄恃其国大,英恃其兵强,各不相下。我且绸缪墉户,静观其敝,不以彼之强弱为意。而日夜思所以自强,亦不以彼之言我强我弱为意也。”




1878年左宗棠收复新疆同时,俄国也吊打了奥斯曼土耳其,在这场近代化战争中,俄国轻轻松松地集中了48个步兵师共72万人、3000门大炮。左宗棠有多少兵?不过五六万人,俄国只要派来对付土耳其军队的十分之一,别说伊犁了,新疆都保不住。



左宗棠清晰地认识到中俄国力悬殊,非常妥善地处理了与俄的关系,不让俄国有所借口。他力求明确界划,反对越界侵占,表面上看起来很怂,为的是国家大局和整体利益考虑。虽然后来清帝国花了900万卢布才赎回伊犁,还被迫割让了一部分领土,但作为弱国,行此弃车保帅之举也是迫不得已,如果为了伊犁和俄国开战的话,损失只会更大,谁让你打不过人家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