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縱深哪家強?為何美國國土不是世界第一,戰略縱深卻最大?

靜夜史


首先美國的國土面積確實不是世界上第一大的,但是縱觀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及後來局部地區的戰爭,美國基本上都參戰了,但哪一次戰爭有攻入美國本土。再看二戰期間除了英國、日本之外的本土沒遭到全方面進攻(僅僅空襲),其他幾個主要參展國,例如蘇聯、法國、中國,基本上主要戰場都在本國國土內發生,接下來再來談談我個人對於美國戰略縱深我的看法。




戰略縱深與國土之間的聯繫

戰略縱深,顧名思義就是是可做戰略性運動的地域空間。例如二戰中的蘇德戰爭,蘇聯不僅國土遼闊、地大物博、人員數量方面還要對於德國,在戰爭前期德國橫掃蘇聯西部邊境,直逼莫斯科城下。雖然在蘇德戰爭前期節節敗退,但蘇聯擁有如此龐大的國土,大面積的戰略縱深區域能讓軍隊有得以喘息的時間,並利用時間進行重新集結,修整。最終,在與德軍僵持不下的情況下,蘇聯發動了反攻,在生產力與兵源不足的情況下,德軍節節敗退,蘇軍最終反殺攻入柏林城中。


至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拋開生產力、戰爭性質、兵源數量方面來看,僅僅從戰略縱深這個角度來看,蘇聯地大物博,有足夠的土地空間供其調動軍隊,利用可用的空間對突擊進攻的部隊進行阻滯、擾亂與其周旋,而且在部隊快速被擊潰下,指揮部也有時間來重新考慮新的作戰計劃,達到“以空間換時間的目的”。

國土越大,戰略縱深則越大。例如我國抗日戰爭時期,政府就曾在南京淪陷時遷都重慶,將其作為陪都和大後方,從而再度指揮軍隊抗擊日寇。

美國的戰略縱深

美日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海軍的精銳部隊在與美國的幾場大海戰中早已損耗殆盡,不得已到了戰爭後期以島嶼為陣地同美軍展開殊死搏鬥,甚至從抗日戰場調來軍隊來死守島嶼,目的就是防止美軍奪島攻入大本營,這也算得上是日本當時的戰略縱深地帶,可以給在本土的大本營一個緩和的時間來重新考慮新的作戰計劃。


至於美國為什麼不是國土世界第一大,但戰略縱深反而最強呢?個人認為,美國雖然本土面積不大,但東西靠海位於北美洲,北邊是加拿大,南邊是墨西哥,與歐洲中間隔了個大西洋,與亞洲中間隔了個太平洋。而且美國在太平洋中間還有個夏威夷群島,這無疑之間又拉長了美國的戰略縱深,打個比方,太平洋戰爭中的日本想要攻入美國本土必須先拿夏威夷群島開刀吧,只有藉助夏威夷群島這個媒介,才能得到一定的資源補給從而攻擊美國本土。

有戰略縱深的國家擁有比沒有戰略縱深的國家更大的對敵防禦的緩衝地帶,例如二戰中德國能迅速閃擊波蘭致使其滅亡,而叫囂著三個月滅亡中國的日本,卻在侵華戰場上與中國軍隊展開了十四年的拉鋸戰,這二者之間的明顯區別就是戰略縱深的大與小。


至於美國國土不是世界第一這不重要,但其有良好的天然屏障,大西洋與太平洋,東西跨度又大。外加美國在海外的夏威夷群島,真的要有敵國入侵,美國則可以迅速計劃更具遠見的戰略,畢竟其擁有更大的緩衝地帶,能得到更多的時間在被入侵後的慌亂中驚醒,從而實施防守與反擊。

能力有限,多有疏漏,煩請糾正!


宇澤歷史


全世界各國的國土面積前10排名依次為:俄羅斯1712萬平方公里、加拿大998萬平方公里、中國973萬平方公里、美國963萬平方公里、巴西851萬平方公里、澳大利亞769萬平方公里、印度328萬平方公里、阿根廷279萬平方公里、哈薩克斯坦272萬平方公里、阿爾及利亞238萬平方公里,可是國土面積和戰略縱深還是有一定區別的。雖然美國國土面積世界排名第四,但是卻榮登所有國家戰略縱深之首,甚至比其國土面積大了將近一倍的俄羅斯的戰略縱深還要大,下面我們來分析具體原因。
首先美國廣闊的領海面積,和遍佈其海內外的各國軍事基地,面積加起來會數倍或者數十倍的高於其他國家,


再加上美國強大的海上軍事力量配備其中,直接將美國戰略縱深推向了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最前沿,這樣就形成了其他國家想跟美國本土接觸,必須要經過一個超級大的美軍海上轄區,才能夠的著美國本土的狀態。
其次像俄羅斯這樣的大國,漫長的國境線周邊不乏強國
圍繞,給本國自身安全帶來了太多不確定因素,甚至一不小心就會有跟鄰國差槍走火的摩擦發生。而美國就不存在這種現象,它的北面是加拿大,南邊是墨西哥,這兩個國家基本都是美國的馬前卒角色,不但對美國構成不了威脅,相反還可忽略的記為美國的縱深範圍之內;東面是大西洋,西面是太平洋,都屬於美國強大的海軍控制範圍之內,根本就沒有可擔心的後顧之憂。最近媒體廣泛關注的特朗普預斥巨資修建邊界牆事件,不知道這位奇葩的美國總統到底是想鬧哪樣?


戰略
縱深是一項大國的標準指標,像日本侵華時期,我國就是靠其生生將日本拖死在廣闊的本土之上。但是擁有強大的戰略縱深,並不是就代表穩坐世界霸主交椅了。如果對內對外的政策經營不當,也會有從內部瓦解的隱患,像“前蘇聯”土崩瓦解的時候,就屬於內部出了大問題,任憑你擁有再強大的戰略縱深,最終反給了他人挑撥離間的可趁之機。


用戶5446401805


美國的戰略縱深最大,我不太認同,但美國確實是戰略縱深最大的國家之一,我覺世界上戰略縱深最大的國家有三個,各有優缺點,不好分出個一二三來。先看看戰略縱深這個概念,這是一個軍事地理學上概念,基本意思就是軍事力量做戰略性運動的地域空間。戰略空間越大,就意味著緩衝地帶越大,在遭遇敵方的突然襲擊時,可以利用戰略空間的上的優勢得以贏得寶貴的喘息時間,同時在遭遇長期的武裝侵略時,也可以利用戰略縱深的優勢打持久戰。所以一個國家的戰略縱深這個詞和一個國家的面積有著絕對上的關係。如果給世界上的國家在戰略縱深的問題上做個排名的話,在世界上面積前四大的國家中,有三個是排在第一等。為什麼世界面積第二大國加拿大(面積998萬平方公里)不是第一等?因為加拿大的緯度過高,加拿大廣大的北部地區過於寒冷,加拿大永久凍土面積為390到490萬平方公里,人因稀少,其人口主要集中於加拿大南部和美國接壤的地帶。但是加拿大的面積畢竟太大,所以我覺得加拿大與印度、巴西、澳大利亞等排第二等,剩下的就是三等、四等、五等,那些微型國家基本就是沒啥戰略縱深了。

戰略縱深除了與一個國家的面積有關外,與地形以及一個國家是否是島國也有關。舉個例子,伊拉克的面積43萬多平方公里,但是伊拉克國土的大部分都是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其實這也是2003年美英聯軍入侵伊拉克薩達姆政權時,美軍機械化裝甲師能夠長驅直入開進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的一個重要原因,而伊拉克北部山區主要生活著與當時伊拉克薩達姆政權不對付的庫爾德人,薩達姆也沒法跑到那裡去打游擊,無論是冷兵器時代的騎兵還是熱兵器時代的步兵裝甲師在平原地帶都是可以做到長驅直入的。一個國家的戰略縱深是和這三個因素有關的,廣大的面積、多樣的地形、適宜的氣候環境。如果一個國家的地形都是平原,那麼當該國的主要軍事力量被實質性地擊潰後,其他抵抗力量也基本就是一瀉千里了。氣候地理也有關,比如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和加拿大北部都存在著巨大的永久凍土帶,永久凍土帶上由於氣候過於寒冷,大部分是不合適農業生產的,那麼在遭遇入侵時,本國的軍事力量轉移到這些地區顯然是不現實的,自己大規模的人員在那裡長期生活都困難。另外島國的戰略縱深一般都較小,島國都是由各個島嶼組成的,島嶼的戰略縱深本來就是小,比如島國印度尼西亞的面積約為190萬平方公里,西亞大陸上伊朗的面積約為165萬平方公里,伊朗的地形是以高原和山地為主,機械化裝甲師就很難像在平原上那樣暢通無阻,而印尼是由幾個大島和眾多小島組成的,在戰略縱深上就顯得支離破碎,在優勢海軍的封鎖下,就容易被各個擊破,伊朗的的戰略縱深在一定程度上優於印尼的。

舉個例子,在1979年當時超級大國前蘇聯悍然入侵阿富汗(國土面積約65萬平方公里),本想短時間就能把阿富汗拿下,當時的蘇軍在開始也是採取高舉高打的突襲方式大舉出兵阿富汗,沒想到卻陷入了十年戰爭的泥潭。而阿富汗在開始被打“蒙圈”之後很快就反應了過來,當地的抵抗力量利用阿富汗多山地這個特點打起了游擊戰很快就與蘇軍形成了戰略僵持,最後前蘇聯在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軍力之後,終於也耗費不起了,1989年蘇軍全部撤離了阿富汗。再舉個例子,越南的面積約33萬平方公里,國土狹長,高原和山地約佔其國土面積的四分之三,在1955年—1975年的越南戰爭中,美軍投入巨大,在越戰中美軍死亡了近6萬,最後也灰溜溜地退出了越南。再舉個例子,科威特是一個面積不到2萬平方公里的西亞國家,1990年8月2日,伊拉克薩達姆政權對科威特發動的“閃電戰”,很快就控制了科威特全境,後來以美國為首的多國聯軍又很快擊敗了伊拉克。就是說面積小的幾乎沒啥戰略縱深的國家在面對強大的敵手時,其戰略縱深小的缺點就暴露無遺了。再舉個例子,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1939年德國對波蘭發動了閃電戰,並很快佔領了波蘭全境。然而這一招在面對前蘇聯這個“龐然大物”時卻失靈了,1941年德軍大舉進攻前蘇聯,德軍在前蘇聯西部廣袤的土地上推進的力度和廣度都非常大,但是前蘇聯太大了,加上前蘇聯的軍事實力也不是吃乾飯的,很快就形成了戰略僵持。

例子舉太多了,講正題。講一下美國的戰略縱深,順帶介紹一下俄羅斯的。美國的面積是937萬平方公里,但是美國的所謂的戰略縱深實際上主要是美國本土,面積171萬平方公里的阿斯拉斯加州人口也只有不到80萬,那裡過於寒冷,假如美國本土完蛋了,海外的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意義也不大,這也算美國戰略縱深的一個缺點吧,那就是面積巨大的阿拉斯加與美國本土是不相連的。所以美國主體本土部分也只有765萬平方公里,美國本土的地形複雜多樣,東部有阿巴拉契亞山脈,西部有面積廣大的落基山脈,中部有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大平原,平原面積廣大,同時山地高原也廣佈,並且在氣候方面,美國本土的大部分敵方氣候四季分明,農牧業生產條件良好。在戰略縱深方面,俄羅斯的優勢就是它是世界上面積第一大的國家,國土面積高達1700多萬平方公里。但是俄羅斯的短板也明顯,俄羅斯西伯利亞的永久凍土帶面積約為900萬到1000萬平方公里,俄羅斯的歐洲部分約佔其總面積的四分之一,但是這裡卻集中了總人口的約四分之三,這些才是俄羅斯的心臟地帶,然而俄羅斯的面積畢竟太廣大,西伯利亞南部地帶還是相對溫和,這裡也集中了很多人口。

就是前蘇聯和美國這樣的超級大國在面對阿富汗和越南這樣中等面積的國家時,時間長了都耗不起,在阿富汗戰爭和越南戰爭期間,他們也只是對大城市地帶控制力較強,對廣大鄉村地區就顯得很無力。就常規戰爭上來講,要想對一個世界上一等戰略縱深的國家(比如美俄)實現完全的佔領和控制,這是不可能的事情。而非常規戰爭來講,比如面對核打擊時,戰略縱深大的國家的“抗打擊能力”也要比其他國家強的多。我為啥覺得面積769萬平方公里的澳大利亞和麵積851萬平方公里的巴西列為戰略縱深第二等的國家,從澳大利亞方面來講,其國土面積的約70%都是乾旱或半乾旱地帶,該國中部的大部分地區不適合居住,該國人口也主要集中於東南部沿海地帶。從巴西方面來講,其國土是三分之一是面積廣大的亞馬遜熱帶雨林,雖然植物茂密動物繁多,但是一般來講這裡並不適合人類居住,無論是本國的軍事人員還是敵方的軍事人員進去估計都會迷路,另外佔巴西國土一半以上的巴西高原的地勢相對平坦,該國人口主要集中於東南部沿海地帶。

有一個問題就是在世界近代殖民史中,大英帝國曾控制了印度、澳大利亞、加拿大等,西班牙則控制了除巴西以外的拉丁美洲的大部分地區,而巴西也曾是葡萄牙的殖民地,在美國沒有獨立之前,英法也控制過北美的大部分地區。與整個美洲大陸相比,英國、法國、西班牙和葡萄牙這四國加起來的面積也只是美洲的一個零頭而已,那說好的戰略縱深呢?其實戰略縱深只是一個地理學上的東西,戰略縱深能不能發揮最大作用的另一個前提是該國人口數量、一定的工農業水平和軍事實力。另外當一個國家四分五裂時,戰略縱深起的作用也相對小一點,比如當時英國也是趁著印度莫臥兒帝國衰落和陷入封建割據時通過分而治之各個擊破的方式建立的英屬印度。當年歐洲列強殖民美洲時,主要就是沾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抵抗力量分散武器裝備落後的光,當時美洲的印第安人基本都是部落單兵作戰。


十三叔看歷史


我前兩天回答過一個類似的問題,就是探討中美俄三家的戰略縱深。熱度不錯,但有些人的評論還是挺讓我上火,也懟了幾句。不過今天我冷靜了點,我發現這些人好像不是故意跟我抬槓,他們是壓根就不清楚這個戰略縱深到底意味著什麼。正好,借這個話題,咱們從根兒上再聊聊。

戰略,指的是大事。大到國家、民族、政權生死存亡級別的問題。

就像美國的俄亥俄級核潛艇,它上面搭載了總共240顆核彈頭,每一顆核彈頭的威力都是廣島原子彈的20倍。俄亥俄把導彈都射出去,一箇中等國家就廢了,所以它叫戰略核潛艇。

縱深,指的是空間。一個國家,你還得是大國,掌控的空間,才叫戰略縱深。盧森堡這樣的國家,也就談不上戰略縱深了。一個國家掌控的空間,包括領土和海洋,越大,戰略縱深也就越大。

戰略縱深到底有什麼用呢?咱們可以再換一個類似的詞:戰略緩衝區。這是不是就有點意思了?戰略縱深大,你的緩衝就越大。容錯率也就越高。

緩衝、容錯率,就是戰略縱深的精髓。

戰略縱深大,遇到打擊的時候,留給我的緩衝也大。發生激烈對抗,即便是犯了幾次大級別的錯誤,吃了幾次敗仗,也不至於要命。

就像以色列,號稱中東小霸王,說打誰就打誰。但是,它這其實是被逼的。它國土太小,沒有戰略縱深,沒有緩衝。容錯率幾乎是沒有,啥意思?這個國家犯不起錯誤,失敗不起。它可以打100場勝仗,但只要打1場敗仗,國家就要沒了。第四次中東戰爭初期,阿拉伯聯軍圍攻以色列,他們的總理梅厄夫人也曾哭泣著求美國:救救以色列。

而對於美國來講,它的緩衝區,它的容錯率太高了。它本土在美洲,跟其他的大洲隔著大西洋、太平洋。然後它還擁有絕對的制海權,大洋裡還有基地。現在都是它把軍艦開到別國的沿海去開戰。咱們看看它的容錯率:

1,它跨海去打別人,打贏了,不在話下。萬一打輸了,大不了它不打了,撤到遠洋。

2,如果有另一個國家崛起,要跟它爭霸,就得在遠洋跟它進行決戰。在可預見的時間內,有哪個國家的海軍能在大洋裡,消滅美國是10艘航母艦隊?奪得制海權?就算美國輸了,它還可以退回美洲老家。

3,美軍退回本土,如果有別的國家想進攻它,需要帶著龐大的艦隊,開到美國的沿海,然後作戰,登陸。即便是美國又輸了,它還可以往內地撤。

4,即便沿海失守,它還有90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用來周旋。實在不行了,還能撤到加拿大、墨西哥去打游擊。

美國現在的戰略縱深是太平洋、大西洋+10艘航母+海外基地+本土+加拿大後盾。它打別的國家戰敗、航母海戰失敗、海外基地被奪、失去制海權、本土沿海失守,即便是這些巨大的錯誤它都犯了,也不至於亡國。這就是戰略縱深的價值。

我在上一篇文章裡說咱們國家的地形不好。我們的地圖像一隻雄雞,但雞最脆弱的部位就是脖子。我們國家就是脖子太細了。遭到攻擊,容易在脖子位置被切斷,造成東北和內地的斷裂。

我說有人評論跟我抬槓,爭議主要就出在這裡。

這個地形的破綻就是:容錯率低。

你要說你是百戰百勝,未來也肯定百戰百勝,絕對不可能打輸,那就不用談什麼戰略縱深了。戰略縱深,最大的意義就是:打輸了,我還能緩。

最早的英法聯軍,八國聯軍是從天津登陸。甲午年日軍是從青島、旅順登陸。然後還有後來的918。他們下一步就都是兵峰直指京師,再打就是切斷雞脖子。而只要一形成這個態勢,不論是清廷還國府,都趕緊開始跑路,議和。冷戰期間,蘇聯也曾在中蘇邊境陳兵百萬,它的目標也是經張家口到首都。

在這還得再強調一句,戰略縱深,它的潛臺詞是:打輸了怎麼辦。

就像你想創業,做生意。你是想賺錢,但你也必須得考慮好一個問題:萬一我賠了怎麼辦?你要是沒想好賠了咋辦,你就不要幹。打仗也是一個道理,既要敢打,也必須要考慮好:玩意打輸了,咋辦?我得有後手。

我說咱們這個雞脖子的戰略位置不好,就是說,萬一在這個區域打輸了,國家就被切斷了。雞脖子這個地形,容錯率太低,一次失敗都不能有。所以我在上篇文章裡說外蒙是一定要收回來的,還得光復日本。這樣,脖子就粗了很多,能容得下出現兩次大失誤帶來的損害。

你要說肯定能打贏,百分之百能打贏,咱就沒必要探討戰略縱深的問題了。你要是覺得雞脖子這地形沒問題,就得保證一次失誤都不能有。這跟你準備做生意,說肯定賺,絕對不能賠,是一個道理:幼稚。

一個成熟的生意人肯定要考慮,賠了會怎樣。一個成熟的軍政人員也肯定要考慮,輸了怎麼辦?

另外一個讓我上火的現象是好幾個人跟我喊:現代戰爭,不需要戰略縱深,扔核彈,哈哈哈......真愁人。說這話的人屬於沒長心了。不需要戰略縱深?美國有5000顆核彈,給澳門也裝備5000顆核彈,澳門就跟美國平起平坐了唄?不需要戰略縱深?打比利時和打俄羅斯,能一樣?

你們國家有1000平方公里,我們國家有1000萬平方公里,我比你大1萬倍,咱倆都有100顆核彈,咱倆誰怕誰?戰略縱深沒用?現代戰爭不用戰略縱深?不打核戰爭,你打疼伊拉克,需要500枚巡航導彈。你想打疼俄羅斯,得1萬枚。不還手,讓你炸的那種。

要不我咋說,說這話的人沒長心呢,這就是1+1等於幾的問題。

中美俄,地盤大,可以在自己國家,隨便找個大山溝,挖出來導彈發射井,裡面裝上洲際導彈。你小國,沒戰略縱深,那導彈給你,你敢要嗎?放你家小區裡?當年格魯吉亞跟俄羅斯叫板,它那個總理薩卡什維利牛的不行,結果俄羅斯一出手,立馬就尿了。為啥?國土太小,俄軍一過邊境,直接就看見首都了,沒有戰略縱深,一打就死。

越是現代戰爭就越需要戰略縱深,道理很簡單:抗揍啊。一戰的時候,德國打比利時、荷蘭這些國家,怎麼也得十天半個月的。到了二戰,那就是一兩天。國家太小,沒有緩衝。

再回頭看美國,它的戰略形式確實是太好了。

咱們在亞洲,有日本和印度總來攪和,沒事噁心你一下。歐洲,英法德還有俄,誰都不服誰,然後波蘭、烏克蘭、土耳其這些國家還跟著起鬨。中東國家,打的亂哄哄。

美國呢,在美洲,它的鄰居,加拿大,跟他是表兄弟,最關鍵的是聽話。唯馬首是瞻。墨西哥,當年跟美國打仗戰敗之後,要求併入美國,是美國不要他。墨西哥是巴不得和美國好,併成一個國家最好。美國在它那個洲,十分和諧,沒有天敵,沒有競爭者。

然後有大西洋和太平洋做它的屏障,亞洲人和歐洲人都忙著內鬥,沒人能跨海去惹美國。美國就屬於進可攻退可守,來去自如。

它實力不行的時候,躲在美洲,悶聲發大財。就像兩次世界大戰,亞洲、歐洲打成一鍋粥,美國在海外積攢實力。等它攢夠力量了,開船過來,收拾殘局,摘取勝利果實。就是現在,即便它犯錯了,失誤了,國力下降了,它依然還可以再退回美洲,裝孫子。

誰想上門找美國,那最起碼得先把自己這大洲先統一了,這明顯是很難實現的。美國今天賣他點軍火,後天賣你點軍火,然後你們自己就先打起來了。

這個問題說美國的領土不是世界最大,為什麼說戰略縱深最大。

因為它有“制海權”。大西洋和太平洋都是它的戰略縱深。而它的十艘重型航母,就是它的海洋國土,是它領土的延伸。它的領土邊界不是他們的沿海,而是他們航母所在的位置。你得先過它海軍這一關,才能看到它的領土。問題是,現在和未來,誰能有實力在遠洋殲滅它的10艘航母艦隊?

再加上它的關島、夏威夷、日韓......這些基地,都是一層層的防線。

我上一篇文章裡也說了俄羅斯的戰略局面不好,它的首都莫斯科離邊境太近了。俄羅斯的鄰居:波羅的海三國、烏克蘭、格魯吉亞、波蘭,現在都是它的敵人。如果有敵人從這些地方出發,十幾個小時就能抵達莫斯科城下。

然後有人不滿了,跟我喊:俄羅斯扔核彈,跟你同歸於盡。沒人敢動它。

這就又回到咱們上面說的了:容錯。

現在,俄羅斯必須保證他的核力量絕對不能出半點紕漏。如果有人有辦法讓他的核武器停止12個小時,有人用空降部隊突襲他的首都,並有地面部隊快速衝進去,控制住他們的領導人,國家不就亡了嘛。

俄羅斯現在首都靠近邊境,那他就得保證,核武器絕對不能出問題。那萬一出問題呢?這是有危機感的人必須要考慮的。

我還是那句話,談戰略縱深,考慮的就是:萬一呢?萬一輸了呢?萬一出問題了呢?

你看看那些出交通事故的大貨車司機,平時都是咧著嘴哈哈的笑,口頭禪就是:沒事、沒事。等出了事,就倆眼一瞪,說不出話,成傻子。賠不起,光禍害人。

當年蘇聯,前鋒部署在東柏林。你得先打東德,再打波蘭、烏克蘭,然後才能到俄羅斯邊境,那戰略縱深多漂亮。他有多長是時間來緩口氣?


銳度何老師


關鍵是,常規軍事武裝要想進攻美國本土,戰略支點(進攻基地)太少,僅有中南美洲一些國家。而北面是美國的同類種族盟友加拿大。在大西洋、太平洋海上很難設立進攻支點(除非有50個航母戰鬥群)。

然而要進攻中國的戰略支點如今也大大降低了作用。如韓、日、菲律賓、馬來西亞等軍事基地,都在解放軍火箭軍的超高速彈雨覆蓋下,戰時不能生存,彈藥庫更不敢設。在中國西部、西南部的阿富汗、印度設立進攻中國的戰略支點也很難。一是進攻中國的中東部核心區、東北軍工基地區,距離太遠;二是印度、阿富汗也不敢得罪東方大國讓外人設基地。至於中國西北部的哈薩克斯坦等五國,那是上海合作組織成員,中國軍事盟友。

所以,進攻中國只有在黃海、東海、南海建立海上進攻支點。但是這個支點只能跳出DF21/DF17的拒止打擊之外~中國沿海2000公里外。結果就是,縱有10幾個航母戰鬥群,但戰斧導弾和艦載機無作用,這等於沒有進攻支點。

沒有進攻支點,沒有後勤保障,是打不了中等、高等烈度戰爭的。只能是一次性耗完油料/彈藥的武裝衝突。


東之水32552593


美國當然是戰略縱深最大的,也是地理位置最佳的,東臨太平洋、西靠大西洋,整個美洲沒有對手,正如19世紀末,美國前總統門羅所說的“美洲是美國人的美洲”那樣,可想而知這樣的戰略縱深空間誰能比?至今不但沒有改變,反而更強了,因為它已經成為當今世界上唯一超級大國。


從歷史上來看,人類歷史上兩次世界大戰,美國本土基本都是遠離戰火紛擾(除了日本海軍偷襲美國太平洋艦隊基地珍珠港,但夏威夷其實嚴格意義上還是本土之外)。後來,幾乎沒有哪個國家有實力可以以整體戰爭形式把戰火燒到其本土,除了“9.11事件”,但這屬於恐怖襲擊並非戰爭。

而且,戰後以來,憑藉自身超強的軍事力量和科技實力,美國一直奉行擴張型的對外軍事戰略,更沒有哪個國家有機會跨過太平洋或者大西洋入侵它。


也許有人說,那俄羅斯領土面積達1709萬平方公里,難道不能算最大的戰略縱深嗎?實際上真不算,因為俄羅斯是一個橫跨歐亞大陸的國家,其中有40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位於歐洲境內,這樣以來,俄羅斯等於同時面臨著東西方的戰略壓力,而且隨著美國主導下的北約不斷進行“東擴”,已經嚴重擠壓了俄羅斯的戰略空間,迫使其轉入戰略防禦甚至是收縮。另外在俄羅斯東部,又有美日的戰略遏制,真可謂兩頭忙。

事實上,在“冷兵器時代”的戰略縱深還有些價值,而在如今的高科技、現代化戰爭之下,如果遇到強勁有力地入侵,比如洲際導彈等戰略性重型大殺器的出手,幾乎是一小時打遍全球的,試問一下有什麼縱深呢?對於一個持戰略防禦的來說,不僅看戰略縱深,更取決於自身的實力。可以說,若一味地防禦最終也會失去縱深的優勢。


總之,美國優越的地理位置使它具備了天然的戰略縱深,而且93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面積本身就是世界第四大。但更主要還是它是世界最大軍事強國,除了進攻從不防禦。


東震木


如果您打開地圖,乍一看俄羅斯的領土面積世界最大,東西向跨度最長,然而,這就代表俄羅斯的戰略縱深最大嗎?您不妨注意一下,俄羅斯的南方都有誰,中東和東亞。這些地方都是世界政治格局博弈的焦點區域,也是大國利益的核心區,自然大國在這裡密佈著力量,而在俄羅斯的西部是歐洲,更是大國力量集中,強勁對手集中的區域。換句話說,這些地方都可能成為戰爭中的進攻方向,這樣看來,考慮到俄羅斯廣袤的北部國土根本不適合人類生存,根本無法作為自己的戰略後方,俄羅斯的戰略縱深遠比人們從地圖上看到的要小得多。

我們再看美國,美國的東西海岸跨度顯然比俄羅斯東西部小得多,但是美國有著絕佳的地緣戰略位置,美國的南北分別是墨西哥和加拿大,這兩個國家在美國面前是不折不扣的小國,而且這兩個國家也並非國際政治的焦點區域,沒有域外大國力量的分佈,說到這裡您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美國當初不惜跟蘇聯開戰,也要組織蘇聯人的彈道導彈運到古巴了吧?而在美國的東西兩側分別有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阻隔,任何外敵都需要通過遠洋投送來進攻美國本土,這顯然困難極大。另外,美國的國土大部分面積都適合人類居住,國土可利用率非常高。這樣看來,美國的戰略縱深一定會比俄羅斯大。


照理說事


您好,軍武雜談為您解答——國土並不是戰略縱深的唯一標準,預警和反應時間夠就行。

受到蘇聯冷戰時期戰略縱深理論的影響,相當一部分人提到戰略縱深的第一反應就是國土的戰略縱深,但是實際上,國土戰略縱深只是戰略縱深論的一種形態而已。

戰略縱深的最基本要求,就是在本土和對手、潛在對手之間有一片戰略緩衝區,只要對手在採取敵對行動的時候,自己能夠在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上進行及時的防禦甚至是反擊,戰略縱深就打成了。

美國遍佈世界各地的軍事基地就是美國的第一道戰略縱深,無論哪一個熱點地區的潛在對手對美國本土有攻擊意圖,都必須解決掉至少幾個美國重要的海外軍事基地。除非是直接進行全球化的核戰爭,不然這些海外軍事基地的覆滅,都能夠給美國本土的防禦力量提供足夠的預警時間和反應時間。

第二道戰略縱深就是太平洋和大西洋,美國海軍目前仍然是世界上最為強大的海軍力量。用通俗一點的話來理解,太平洋和大西洋大部分的海域都可以視為美國的“國土”。在直接攻擊美國本土的陸地版圖之前,兩大洋的美國海軍再不濟也能夠“用空間換時間”,二戰日本聯合艦隊如果不是因為距離太遠,攻擊的第一站就會是美國海軍在東海岸的海軍基地。

遍佈世界的軍事基地和兩大洋的“國土縱深”,為美國帶來了目前世界上最好的戰略縱深。


軍武雜談


戰略縱深是一個軍事學名詞,是指可以做戰略性運動的地域空間。在戰爭狀態下大面積的戰略縱深區域能讓軍隊和決策者有得以喘息的時間並利用這時間進行重新佈置軍隊集結與修整。隨著軍事技術的進步使戰略縱深的軍事意義有所減弱——畢竟像美、俄、中幾個主要軍事強國的戰略導彈幾乎都可以攻擊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不過這並不意味著戰略縱深的軍事意義已完全失去——至少隨著距離的增加會使攔截對方導彈的成功性大大提升。在世界軍事史上戰略縱深的意義曾不止一次得到驗證:1812年5月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拿破崙率領使用12種語言的57萬大軍遠征俄羅斯,結果俄羅斯人憑藉自己遼闊的戰略縱深實行堅壁清野的戰術,儘管拿破崙攻佔了莫斯科,可隨著戰線的延長就使軍隊的補給日益困難,俄國人趁機利用自己對天氣和地形的熟悉發起反攻。二戰中納粹德國的侵蘇戰爭和日本軍國主義的侵華戰爭則重蹈了拿破崙的覆轍:儘管在蘇德戰爭前期有1710座城市、7萬多個村鎮和31850個工業企業遭到破壞,但仍能憑藉遼闊的戰略縱深與德軍周旋並逐漸將戰局扭轉;侵華日軍曾妄圖三個月吞併中國,然而中國的戰略縱深卻使其深陷戰爭泥潭,最終中國人民巧妙利用戰略縱深頑強抵抗並戰勝了日軍。那麼當今世界戰略縱深最大的國家是哪個呢?

首先國土是構成戰略縱深的基礎——這倒不是說國土面積越大的國家就一定戰略縱深更大,但國土面積小的國家是不會擁有多大的戰略縱深的。梵蒂岡、盧森堡、安道爾這樣的袖珍國家有什麼戰略縱深嗎?事實上這樣的國家可能連一次衝鋒都經受不起,根本沒任何可迴旋的餘地。明白了這點我們就可以明確知道:戰略縱深大的國家一定是擁有遼闊的國土面積的國家。根據各國國土面積的大小可以將當今世界各國分為巨型國家、大型國家、中型國家、小型國家和微型國家,這其中巨型國家是指國土面積在100萬平方公里以上的國家。這樣的國家全世界只有30個——分別是: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巴西、澳大利亞、印度、阿根廷、哈薩克斯坦、阿爾及利亞、剛果民主共和國、丹麥、沙特、墨西哥、印尼、蘇丹、利比亞、伊朗、蒙古、秘魯、乍得、尼日爾、安哥拉、馬裡、南非、哥倫比亞、埃塞俄比亞、玻利維亞、毛里塔尼亞、埃及。世界上戰略縱深最大的國家自然就在這30個國家之中。

戰略縱深是以國土為基礎的,但這並不是說國土面積越大的國家就一定戰略縱深更大,與此同時戰略縱深也與國土的分佈格局密切相關:丹麥的國土總面積222.42萬平方公里,位居全球第十二位,然而這是由於世界第一大島格陵蘭島屬於丹麥的緣故,其實丹麥本土的面積只有43096平方公里,所以在二戰中丹麥面對納粹德國的入侵只抵抗了4個小時就投降了,顯然丹麥這樣的國家是沒什麼戰略縱深可言的。情況與之類似的還有印尼——印尼儘管擁有1904569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位居世界十五位,然而印尼是由大約17508個島嶼組成的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整個國家的地緣結構支離破碎,在戰爭狀態下難以實現相互協調,入侵者完全可以集中優勢兵力攻擊在印尼處於中心地位的爪哇島,顯然印尼的戰略縱深也並不理想。事實上國土面積997萬平方公里的加拿大盡管是全世界僅次於俄羅斯的國土面積第二大國,但也存在國土分佈格局上的缺陷:加拿大的人口和工業集中分佈在渥太華、溫哥華、多倫多等幾個大城市,而遼闊的北部地區幾乎都是荒無人煙的永久凍土和雪原,只是在目前美加關係密切的基礎上加拿大可以得到美國的軍事保護,否則如果美國入侵加拿大的話,那麼加拿大其實是沒多少戰略縱深可言的。澳大利亞的情況與加拿大有些類似:澳大利亞大約70%的國土屬於乾旱或半乾旱地帶,人口和工農業集中分佈在東南部和西南部的沿海地區,不過和加拿大所不同的是澳大利亞位於大洋洲這樣一個相對獨立的地緣板塊,和其他大國的距離都比較遠,而在大洋洲絕對找不到一個能對澳大利亞構成軍事威脅的國家,所以海洋實際上成為了澳大利亞天然的地緣縱深。同丹麥、印尼、加拿大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印度、巴西等國——相比丹麥、印尼、加拿大國土分佈支離破碎、人口和工農業過於集中的特點而言:中國、印度、巴西等國的國土布局要緊湊得多。中國東部濱臨太平洋,西部有號稱“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作為天然的戰略屏障,南部是地形崎嶇的雲貴高原,中國戰略地緣的唯一缺陷在於東北平原——開闊的平原地形對機械化部隊的推進是相對有利的。中國腹地的地勢呈三級階梯狀分佈,跨越了熱帶與溫帶,全國各地的地形和氣候差異極大,這對任何敢於來犯之敵都是難以適應的。印度東、西兩面濱臨印度洋,北部有喜馬拉雅山作為天然的地緣屏障,周邊缺乏大國的威脅。巴西境內熱帶雨林密佈,地形和氣候都極為複雜。不過這幾個國家的戰略縱深儘管足夠遼闊,但和美、俄兩國比起來還是相對次一級的。

俄羅斯的國土面積高達1709.82萬平方公里,是全世界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幾乎相當於我國和澳大利亞之和,整個國土呈長方形緊湊分佈,絕不是像丹麥、印尼那樣支離破碎的結構。俄羅斯的戰略縱深曾給拿破崙和希特勒製造了揮之不去的惡夢:漫長的戰線使拿破崙在進入俄國境內後就始終存在補給乏力、兵力分散的問題,堅壁清野以逸待勞的俄軍則不斷不斷襲擾法軍,最終侵入俄國的57萬法國遠征軍只有不到3萬人活著返回。二戰中蘇聯的戰略縱深又給入侵的德軍制造了無窮無盡的麻煩:當德軍越過斯摩稜斯克-基輔一線後儘管此時的蘇軍在德軍面前一觸即潰,然而德軍已然因為戰線過長而出現後勤乏力的現象,步兵和輔助單位開始因補給不繼、交通狀況不良而導致非戰鬥性減員日益增長,裝甲部隊一開始還能自行向東突破,然而不久之後也需要停下來休整維修。蘇聯正是利用這寶貴的緩衝時間重整軍備並最終戰勝了納粹德國。然而俄羅斯也並非全世界戰略縱深最大的國家。那麼當今世界戰略縱深最大的國家是哪個呢?答案是美國。

我們先看看美國的國土面積有多大——畢竟國土面積是構成戰略縱深的基礎。1989年至1996年美國中情局初始版《世界概況》中公佈的官方國土數據為9372610平方公里。我國教科書在引入這一數據時將其四捨五入為937萬平方公里,這一面積位於俄羅斯的1709萬平方公里、加拿大的998萬平方公里、我國的960萬平方公里之後,位居世界第四。1997年美國中情局在調整美國和加拿大邊境屬於美國一側的水域面積計算方式後將國土面積變更至9629091平方公里,從而使國土面積超過了中國,躍居世界第三。2004年美國中情局又進一步將國土面積變更為9631418平方公里,2006年又變更至9631420平方公里,這一數據一直延續至今。不過在聯合國公佈的各個國家領土面積中美國依舊是962.9萬平方公里。我們姑且拋開美國國土面積究竟是世界第三或是第四的爭議不談,至少我們可以肯定一點:美國的國土面積絕對不是世界第一。需要注意的是:美國中情局所統計的美國國土面積是美國本土50個州及哥倫比亞特區的總面積,事實上美國還擁有以下海外領地:關島面積約549平方公里、北马里亞納群島185平方公里、波多黎各9104平方公里、美屬維爾京群島351平方公里、美屬薩摩亞199平方公里、貝克島1.18平方公里、豪蘭島1.6平方公里、賈維斯島4.5平方公里、約翰斯頓環礁1.031平方公里、金曼礁1平方公里、中途島5平方公里、納弗沙島5.2平方公里、威克島6.5平方公里......美國本土及其海外領土總面積大致為964萬平方公里。這一面積依然低於俄羅斯和加拿大,不過這種單純統計陸地國土面積的方法在國際上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因為隨著人類征服海洋的能力日漸提升就使各種海洋資源和海上航線成為支撐一國發展壯大的重要因素。事實上我國除了960萬平方公里的陸地國土之外還有300萬平方公里的領海面積和大約173萬平方公里的專屬經濟區,那麼美國的領海和專屬經濟區面積有多大呢?

這裡需要解釋一下關於專屬經濟區的概念:專屬經濟區是指從測算領海基線量起200海里、在領海之外並鄰接領海的一個區域。根據聯合國海洋法的這一定義而言:專屬經濟區並非一國之領海,任何國家都有權在別國的專屬經濟區內自由航行和飛越、鋪設海底電纜和管道,但對該區域內的資源則不具有勘探開發的權利。舉個例子就是說B國船隻可以在A國專屬經濟區內通航,但不得從事勘探作業,B國漁船甚至不能在A國專屬經濟區內捕魚,因為A國對自己專屬經濟區的一切資源享有排他性權利。一般而言:擁有遠離大陸的海島領土較多的國家容易獲得較大的專屬經濟區面積。由於位於太平洋正中心的夏威夷群島和中途島屬於美國領土,這就使美國得以將幾乎小半個太平洋納入自己的領海和專屬經濟區範圍內,以致於美國的領海和專屬經濟區面積高達1218萬平方公里,這一數據位居全球第一。以海陸總面積計算:美國高達2182萬平方公里左右,在全世界僅次於海陸總面積2466萬平方公里的俄羅斯,位居世界第三的是海陸總面積1619萬平方公里的澳大利亞,全球第四的是1558萬平方公里的加拿大,第五的是1433萬平方公里的中國。當然也有一種說法認為:整個太平洋都是美國的“內湖”,而理由是太平洋西岸的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過都不同程度受到美國的控制。其實這種說法混淆了影響力和控制力的區別:美國固然在日、韓、澳、新有相當的權力,但這並不改變日、韓、澳、新作為主權國家的事實,否則加拿大是不是也該計入美國的陸地國土計算呢?那麼美國豈不是成為全世界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了?

從美國的地緣結構上看:美國東有大西洋,西有太平洋,將其與其它大國隔開,在美洲大陸上只與加拿大和墨西哥接壤。加拿大固然不是美國的領土,但美加之間的特殊關係使美國得以利用加拿大領土作為自己戰略縱深的延伸。事實上美國的戰略縱深還不只是延伸到加拿大而已:目前美國在全球兩百多個國家和地區中的140多個分佈著美國的374個海外軍事基地和30萬駐軍。除此之外美國同北約各國以及亞太地區的日、韓、澳等國保持著盟友關係,這使美國具備向全球投送兵力的能力。正如上文所說的太平洋並非美國的內湖,然而美國的戰略縱深的確是一直延伸到太平洋西海岸的日、韓、澳、新等國。美國海軍目前擁有尼米茲號、艾森豪威爾號、卡爾文森號、西奧多·羅斯福號、林肯號、華盛頓號、斯坦尼斯號、杜魯門號、里根號、布什號、福特號11艘正在服役中的航母,是目前全球航母數量最多、排水量和體積最大、艦載機搭載數量最多、作戰效率最強大且全部使用核動力航空母艦的國家。遊弋於世界各地的美國航母編隊事實上使世界上大面積的海域成為美國戰略縱深的延伸:有著大西洋和太平洋東西兩大洋的保護的美國本土在常規戰爭狀態下美國這種獨特的地緣格局實際上是難以進攻的,即使對方當真越國大洋進攻美國本土也會被實力強勁又以逸待勞的美軍阻擊,即使對方使用戰略導彈攻擊固然可以打擊到美國本土,但隨著距離的增加也會使攔截對方導彈的成功率大大提升。事實上隨著科技的進步不僅使戰略縱深由傳統的陸地戰略縱深延伸到海洋,甚至目前已開始向外太空延伸:在太空方面美國的GPS衛星定位系統全世界都在使用,這使美國得以時時刻刻監控這個星球上發生的一舉一動。目前在太空領域具備同美國競爭實力的只有俄羅斯和中國兩個航天大國且即使是中、俄目前也仍處於追趕之中,因此在太空戰略縱深領域美國無疑佔據著絕對優勢。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美國的國土面積世界第四,但卻能控制太平洋和大西洋。嚴格的說,這兩個大洋也是美國的天然防禦縱深,從這個角度說,美國的確是易守難攻。

而且美國接壤的國家只有加拿大和墨西哥,處理起來非常容易。而其它大國鄰居眾多,單單解決家門口的事情,就要花費大量的人力、武力。美國則可以集中全力追逐全球利益。

大西洋和太平洋是美國的天然屏障

美國的地理環境太優越了,東西被兩個大洋環抱著,任他其它洲的國家想要進攻美國本土,都要越過大洋這個天然屏障。不但如此,美國以北的加拿大也是自己的天然屏障。首先加拿大這個國家對美國不設防,就像美國的後花園。而且加拿大以北地區處在北極圈內,是天然凍土地帶,自然氣候十分惡劣,可以有效阻止視同從北方進攻加拿大的國家。

至於美國南部唯一接觸的國家墨西哥連毒販都搞不定,對美國沒有任何威脅。墨西哥這個國家從誕生就被美國吊打,到現在都一直被欺負。美國通過幾次戰爭,從墨西哥手中奪取大片土地,現在的新墨西哥州就是從墨西哥奪取的。這也是為什麼許多墨西哥人要移民美國,因為有親戚在那裡啊。

而其他大國幾乎都是強敵環繞

和美國相比的是,世界上其它大國都是強敵環繞。比如俄羅斯吧,陸地上和許多國家靠近,比如德國、土耳其等國,在歷史上都和俄羅斯不對付。西方最著名的兩次遠征俄羅斯,一個是拿破崙、另一個就是二戰時候的德國。相隔雖遠了點,但依然對俄羅斯構成致命威脅。其它的向德國、法國等等都是強敵環繞。

而英國、日本這些國家雖然是島國,情況也不容樂觀。如果實在幾個世紀以前,這些島國可能是地理優越。但是現在,它們土地狹小,而且與陸地不遠,反而成了可能被封鎖的對象。

戰略縱深都是虛的,說到底是美國有強大的海軍

但說了那麼多,並不能說明美國因為地理位置好,就能成為霸主。說到底是美國有強大的海軍力量。澳大利亞和南美國家戰略位置都不錯,但卻很難成為美國這樣的大國。關鍵就是美國的海軍力量無與倫比。

別的國家想威脅美國本土,首先要克服大洋的阻隔。而美國僅供其它國家,卻完全不必擔心。美國有著龐大的航母戰鬥群,可以輕易的調集大量進行遠征的軍隊。所以,美國和些年來大阿富汗、打伊拉克,都沒能難倒美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