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幕主力军长州藩的财政状况如何,农业,重商和赖账是它的三板斧

我们都知道是明治维新使得日本在近代一跃成为了区域强国,摆脱了被英美骑脸的命运。而明治维新从表面上看是一场西南四藩对抗幕府的舞台剧,在这个舞台上幕府不用说是反派主角,而正派的实力担当非长州藩和萨摩藩莫属。

倒幕主力军长州藩的财政状况如何,农业,重商和赖账是它的三板斧

但如果我们在深入研究这段历史,可以发现相比于萨摩藩早期站队公武一体,长州藩更应该是根正苗红的反对党领袖。也只有长州藩被宣布为国敌遭到全国征讨,这种其他倒幕大名都没有的经历,我们的长州藩就有两次,从这一点不难看出长州藩在最困难的时刻也是一颗坚持地下活动的孤星。

那么问题来了,幕府当时可是拥有着全日本最为精良的西式装备,幕府海军那艘排水量有2590吨,航速达到12节,装备各式火炮24门的荷制旗舰开阳丸号更是长州藩可望而不可及的装备。因为光是这艘船在当时就花掉了幕府40万美元,要知道不久之前长州藩购买的英制战舰壬戌丸才花了12万美元。

倒幕主力军长州藩的财政状况如何,农业,重商和赖账是它的三板斧

开阳丸

细心的读者肯定会有疑问,幕末武士的困顿不是普遍现象吗,各个地方的大名也是普遍穷神附体啊,怎么个长州藩就能以区区37万石的领地对抗全国呢,难不成毛利家是个例外。

其实幕末西南诸藩能倒幕成功是有多方面原因的,但抛开各种社会、政治原因而论毛利家的财政的话,答案并没有那么绝对。

首先长州藩的财政状况肯定是不好的,这个不好来自于先天不足,早在关原决战之后,站错了队的毛利家虽然靠着吉川广家延续了下来,但是领地缩水超过三分之二,还丢掉了老祖宗传下来的广岛城,曾经一百二十万石规模时的家臣天团可是一起都跟着到了萩城。换言之公司规模缩水了六七成但是领工资的人一个都没少,那自然大家都过得不滋润了。而且因为毛利家作为曾经的中国霸主的影响力,各种各样的普请(义务为幕府出钱出人搞基建)可是一次没拉下。

倒幕主力军长州藩的财政状况如何,农业,重商和赖账是它的三板斧

曾经的毛利氏

在这种先天不足下,加上大家都有的参勤和时不时冒出来的败家子,广岛藩还是走到了幕末。可这个时候人祸再次袭来。因为没钱的可不只有大名们,武士的危机也是武士领袖将军的危机,武士缺小钱,将军缺大钱,这不德川家齐执政了五十年,带领着幕府走向衰弱的同时还贡献了27个女儿,她们都成了将军赚钱的依靠,通过嫁女儿给大名,也为幕府带来了一笔不菲的嫁妆。这些冤大头里就有毛利家,虽然娶了将军女儿的不止有长州藩,但没有哪家娶得姬sama不到一年就去世了。这意味着毛利家娶了一个女儿,却因为多出来的丧礼花了别人两倍的钱。

这还没完,不到几年的功夫,毛利家又迎来了白事,隐居的前代藩主和当政的现任藩主先后去世,更可怕的是在当年年底刚刚就任藩主之位的毛利齐广也死了,没错就是上面说的娶的老婆不到一年就驾鹤西去的那位,丧礼三重奏,对于贫穷的毛利家那是雪上加霜。

倒幕主力军长州藩的财政状况如何,农业,重商和赖账是它的三板斧

把视野放大,天保年间(1830-1844年)遍布日本因为米价波动而引发的一揆同样没放过本州岛西端的长州。于是先天的不足,加上后天连续帮忙的红白事和米骚动,长州藩磕磕绊绊的挨到了黑船叩关的时候。

但长州藩在幕末大名普遍衰的情况下,也没有像直接造假币的广岛浅野家那么不堪,毕竟好死不如赖活着。而长州藩得以赖活的原因和他先天不足一样同样是幕府削地改封引起的。因为僧多粥少所以一直以来毛利家的每一任家督都会暗暗藏下一笔私房钱,而这笔钱的来源在于幕府的无心插柳柳成荫,你敢信。

倒幕主力军长州藩的财政状况如何,农业,重商和赖账是它的三板斧

毛利一家的根据地最早可是依山傍海的地方,中国地区的山地决定了农业可耕地的稀缺,就连广岛北边看似例外的津山盆地和三次盆地也是不便于耕种的地区。因为这里地形起伏降雨很多,这些盆地情况更糟糕,严重时甚至会变成一片泽国。这个特点从他们的名字上也能看出来,津山盆地不用多说,这个津就是港口的意思。而三次盆地表面看来跟水没啥关系,但其实早期日本因为有很多朝鲜半岛的移民,这地方的原名是朝鲜语中水村的意思,后来传来传去misuki的发音逐渐变成了miyoshi,这就成了三次的由来。

所以唯一能够投入生产的就是不多的沿海低地,但同样是因为濑户内海的存在,种田还不如造船,毛利家一早就和海有了割舍不掉的联系。甚至于战国时代毛利家的军事威慑力也来自于海,自从毛利元就时代归入麾下的村上、川之内、长崎、沓屋、桑原海军成就了毛利家当时全日本海上第一军的盛况。

不过有趣的是,经过了300年的时间,以海起家的毛利家最后竟然摇身一变成了日本近代陆军的重要推动者,高杉晋作的奇兵队既是幕末长州藩的军事力量,也是长州藩再次站回日本舞台的重要保障。

倒幕主力军长州藩的财政状况如何,农业,重商和赖账是它的三板斧

这种从海到陆的变化自然也是因为幕府,在改易之后毛利家丧失了原来赖以生存的基础,因为长州距离濑户内海更远了,也就离濑户内海的海上力量更远了。当然改易长州最大的坏处还不是军事上的,更多是财政上的,因为除了领知高上有大幅度缩水外,毛利家更失去了插手濑户内海繁荣的海上贸易的机会。

为了应付这种大危机,除了所有财政改良里都有的缩减开支以外,毛利家干起了他最不擅长的事——种田,地形糟糕那我就填淤造田。农业的上的进化也带来了阶级上的进化要求,所谓士农工商,日本的等级划分制度使得富农的诞生同时也就催生出了想要跨越阶层当武士的一批人,对此一般的统治阶级往往会感到惊慌失措,急着赚快钱的毛利家则把它当成了生财之道。在长州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只要付够了钱,农民也可以成为武士,这笔钱也被叫做御驰走米银,当然这些卖身份得来的钱也被收入了毛利历代家督的私人金库之中。

光是种田还不够,毕竟是半路出家。而长州虽然插手不了濑户内海的商业,但是人家自己海岸边上制盐幕府也插手不了。终究毛利元就的后人还是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模样,从海贼王变成了一手农田一手盐田的农民伯伯。

倒幕主力军长州藩的财政状况如何,农业,重商和赖账是它的三板斧

在有了转型农业的基础后,毛利家也终于告别了一年死三个家督的厄运,迎来了个保全家业的当主——毛利敬亲,天保年间的长州藩政改革也随之拉开了帷幕。

这次改革的关键词一个是赖账,另一个是重商。

赖账顾名思义就像岛津家在鹿儿岛做的事一样,目的就是解决藩士的债务危机,因为藩政的活力在于藩士,可当你的发动机都问题重重,你怎么还能想着上跑道比赛,比啥,比惨吗?

不过这个赖账也是分对象的,当被赖账的是政府时,以法令出台时间为节点,以往利息一概抹去,而剩下的欠款可以分三十七年还清,注意是无息的。

倒幕主力军长州藩的财政状况如何,农业,重商和赖账是它的三板斧

而当被赖账的是商人时,这力度就更大了,所有藩士向商人的借款被藩政府接手,你以为藩政府是接盘侠,是冤大头,其实人家是滑头鬼,刨去每年可以忽略的还款,几乎全部的欠款都要在三十七年以后统一偿还,而事实上三十七年后已经是1880年了,废藩置县已经发生了9年,也就是说债主从毛利家变成了天皇家,但是明治政府单方面通知了债主他们的偿还(赖账)措施,所以说借谁钱都可以就是不好借给政治。

而这次改革真正的关键在于重商,自由贸易的推行将许多原本由政府垄断的行业交给了商人经营,政府也因此收获了更多的商业税以及换取特定产业准入资格的款项。这个法子就是表面做出了姿态,让商人们能够有所期待,加上之前的赖账措施对商界的打压,胡萝卜加大棒,让怨气沸腾的富商稍稍收敛,而藩政府也不只会宏观调控,他们亲自参与市场竞争,殖产兴业,比如运用长州位于关门海峡旁的便利,组织了横跨物流、仓储、借贷的越荷方。

倒幕主力军长州藩的财政状况如何,农业,重商和赖账是它的三板斧

但时间一长这种刻意的姿态还是很容易被看穿的,毛利敬亲改革的很多措施没有坚持过一年,这次改革并没有实现长州藩由穷到富的转变,甚至没有清零自己的欠款,因为接下来马上就要迎来日本风云巨变的时代,枪械、大炮、轮船每一样都是巨款,整个幕末,长州藩都是通过不断举债来支撑的。当然一直以来就存在的家督私人金库也发挥了巨大作用,超过1800支的膛线枪,4艘以上的铁甲舰可都是这笔不在政府财政收支账本上的钱贡献的。

虽然他们没那么穷,但也只是让藩财政不至于崩盘。整个江户幕府时代,将军都是通过各种制度措施削弱地方大名,其中最细水长流的就是经济上面的压制,各种普请和参勤交代都削弱着地方上的财政,但是当一个模式运行的时间越长其中的弊端就会出现,而大多数为了消除弊端的改革都是遵循之前经验的改良主义,这在遇到日本千年未遇的变局——黑船来袭时就很容易彻底激化社会矛盾。

而率先踏出反抗一步的必然还是与德川幕府关系最为疏远的西国大名,曾经的西国大名之中就数长州毛利家和萨摩岛津家最有影响力,就像德川幕府为了将曾经的中国地区霸主和他们赖以生存的濑户内海分离开来反而催生了毛利家由海转陆的错进错出一般,为了将外样大名的影响力降到最低,幕府对于他们的封地一般安排到了日本的角落,没想到却方便了他们在新时代率先睁开了眼睛。

倒幕主力军长州藩的财政状况如何,农业,重商和赖账是它的三板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