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漢武帝的兒子劉據當了皇帝,漢朝會怎樣?

花自飄零水自流53722658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毫無疑問漢武帝在年輕的時候是個非常賢明的君主,他在位期間,讓我們中國的領土擴大了將近一倍。但他真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在晚年的時候,他老糊塗了,受人挑撥,逼死了自己最看重的皇位繼承人劉據。劉據是誰?他是漢武帝的嫡長子,其生母為衛子夫。他最後的下場是什麼?他在巫蠱之禍中被奸臣誣陷,從而導致漢武帝誤會。於是漢武帝派遣軍隊前去捉拿他,他被逼反抗,但最終反抗失敗。因為不堪受辱,所以選擇自殺而亡。


大家也知道繼漢武帝之後的下一任皇帝並不是劉據,而是鉤代夫人的孩子劉弗陵。假如漢武帝的兒子劉據當了皇帝,漢朝會怎麼樣?要想能夠回答出這個問題,我們必須要對劉據這個人進行全面的分析,好得出結論,他是否是個好皇帝?他的親生母親是衛子夫,是出了名的好皇后。其親生父親漢武帝又是中國歷史上出了名的好君王。身為他們的孩子自然也不會差,所謂“虎父無犬子”大概就是這個道理。29歲之前的漢武帝膝下一直無子,還好漢武帝在29歲時終於迎來自己的第1個皇子,他便是劉據。


在古代,男子若是29歲才有了自己的兒子的話,可以算的是老年得子了。我們可以想象,劉據會是多麼的受寵。在他7歲時,他就被立為皇太子,成為名副其實的儲君。漢武帝什麼都給他最好的,給他請的教書先生是最好的,所以他熟讀儒家經典和治國之道。又受儒家經典的影響,他特別贊同在治國這方面實行仁政。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出,若是以後他執掌江山的話,必定是實行仁政的。他的父親漢武帝常年都在南征北戰,為了拓展疆域。如果劉據繼承皇位的話,他必定是要實行休養生息政策。


本來一直打仗就會給百姓帶來無盡的痛苦,只有修養生息,讓百姓的日子過得快樂些,我們才會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由此可見漢朝江山定然也會延續的更長一些。再加上劉據這個人性格仁愛,不喜殺戮。所以如果是他執掌江山的話,漢朝律法也不會那麼嚴苛,會更加人情味些。他也不會繼續像他父親那樣到處南征北戰,他會在維持原有的疆域的基礎下,變攻勢為守勢。這樣會有許多士兵卸甲歸田,從而進一步發展農村生產力。


尚武菌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尚武菌,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尚武菌


漢朝在漢武帝以後,其實走向了良性的發展道路。劉據雖然沒有當上皇帝,而劉據當上皇帝也可能會是一代好皇帝,但是漢朝並沒有因為劉據被冤殺,而落得不好的下場。更沒有重蹈秦朝扶蘇被殺,而胡亥登位導致秦朝滅亡的情況。

因為漢武帝以後的漢昭帝,也就是劉據最小的弟弟劉弗陵,其登基以後也是一代明君,同樣也為漢朝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為漢朝的巔峰,也是歷史上的第一個盛世——昭宣盛世奠定了基礎。

漢昭帝以後,漢朝雖然短暫經歷了昌邑王的胡鬧,但是很快又擁立了劉洵做皇帝。劉洵是劉據的孫子,是漢朝最有作為的帝王之一,將漢朝帶到了鼎盛時期,被列為漢朝皇帝僅有的“三宗”之一。

因此,到這個時候,其實漢朝的皇位還是回到了劉據一脈。劉據雖然沒有當上皇帝,但是劉據的後人,畢竟當上了皇帝。劉據沒有完成的事,他的孫子也替他完成了,甚至可能完成得比他還好。

所以,就算劉據沒有當上皇帝,漢朝也沒有什麼影響,因為代替劉據做皇帝的人,都做得比較出色。當然,劉據如果當上了皇帝,其德行和魄力、能力,也是毋庸置疑的,同樣也會是一個好皇帝。

不過,如果說劉據當了皇帝,會有什麼不同的話,最大的不同,大概就是漢朝的權臣時代不會這麼早就到來了吧。由於昭帝繼位的時候年幼,武帝遺詔讓霍光等大臣輔政,開啟了霍光權傾三朝的時代,霍光也由此成為歷史上第一個大權臣。雖然霍光同時也是一個忠臣,也為漢朝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這種情況還是為後代的權臣弄權,遺留下了惡果。如果劉據能夠當皇帝的話,以劉據之威望和控制能力,是斷然不會出現權臣當道的情況的。



蘇綻


劉據的諡號是“戾太子”,這個諡號是他的孫子漢宣帝與眾臣評的,“戾”這個字表示劉據是受了極大的委屈,表示劉據的死就是一件冤案,當然這件冤案漢武帝也是認同的。

那麼劉據是怎麼樣一個人呢?如果他當了皇帝,漢朝會怎麼樣呢?

劉據是漢武帝登基做皇帝后的第十三年才得到的皇長子,當時漢武帝已經29歲了,這個年紀,在古人看來,已經算晚來得子,劉據的出生,很得漢武帝歡喜,劉據7歲的時候,就被漢武帝立為皇太子,成為大漢帝國的儲君。



劉據稍為年長一點,漢武帝就為劉據挑選一些有名望的老師,教其學習儒家經典,劉據從小學習的都是儒家學說及治國之道,漢武帝也的確是把劉據作為未來帝國的接班人來培養。

劉據20歲成年後,遷往太子宮,並且漢武帝允許劉據按自已的喜好結交賓客,劉據門下的賓客既有平民百姓,又有達官貴人,還有遊俠異見者,可見劉據用人不拘一格。

劉據從小熟讀儒家經典,長大後性格仁慈寬厚、溫和謹慎,而漢武帝用法嚴厲,晚年多用酷吏,父子兩人的政見逐漸不同,漢武帝喜歡徵征伐四方,劉據經常勸阻,但漢武帝對劉據還是相當信任。



劉據死於巫蠱之禍,死時年僅37歲,但卻當了30年的太子。如果劉據不死而當上皇帝,那麼西漢的昭宣之治想必一定會提前到來。

劉據當了皇帝,肯定實行仁政。

一、軍事上。四方休戰,維持漢武帝時期的疆域規模,變攻勢為守勢,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讓大量士兵解甲歸田。

二、經濟上。休養生息,減輕賦稅,大力發展農業生產,逐漸恢復漢武帝時期被大肆透支的國力。派遣使者及商隊出使西域,積極進行貿易,打通絲綢之路。

三、政治上。任用賢能忠厚之臣,廢除酷刑,打擊漢武帝時期的酷吏政治,為巫蠱之禍中冤死的人平反。設置選拔人才的官方制度,形成固定制度,以此為大漢帝國選拔人才。



經過劉據十幾年的治理,開啟了大漢帝國的又一個開平盛世,使漢朝國力空前強大,疆域遼闊,四海臣服。

但任何事都有正反兩面,人一旦習慣了安逸,就再難艱苦奮鬥,劉據當皇帝后為大漢開啟了一個太平盛世,使漢朝的國力達到頂點,但經過兩代人的發展之後,物極必反,到劉據的孫子們當皇帝后,漢朝肯定要開始走下坡路,而且一旦當皇帝不再英明,那麼其它政治勢力必然崛起。

劉據的母親的是衛子夫,衛子夫的弟弟是衛青,衛青的外甥是霍去病,如果劉據不死當了皇帝,那麼衛青的兒子們也不會死,包括他們的親戚公孫賀父子也不會死,劉據當政,必然會任用這些外戚,當前面一兩代英明的皇帝去世後,外戚的勢力也越來越大,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直接導致外戚干政,西漢最終的結局如同歷史上的王莽專權後再篡漢一樣,歷史又回到了原點。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司馬遷寫過一篇《報任安書》。裡有就有個任安。太子劉據曾向他要兵,他因為沒給劉據軍隊,劉據就兵敗逃亡,致使後來被殺。漢武帝在這一事件後,意識到自己魯莽,查覺到太子有冤情,就調查事情細節。這一查就查到太子劉據曾向北軍大營任安要兵而任安因沒有聖旨不發兵。漢武帝就說任安"老吏油滑,觀望取事"。把任安下獄。司馬遷因為自己的遭遇,把文章寫得悲憤異常,對漢武帝的老來昏亂,造成許多冤案痛恨不已。

漢武帝與阿嬌無子女,漢武帝因此廢阿嬌。立衛子夫為皇后。衛子夫頭胎生男,漢武帝大喜過望,立為太子。這太子碰上長壽老爸。當了三十餘年太子而乃父尚在帝位上不挪位。

漢武帝一面打擊匈奴,一面整頓宗室郡國朝堂。兩手齊抓,從不鬆動。漢武帝給太子找了許多德高望重的老師,對他精心培養。這一培養就是二十餘年。

漢武帝好仙,也迷信鬼神。第一次"玉蠱之禍"是陳皇后阿嬌因為信了巫女楚服詛咒衛子夫。漢武帝讓酷吏張湯去查,結果連累了許多無辜。阿嬌被廢,幽居長門宮。

江充這個小人,因與趙王鬧翻,無入容身,就跑到京城告狀,說趙王們驕奢淫逸,宮中內亂,同輩通姦。漢武帝就讓御史去查。結果查出有結果,也象江充所言。於是漢武帝就信任江充。江充一得勢,就去抓王公大臣王子公主們的短處。得罪了許多人。連劉據也同江充結下樑子。

漢武帝一旦老去,劉據一繼位,這對江充很不利。江充就勾結丞相劉屈髦,太監蘇文等。放言說宮中有"巫蠱"之妖。就派人去掘。連皇后,太子宮也不放過。劉據一國儲君,遭此誣陷,心中大怒,就殺了江充。小太監蘇文就跑到正在養病的皇帝面前,說太子發兵反了。不久丞相劉屈髦也這麼說。漢武帝大怒,心想這太子等不及了哈,想奪位?就派兵鎮壓。劉據打不過,一家老小別了皇后衛子夫逃出城去,亡走他方,皇后一見大勢己去,禍事己成,就自殺了。

不久,躲在村民的劉據外出求助,為貪婪的朋友所賣。官民圍捕太子一家,因抗拒逮捕,除一個小孩外,全部殺死。

就些看來,如果劉據上位,漢朝會繼續發展,劉據有能力把國家治理得更好。





劉一千五


“作兒子的擅自動用父親的軍隊,其罪應受鞭笞。天子的兒子誤殺了人,又有什麼罪呢!我夢見一位白髮老翁,教我上此奏章。”公元前90年,漢武帝劉徹看著給高祖守陵的小郎官田千秋送上來的奏摺,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禁不住老淚縱橫,想起被自己冤死的兒子劉據。兩年前的七月,漢武帝聽信江充、蘇文等人的讒言,掀起了“蠱惑慘案”,太子劉據不幸牽扯其中,為求自保,劉據起兵自衛時因兵敗逃走,先是隱藏在潼關一戶農民家庭,後被當地一個富商朋友出賣,面對圍捕他的士兵,劉據因不願受辱而自殺,死時年僅37歲。

劉據是漢武帝劉徹的皇長子,母親是衛子夫。劉徹登基成為漢武帝之後,一直沒有自己的兒子,心裡非常著急。皇帝子嗣關係國家社稷,就在劉徹及太皇太后為皇室沒有龍子龍孫而萬般著急時,已經生了三個女兒的衛子夫非常幸運的誕下一個男孩。劉徹而立之年喜得龍子,心情異常高興,親自取名為“據”,意思是讓兒子永遠成為有作為的人,成為大漢江山社稷的扛鼎之人。劉據七歲時便被漢武帝封為太子,並大赦天下,賞贈百官及全國老人,一時間整個大漢朝廷因為劉據成為皇太子而全國歡慶。母因子貴,衛子夫也因生了龍子被劉徹冊封為皇后。

為了讓兒子劉據將來能成為更有作為的好皇帝,劉徹在劉據少年時就著力對其進行全面的培養。給他請了當時最好的老師石慶作為太子太傅,此人是石奮的小兒子,石奮是漢景帝劉啟為劉徹選擇的老師,在當時具有很高的知名度,父子三人均是當時大儒。劉徹選擇石慶作為劉據的老師,他的用心非常明顯,就是想讓石慶把劉據培養成像他自己這樣的皇帝。繼石慶之後,先後有嚴青翟、石慶之子石德任太子少傅,趙周、周勃之孫周建德、卜式任太子太傅。這些人都是當世一等一的學問大家,劉據先後從這些老師那裡學到了良好的文化思想知識。他聰明過人,悟性很高,對於先秦以來的文化思想有了深刻體會,逐步在政治上形成了自己的獨立主張。

隨著年齡的增長,劉據逐漸有了自己一幫朋友,這些人既有當世大儒,也有江湖遊俠,當然這些人裡面也有一些對時政有不同看法的人。在漢武帝看來,兒子劉據多與這些賢能之士交往,積極吸收百家思想,集思廣益,博採眾家之長,對於他的成長也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為鼓勵兒子多多學習,漢武帝還劃撥轉款,在城南杜門外五里之地專門為劉據修建了一個博望苑,讓他在這裡和朋友們切磋學問。這對於喜歡專權的漢武帝劉徹來說,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情。但為了劉據,他還是毫不顧忌這麼做,也能看出他對劉據的喜歡程度有多深厚。

不僅如此,漢武帝更是放手讓劉據參與朝政,每次他要出去巡視考察,都會讓劉據坐鎮長安,大膽管理。劉據知道父親經常任用酷吏,執政剛猛,難免會有一些冤案錯案,遇到這種情況,他就會親自過問,給與被冤枉的官員和百姓平反昭雪。這些寬慰臣民的舉措深得人心,讓很多人看到了大漢王朝的未來充滿希望。劉據性格仁厚、寬政為民的執政作風讓母親衛子夫深感不安,告誡兒子一定要多聽父王的話,多順著父王的做法走。劉徹知道這些事情後,不但不加責怪,反而稱讚劉據做的非常對。

衛子夫年老色衰,雖貴為皇后,但卻很少能見到劉徹。而漢武帝劉徹現在也不止劉據一個兒子,武帝所寵幸的王夫人生了皇子齊懷王劉閎,李姬生了燕刺王劉旦、廣陵厲王劉胥,李夫人生昌邑哀王劉髆,這幾個兒子也都慢慢長大,有人為此揣測劉徹心思,以為劉徹有易儲之心,衛子夫和兒子劉據更是惶恐不安,不知如何是好。劉徹知道這些事情以後,就專門找到衛青說:“我朝有很多事都還處於草創階段,再加上週圍的外族對我國的侵擾不斷,朕如不變更制度,後代就將失去準則依據;如不出師征伐,天下就不能安定,因此不能不使百姓們受些勞苦。但倘若後代也像朕這樣去做,就等於重蹈了秦朝滅亡的覆轍。太子性格穩重好靜,肯定能安定天下,不會讓朕憂慮。要找一個能夠以文治國的君主,還能有誰比太子更強呢!聽說皇后和太子有不安的感覺,難道真是如此嗎?你可以把朕的意思轉告他們。”衛青趕緊把劉徹的話告訴姐姐衛子夫,衛子夫和劉據深感內疚,專門跑到劉徹哪裡去謝罪。

劉據對於父親長年用兵北方匈奴的戰事也有自己的看法,也多次和父親當面進行溝通,他認為朝廷長年對北方用兵,讓朝廷的壓力太大,讓全國的老百姓壓力很大,應該採取休戰養民的政策。劉徹聽完心裡很是寬慰,覺得兒子能為民請命,確實不失為一個帝王的應有品德。但為了大漢王朝的長治久安,劉徹對兒子劉據說:“就讓我去做那些吃力不討好的惡事吧!我不能把一個危機四伏的大漢王朝就給你,我要交給你一個國家安全,百姓安樂的大漢,你就踏踏實實做一個收成皇帝好了。”

公元前92年5月,漢武帝在甘泉宮養病,因江充、蘇文等人太子劉據有過節,所以一直想找機會離間漢武帝劉徹和太子劉據的關係,藉口武帝得病是因為有人在用“蠱惑”之術詛咒武帝,並將矛頭指向太子劉據,漢武帝當時甚為震怒,於是發動了漢代歷史上最血腥的“蠱惑慘案”。漢武帝身在甘泉宮,而劉據在長安,當時無法接觸到父親,也不瞭解父親的身體狀況到底怎麼樣?於是,他的老師石慶就以公子扶蘇的事情提醒他,劉據聽完老師之言,頓時明白這可能是一次“沙丘政變”,江允就是秦帝國時的趙高,大漢王朝有可能面臨著滅頂之災,他不能做俯首就擒的扶蘇,他要做大漢王朝的捍衛者,要立刻消滅江允等奸邪之人,於是立刻起兵自衛,並將自己的計劃告知母親衛子夫。母子一起守護漢室,卻不想鬥爭到最後,還是兵敗逃走。在離潼關不遠的一戶山村農戶家庭,劉據和兒子劉進、二個孫子等幾個落腳隱藏,農家的日子太苦。劉據又去附近現場找一個富豪朋友,喜歡得到接濟,不想這個朋友人品不端,將他的行蹤告知當地官府,遭圍捕而自殺。

劉據能面對複雜情況,面對奸邪之人的誣陷,能親自謀劃,親自帶兵自衛,讓很多人看到了他的血性、強悍和充滿正義的性格。在當時的情況下,他做出了正確的選擇,後來雖然死了,但讓後人感覺到他比優柔寡斷、性格懦弱的扶蘇要乾脆利落很多。從這些事情裡面,我們不難看出劉據在性格、能力以及劉徹對他的態度上,已經具備了一個帝王應有的素質和能力。

劉據7歲時被漢武帝冊立為皇太子,在太子之位上呆了整整37年,期間也參與了朝廷很多重大政策的制定和執行,將近30年的從政經歷,讓劉據具備了一個帝王更應有的品行、能力。如果沒有“蠱惑慘案”,劉據以年富力強的身體繼承皇位,一定會把漢武帝留下的千瘡百孔江山社稷,修復的更加穩固繁榮。只可惜,歷史卻與他擦肩而過,沒有給他施展才華的機會。


大秦之歌


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一個方面是我們假設劉據真的順利當了漢朝的皇帝,並且依然可以保持“性仁恕溫謹”,那麼他就會是一個好皇帝,漢武帝也是這麼想的,他曾經對大將軍衛青說過:

漢家庶事草創,加四夷侵陵中國,朕不變更制度,後世無法;不出師征伐,天下不安;為此者不得不勞民。若後世又如朕所為,是襲亡秦之跡也。太子敦重好靜,必能安天下,不使朕憂。欲求守文之主,安有賢於太子者乎!

也就是說,漢武帝很清楚自己即位以後的四處征伐是勞民傷財的,是不利於漢朝的可持續發展的,所以,“敦重好靜”的太子劉據正好是扭轉這種局面,安定天下人心的好皇帝。

如果沒有“巫蠱之禍”,劉據沒有被迫自殺,事情就會向著難以捉摸的方向發展了——在之前文章中,國史君(國史通論)提到,巫蠱之禍被引入政治上層,致使丞相、公主、皇后、太子等人身亡,很有可能就是漢武帝本人默許甚至是指使的。因為當時衛子夫的勢力網實在是太龐大了。所以,如果劉據沒有被迫自殺的話,漢武帝會怎麼處置衛子夫就難以確定了。

劉據如果在漢武帝駕崩之後當了皇帝,那麼衛子夫會不會真的成為第二個呂太后呢?

另外一個方面,假設當年眾望所歸的太子劉據真的成了漢朝的皇帝,那麼他真的會是一個好皇帝嗎?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一個好太子真的就能轉變為一個好皇帝嗎,未必吧!楊廣當太子之時不也是深得人心嗎?掌握最高權利之後的劉據真的還能保持“性仁恕溫謹”嗎?

這又是一個無法回答的問題。


國史通論


劉據,武帝劉徹嫡長子,母為衛皇后。公元前91年“巫蠱之禍”爆發,劉據因被江充、章贛等人的陷害,被武帝皇帝謀反,最終劉據兵敗自殺。公元前90年,武帝在得知真相後,對自己逼死劉據一事十分悔恨,但無奈已無可挽回,所以只得為其子建“思子宮”以寄哀思。


而隨著劉據這位皇太子在未當皇帝前就自殺身亡。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都在想著這麼一件事情,如果漢朝是劉據當政,那麼它還會不會再次進入“孝宣之治”這樣的鼎盛時期呢?漢朝日後的走向又到底會如何呢?這裡只能說不知道,沒有發生的事情誰也不知道日後到底會如何。當年後唐莊宗李存勖前期是如何的聖明,可謂是實打實的明君,可是後期呢?不也是一個實打實的昏君嗎?



可以說我們根本無法從劉據當太子時的表現來衡量他日後當皇帝時的表現會如何。試想下,難道誰能保證劉據此時那仁義寬厚不是裝的呢?想想看,當年的楊廣當太子時的表現有多好,天下臣民那個不說楊廣仁義寬厚,可是後來呢?當上皇帝后的表現完全就不是那樣的。試想下如果楊廣在未當上皇帝前就死了,恐怕楊廣現在的名聲還是仁義寬厚吧!



所以說誰也不知道劉據當上皇帝后,漢朝到底會如何,或許會更強大,或許會提前滅亡。畢竟眾所周知,武帝之後的漢朝是一個極其特殊的時期,在當時因武帝的窮兵黷武,再加上自然災害不斷,可以說這個時候的漢朝已經顯露出一些亡國之象。所以武帝之後的皇帝他的表現幾乎可以影響漢朝的興亡,如果武帝之後的皇帝是昏庸無能的,那麼漢必亡,反之則能再造輝煌。



當然劉據到底會讓漢朝走向何方,我們無從得知。不過如果劉據登基坐皇帝,漢朝絕對會發生的變故倒是可以說上一二。

其一、劉據登基,原漢昭帝劉弗陵就不會登基。而昭帝沒有登基,就不會有後來的霍光專權,也很有可能不會有後來的“鹽鐵會議”。



其二、而沒有劉弗陵的登基,漢朝的皇室就不會絕嗣,畢竟劉據可是有孩子的。而沒有絕嗣廢帝劉賀也就做不了皇帝。

其三、同時有了劉據,廢帝之後的漢宣帝劉詢也就不一定能登基為帝。畢竟劉詢只是劉據的孫子,而非兒子,雖然劉詢的父親劉進是長子,但並非嫡長子,所以劉據能當皇帝,劉詢能登基為帝的機會幾乎等於0。而沒有劉詢也就不會有後來的“孝宣之治”啦。



以上三點就是劉據登基之後肯定會發生的事情,當然在這之後劉詢沒有登基,也就不會有後來的漢朝皇帝啦!這一切就不說了。總之就是劉據能登基,漢朝的皇帝傳承將發生天翻地覆的改變。而至於漢朝到底會走向何方,這真的就不得而知了。


澳古說歷史


先說接替漢武帝班子的,是漢昭帝劉弗陵,當了十三年皇帝,但二十一歲就駕崩了。也就是說,正當青年時去世,大部分時間是輔臣說了算。期間發生了很多事,因為漢武帝給他留了三位輔臣:大將軍霍光、車騎將軍金日磾、左將軍上官桀。這三位輔臣並不和,明爭暗鬥,結果想暗殺霍光的上官桀、桑弘羊、長公主、燕王劉旦反而被殺。漢昭帝一朝,霍光權傾朝野,基本上霍光的權力和皇帝差不太多了。但霍光是一個忠臣,因此在他的輔佐下,“百姓充實,四夷賓服”,史稱“昭宣之治”。

如果劉據當了皇帝,就沒有劉弗陵什麼事了,自然更不會霍光輔政了。因為劉據是個成年皇帝。繼位就可親政,沒有大將軍輔政的必要。再分析劉據這個人怎麼樣?第一,劉據學識淵博,漢武帝為他聘請了石慶、瑕丘江公、嚴青翟 、石德、趙周 、周建德 、卜式等老師,或為太子太傅,或私下學習。所以劉據是一位飽學之士;第二,劉據性格仁慈寬厚、溫和謹慎,常勸武帝減少戰爭。所以劉據如果當了皇帝,必和文帝、景帝一樣是一位仁慈之主;第三,劉據面對江充的誣陷,在無法見到漢武帝自辯其冤的情況下,沒有象扶蘇一樣自殺身亡,而是憤而誅賊,雖然最後被漢武帝一時氣憤,遭眾賊誣陷失敗,但也不失有智有勇,並非坐以待斃的柔弱之輩。所以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劉據繼位,漢朝應提前開始昭宣之治,或好於昭宣之治。開創另一個文景之治的盛世。

春秋史社,專注於中國歷史、文化研究,喜歡歷史的小夥伴請關注“春秋史社”,有問題歡迎留言。


歷史春秋網


如果沒有江充、蘇文等人造成的巫蠱之禍,那麼戾太子劉據當皇帝將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只可惜劉據於年富力強之時卻蒙受冤屈自殺身死,如果他不死並且當上皇帝的話,肯定不會有後來的霍光專政,那麼他能把國家治理成什麼樣呢?這個還要從劉據的為人處事上來分析。



劉據是漢武帝的長子,為寵妃衛子夫所生,出生於漢武帝元朔元年(前128年)春天,此時漢武帝已經29歲,他的出生讓漢武帝非常欣喜,元狩元年(前122年)夏四月丁卯日,漢武帝將時年7歲的長子劉據立為皇太子 ,讓德高望重的長者為太子太傅,太子劉據喜歡讀《春秋》,對公羊和穀梁學都有研習,他的老師包括石慶、瑕丘江公,嚴青翟 、石德(石慶之子)、趙周、周建德 (周勃之孫)、卜式,這些人都做過太子太傅。漢武帝還專門為劉據興建了一座宮苑,名為博望苑,以作為其交往賓客之用,並允許劉據可以依照自己的興趣喜好行事。可見漢武帝和劉居兩人的父子關係本來是非常好的。



劉據性格仁慈寬厚、溫和謹慎,結交人不問出身,因此對三教九流都有接觸,漢武帝對劉據的性格和為人處事之道還是很認可的,他曾對劉據的舅舅大司馬大將軍衛青說:“我朝有很多事都還處於草創階段,再加上週圍的外族對我國的侵擾不斷,如不變更制度,後來者就將失去準則依據,如不出師征伐,天下就不能安定,因此不能不使百姓們受些勞苦。但倘若後代也像朕這樣去做,就等於重蹈了秦朝滅亡的覆轍。太子性格穩重好靜,肯定能安定天下,不會讓朕憂慮。要找一個能夠以文治國的君主,還能有誰比太子更強呢?”這說明漢武帝也看出了劉據是一個能以文治國的領導者。



漢武帝經常對匈奴等地用兵,作為太子的劉據就經常勸阻他儘量少對外用兵,漢武帝見他這樣心裡很高興,就笑著說:"由我來擔當艱苦重任,而將安逸的事情留給你,不也挺好嗎?" 所以無論是以劉據的個人性格和處事方法,還是漢武帝的著意培養,劉據都會成為一個以文興國的帝王。

其實劉據雖然沒有做過帝王,但是他實際上曾經代替漢武帝處理過國政,比如漢武帝晚年常年外出遊幸天下,便將國事交付給劉據,宮中事務交付給皇后衛子夫,劉據的表現也讓漢武帝十分滿意,即便從他在巫蠱之禍中與江充、蘇文等人的鬥爭上分析,也能看出他是一個很有辦法的人,雖然他失敗了,但是他能做的該做的都已經做了,他畢竟還只是太子,能利用的只是太子的名分,而江充、蘇文,乃至丞相劉屈氂等,代表的卻是漢武帝的權力。



因此,綜合多方面來看,如果劉據繼位為皇帝,那麼它將會像漢文帝、漢宣帝、漢明帝、唐高宗、唐宣宗、宋仁宗、明仁宗、清高宗等皇帝相似,成為歷史上的英明仁慈的君主,西漢最強盛時期的昭宣盛世,將會在劉據的治理下以另外一種姿態出現。


科普大世界


如果沒有江充、蘇文等人造成的巫蠱之禍,那麼戾太子劉據當皇帝將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只可惜劉據於年富力強之時卻蒙受冤屈自殺身死,如果他不死並且當上皇帝的話,肯定不會有後來的霍光專政,那麼他能把國家治理成什麼樣呢?這個還要從劉據的為人處事上來分析。 劉據是漢武帝的長子,為寵妃衛子夫所生,出生於漢武帝元朔元年(前128年)春天,此時漢武帝已經29歲,他的出生讓漢武帝非常欣喜,元狩元年(前122年)夏四月丁卯日,漢武帝將時年7歲的長子劉據立為皇太子 ,讓德高望重的長者為太子太傅,太子劉據喜歡讀《春秋》,對公羊和穀梁學都有研習,他的老師包括石慶、瑕丘江公,嚴青翟 、石德(石慶之子)、趙周、周建德 (周勃之孫)、卜式,這些人都做過太子太傅。



漢武帝還專門為劉據興建了一座宮苑,名為博望苑,以作為其交往賓客之用,並允許劉據可以依照自己的興趣喜好行事。可見漢武帝和劉居兩人的父子關係本來是非常好的。 劉據性格仁慈寬厚、溫和謹慎,結交人不問出身,因此對三教九流都有接觸,漢武帝對劉據的性格和為人處事之道還是很認可的,他曾對劉據的舅舅大司馬大將軍衛青說:“我朝有很多事都還處於草創階段,再加上週圍的外族對我國的侵擾不斷,如不變更制度,後來者就將失去準則依據,如不出師征伐,天下就不能安定,因此不能不使百姓們受些勞苦。但倘若後代也像朕這樣去做,就等於重蹈了秦朝滅亡的覆轍。太子性格穩重好靜,肯定能安定天下,不會讓朕憂慮。要找一個能夠以文治國的君主,還能有誰比太子更強呢?”這說明漢武帝也看出了劉據是一個能以文治國的領導者。


劉據當了皇帝,肯定實行仁政。 一、軍事上。四方休戰,維持漢武帝時期的疆域規模,變攻勢為守勢,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讓大量士兵解甲歸田。 二、經濟上。休養生息,減輕賦稅,大力發展農業生產,逐漸恢復漢武帝時期被大肆透支的國力。派遣使者及商隊出使西域,積極進行貿易,打通絲綢之路。 三、政治上。任用賢能忠厚之臣,廢除酷刑,打擊漢武帝時期的酷吏政治,為巫蠱之禍中冤死的人平反。設置選拔人才的官方制度,形成固定制度,以此為大漢帝國選拔人才。 經過劉據十幾年的治理,開啟了大漢帝國的又一個開平盛世,使漢朝國力空前強大,疆域遼闊,四海臣服。


但任何事都有正反兩面,人一旦習慣了安逸,就再難艱苦奮鬥,劉據當皇帝后為大漢開啟了一個太平盛世,使漢朝的國力達到頂點,但經過兩代人的發展之後,物極必反,到劉據的孫子們當皇帝后,漢朝肯定要開始走下坡路,而且一旦當皇帝不再英明,那麼其它政治勢力必然崛起。 劉據的母親的是衛子夫,衛子夫的弟弟是衛青,衛青的外甥是霍去病,如果劉據不死當了皇帝,那麼衛青的兒子們也不會死,包括他們的親戚公孫賀父子也不會死,劉據當政,必然會任用這些外戚,當前面一兩代英明的皇帝去世後,外戚的勢力也越來越大,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直接導致外戚干政,西漢最終的結局如同歷史上的王莽專權後再篡漢一樣,歷史又回到了原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