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萬物皆有裂痕,那便是智慧可以滲入的地方

鬼谷子,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一位高人,相傳名動天下的縱橫家蘇秦、張儀都是他的弟子,曾跟他學習十一年,後來都成大器。

對於人性及社會,鬼谷子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一.萬物皆有裂痕

自天地之合離終始,必有巇隙,不可不察也。

這句的意思是自從天地形成以來,萬物發展必然有裂痕縫隙,不可以不去探察。

這句話其實蘊含了唯物辯證法的深刻哲理。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指出,事物是在自我否定中不斷前進和發展的。事物的發展,便是建立在“揚棄”的基礎上,即保留、發揚自身的積極因素,摒棄、毀滅自身的消極因素。

萬物皆有裂痕,這便是事物消極的一方面,而善於發現事物的缺點並去克服它,見微知著以小見大,便是高瞻遠矚之人。

鬼谷子:萬物皆有裂痕,那便是智慧可以滲入的地方

如商朝末期,紂王初登基時還沒有展現很昏庸暴虐的一面。但有一次,紂王命人用象牙製成了一雙筷子,紂王的叔父箕子看見了神色大變。

群臣覺得奇怪,箕子解釋說:“紂王用象牙做筷子,必定不會再用土製的瓦罐盛湯裝飯,肯定要改用犀牛角做的杯子和美玉做的飯碗;有了象牙筷、犀牛角杯和美玉碗,難道還會用它們來吃粗茶淡飯嗎?紂王的餐桌從此必定頓頓都是美酒佳餚;吃的是美酒佳餚,穿的自然是綾羅綢緞,住處就要求富麗堂皇,還要大興土木築起樓臺亭閣以便取樂。想到這樣的後果,我不寒而慄!”

大臣及紂王聽了,都不以為然,覺得他不過是杞人憂天罷了。但不久後,紂王果真露出本性,驕奢淫逸無惡不作,僅僅過了5年商朝便滅亡了。

鬼谷子:萬物皆有裂痕,那便是智慧可以滲入的地方

箕子正是因為留心觀察認真思考,才看見了紂王日後暴虐驕奢的徵兆,通過一雙象牙筷子看見了商便亡國的裂痕,這便是用了鬼谷子的智慧,居安思危,以小見大窺見裂痕。

二.等待裂痕擴大的時機

世無可抵,則深隱而待時。時有可抵,則為之謀。

如果世間沒有出現漏洞縫隙,沒有縫隙可以堵,那就隱於深山默默等待時機。一旦有裂痕漏洞,便可以去謀劃怎麼處理裂痕。

諸葛亮還沒有受劉備重用時,只是在隆中隱居,每日以躬耕為務,就如他作的《出師表》中提到“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然而,諸葛亮真的是準備一生隱居不問世事嗎?

非也。看《隆中對》一文,便知他對天下局勢動態是十分關注,且瞭如指掌。諸葛亮看見了當時群雄並起的“裂痕”,卻知道出山的時機還未成熟,所以暫且在隆中隱居避亂而已。後來遇見了三顧茅廬的劉備,諸葛亮深知時機成熟,自己得遇明主可以一展宏圖,便順理成章地出山助劉,不愧是有“臥龍”之稱的諸葛亮。

鬼谷子:萬物皆有裂痕,那便是智慧可以滲入的地方

三.或是彌補裂痕,或是取而代之

聖人見萌芽巇罅,則抵之以法。世可以治,則抵而塞之;不可治,則抵而得之。

聖人看到事物的裂痕,就會採取相應的方法去處理。如果世道還可以挽救,就採取措施彌補世道漏洞;如果看見裂痕擴大已到不可挽回的地步,就應該取而代之。

如古代的賢相伊尹,他輔佐了幾任皇帝,到太甲為帝時暴虐無道、不遵湯法,於是伊尹放逐皇帝到桐宮,自己把持朝政。三年後,太甲脫胎換骨悔過自新,於是伊尹又把太甲迎回皇宮,讓他繼續做皇上。

伊尹便是看準了太甲是可塑之才,認為太甲還有救,便想盡辦法去讓皇帝悔過自新,對縫隙裂痕是採取縫補堵住的方法。

而秦末時的陳勝吳廣、劉邦項羽等揭竿起義之人,便是深知秦朝的“裂痕”已無法彌補,早已病入膏肓無可救藥,所以他們才義無反顧地走上了叛逆之途,迎合天下人之心,伐無道誅暴秦,順應了歷史潮流的發展。

綜上,鬼谷子對萬物“裂痕”的看法在今天看來,依然不過時,反而十分新奇有趣,能給我們的工作與生活提供更多借鑑。

書中自有黃金屋。我是平生書事,願每日與您共享書中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