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蘇聯在二戰前就研製出了AK47,會對二戰有影響嗎?

DJ荒野客


電影《卡拉什尼科夫》預告片,AK–47突擊步槍對於蘇聯乃至全世界第三世界國家軍隊來說,就是“人民的突擊步槍”!它的地位比“人民的衝鋒槍”PPSH–41/PPS–43還要崇高!

但它是在二戰之後才被研製出來的,卡拉什尼科夫大師要是不經過戰爭的洗禮也就研製不出來它了。

二戰之前各國軍隊所用的步槍基本上都是一戰期間的各種步槍延續,很少有國家去研製新型號的槍,因為經過一戰時期的巨大消耗,各國都已經很窮了,再經過1920年代的全球性“大蕭條時期”的經濟困難,有限的軍費都研製新問世的飛機和坦克了...而大規模裝備的步槍實在是那不出錢去換裝,這個時期蘇聯也不例外,雖然在1930年代社會主義建設如火如荼,軍工生產也是研製了不少新式武器裝備。
但二戰前的蘇聯步兵連隊也只有大量庫存或者1930年代製造的“莫辛納甘大威力步槍”、PPSH–41衝鋒槍和DP輕機槍,總體來說與西方國家軍隊武器配置沒有差別,通用都使用大威力步機槍子彈和手槍彈(衝鋒槍),根本沒有“中間威力彈”一說,因為當時步兵營連分隊的裝備還是比較單調的,武器裝備品種不細化、裝備打擊層次低,步、坦、炮、空作戰剛剛協同化 戰法研究和熟練運用程度也很低,比如說:諾門坎戰役,蘇軍的武器裝備全面優於日軍,但最後的傷亡人數反而比日軍多!

所以,在那個年代步兵最可靠的武器仍舊是一戰甚至一戰以前研製的大威力步槍。
到了二戰中後期後,由於戰爭的激烈程度越來越高,同時裝甲兵、航空兵、炮兵...等技術兵種的增加和完善,陸軍的合成化水平也越來越高,協同作戰能力也大大的提高,這個時候老式步槍由於近戰、巷戰當中射速太慢、單兵攜帶子彈數量太低,而且有了坦克等武器之後也不需要它再去打擊600米之外的目標了,它在連隊當中的地位也就嚴重下降了...這個時候德國根據戰場的要求(開始是秘密的研製)才大量裝備STG44突擊步槍...卡拉什尼科夫大師也是根據它為參照標準研製出來AK47。


AK47也是根據二戰時期大規模戰爭需要總結經驗而研製成功,二戰之前不可能出現這樣的需求,所以戰爭才是武器發展的催化劑,否則突擊步槍這種武器的誕生會滯後幾十年。
退一萬步來說,即便是AK47在二戰之前

出現對蘇德戰爭會有一些影響,但是不足以改變戰爭的近程,它畢竟只是一支步槍,而蘇德戰爭這樣面積遼闊的戰場區域,決定戰爭勝負的裝甲兵、大炮和航空兵的數量!這些重武器的殺傷效能遠遠大於一支突擊步槍...這就像德軍裝備了世界上第一支突擊步槍STG44,裝備數量也超過了幾十萬支,某些納粹王牌勁旅的作戰分隊完全裝備了這種“中間威力”的單兵武器,雖然在東西線戰場上與盟軍營團級對壘當中取得了一些勝利,但是沒有改變戰爭的進程。
AK47確實是一支好槍,但是隨著部隊裝備品種的精細化、戰術合成化水平越來越深入,改變戰場態勢和戰爭進程是重武器,並不是一支突擊步槍。


皇家橡樹1972


AK-47,採用一隻30發彎彈匣供彈,發射7.62毫米中間威力步槍彈,由於動作可靠,操控簡單,故障率低,皮實耐用,成了戰後一把著名的步槍。
在越南戰場上,AK-47大戰美軍先後裝備的二代自動步槍,即發射大威力步槍彈的M-14以及發射小口徑步槍彈的M-16,而始終不落下風,原因就是美軍這兩把步槍採用20發彈匣供彈,火力無法與30發彈匣的AK-47相比拼。
迄今為止,AK-47步槍依然是全球熱點衝突地區中,抵抗組織甚至恐怖分子手中步槍的不二選擇,AK-47也因為其可靠性和實用性,為全球許多國家和地區所仿製,包括蘇俄原產數量相加居然高達一億把,成了有史以來量產最高的步槍。
如果蘇聯軍隊在二戰前,就研發並裝備了AK-47步槍,事實就是地說,會對其步兵的進攻和防禦帶來很大變化,影響某些局部戰爭的進程。
將導致更多的德國士兵倒在蘇軍AK-47的槍口下,畢竟這把30發彈匣供彈的步槍,有效射程400米,射程完勝火力強大發射手槍彈的波波沙系列衝鋒槍,且彈丸殺傷力大,對士兵的傷害則更大。
但二戰期間,蘇德戰線上的絕大多數戰役,步兵手中的槍械所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依然是雙方戰轟機、坦克、榴彈炮、火箭炮和輕重機槍的對射,強調的是遠程和中距打擊火力,以及炮火或空中轟炸的烈度,包括雙方坦克的大決戰等。
步兵手中槍械的作用,一般僅限於巷戰、遭遇戰等特定場所的戰鬥中,常見的陣地攻防戰,蘇德雙方都非常依賴空中打擊、火炮、坦克的突擊等。
步兵的作用包括步槍、衝鋒槍的作用,對戰役勝負起不到起決定性的作用,槍械只是防禦自身安全的燒火棍而已,有時幾乎不起作用,許多士兵甚至開槍的機會都沒有,空中轟炸、炮火掩護、坦克衝陣,戰鬥就已經結束了。
如同戰爭中,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員死於空中轟炸、地面炮火打擊,以及地雷、手榴彈等其他武器的殺傷,包括其他非正常死亡,真正死於各種槍械手中的,其實也就百分之十的比例,其中,輕重機槍有佔了人員死傷的絕大多數,死於步槍、衝鋒槍手下的,實際上少之又少。
因此,蘇軍在二戰時期,如果裝備了AK-47步槍,會導致更多的德國國防軍官兵陣亡或負傷,但AK-47步槍殺死和殺傷的人員,卻依然是有限的,參見戰時導致上述人員死傷的比例。

國平軍史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沒什麼大的影響。

難道大家不知道德軍的STG44突擊步槍嗎?

這就是最早的自動步槍,AK47也學習了它的很多理念。

但STG44突擊步槍不能大幅度提升德國步兵的戰鬥力,反而還有所削弱。

STG44突擊步槍是所謂步衝合一的產物。

它採用短步槍彈,射程300米。

STG44突擊步槍可以在較遠距離,像步槍一樣進行點射。

同時,在很近距離,STG44突擊步槍可以像衝鋒槍一樣掃射。

這同Ak47差別不大,只是性能有些差距而已。

就槍械來說,這是劃時代的。

然而,在德軍步兵班內,本來機槍為火力核心(使用步槍彈),毛瑟手拉單發步槍或者半自動步槍採用步槍彈,衝鋒槍採用手槍彈。

也就是說,步兵班需要配備步槍彈和手槍彈就搞定了。

此次STG44突擊步槍服役以後,就多了一種短步槍彈,必須額外裝備。

另外,由於自動步槍的射速高,裝備的士兵多,實際子彈消耗僅僅略少於班用機槍。

這樣一來,本來就彈藥供應困難的德軍,更是捉襟見肘,後勤人員叫苦不迭。

另外,在很長一段時間,我軍並沒有清一色裝備AK47,而是在步兵班主要裝備56式半自動步槍,AK47只是裝備正副班長。

為什麼?AK47存在遠距離精度較差的缺點。

這客觀說明,AK47並不是法寶,不能我軍不可能直到1979年才全面換裝。

另外,二戰經過統計,在平坦地形百分之九十的傷亡是火炮和航空炸彈造成的,輕武器的殺傷很少,其中又主要是機槍造成的傷亡,而不是步槍。

那麼,就算全面換裝AK47又怎麼樣?對戰場沒有大的影響。


薩沙


前蘇聯AK47,並非是蘇聯所研自地!是紡制德國二戰後期Mp44。前蘇聯波波沙也是紡制芬蘭的索姆衝鋒槍得來地!這個就是MP44



大巍65059108


蘇聯的表現要分兩個階段來看。第一個階段是二戰的前期和初期,受大清洗的影響蘇軍戰力極為拙劣。當時協約國陣營對革命後的俄國不信任。斯大林眼看希特勒一天天壯大,就決定自己單幹,結果入侵芬蘭的拙劣表現,又加深了敵我雙方的誤判。法國文官政府認為俄國根本無足輕重,不屑與斯大林結盟。德日則認為共產俄國不堪一擊,可能還不如沙俄。蘇芬戰爭在當時影響極為惡劣:一方面,東線的小國懼怕蘇聯,這種情況下英法與俄國的誤會加深,雙方徹底停止談判;另一方面俄國不加入協約國,協約國對德國就沒有優勢,小國紛紛宣佈中立。這些坑比小國先是被希特勒一個一個吃掉,又因為沒有和法國結盟,深陷民粹主義泥潭的法國不能出兵干涉。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比利時,德國都兵臨城下了,比利時仍然宣佈中立,不準法軍進駐建立防線,然後德軍進入比利時,繞過了馬其頓防線。。。以上這些基本就是一個連鎖反應。第二個階段就是二戰中後期,隨著戰爭持續進行,蘇聯開始平推德國。這時蘇聯前線官兵都有作戰經驗了,另一方面英國對德國的持續封鎖效果也逐漸顯現。軍隊戰鬥力這個東西,都是用事實說話的。德國陸軍在二戰初期完爆法國,後期在西線在完全失去制空權的情況仍然爆了西線盟軍一次,這種戰鬥力讓人無話可說。可就這樣最後還是讓蘇聯平推回了老家,當時蘇聯的戰鬥力可想而知。二戰蘇聯的強勢表現奠定了其新超強的地位,也揭開了冷戰的序幕。 ------------- 如果我回答對你有幫助,請關注我一下。或有其他問題也可以關注我,給我發私信


檸檬愛旅遊


如果AK47蘇軍可以大規模裝備並且彈藥供應充足,應該是會影響整個二戰局勢的武器。

二戰各軍所用主力步槍:

蘇軍:莫辛納甘步槍

英軍:李-恩菲爾德步槍

美軍:M1伽蘭德步槍,就是出現在各種遊戲中,彈匣彈出會有zippo打火機聲音的步槍(聽拯救大兵瑞恩)。還有BAR,估計是二戰威力最牛逼的步槍了吧。

德軍:毛瑟步槍,後期stg44突擊步槍

日軍:三八式步槍,也就是三八大蓋

以上只說了大概名稱,沒說具體型號,但從中可以看出只有德國在戰爭末期才使用了可以連射的stg44突擊步槍,其他除美軍伽蘭德為半自動步槍外,全部都是老式需要打一槍拉一下槍栓的步槍。所以在兩軍部隊訓練條件基本相當的情況下,排除其他因素,手持毛瑟步槍的德軍跟手持AK47的蘇軍相遇,嗯,CS玩過吧,不能開鏡的鳥狙碰見了AK。

整個二戰能跟AK比比的就是BAR了把,勃朗寧自動步槍,可以連續發射,威力巨大,很多人拿來當輕機槍用。但是相對AK的缺點也不少,容彈量小(20發),槍管太長(1米2),槍身太重(15-20斤),後座力大。

不過這種打連發的步槍也有弊端,看看現在各種比較寫實的戰爭電影,很少有端槍連射的鏡頭,多半是點射。因為連射不僅降低精度,而且浪費彈藥。

但是戰爭是複雜的,就如德國有了stg44,仍然輸掉了戰爭,不做深入探討了。


DMW龍蝦


AK47確實可以算一種比較成功的步兵武器,但是即使蘇聯在二戰前研製出AK47對戰局也不會有太大影響。

首先,蘇聯即使在戰前研製出了AK47,也不大可能大規模生產。

如果蘇聯在戰前研製出了AK47,作為一種全新的武器,調整生產線需要時間,工人們在生產上熟悉工藝也需要時間,勢必會影響步槍的產量。而在戰時軍工生產必須兼顧武器的性能和產量兩個因素,特別是在戰爭初期,蘇聯在德國的偷襲下損失了大量的軍隊和武器,急需大量步槍裝備部隊的時候,產量是一個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

實際上在二戰前,蘇聯研製了SVT-40半自動步槍,其總體性能優於蘇聯原來使用的莫辛納甘步槍,蘇軍有意逐步用SVT-40半自動步槍替換舊裝備。然而隨著蘇德戰爭爆發,這一決定立即被擱置,各兵工廠開足馬力生產莫辛納甘步槍,SVT-40僅進行了小批量生產。

顯然,如果AK47在戰前研製成功,命運也和SVT-40半自動步槍,畢竟和SVT-40相比,AK47的子彈都和原來的莫辛納甘步槍不通用,考慮到原來大量庫存的子彈,蘇軍也必須慎重考慮在戰時全面換裝對後勤上造成的壓力,和由此產生的風險。

其次,在現代戰爭中,步槍的作用已經居於次要地位,對於戰局發展不會產生太大影響。

早在普法戰爭時期,戰場上的主角就變成了大炮,步槍退居次要地位。普法戰爭時期,法軍的步槍比普軍先進的多,但是依然敗給了火炮優勢的普軍。甚至有人總結說普法戰爭普軍是靠“五公里長的炮兵”最終獲得勝利的。

而進入二戰以後,飛機、坦克、大炮成為戰場的主宰。開戰前都會用炮灰把對方陣地洗一遍,攻擊時步兵一般也是在裝甲部隊的掩護下展開。即使在步兵裡,機槍的作用也比步槍大的多。所以在戰鬥中,真正死在步槍下的人並不多,AK47雖然性能出色,但是不會對戰局造成太大的影響。

第三,AK47在技術上沒有太大的難點,主要是觀念問題,一旦發現其優點,德國很容易仿造,抵消蘇軍裝備AK47的優勢。

當然,AK47就其性能來說,確實很出色,如果蘇軍大量裝備,也會帶來一定的優勢。但是AK47的生產技術對於二戰期間任何一個工業強國來說都不存在任何問題,其最大的難點在於接受一款比現有子彈威力小的中間威力彈。如果在觀念上能接受這一點,那麼很容易就進行仿造。

如果蘇軍真的在戰爭中大量使用了AK47,那麼德軍很容易發現其優點,通過戰鬥中繳獲的樣品進行分析,並生產自己類似的產品。實際上德軍在二戰期間繳獲蘇聯的SVT-40半自動步槍以後,就吸收了其部分優點,用於改進自己的武器。

因此蘇軍這個優勢很快就會被德軍抵消。

綜合看,蘇軍即使在戰前研製出了AK47,其作用也是有限的,而且很容易被德國仿造,對戰局顯然不可能有什麼太大的影響。


不沉的經遠


個人認為,並不會產生很大的影響。事實上,在當時,蘇聯步兵手裡的波波莎衝鋒槍等連發武器已經足夠使用了:衝壓機組裝,簡單,成本低,維修方便;武器操作簡單,裝上彈鼓,端起對著100米外敵人的方向突突突就可以了,基本上不需要多久的訓練!而當時的自動步槍,無一例外的是結構比較複雜,後坐力強大(和衝鋒槍相比),需要比較長期的訓練才能打得準400米以內的目標。相比起拉栓步槍,衝鋒槍,班用機槍三者合成的火力組,自動步槍這個後來者,在當時定位還不是很明確的。


攝像師Knight


前蘇聯的AK47是很好的突擊步槍,但不是決定二戰戰爭走向的武器,甚至戰役都不是,決定的只是小局部戰鬥。

因為AK47只是一把步槍,決定戰役走向的是火炮,也可以說是滾滾鐵流。德國的希特勒發明了閃電戰,所以二戰開始期,各國基本都不適應,所以被橫掃世界。

但AK47如果放在亞洲戰場,尤其是放在八路軍,可能戰鬥會有所改變,但也不是決定性的。因為一把步槍,在一戰二戰中,已經決定不了戰爭走向


大志遠思想空間


最近在看一些架空二戰歷史的小說,裡面基本都提到了在二戰前將軍隊中的步槍換裝為突擊步槍。然而以二戰中主要強國的軍隊編制而言,中遠距離的火力核心是通用機槍和迫擊炮,近距離是衝鋒槍,普通步槍其實更多起到了為主火力輸出點保駕護航的作用,那麼部隊換裝突擊步槍,對步兵戰術有什麼影響呢?裝備突擊步槍的班排級步兵單位,相對於原有單位具有怎樣的火力優勢?另外一點,突擊步槍的主要技術難點在哪裡?生產成本和時間上有怎樣的變化?

▲AK47

當然,突擊步槍最大的技術難點還是在中間威力彈上。實際上從一戰開始人們就在探索位於卡賓槍彈和步槍彈之間的中間威力彈,中間出了幾十個死在沙灘上的先行者,才有了7.92短彈和M43彈。法國人說最早的中間威力彈是他們在1918年搞出來的8X32mm彈,但這個彈的彈頭有12克重,初速卻只有570,顯然設計思路仍然受卡賓槍彈的毒害。歷史上光是找到中間威力彈就花了足足1/4個世紀的時間。

歷史證明輕武器不能改變二戰戰局,即使德軍擁有了AK-47的技術,並大量裝備部隊也改變不了戰敗的事實,只要希特勒干預指揮的行為不消失,德軍前線將領就得不到更大的用兵自由,戰敗是在所難免的。但是如果德軍的裝備水平能進一步提高,盟軍會付出更大的代價。

▲(黨衛軍力挺Stg-44突擊步槍)

  假如AK-47突擊步槍在1939年9月就充足裝備德軍,賦予它領先任何軍隊的火力輸出,無疑會大大加強的軍步兵班的戰鬥能力,不僅能減少戰爭期間德軍人員的傷亡,最大的意義還在於減輕兵力不足的壓力。早在1941年巴巴羅薩計劃期間德軍就暴漏出兵力不足的問題,在列寧格勒前線的德軍甚至動員鐵路兵參戰,而如果有了AK-47這種多功能突擊步槍,兵力不足的壓力會大大減輕。

▲(二戰末期德軍步兵班裝備展示)

  突擊步槍的誕生基礎是減裝藥子彈,而德國的9.62X33毫米中等威力彈藥(裝藥從3克降低到1.6克),在1938年之前就已經出現了,也正是這一年德國黑內爾公司開始研發中等威力彈藥步槍,但直到1942年才生產出樣槍,這一年另一家軍火巨頭瓦爾特公司也推出了自己的中等威力步槍,可見直到此時德國國內才開始重視中等威力步槍的研發。

  蘇聯的7.62×39毫米M1943式中等威力彈藥直到1943年才出現,可見它的突擊步槍技術遠落後於德國(小口徑時代到來後,蘇聯於70年代研發出5.45x39毫米小口徑中等威力彈藥)。但是由於希特勒的阻撓,有關的研發活動只能偷摸的進行,這大大推遲了突擊步槍量產服役的速度。

▲(因為元首阻攔而晚出生的不僅有噴氣戰鬥機還有突擊步槍)

  直到1944年我們熟知的突擊步槍才定型投產,一開始叫做MP-44,很明顯是頂替著MP-40接班人的名義研發的,不過在蘇聯前線看到這款槍的元首相見恨晚,當即賜名突擊步槍(縮寫為Stg-44)。此時的戰爭模式已經轉變為陣地戰和巷戰,傳統拴動步槍的射程和精度優勢變得多餘,衝鋒槍雖然射速高但是殺傷力低射程也太近,使用中間威力彈藥的突擊步槍剛好滿足500米以內近戰的需要,因此大受歡迎。

▲(只有德軍王牌部隊才有資格裝備,因為它的產量還不到50萬支)

  著名的維京師要求給80%的官兵換裝Stg-44突擊步槍,而1944年9月德國陸軍武器局接到報告,要求為70%以上的德軍官兵換裝這種突擊步槍,可見它在前線的受歡迎程度。但是,步槍生產線的建立和彈藥生產線的轉換是需要時間的,德軍中間威力彈藥最高月產量也才4800萬發,這不可能滿足幾百萬軍隊人手一支突擊步槍的需要,很難對戰局產生影響了。

▲(蘇聯人繳獲之後也是愛不釋手)

  但是,戰爭初期真的需要這種突擊步槍嗎?當然是需要的,只不過發揮的空間肯定沒有二戰末期那樣大,因為斯大林格勒戰役之前的二戰以野戰為主,有效射程400米的突擊步槍根本不能滿足野戰需求,在精準射程普遍600米左右的拴動步槍面前它只有捱打的份,這也是阿富汗戰爭期間蘇軍人手一支AK47,還要配備專門狙擊手的原因,因為遠處的目標突擊步槍夠不到,由此斷定在波蘭戰役和法國戰役期間,突擊步槍並不好用。

  但是,突擊步槍能大大加強步兵班的火力輸出值,應對那些困獸猶鬥、瘋狂反撲的波蘭騎兵和蘇聯紅軍會非常有效,突擊步槍組成的火力網對密集目標的打擊將是非常血腥的。這會大大降低二戰初期德軍生命的損失,對後期兵力不足的緩解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曼施坦因元帥在哈爾科夫反擊戰期間以1:8的兵力劣勢阻擋朱可夫元帥,假如有了突擊步槍就會完全不一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