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頫和王羲之比如何?好在哪裡?差在哪裡?

鍾愛趙孟頫


趙孟頫和王羲之,有著深厚的淵源,一個是徒弟、一個是老師,趙孟頫可以說是窮奇一生都在推廣王羲之的書法,他是元朝復古運動的領袖人物,是王羲之書法的最好的繼承者。

所以,他們二人相比的話,趙孟頫最好的地方就是離我們比較近,給我們留下了眾多的書法墨跡,而且真跡眾多,這位我們學習書法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而王羲之離我們距今將近2000年了,沒有一件書法墨跡留世,我們今天所能看到的王羲之的書法作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碑版刻帖,一類是鉤摹作品。

其中碑版刻帖主要還是北宋時期留下的淳化閣帖,當時宋太宗命王著負責收集整理古時遺留的名家法書,其中就有大量二王的作品在裡面。但因為王著本身的一些問題,這些作品中也是真偽存疑處很多。而且,這些作品的原件基本上都不是真跡了,這再刻在木板上,就又失真了很多。

而鉤摹作品最好的就屬於唐代的硬黃紙雙鉤填墨的作品了,這類作品可謂是下真跡一等,已經是非常難得的了,這些鉤摹的作品到今天已經是鳳毛麟角了,最知名的一件就是唐太宗命馮承素鉤摹的《蘭亭序神龍本》了。

而趙孟頫就不同了,趙孟頫的一生有大量作品存世,我們今天看到的趙孟頫的作品大多數都是墨跡作品,這對我們研究學習古人的筆法是有很大好處的。趙孟頫的這些作品,因為是真跡,因此書法用筆的來龍去脈,牽絲映帶都是纖毫畢現。

因此,有很多書法大家都建議把學習趙孟頫的書法,當成最終學習二王筆法的跳板。趙孟頫的筆法出自二王,但又沒有二王的那麼複雜,而且是真跡墨本留世,因此學習趙孟頫的書法,是學習二王書法的最好的敲門磚。

趙孟頫臨《蘭亭序》

雖然趙孟頫一生都在學二王,但是他的作品跟二王的存世作品相比還是有差距的。這個差距我覺得最主要的並不是筆法方面的問題,而是時代背景造成的人的性情、性格上的差異,這種性情上的問題,反過來也影響了書法的發揮。

談及中國古代文化。藝術,魏晉之風是永遠不能錯過的話題。魏晉時期是中國歷史上一段非常黑暗的時期,但是這個時期卻是中國文化最璀璨的一段時期,誕生了大量的文人、藝術家。

王羲之生活在東晉時期,那個時代是魏晉時期相對比較平穩的一段時期。當時的士人嚮往自由,而統治階級忙著勾心鬥角在政權方面,對當時文人的思想束縛也沒那麼嚴重。因此,當時的文化人見識了各種戰爭的黑暗時期,政治上又沒什麼大發展,於是更加的嚮往自由,嚮往山水之間。

而王羲之也是這樣一個人,跟上級關係不好,一著急不幹了,回家抱孩子了。他們這些人在思想、行為方面可以說是相對自由的。而趙孟頫就不行了,元朝政府叫了他三次去當官,第一次是請的,第二次是被綁過去的,第三次再不去估計就沒命了。雖然說他心裡可能也有入仕的想法吧,但是真的入仕之後,他發現根本沒法實現他的心裡的想法和抱負。當時朝中的蒙人還是很排外的,元政府把當時的人分為四類,南朝人是最低級的一類人。

趙孟頫《王羲之軼事帖》

所以,趙孟頫一生雖然說是在仕途上還比較順利,最後做的官也比較大,但多數是沒什麼實權的虛名。這也因此讓他把更多的時間經歷投到了書畫詩詞等藝術方面,從而造就了一代巨匠。

但是,因為當時的時代背景,趙孟頫的內心是不自由的,因此我在看趙孟頫的書法的時候,總是隱約感覺有一種束縛,就是覺得他寫字的時候是放不開的。缺少了王羲之的那種逸興,而這種性格上的差異,也造成了他的書法不如王羲之的多變,這就是趙孟頫比王羲之差的地方吧。

我是翰墨今香,以上純屬個人淺見,權當拋磚引玉,希望各位書友發表一下你的看法。


翰墨今香


趙孟頫和王義之比如何?好在哪裡?差在哪裡?


我們都知道,趙孟頫是王羲之書法的堅定捍衛者。他對宋代尚意的書風十分不滿。認為宋人之意,是以己意替代古意,非真尚古意。他堅持以王羲之的書法為書學正道。在臨寫的多幅《蘭亭序》中,其形態神韻,是歷代臨寫《蘭亭序》者中最接近王羲之書法的一位。

傅山因趙孟頫的特殊身份,看不起趙孟頫。惡其人而鄙其書。但不得不承認趙孟頫的書法出自於王羲之的正脈。王羲之書法,在書法史上,是所有學習者視為正脈的書學之宗。他的書法以精妙絕倫的用筆,形態俊朗的結構,志氣平和,不激不厲的書風,深得世人所愛。成為了傳統書法中的美學標杆。趙孟頫是歷代學習王羲之書法中的最好的一位。



在他們二人中,是不存在比較的。趙孟頫的書法,出自於王羲之。書法不同於其他藝能。書法有一個十分奇怪的現象:學習者很難超過被學習者。東晉時期的書法,是中國書法史上最高的高峰。而王羲之又是站在這座高峰最頂尖上的一個人。唐宋元明清,一代不如一代。到了現代,幾成荒蕪之態。趙孟頫卻獨立在這個現像之外。雖然沒有達到唐代時期的高度,卻越過了宋代諸家。這便是他取法王羲之的正確學習之道。開創了前後五百年,縱橫一萬里趙氏書風。



子衿書法


學習趙孟頫的書法有一個很大的好處,就是他的書法作品大部分都是墨跡,還有很多作品都有真跡傳世,不僅可以看字帖學習,有時候還可以去博物館看到趙孟頫書法的本來面目,這對於學習趙孟頫的筆法是非常有幫助的,這個區別就像自己吃糖和別人描述吃糖的感覺一樣。

王羲之的作品已經沒有一件真跡傳世了,他的書法作品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刻帖,就是被刻在了棗木板子上,然後拷貝下來的,有一部分失真是肯定的。



另一部分則是後人的臨摹作品,比如王羲之的《蘭亭序》就是唐代的書法家馮承素的“摹本”,雖然古代的摹帖技術可以做到“下真跡一等”,但和真跡還是有差距的。

但是即使是這樣,趙孟頫的書法作品和王羲之的書法作品在格調上還差的遠,趙孟頫只是王羲之“柔媚”風格的一個分支,他只是學習了王羲之書法的一部分。


確切的說,趙孟頫只學習了王羲之“柔美”的一面,並沒有完全學習到王羲之的技法和變化,把王羲之險絕的字表達平淡了,這也是很多後來的人書法家批評趙孟頫的字“俗”的原因,他把字寫的通俗了。

趙孟頫晚年行書《七絕》

趙孟頫的書法於我們今人來說,是有很大的意義的,對於瞭解王羲之的筆法是有啟發作用的,學習王羲之書法之前,可以參考學習一下趙孟頫的書法。


不二齋


這其實沒有可比性。王羲之處在魏晉,一方面他繼承蔡邕、鍾繇、張芝等前輩書法,是古文字真篆隸草的集大成者,另一方面,王羲之,繼往開來,汲取前人精華,創立了今文字書法,史稱“二王”草書體,這種介於行草之間的書法,幾千年來,代代相傳,影響至今,具有書法史上劃時代的意義,無愧於書法萬世宗師之稱號。他創作的蘭亭序書法,不僅是書法法則的楷模,其書法之外所承載的文化、歷史、人文和社會價值,已遠遠超越了書法藝術範疇。比王羲之晚千年的趙孟頫,社會的變遷,文化的發展和書法的傳承,都有翻天覆地的變化,王羲之真跡已蕩然無存,書法古法幾乎失傳的情況下,趙孟頫舉起復古風的大旗,身體力行,宗法“二王”,遍臨古帖,他臨的章草、六體千字文和蘭亭序,難以計數;以他書壇領袖地位,帶領和影響了整個元朝書法,向著復古發展,是為書法傳承的忠誠捍衛者。同時,他提出了“用筆千古不易,結體因時相傳”的革新思想,為他的書風形成奠定了理論基礎,他的書法,削繁就簡,變古為今,其用筆不含渾,不故弄玄虛,起筆、運筆、收筆的筆路十分清楚,使學者易懂易循。外貌圓潤而筋骨內涵,形體端秀而骨架勁挺。趙孟頫的書法結合前人的書法優點,注重形意結合,讓書法有了自己的意韻。對後世影響很大,尤其是他的行楷書,史稱為“趙體”。趙孟頫的書法的不足,他成於復古,失亦為復古,創新思想不夠,雖然在傳承“二王”古法的基礎上,也有所創新,但總體是保守的,不具開創性,這也是不足以與王羲之相提並論的原因之一。






如石書藝


趙孟頫和王羲之比如何?好在哪裡?差在哪裡?

趙孟頫與王羲之比他唯一的優勢是精熟。日書萬字,四秒鐘一個字也得寫十個小時以上。不用去問王羲之,王肯定辦不到。

我們試想書寫練到這種功力和速度,沒有固定的字形模式是絕對辦不到的。所以說趙孟頫追隨二王,功夫超過二王,然而他把書法基本寫成了固定模式,殊不知書法應熟中有生才入藝道,否則過猶不及,所謂物極必反也如此意。所以說趙孟順在書法的變術方面是遠遜於王羲之的。

我說這些沒有貶趙之意,只是和書聖相比顯出他的不足。趙創的行楷為楷書的變化提供了無限的可能性。趙仍是我們學習的典範,我們也不會下趙那樣的功夫。





榜書書法


趙孟頫的書法出自王羲之,與他的老師相比,就書法水平而言,"青沒出於藍,更不會勝於藍"。

王羲之的書法是一座高峰,後人無可比肩,王羲之把晉人尚韻推上極致,成為代表人物,獨領風騷。趙孟頫日書萬字,字寫的多了,便會過熟,熟則會俗。人們都講趙孟頫的字俗,為什麼會俗呢?就是因為他的字不會“熟後生"。現代人寫字老想著形成自己的風格,然後坐享其成,一勞永逸。試想一下,如果這樣去為藝,藝術的創造性又如何去體現呢?寫字的人都有這種體驗,當寫出的字達到了某種水平,又寫得很"熟"的時侯,就會覺得“沒意思了",要想繼續進步,就要繼續學習新的東西,往自己的字裡加入新鮮的成份,讓自己的書法或書寫過程重新變得"有意思",這樣書法水平才會上一個臺階。很顯然,趙孟煩的字缺少的就是這種"熟後生",他的書法"熟更熟",熟透了的瓜,看著沒勁,吃著乏味。而他的園子裡,遍地都是這樣的瓜,買瓜的自然不會光顧了!對於經常去光顧照顧趙孟頫生意的人,特別是現代人,只能這樣說:你不懂瓜的好壞。如果你經常光顧王羲之的園子,你會發現他的園子裡瓜的品類繁多,枝繁葉茂,長相各異,讓人流戀忘返!








山西河東洗心齋書法


本人才疏學淺,對書聖大家不敢妄論。

然而趙孟頫是南宋皇室後代,正值宋亡元興的動盪年代。很多人對趙指責攻擊,認為他叛親投敵,品行不堅,連代他的書畫作品受貶。其實非也,元興之時,他蜇伏多年,,既沒投敵,也沒被俘。其間多次拒絕友:到朝做官。

只是後來大局已定,元朝已座穩江山,非常需要漢人的文化,漢人的禮儀等來穩固當朝的統治,於是派人去請趙孟煩進京,若抗旨,是要株連九族的。趙為了眾多親友學子的生命安危,才答應出山,實被逼無奈。他的一生坎坷憋屈,可惜了他的絕世才華。

他的書華作品在歷史上有不可超越撼動的地位。


玄子151430176


我看了各位大神評論,也看了不少王羲之的帖子,估計也是臨帖或碑帖,當然趙孟頫的貼也沒少看,我有點心得,供大家分享,首先王大爺冠名為中華書法史上書聖,是他開創了書法的先河和流傳千古的王體,第二,王羲之的字放在一起和掰開來欣賞都十分的靈動和漂亮,堪稱行走流動的畫面,第三,王羲之還有最大的一個特點,是後事以來所有書法家的參照標準,所以趙孟頫的字很漂亮,形式神韻不夠。


鄧勇1001678


沒那麼多形容詞,簡單說就是王羲之是晉人筆法,簡單率真直抒胸臆,趙孟頫更符合現代人審美,寫起來也容易上手,但是容易寫俗氣,趙孟頫贏人的地方在於他通篇的氣韻,單字拿出來放大看就不行了


得閒舍傳統文化工作室


趙先生比書聖作品,少骨力,少法度精純,更少風流清遠之意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