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3本小说,每一本都可能影响你的一生

1.

《斯通纳》

这3本小说,每一本都可能影响你的一生

作者用平实的写作方法,为我们生动的刻画了一个从农村走出靠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在大学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在城市建立一个外人看来美满的家庭、最后获封荣誉博士光荣退休的励志故事,这剧情不知切合了多少当下中国人的奋斗轨迹,难怪看过书的人都觉得,作者写的不是斯通纳,简直是一个叫做斯通纳的自己。

这是一个人的史诗。是一本关于坚持、追求、奋斗、奉献和在爱与被爱的两难选择中如何成就自我的故事;是美国版的《围城》、正常人版的《阿甘正传》、不那么荒诞的《局外人》,也许它没可能成为《红楼梦》那样专家学者推荐研学的名著,但绝对能够在所有读者心中成为浩瀚汪洋里的一个浮标,绝对能让人在往后的余生中,一度虚空便入虚无,一入虚无便想起斯通纳来。

他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沉默又尽其所能回避一切冲突的人,只有一处,为了心中那一点敬仰与信念,他显示出难得的倔强不屈,不畏强权,不讲情面,毫不妥协。

他心里大概只有一个信念,不能让沃尔克这样的人进入大学,这里是他们这种人的安身之地,逃遁佳园,不能被沃尔克这样这所世界之外的人给毁了,他或许一生都是懦弱的人,却只此一刻,不顾一切,不惜翻脸,这是他心中的圣地,不容玷然。

这便是一种最大的幸运吧,他在在哥伦比亚的大学里,找到了自己,找到了自己的生活,就像在犹豫是否参战时,老斯隆对他所讲的“你必须记着自己是什么人,你选择要成为什么人,记住你正在从事的东西的重要意义。”


2.

《长恨歌》

这3本小说,每一本都可能影响你的一生

正因了“王琦瑶”这个人物的苍白,没有棱角,不具典型性,她更鲜活更真实,书中说“人人都是王琦瑶。”确实

正因了“王琦瑶”这个人物的苍白,没有棱角,不具典型性,她更鲜活更真实,书中说“人人都是王琦瑶。”确实是这样的,王琦瑶是上个世纪那个突兀的时代节点里普通的上海女人,她四十年的命运浮沉联系着这个都市的特殊风情和它的变化兴衰。这个女人在风雨中飘摇着美丽,这种美动人又凄凉,惊艳了岁月却终究心生哀伤。她一生被爱,却爱而不得,得不到爱的人,也不能被他人拥有。一生美丽,一生孤独。

有人说,王安忆是把女人看扁了。就凭这句话就知道这位当代畅销书女作家一定是现代独立女性。用我们今天的眼光看待“王琦瑶”当然是“绿茶婊”“白莲花”没得说——当过政界官员的情妇,和不同的男人缠绵悱恻,绵绵不断,老了还和女儿年龄一样大的男人暧昧不清。但是故事是发生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上海,那个时期不是王安忆把女人看扁了,而是那个年代的女人就是一枝风雨中飘摇的芦苇,没有依靠的女人才是可悲的,活在这样一个浮华而动荡的年代,时不时在苦涩处看见命运,就得像孱弱的虫豸一般爬行。

这个时代的女人靠的是男人,是钱,而不是当代进步女青年坚定的意志和独立的品格。可悲吗?不可悲,当一个时代的人都凭借这样的生存法则存活,这一切都变得合乎情理了。所以我们还是回到那个年代的眼光尽量宽容的去看待这个世俗中的普通女人吧。张爱玲说“人在前半生年轻,总是自己做不了自己的主。”而女人若是生错了年代,后半生同样也做不了自己的主。

钟情于繁华,最终一场空。醉心于爱情,最终也是一无所有。对于一个女人,前后都是挣扎,左右都是无路。


3.

《扶桑》

这3本小说,每一本都可能影响你的一生

扶桑,世界名花,花色鲜艳,花大形美,品种繁多,四季开花不绝。

扶桑啊扶桑,好像浓雾包裹的阳光,明明是在被恶意湮没,却无意刺穿和反抗,用光芒与浓雾共舞,好像一切顺理成章,美的看不出是谁包裹了谁。

“扶桑身上中国人的劣根性体现的够够的”

扶桑,是个让人心疼的女人。整个小说虽然以她与克里斯的爱情作为线索,但是触动我最深的,却是小说最后她与自己将要被处死的丈夫生死永别时的场景。临死前丈夫说让她好好活下去,他等得及她。我不禁鼻子一酸,就是这几个字,我看到了他对于扶桑的不舍和祝福,看到了那个时代最珍贵的感情,看到了弱势群体在所谓的宿命前的脆弱和无助。

扶桑,失去了自己似乎从未得到但是最终确实是得到了的丈夫。对于克里斯,她深知自己与他的差距,不管彼此之间多么深情和难舍,摆在他们面前的鸿沟是如何也逾越不了的,身份地位,国别、人种差异,这些都已经是无法改变的。她最终选择了离开,留下自己的一撮年轻的黑头发在他攥紧的掌心,留下了她在这里的一切,包括她对克里斯的感情。带着丈夫的骨灰,搭上回家的船,离开这个如同地狱般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