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汉铁路为什么绕过开封走郑州?

卧龙小吏


这个问题让开封人纠结了很久

开封和郑州是一对冤家,在民国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河南省的省会一直是开封。大家不要小看开封了,在五代末年,开封就逐渐成为中原王朝的都城,后来北宋建立,开封被确立为宋室首都,当时的开封人口百万,经济发达,各种商旅行业齐聚于此,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北宋灭亡后南宋政权遥尊开封为都城,与之相比临安只能算是个行在,只是后来元朝建立,开封再也不是国都,开始成为新生的河南省会,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了新中国建立之初

新中国建立后,由于郑州铁路交汇,交通方便,1954年省会由开封迁往郑州,开封改为省直辖市。一条铁路,决定了一个城市命运,那么京汉铁路为什么绕过开封走郑州呢?

这个问题有两种说法,一是德国规划师考虑开封离黄河太近而且屡经水患,所以才改从郑州经过。另一种说法是袁世凯为了避免自己的老家周口杯铁路破坏风水,人为的将铁路线向西搬迁了一下。为周口的铁路线向西搬迁,本来该过开封的铁路也有必要向西搬迁。就这样,作为省会城市,开封没有通铁路,开封段的铁路搬迁到了郑州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这里是熊二读史,一起来读河南历史。(本文约800字,阅读需时3分)

以铁路为代表的近现代交通体系,对传统中国的影响是巨大的,古城的衰落,新城的崛起,多少世事沧桑,都在隆隆的火车轰鸣中渐行渐远。

京汉铁路为什么绕过开封取道郑州,要从一个故事讲起。

一、一个故事

河南周口有项城市,这个地方清末出了个重要人物——当了83天皇帝的袁世凯。

甲午战后,清政府准备自主修建大清的第一条铁路——从汉口到北京的卢汉铁路。

如果从直线距离来看,这条铁路应该更接近河南当时的府城开封,因此规划的铁路施工方案就是从汉口修到周口,再从周口经开封而达北京。

这在一马平川的华北平原,是一条接近直线的最佳线路。

周口在明清时期是水陆交接的重要枢纽,也是河南省一重要市镇,开封又是省府,如此规划堪称完美。

但是袁世凯知道这个方案后,却不同意经过他老家周口的这个方案。

为什么袁世凯要反对这个方案呢?

因为当时的义和团运动,就是沿着铁路所到之处,焚毁教堂,造成动乱,因此袁世凯就觉得铁路会给安静的社会带来很多动荡因素,故而不想让京汉铁路经过自己的老家周口。所以他决定将经过开封这一段往西迁,就到了现在郑州的位置。


京汉铁路全图,可见河南段的向西弯曲

二、真实的历史是这样吗?

《清史稿 交通志》记载了张之洞设计京汉铁路路线时的诸多考虑因素,在当时的技术和资金条件下,铁路越过黄河的大桥是一个非常紧要的环节。

在开封段处的黄河,土质沙松,地上河发育,清代就屡出险工,被称为黄河的“豆腐腰”,在黄河时常泛滥的时候,要保证开封附近黄河段安澜尚需要用心,何况在其上修筑铁路了。在当时的技术和资金限制下,只能选择在开封上游择地修建跨河大桥,在郑州花园口地质条件适宜建桥,因此京汉铁路就选择在郑州过河。


施工中的京汉铁路黄河铁桥

这才是京汉铁路绕过开封走郑州的主要原因。

就因为京汉铁路在这里的一转弯,开封和周口两地失去了铁路带来的交通优势,逐渐在之后的历史中衰落下来,而郑州和漯河则依靠铁路优势实现反超。

高铁枢纽郑州


历史宝藏


真实的情况:

卢汉铁路经过黄河这段是由当时的晚清重臣张之洞提出建设并进行设计的,在《清史稿.交通志》中也有明确的记载,原文如下:

“德济一路,黄河岸阔沙松,工费太钜。臣以为宜自京城外之卢沟桥起,经河南达于湖北汉口镇。豫、鄂居天下之腹,中原绾毂,胥出其涂。铁路取道,宜自保定、正定、磁州,历彰、卫、怀等府,北岸在清化镇以南,南岸在荥泽口以上,择黄河上游滩窄岸坚经流不改之处,作桥以渡河,则三晋之辙下于井陉,关陇之骖交于洛口,西北声息刻期可通。自河以南,则由郑、许、信阳驿路以抵汉口,东引淮、吴,南通湘、蜀。语其便利,约有数事。内处腹地,不近海口,无引敌之虑,利一……”

通过这段记载我们就能看到,张之洞认为当时卢汉铁路如果经过开封一带,那里的黄河太宽,并且黄沙较多松软,费时费力费钱,而郑州一带的黄河岸边更为坚固,河面也窄,更便于架设黄河铁路桥。

不仅如此,张之洞还具体阐述了经郑州、许昌、信阳一线的好处,意思便是向东能够通过河流沟通安徽、江苏一带,并且河南为中原腹地,修在这里远离海洋,不会受到敌人的侵扰等等。

因此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京汉铁路绕过开封经过郑州,最大的原因还是开封一带的黄河不适合架桥,并且也有一部分战略上的考虑,这说明卢汉铁路的修建在当时就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总之,京汉铁路绕道郑州最可信的说法的为了设计的需要,方便修建,至于袁世凯的干预,故意西移到现在的许昌、漯河一线,则是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说法而已。

我是河南这些事儿,持续更新更多河南本地问答,欢迎关注、点赞、评论、转发,谢谢!

河南这些事儿


其实是为了绕过周口,而改道西路,当初修铁路就是为了打仗,袁世凯得知后便命人改道,因为周口项城王明口袁寨是袁世凯的老家,幼年时在此生活,母亲葬于此处,因为袁世凯母亲出身卑微,所以袁世凯的童年充满了阴影,处于对母亲的思念,也是对祖先的尊重,更是对老家人的保护,为了避免周口被卷入战争,特此改道铁路,用以保护周口!袁世凯对周口充满了故乡的思念!

为此,改道郑州漯河,本来想保护家乡,出于好意,后来铁路飞速发展,郑州成为省会城市,交通发达,铁路线直达全国各地,漯河也有一个不知名的小镇变成了著名的食品加工城市,而周口因为铁路欠发达,仍有多县属于贫困地区。

十三五以来,国家重视中部城市发展,先后规划了铁路,航运,高铁,机场等交通线路,未来的周口,将是有航路空出行方式,将加快发展经济,未来腾飞指日可待!


豫到小辉


开封从一开始就没进入选项内,京汉铁路从修建计划之初就没打算走开封,最早考虑的选项只有郑州和洛阳两个地方。

京汉铁路在当时的名字叫卢汉铁路,是从北京的卢沟桥到武汉汉口之间的铁路,修建工作是由张之洞进行筹办的。

这条铁路在河南境内是需要跨越黄河的。开封在当时的地位当时在河南省内虽然很高,郑州在当时只是一个小小的县城,是远远不能跟开封城相提并论的,但是开封却不是一个能修黄河桥的地方。

黄河在开封境内是地上河,是条悬河。就是说河里的积沙非常严重,河床的高度远比地面要高,当时黄河的河床甚至比开封城内的铁塔还高,所以历年黄河的水患非常严重,历史上开封曾经发生过多次黄河决堤事件。

这个情况下开封根本就不具备修铁路桥的条件,就不说修好了安全隐患有多大,按照当时的技术条件也很难修起来,所以当时大家根本就没考虑过让铁路走开封。

按照当时勘察的结果,选定了两个地方,一个是郑州,一个是洛阳。

最后张之洞结果一番考虑,发现郑州“前临洧川,后枕大河,近连荥播,远仰嵩高”,而且旁边也有土质坚硬的邙山,地理优势非常的明显,所以就拍板选定了郑州。

也正是因为这个决定,当时还是郑县的郑州被提升为直隶州,也就是当时的省辖市,还将旁边的几个县都并入郑州。

后来郑州也正是凭着这条中国最早的铁路,实现了飞跃,从一个小县城,一步步的取代了开封,成为了省会。


漂浮菌


袁世凯不愿意铁路走自己老家



李166210356


单纯地质因素。

黄河开封段是高于地面的悬河,号称”铜头铁尾豆腐腰“,开封不幸处于腰上。全是沙质土地,历史开口N多次。清廷当时好不容易修了一条铁路,总不能在汛期提心吊胆使用。一旦遇到洪水堤岸崩溃,一泻千里,南北交通就会即刻阻断。而现在所经的位置郑州邙山,因地质是石头硬底,史上从无决口。京汉铁路虽向西绕个小弯,倒绝了黄河溃堤的心腹之患。

民国北伐时期,张学良曾对追击的白崇禧说:黄河铁路桥咱们都别炸断,国家修个桥不容易。


雪花炭钢


《清史稿.交通志》上的记载表明,在那时的技术和资金条件下,张之洞设计铁路具体线路时,把黄河桥看做修筑卢汉铁路最紧要的环节。开封一带的黄河,是著名的悬河,被称为黄河的“豆腐腰”,如果选择从开封建桥,不但建桥投资大,建成后的风险也非常大。在当时的技术和资金限制下,只能选择在开封上游择地修建跨河大桥,在郑州花园口地质条件适宜建桥,因此,张之洞设计的京汉铁路线路才拐了一个弯儿从郑州经过,从而成就了郑州这座城市20世纪的振兴。黄河成就了郑州,黄河抛弃了开封。


大风起兮偶飞扬


看一下这个图就知道了:

1、邙山以东,河南省内沿黄河再无山。

2、黄河在此无悬河

3、此处黄河流向为东北向。



琴溪湖畔


因为当时的技术修不了开封黄河大桥,改道黄河上游的郑县过黄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