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19的中國移動:在摔倒邊緣的跳舞大象

IBM前CEO郭士納曾過一本自傳——《誰說大象不能跳舞》,我們也往往把中國移動比喻成大象,而且是會奔跑的大象。但是縱觀2008-2019年的中國移動我們會發現,現在中國移動這頭大象不僅不會跳舞了,而且還處於摔倒的邊緣。


到底問題在哪?


01

影響中國移動重大發展的戰略或計劃如下:

1)08年,三大挑戰一大任務,最核心的是TD-SCDMA任務。

2)10年,移動針對個人市場居高不下的個人市場佔有率,我們從08年開始轉型全業務,但是10年的時候,發現全業務不好做,總裁會議上提出了著名的論斷:全業務下的三大矛盾,即組織體系、運營體系與網絡體系的矛盾。

3)11年,移動提出12.5規劃,進一步闡述了1個願景、2個份額、5個轉變的核心思路。其實這個規劃是非常及時的,但是後續執行卻出現嚴重問題。

4)12年,移動進一步提出總體發展思路:三篇文章,其中戰略轉型中明確了移動互聯網、全業務、四網協同的總體戰略。

5)15年,移動根據移動互聯網產業的發展趨勢,進一步提出了創業佈局、創業發展理念、以及管理集中化、運營專業化等5化方針。

6)16年,移動全面升級戰略,規劃並提出了著名的“大連接”戰略。該戰略一直延續到現在,依然是中移動力量大廈的戰略基石。

02

回頭看,對中國移動影響最大的事情之一就是TD-SCDMA建設和運營事情。

2008年開始,中移動既然已經發現其個人市場佔有率已經居高不下,再發展的空間已經有限,而且也已經知道TD-SCDMA發展和運營會存在巨大的困難,為什麼那個時候不積極申請寬帶牌照?

如果2008年,移動在建設TD-SCDMA的時候同時開始寬帶網絡建設,何至於出現現在只有規模但沒有規模+收入、利潤的局面?

更為不解的事情是:既然移動2010年已經全面開始全業務,那麼移動為什麼不積極申請寬帶牌照,為什麼不想方法解決此問題,反而在2012年進一步提出四網協同的方案?這是移動必須反思的戰略和問題。目前看四網協同戰略,雖然當時WIFI部分解決了移動的問題,但是可以看到移動在寬帶上花了多大的力氣和資金才追趕上!

因此,當時中國移動內部的WIFI和寬帶之爭,在現在看來,我們已經清楚的知道答案。

綜上,對中國移動發展進程影響最大的事件之一就是TD-SCDMA事情,但是疑問手是為什麼當時移動不拿下寬帶牌照,而且後續還進一步出臺四網協同、大力推進WIFI建設,導致移動在寬帶市場處於全部落後、目前處於只有規模、收入基本很少的狀態,關鍵是錯失建設寬帶生態系統的時間窗口。

03

另一個對中國移動發展影響最大的戰略是移動互聯網戰略。

11年初出臺的“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了:1個願景、2個份額、5個轉變,其中最核心的就是移動改變生活。現在看來,4G移動互聯網不僅改變生活,而是顛覆了生活服務領域,創造了極大的生活服務份額。因此“十二五”規劃是正確的、及時的。

但是13年出臺的移動互聯網戰略,讓我們看到了中國移動對移動互聯網的陌生、誤解和錯解。當時中國移動提出的移動互聯網戰略是:智能管道、開放平臺、特色業務、友好界面。現在大家應該知道,4G移動互聯網時代,其將電信產業裂變為入口、管道、雲、平臺、內容、應用、支付、線下等多個產業環節。

入口最大,其是整個產業環節的關鍵,微信就是最典型的代表。當時,我們不僅有入口而且有非常不錯的入口產品:飛信,但是飛信卻被移動自己給玩死了,這到底誰來負責?

支付次之,移動說得入口者得天下,得支付者得天下,現在的微信支付和支付寶,我們所有人都已經無法離開,其已經顛覆銀行業、金融業。而移動手握9個多億用戶,但是卻沒有支付產品,這是誰的問題?

現在很多人說,中國移動還有入口,有各種APP,那你們到現在對移動互聯網還是不瞭解,更談不上熟悉。APP僅僅是各種應用的界面而已,其是整個移動互聯網環節中最為低級的物種,因此我們看到無數多的APP。而入口是可以包含所有平臺的頂級物種,如微信。

04

移動一直號稱政企業務要“三份天下有其一”。

這是中國移動的另一個笑話。目前看,不要說三份天下有其一了,能夠做到收支平衡就非常不錯了,如果不是中國移動家大業大,流量、語音、短彩等業務的收入,估計中國移動早就被政企給吃空了。

政企最大的問題是沒有戰略,真的是如賈躍亭式的蒙面狂奔。

什麼是戰略,實際上很多人不清楚,我建議大家一起讀讀邁克爾波特的競爭戰略,讀讀其最近關於戰略的論斷和描述。我們說,按照波特的說法,戰略定位必須明確產品、需求、客戶的定位,其中最為核心的就是產品。

但是,移動到目前為止,沒有看到政企事業的產品體系和產品戰略。

因此導致政企事業最王牌的產品:雲,成為中國移動目前最大的政企事業軟肋,這個軟肋影響的時間和程度,估計很多人還沒有意識到。認真的說,這可能是決定中國移動政企事業能否翻身的關鍵之關鍵。

未來,雲是政企事業的所有業務的基石,你說重要不重要!

非常遺憾的是,現在阿里雲、華為雲、騰訊雲,以及移動競爭對手中國電信的天翼雲,已經佔據市場頭部空間。大家也應該知道,互聯網領域,只有老一、二,老三生存都很困難,未來雲市場將更加集中化、頭部化,中國移動憑什麼還能擠得進去呢?

如果擠不進去,移動政企事業如何辦?大家必須牢記:雲是政企事業的基石!

05

因此,從2008-2019.2月,移動錯失了三個戰略窗口:

1) 寬帶戰略;

2) 移動互聯網戰略;

3) 政企戰略;

因此,移動現在看到其在個人、家庭、政企這三個領域出現了巨大的空洞,即擁有巨大無比的用戶規模,但是卻沒有產品可賣!

沒有入口級產品、沒有平臺級產品,只有無數小碎片化的業務!

還好,移動至少還擁有四座金礦:

1)9個多億的個人市場

2)1.8億左右的家庭市場

3)省、市、縣、鎮、村5級體系強大無比的行政資源能力;

4)中國移動特有的強大執行力。

06

未來咋辦,實際上我們已經看到中國移動新的戰略雛形:

1) 政企事業按照GROUP結構組織,全力打造雲能力即雲系列產品。

2) 從規模到規模+價值的全面轉型,明確產品、渠道和需求的核心價值。

3) 杭研已經轉型為智慧家庭運營中心,全力研發家庭產品。

但是,這些真的遠遠不夠。實話說,中國移動的困難是前所未有的,其不是員工的問題,也不是執行力的問題,更不是用戶規模的問題,員工敬業、強大的執行力、龐大無比的用戶規模,但是卻出現如此大的困難,那麼只能說明移動戰略出問題了,根子在哪裡,大家都應該非常清楚!

4G移動互聯網時代,也是就從07年喬布斯推出iPhone產品開始,電信運營商就進入噩夢時代;但是5G馬上就要開始,鹹魚都有翻身的時候,況且中國移動手握四大金礦,最核心的資源都在手中;但是2年時間的窗口期,移動是否可以推出5G時代的爆款產品,這需要領導們的智慧,是大智慧而不是小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