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太上老君”,不是老子

道教作為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極大地豐富中國的文學作品,許多神話中的神仙都和道教有關,比如在民間和一些文學作品中,老子被稱為"太上老君",被尊為道教的始祖。但是,老子和道教到底有沒有關係呢?

真正的“太上老君”,不是老子

第一,道教的前身

古代,鄒衍創造了陰陽五行之說,後來的方士借用陰陽五行之說,解釋他們的方術,發展為道教的前身方仙道,"方"指不死的神奇方術,所謂"仙"指長生不死的神仙。而"成仙"在現實中又深受統治者重視,其鼓吹的神仙之說,更是受到統治者的垂青。

真正的“太上老君”,不是老子

到了戰國時期,神仙方士和陰陽五行之外,黃老之學也在流行。西漢初期,鑑於秦朝任用法家導致二世而亡的教訓,西漢選擇了清靜無為的黃老之學作為治理國家的基本國策。由於統治者的提倡,黃老之學的影響日益擴大。一些神仙方士為了迎合統治者的需要,也為了自身的發展,就把黃老之學和神仙方術相結合,使得黃老之學的宗教色彩日益濃厚。

真正的“太上老君”,不是老子

漢武帝時期上書討論神怪奇方的術士多達萬人。東漢時,光武帝的兒子楚王劉英,在晚年更是推崇黃老之學,此後,皇帝和老子被進一步神秘化,最終形成了以尊奉老子為神明的黃老道。可見老子和道教本無具體聯繫,他創造道教更是無謂之談。

真正的“太上老君”,不是老子

第二,道教的形成

黃老道後來又與方仙道合流,逐步演化成道教,道教的最終形成還有其政治原因。道教追求的目標是得道成仙,認為通過自身的修煉是可以做到延年益壽,長生不死的。東漢從和帝開始,外戚和宦官開始把持朝政,政治異常黑暗,豪強地主則憑藉權勢,大肆兼併土地,大量農民被迫成為依附豪強地主的佃農或者僱傭,受到殘酷的剝削,給社會帶來了極大的災難。

真正的“太上老君”,不是老子

加上地震、蝗蟲等自然災害接踵而至,瘟疫疾病流行,最終使整個社會處於極大的動盪之中,廣大勞動人民需要精神寄託。渴望擺脫這種深重的生活災難,而統治階級處於維護自身利益的需要,也企圖擺脫這種嚴重的社會危機,尋求長生,永享富貴。他們都急需一種外力來改變現實,於是已經具有一種宗教雛形,並在一定範圍內廣為流傳的道教脫穎而出,被上層統治者和下層勞動人民所接受。所以從歷史發展來說,道教的產生也是一種客觀的社會需要。

真正的“太上老君”,不是老子

第三,道教的派別

道教主要分為太平道和五斗米道。其中太平道的形成是因為一本經書《太平經》,張角以此書為經典,自稱大賢良師,他在各地傳教,手持節杖,教病人叩頭思過,飲符水以治病,廣大人民群眾飢寒交迫,生活痛苦,便把太平道作為精神寄託加以信奉,張角傳教十多年,足跡遍佈黃河兩岸,信徒有數十萬之多。

真正的“太上老君”,不是老子

而五斗米道,是因創始人張陵入過太學,通達五經,建立道團,奉老子為教主,尊其為太上老君,以《道德經》為主要經典,依據《太平經》做道書24篇,自稱出自太上老君口授,張陵向群眾傳道,受道人都要出五斗米,因此被稱為五斗米道。後來張陵被道徒尊為天師,所以後來也叫天師道,後來張恆繼續父親傳道,後來張恆的兒子張魯又繼續。可見張陵是在藉助老子的名氣為自己打開傳教的道路,他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太上老君",道教始祖。

真正的“太上老君”,不是老子

而五斗米道和太平道最初主要是在下層群眾中流行,都受早期道教經典《太平經》的影響。早期的道教反應了勞動群眾的願望和思想要求,具有樸素的平等觀念,和反對地主階級的剝削思想,因此深受農民群眾的擁護,併為農民起義所利用。

真正的“太上老君”,不是老子

第四,道教被農民起義所利用

公元184年,太平道發動黃巾軍起義,張角按照軍事編制,把三十萬教徒分為三十六方,並設置統領進行指揮。黃巾軍起義雖然在歷時九個多月後宣告失敗,但其餘波卻延續了十多年,沉重打擊了東漢政府,使東漢政權名存實亡。張魯率眾和五斗米道相呼應,在漢中今陝西西南部,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權,維持統治三十年。隨著黃巾軍起義的失敗,太平道被視為非法團體,遭到統治者的殘酷鎮壓,最終解體,張魯政權也於215年被曹操所滅。

真正的“太上老君”,不是老子

曹操對道教的鎮壓與利用,限制和改造相結合的手段,把一些盜圖方士集中在自己的統治中心,防止他們再進行傳教活動,但是五斗米道並沒有因此而中落,而是隨著張魯的東遷,更廣泛地流傳到江東一帶,在五斗米道和太平道兩大道教派別,相繼和發展的同時。

真正的“太上老君”,不是老子

第五,道教對神仙的影響

在曹操打擊道教後,有一些黃老道和方仙道的方士仍然堅持獨立活動,他們隱居山林,隔離塵世,繼續參悟修道、養生、煉丹等方術,並有一些著述傳世,如《列仙傳》,收集了三皇五帝時代到漢代的70位神仙,對每位神仙的事蹟都做了簡述並附有讚語,其中不少故事被後世百姓和文人所傳頌引用。這一時期還出現了金丹派道經,魏伯陽,他留下了道教史上第一部煉丹著作,《周易參同契》,該書被後代道士奉為萬古丹經王,最後發展成了道教的丹鼎派。

真正的“太上老君”,不是老子

綜上,我們可以看出,道教思想主要源於道家思想,和方士所鼓吹的神仙思想和方術,此外還吸收了古代的宗教思想和巫術自己陰陽五行,讖緯神學等思想,在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道教曾一度受到統治階級的殘酷鎮壓,致使其民本思想逐漸減弱,轉而主張修身養性,於是修道成仙的思想變成了道教的主旨,這又恰恰迎合了統治者追求長生不老的心理需求,因此道教最終受到統治階級的喜歡和推崇,並發展成為我國盛行的主要宗教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