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爲五年後的農民、農田、農村最大的變化會是什麼?

一龍345


先與大家討論一下,以後對農村不應該再叫農村,應該叫"鄉村";以後也不會存在農民這個叫法了,與城市居民一樣都叫居民。按居住地我國居民分為城市居民、鄉村居民。儘快縮短城鄉差距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一步。不講農村振興而是講鄉村振興,就是這個道理。農業現代化、鄉村振興是我國實現現代化進程中最後的一步,鄉村振興目標實現了,我國就完全成為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鄉村振興規劃2018—2022年》中對鄉村的發展目標按時間分為2022年、2035年兩個重要的時間節點。

5年後,到2022年,我國鄉村振興"取得階段性成果",包括鄉村居民、農業、鄉村建設,與現在相比都會有個很大的變化。特別是農業產業模式基本確定,大批鄉村居民回到鄉村謀業,生活水平都有一個很大的提高,鄉村居民的幸福指數會有一個大幅度的提升。這5年所打下的基礎極其重要,是到2035年實現全面振興目標的前提。

當然,目標讓人很振奮,還需要人們特別是鄉村居民按照規劃紮紮實實的落實,"天上不會掉餡餅,幸福生活是靠奮鬥得來的"。全國勤勞的鄉村居民都將投入這場轟轟烈烈的偉大振興的"革命"中去,併發揮著重要的主人翁和骨幹作用。全國的一些優秀人才和優質資本也會參與到鄉村振興中來。


Ukola瞭望哨


五年以後,幾乎全面面向小康社會了吧!

就我老家而言,巴中的,之前我家有農田、但幾乎都是沒怎麼種植,因為收入低。後來父母外出打工,當地的政府就是利用閒置的田地開始弄種植,一開始種了烏藥,然後還有什麼東西。去年我們家的土地被承包了,一畝500-800不等,看海拔的高低,說是要開發旅遊景區,種植了大片的芍藥花,但是也沒見花開。前段時間,我爸說家裡在種植茶葉。

所以我覺得,五年之後農村應該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全面脫貧,小康社會。發揮各地的優勢,生產出高質量高品質的產品出來。生活會越來越好,至於說對農民是真的好還是不好,這個很難說。現在我媽老是說以後老了就回老家,但是真的回去了之後其實真的自己種點菜的地幾乎都沒有了。


趟趟去旅行


五年後,農村,農田,農民將有哪些變化?

個人覺得變化也不是十分大的,也可能提出些流於形式的口號而異!因為十幾年來,中央的一號文件年年都是農村,農民有關的,但收效甚微,這是為什麼呢?怎麼越重視“三農”問題,而三農問題越大呢??農民收入不增反減,種二畝地不如去打工?原因是這樣的:

1,糧食價格由於和國際接軌,長期低迷,雖然說多收了三五斗,但沒有農資漲價的幅度大,形成了增產不增收的局面。

2,國外是機械化大型農場,生產效率高。而我國的國情是人海戰術,耕地少,而種地的多,依賴土地生存的佔了人口的大多數,因而缺乏競爭力,雖然近些年來機械化程度有所提高,但效率增長還是比較緩慢的!

3,個人覺得農業的出路現在已到了瓶頸地步,雖然改革開放四十年,解決了農村,農民衣食無覺的問題,但新的問題又顯現出來,農村每戶地塊偏多是阻礙機收,機種的一大問題,首先應該一戶一田,才是五年後的重中之重!至於合成集體化是不可能,也是行不通的,以前我們試過了,弊病太多了,不利與生產的發展!

4,農村的人居環境在逐步改善!這是有目共睹的!不和諧的因素正在逐步完善,行路難的問題巳基本解決!但養殖廠建在村邊,汙水橫流,臭氣四溢,對村民的生產,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對健康更是不必多言了!未來五年,這個問題也希望能有效解決!但不一定能解決,因為牛場,羊場的管理者都是村級幹部建的,徹底改觀是有一定難度的!

五年後的農村,農田,農民的最大變化是什麼?感覺雖然步伐緩慢,但一定會像好的方面發展的,適合國情的發展,農民是擁護的,背道而馳,顯然是行不通的!所以說,改善人局環境,提高農民收入,確保農民朋友老有所養是未來五年的重中之重。只有農民富裕了,這個國家才有希望,因為吃飯是每個人的第一要務,農業是國之根基!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如您有看法,想法也請評論區留言討論,謝謝閱讀!也請您關注作者


村野農夫天蒼茫


這個問題非常好!我敢說,五年後的中國農村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你信不!

從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到現在的農村土地“三權分置”,並非簡單的改革。

我國改革開放後,小農經濟無法滿足農民搞活經濟致富的願望,於是便開始出現農民工進城淘金的浪潮。

這些年來,農村勞動力流失逐漸加重,導致農村土地因勞動力缺失而減產,甚至荒廢。留守的老弱病殘根本無法完成土地應有的生產。

關鍵時刻,在確保農民實際利益的基礎上,國家出臺了“三權分置”的重大改革。土地所有權依然歸集體所有,承包權依然歸農民,確立土地流轉制度。農民既可以通過土地流轉確保自己的利益,同時還不影響自己進城淘金。換誰都樂意!

農村土地通過流轉,則會吸引大量的專業人才、雄厚的資金進入農村。農田再也不用擔心因勞動力缺失而減產甚至荒廢了。這便預示著小農經濟將逐漸退出歷史舞臺,而農業產業化、現代化時代將正式開啟。

千萬不要認為這是痴人說夢,這是大勢所趨!農業是下一個發展的風口,你只要有資金、有團隊、有足夠好的項目,越早爭取到優質土地資源的經營權,你將越早享受到“三權分置”的頭波紅利。

三五年後的農村應該是這樣子的:一波專業專注的新農人將農業產業搞得熱火朝天,舊農人也將被帶到新的致富快車道,新舊共贏!即使是山區盆地,在科技力量與人才資金的推動下,也會有驚人的發展!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歡迎大家評論探討。關注三農焦點,分享鄉土美食,傳播鄉土文化,敬請關注 !


小農熊熊


農民收入可觀 農田機械化有的地方農業旅遊 農村環境宜居基礎設施健全






農業溫室科技有限公司


現在知道農村包產到戶是行不通的吧,建國初期偉大的領袖毛主席就指出農業發展要走集體化道路,先是互助組合作社再到人民公社為了農村的發展費盡心機。為了提高農民的收入提出農村要農林木副魚全面發展,並做出許多關於農業生產發展的許多重要指示。為了農民的身體健康提出城市的醫療機構部門要到農村去還對農村的赤腳醫生給予充分的肯定。


劉啟鴻


我來猜想一下吧。

從社會發展的趨勢來看,農民應該富足,農村要發展,農業必須現代化。

當下實行的農村土地承包責任制已經不適應社會發展了,農業現代化,必須規模化集約化機械化經營,這樣就要求土地由個人承包轉化成農場式的連片生產經營,這樣才能適宜機械化耕作,規模化安排作物生產,從而形成經營規模,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經營效益。要達成這一目的,有一下幾個渠道:一農民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加入農村合作社,由單家獨戶,轉變為生產企業,形成合力,搞規模集約機械化生產經營。二實行土地流轉,讓不適合新形式的一般農民退出農業生產,由大企業來做大做強農業,靠企業的資金人才規模機械化優勢來實現農業的現代化。三也可以像華西村,大寨一樣,搞公有制,大家合力,以集體的力量和智慧共同努力實現一個村或一個鎮的農業現代化,從而帶動全國性的農業現代化。

總之,農業現代化一定不是單家獨戶的散戶經營,散戶經營一定不能讓中國的農民富裕,讓農村得到大發展,使農村和農業再上一個新臺階,更無從談起農業現代化。

所以,五年後,很多農民可能要離開賴以生存很久了的土地。五年後,也許農業現代化已經初步成形。


天符莊1


按照目前種糧的收益來看,種一畝地不算人工費大約一年兩季能賺六七百塊錢,如計算人工費,則有虧本的可能,種地只適於年老無工作的人幹。注意現在的農業己經是機械化了,如靠過去的人畜勞作恐怕所有的地都荒廢了。三權分置土地流轉種糧大戶按目前的糧價恐怕有那個資金還不如干點別的好。所以五年後農村人口將進一步減少,這符合城市化政策。中國城市化人口達到百分之八九十的時候,糧價高企,生資下降收益大增,吸引大資本下鄉發展不屬於農民的現代化大農業。到那時農村可能己不存在了。農民一定要擁護中央的三權分置政策,因為這是社會主義的基石是自己落魄時的立錐。


1586647688


農村的田野遠看不見村莊,廢墟一片。也不見樁稼,荒草成山。沒有年輕小夥的身影,偶爾見到相互攙扶的老弱病殘。聽不到雞鳴狗叫,只隱隱傳來聲聲哀嘆。要想知道詳情,五年後親自去看!


同路皆緣


五年後的鄉村都是一個模板,沒有了原始的鄉野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