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的移民文化,看看我們究竟是哪裡來的

“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里叫什麼?大槐樹下老鸛窩。”

千百年來,這句順口溜首在齊魯大地流傳甚廣,據說,山東人大部是從山西和河北遷過來的,移民的到來,也給齊魯大地帶來了別樣的移民文化。

山東的移民文化,看看我們究竟是哪裡來的

山西洪洞大槐樹

山西、河北、四川官方移民對山東文化的影響

明朝初年山西洪洞大槐樹移民在山東人心理上產生的影響最為深刻。明初推行“移民就寬鄉的民墾政策,當時山大部分縣域被列為“寬鄉”。從洪武二年(1369年)到永樂年間(1403-1424年),大批移民由山西洪洞縣遷來山東西部的今德州、濱州、聊城、泰安、菏澤、濟寧一帶。其中一部分又先後由濱州一帶東遷,東部原住民與先移過去的移民自稱“佔山戶”,後移過去的被稱為“買山戶”。這樣,明初山西移民幾乎遍及山東各地。“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這首歌謠,在山東20多代人中一直流行不衰。

山西風俗影響山東居民的痕跡歷歷可數。如寒食節不火食,相傳是因為紀念春秋戰國時期的晉國忠臣介子推。另外,今魯西北數縣居民中多有明代初年由直隸棗強縣移民而來的,他們當中也有歌謠流行:“要問老家在哪裡?直隸省的棗強縣”。他們居住的地方的年畫泥玩具等民間工藝品,至今與棗強縣的風格相近。

明初由四川移到山東的移民多集中在萊州,因此萊州風俗多有與其東鄰不相同的地,稱院子為天井,這樣的細節也一直保存到今天。黃河口附近的利津縣和墾利縣,在近代經歷過幾次官方安排和民間自動進行的移民,墾利本為利津析地設置,其土地幾乎全部為黃河在近百年攜來泥沙淤積而成。利津人的墾荒者稱這裡為“大窪”,墾荒之後稱為“墾利窪”,風俗與利津相同。縣城東北一帶,墾荒者多來自壽光與廣饒,而以壽光為主,風俗近似壽光。近黃河口處,1935年由政府安排從東平、梁山、平陰、陽穀等地遷來水災後的災民,他們基本保存著魯西南地方的風俗。

山東的移民文化,看看我們究竟是哪裡來的

黃河口

20世紀60年代,開發勝利油田時,數萬工人攜家帶口來到黃河口,在原來東營村的地方建設成一座東營市,石油工人中以四川籍、陝西籍、東北籍的工人為最多,於是,東營又成為四川、陝西、東北風俗與當地風俗雜處的地方。這種暫時“各據方”的現象正好使我們看到風俗融會的初級階段。

山東的移民文化,看看我們究竟是哪裡來的

勝利油田

交通沿線自發移民對山東文化的影響

因交通影響山東文化最為典型,這裡首推京杭大運河兩岸。元明清三代曾繁盛一時的京杭大運河,山東地段北起德州,南至臺兒莊,沿河造就了不少碼頭城鎮,如德州、臨清縣、東昌府、張秋鎮、大安山、濟寧、南陽鎮、臺兒莊等處,這些城鎮因受南北漕運船隻(俗稱“運糧船”)船員的影響,地方風俗與山東其他地方多有不同。例如:城鎮中大多有一個竹竿巷,集中了東南一帶才常見的竹編店鋪,街面上開設茶館,其鋪面格局及賣茶、飲茶風俗與江南茶館大致相同。濟寧的玉堂醬園由蘇州沿運河遷入,至今保持江南風味,並仍用“姑蘇老店”的招牌。臨清的哈達織造因喇嘛沿運河進京而興旺。江南以馬桶陪嫁的習俗在東昌(聊城)沿運河的部分村莊流行。

山東的移民文化,看看我們究竟是哪裡來的

大運河 臺兒莊段

外出謀職帶來的民俗文化交融,當屬山東人闖關東這一段歷史。山東人闖關東有兩種不同類型:一種是攜家移住東北農村和林區,帶有逃荒的性質,俗謂“被逼無奈闖關東”;一種是家在山東,但大半生在東北做生意,俗稱“住地場”。一般說,前一種人將山東的風俗帶去東北,後種人將東北的部分習俗攜回山東。長期的交流使隔海的兩個大地區民俗文化有許多相關聯的方面。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兩個在山東與東北同樣廣泛流傳的民間故事:“禿尾巴老李”的故事和“人參”的故事。被稱作“禿尾巴老李”的一條禿尾龍,被山東、東北(特別是黑龍江)兩地的人共同傳頌。他的性格酷似山東漢子,他的家鄉在山東,但在山東何府何縣說法紛紜,這反映了下關東的山東人來自山東不同的地方。禿尾巴老李在東北卻只鎮守黑龍江,這反映了闖關東的山東人在異鄉匯聚成一個有共同鄉土文化的群體。禿尾巴老李每年春季都要回山東上墳,路上必有風雨冰雹,這無妨說是遠在東北的山東人強烈思鄉念祖情緒的浪漫表現。黑龍江上的航船起航時,船家必高聲喊叫:“船上有山東人嗎?”乘客必爭答:“有!"傳說這樣禿尾巴老李便會用心保護航行平安。

這又明顯地反映了身處異鄉的山東人互相照顧的那種優良風俗。

山東的移民文化,看看我們究竟是哪裡來的

闖關東

山東的移民文化,看看我們究竟是哪裡來的

禿尾巴老李的傳說 (圖源網絡)

關於人參和放山採參的傳說,同樣帶有山東人移民開發東北的歷史影響。山東和東北的民間故事都說東北的人參是由山東跨海過去的,公人參留在山東,所以山東人參稀少,母人參去了東北,所以東北人參多。這一方面如實描述了兩地人參分佈的情況,另一方面,用文學語言講出了山東人移民東北的歷史。長白山區放山採參的人尊崇一位行業神,俗稱“老把頭”,傳說是山東萊陽一位姓孫的人,當年他率眾入山採參,迷路死在山中,卻不忘為同伴指路。這個故事更直接地道出了山東人開發東北時曾有許多人從事採集人參的艱苦勞作的歷史事實。山東風俗受東北影響以膠東最為突出。長白山滿族聚居區有過年以豆麵蒸燈的風俗,燈中有盞倉囤形的,俗稱為“月”,蒸燈時看“月”中水氣卜來年各月份水旱。這一風俗在長白山區幾近失傳,但在山東榮成、文登民間至今保存完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