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卖这么便宜,怎么做成了市值两千多亿的公司?

大家好,我是视知数据研究院的殷罗毕,今天我们来聊聊小米

这家公司——为啥明明是手机公司,却总强调自己不是做硬件的?

小米卖这么便宜,怎么做成了市值两千多亿的公司?

咱们都知道互联网公司就是比硬件公司更值钱。

上期我们聊过美团点评,半年营收260多亿,小米半年800亿,营收相差两倍以上,但这两家公司都在香港上市,市值却几乎一样。按照2018年10月31日为止的数据,美团点评总市值2767.96亿港币,小米总市值2731.89亿港币。

小米卖这么便宜,怎么做成了市值两千多亿的公司?

可见,纯互联网业务的公司,因为海量用户对平台有更强的使用习惯和路径依赖,尽管营收规模可能相对小些,但在投资市场上会被评估得更有价值。

所以雷军总强调要以互联网无限互联的态度看小米,那咱们就找找小米互联网的一面。

前几年国内大大小小的公司都开始造手机。做空调的格力开始做手机,做家电的海尔开始做手机,TCL 、联想、锤子还有那个大家现在可能已经想不起来的乐视也做了手机,除了因为销量大以外,还因为手机是流量入口。

小米卖这么便宜,怎么做成了市值两千多亿的公司?

现在app想得到一个新用户,推广成本少说几十块,多的要三五百。你算算一台小米手机里预装这些应用,能省多少推广费?

预装的应用还能持续帮小米赚钱,放广告,卖东西,推游戏,根据第二季度公告,这部分收入有将近40亿

小米卖这么便宜,怎么做成了市值两千多亿的公司?

看着虽然不少,但在小米总收入中一成都不到,和卖手机的收入根本没法比。

小米在2018年双十一之前就卖了1亿台,提前完成任务,全球销量排第四,排在三星、华为、苹果之后。

小米卖这么便宜,怎么做成了市值两千多亿的公司?

可是手机卖得太好,不又成了硬件公司了吗?

所以雷军总强调小米可不是靠卖硬件赚钱,他曾经公开宣布——小米所有硬件产品利润率不超过5%,多赚了钱要返还给用户。

小米卖这么便宜,怎么做成了市值两千多亿的公司?

视知数据研究院挖地三尺,从小米第二季度财报里挖到了数据。2018年4-6月,小米手机的销售总收入305亿,整体成本是284.6亿,剩下的20.4亿就是毛利。除一下,毛利是6.7%。

小米卖这么便宜,怎么做成了市值两千多亿的公司?

我之前看过中国企业家杂志的报道,说苹果利润率35%,三星是15% 左右,国产手机低一点,平均净利率大约为10%。

这么看小米定价相当良心了。但小米很难对苹果、三星甚至华为的定价产生影响。毕竟习惯花五六千买个手机的主,不会在意一两千元为主打的小米。小米过去两年卖出的手机平均售价都在800左右,扫荡的是大量山寨机和小品牌。

小米卖这么便宜,怎么做成了市值两千多亿的公司?

小米还有一块互联网化的大业务,在公告栏目里写的是“IoT”,高大上的翻译方法是消费物联网(Internetof Things),其实就是大家平时玩的电子手环、平衡车、扫地机器人和智能音箱之类。再加上毛巾、拉杆箱、雨伞之类。这些商品在第二季度卖了103.8亿。

和去年同期相比,这部分收入翻番了,可以说从战略上提升了小米的格局。

但这里有个大问题,手机作为媒介给小米带来的流量,其实并没有转化出太多销售量,小米能卖大量其他产品,靠的其实是小米这个品牌的认知度,这才是所谓生态链的主体。

小米卖这么便宜,怎么做成了市值两千多亿的公司?

这些生态链里的公司很多都是雷军和小米投资的。招股书里说,小米共投资和管理超过210家公司,其中硬件公司有90多家。

小米卖这么便宜,怎么做成了市值两千多亿的公司?

这些产品其实可以分成三个生态链圈层,第一圈层是手机周边——耳机、移动电源、手环;第二圈层是智能家居——扫地机器人、智能音箱、空气净化器、智能血压计;第三圈层是家庭日常消耗品,如小米浴巾、雨伞之类。

本身也能吸引更多流量来到小米的平台,成功绕开BAT之前架构的流量平台,建立了相对独立的商业生态圈,让小米自己也成了一个巨大的流量池,而且获得这些流量的过程不但不用多花钱,甚至还能赚钱。

小米卖这么便宜,怎么做成了市值两千多亿的公司?

要是单从技术研发投入来看,小米2017年的研发投入只有32亿人民币,占总收入的2.7%,称不上典型的技术驱动型公司。

但从应用场景的搭建和用户渠道的建设来说,小米确实是一家有着一定生态链构架的互联网公司,而不是一家纯硬件公司。

既然是生态嘛,理论上会比纯卖硬件的格力更有前途,但长远能长啥样,还得靠雷布斯的努力了。

你有用过小米的产品吗?

你对小米的评价是怎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