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高祖劉知遠皇后李氏簡介資料

唐朝末年的一天,晉陽(今山西太原)一對姓李的農家夫婦正在發愁: 他們又生了一個女兒。雖然小女孩嬌美可愛,但對於一個動亂年代的貧困家庭來說,總是一個沉重的負擔。可誰知道這幼小的生靈,日後竟會貴為皇后,皇太后呢?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到了後梁(907—923)王朝的中期,晉陽仍在唐河中節度使李克用統治之下,李家的小女孩已長至十六七歲。野外的勞動,風雪的洗禮,使她完全成熟了。她的眼睛是明亮的,嘴唇是剛毅的,臉頰是紅潤而深沉的。她的頭髮和衣著都沒有特殊的修飾,但仍然顯露出宜人的美。她的美麗就在於純潔,樸素;她的魅力完全是自然的、本質的流露。一天,李克用的養子李嗣源帶著兩個偏將,一個名叫石敬瑭,一個名叫劉知遠,一起到郊外打獵。劉知遠年紀最小,率幾個小兵在前面開道。剛到一條河邊,劉知遠便突然勒馬。他看到河邊有一個美麗的少女,也許是她的端莊樸實,也許是她的溫柔沉靜,使劉知遠入迷了,他凝神注視她的一舉一動,直到她移步回家。當天夜裡,劉知遠便帶幾個騎兵搶走了這個鮮花般的少女。她正是那李家姑娘。

  後唐統治時期,石敬瑭為河東節度使,鎮守太原,以劉知遠為都押牙,充心腹之任。後晉天福元年(936),石敬瑭起兵推翻後唐王朝,建立後晉,以劉知遠典掌禁軍,兼任侍衛親軍馬步都指揮使。與此同時,劉知遠的妻室李氏被晉封為魏國夫人。李氏雖被強納為妻,但對劉知遠傾心傾意。新婚不久,便生下兒子劉承祐,甚得劉知遠鍾愛。後晉天福五年(941),劉知遠同石敬瑭發生矛盾,被擠出朝廷,改任北京(今太原)留守、河東節度使等職。到太原後,劉知遠以抗遼為名,招募軍隊,擴張勢力,準備起兵反晉。第二年,石敬瑭死,後晉出帝石重貴即位,政治日益腐敗,北方契丹人建立的遼朝軍隊乘機南下。天福十二年(947)遼王耶律德光攻佔汴梁(今河南開封),廢石重貴,自稱皇帝,劉知遠也在太原稱帝,國號漢,史稱後漢。稱帝以後,劉知遠打算斂取民財,犒賞將士。李氏聞知此事,乘劉知遠入宮時,直言進諫道: “建立國家雖是天意,但也要與民同治。陛下新登皇位,不採取惠民措施,反而剝奪民財,這怎能表現新天子救民的本意呢?賤妾伏請陛下三思而行。” 劉知遠答道: “府庫空竭,如何是好?” 李氏又道: “後宮尚有一些積蓄,為何不拿出來賞勞軍士呢?即使不能厚賞諸軍,但能安撫民心,這才是治國的根本呀。” 劉知遠聽後,豁然開朗,命令將內府錢財全部賞軍,軍士無不感激,百姓也因此免受災難。內府錢財,大多是李氏自己的積蓄,能拿出來助軍,充分表現了李氏的大公無私。劉知遠為此深受感動,因而對李氏寵愛異常。一個月後,李氏便被立為皇后。

  後漢乾祐元年(948),劉知遠病死,其子劉承祐繼位,李氏被尊冊為皇太后。劉承祐即位時年方18歲,年幼輕佻,狎於近習,今日賜宴,明日頒賞,貪戀聲色,專事荒淫。李太后為此常常嚴詞督責劉承祐。劉承祐聽多了,竟反唇相譏道:“國事由朝廷作主,太后婦人,管什麼朝事?” 根據劉知遠的遺囑,由宰相蘇逢吉,樞密使楊邠、郭威和都指揮使史弘肇四大臣輔佐劉承祐治理軍國。四大臣之中,劉承祐只信任善於諂媚的蘇逢吉,郭威最具才幹,卻被任命為鄴都(即魏州,今河北大名)留守而被擠出朝廷。楊邠、史弘肇雖位居將相,但都不學無術,而且沾染了藩鎮的驕悍惡習,同蘇逢吉爭權奪利,相互仇恨。蘇逢吉在劉承祐面前挑撥離間,專說楊邠、史弘肇的壞話。劉承祐本來就對楊、史二人不滿,聽了蘇逢吉的誣告,立刻糾集舅父李業,近侍聶文進,後匡贊、郭允明一夥親信,密謀翦除楊邠和史弘肇。翦除權臣,非同小可,李太后聞知此事,急忙勸阻劉承祐道: “此等大事,不可輕舉妄動,要同宰相等文臣反覆商議後才能決定。” 劉承祐憤憤答道: “國家大事,不是閨閣所能知曉的,小兒自有主張。”說完,拂衣而出。第二天早朝之時,劉承祐伏兵殿門,趁楊邠、史弘肇入朝時,突然阻擊,殺死二人,盡滅其族。同時,命開封府尹劉銖誅殺郭威家屬,並密遣使者前去殺戮正在外面征戰的郭威。郭威聞訊,召集諸將,哭訴楊邠、史弘肇之死和自己的遭遇,以激怒將士。然後,命親將郭崇威為先鋒,自統大軍隨後,長驅汴梁。劉承祐急命禁兵出城抵抗,結果禁軍紛紛棄戈迎降,郭威輕鬆地進了汴梁城,劉承祐被亂兵射死。李氏在宮中聞悉,不禁泣下道: “不聽忠言,應該受禍,悔也遲了!”

  當劉承祐將郭威趕出朝廷時,太后李氏曾責罵劉承祐喜新厭舊。郭威對李氏極為感激,入朝辭行時,伏闕奏請道: “太后隨先帝多年,具有治國經驗,陛下年歲方盛,有事須奏請太后,聽取訓誥。遇事諮詢,當無失敗。” 由此可見,李氏同郭威關係非同一般。當郭威率軍攻打汴梁城時,劉承祐要親自率兵抵抗,太后李氏勸阻道: “郭威是我家忠臣良將,不是被死亡所迫,何至如此!但令將士守城,再下詔慰諭,保全君臣名分,千萬不要輕舉妄動!” 劉承祐聽後,不以為然,竟下令出征。慈母無奈,只好眼睜睜地由他自去,誰知一去便不復返了。

後漢高祖劉知遠皇后李氏簡介資料

  郭威入城後,聞知劉承祐被殺的消息,放聲慟哭,且哭且語道: “老夫此次起兵,本欲幫助皇上清除奸佞小人,誰料皇上被亂兵所殺,怎得不悲?” 哭罷入宮向皇太后李氏請安。李氏涕泣漣漣,因事已至此,便出言慰撫,命郭威為劉承祐發喪,另擇人嗣立皇位。郭威一一答允,尊李氏為德聖太后,且面請道: “日後軍國大事,須俟太后教令下達,然後才得實行。” 李氏便下令,宣召百官入朝,討論後事。郭威建議立高祖子劉承勳為帝,群臣隨聲附和。但太后李氏道: “承勳久罹重病,不宜嗣立皇統。” 郭威又提名劉贇即皇帝位,群臣同聲稱善,太后李氏也感到滿意,當即又命馮道代擬教令,迎立新主。馮道因病推脫,便由郭威出面請來了翰林學士範質,幫助李氏起草教令。範質建議,太后的教令改稱為 “誥” (古代太上皇傳言稱 “誥” ,太后傳言稱 “教令” ),郭威非常贊同,並面奏李氏道: “目下國家無主,凡事須太后裁斷,不妨稱教令為誥。” 李氏便令範質代她擬 “誥” 。誥文下達後,劉贇即位,朝政皆決於太后,李氏從此正式臨朝聽政。她任命大將王峻為樞密使兼右神武統軍,袁義為宣徽南院使,王殷為侍衛衛馬步軍都指揮使,郭崇威為侍衛馬軍都指揮使,曹威為侍衛步軍都指揮使。這一班人馬,全是郭威的心腹人物,他們掌握軍權以後,便開始幫助郭威篡奪皇位,根本不把劉贇放在眼裡。面對這種情形,李氏只得下誥道: “樞密使侍中郭威,以英武之才,兼內外之任,翦除禍亂,弘濟艱難,功業齊天,人望冠世。今則軍民愛戴,朝野推崇,應該升任監國。今後內外政事,全聽監國處分。”這實際上是把朝政大權讓給了郭威。

  不久,鎮州(今河北正定)、邢州(今河北邢臺)二鎮飛使來報,契丹主將率數萬人入侵,前鋒已開始攻打內丘(在邢州北),內丘戍兵死傷大半,餘下500餘人投降契丹等等。朝廷一片混亂,李氏命郭威率領大軍前去抵抗,郭威毅然受命,率領禁軍從汴梁出發。當軍隊開到澶州(今河南濮陽)時,發生兵士譁變,數千名將士突然連聲大噪,衝進郭威駐地喊道: “侍中當為天子,劉贇不該登皇位!” 有人將黃旗當皇袍披到郭威身上,擁郭威為皇帝,“萬歲” 的呼聲四起,震動天地。很快,軍隊便擁郭威返回汴梁,一起上書太后李氏,請立郭威為皇帝,認李氏為國母。李氏聞變,立即下誥道: “前日樞密使郭威,志安社稷,議立國君,以徐州節度使劉贇為皇帝,誥命下達以後,軍情不附,民心不向。現人心已定,特改發誥命,劉贇去皇位,降任開府議同三司,檢校太師上柱國,封為湘陰公,食邑三千戶!” 劉贇受誥後,面如土色,但迫於李氏的威嚴,只好遷往外館,做湘陰公去了。

  後周廣順元年(951)正月初五日,郭威率軍重返汴梁城,太后李氏派人迎接,將漢室所有國寶及玉璽全部送交郭威。郭威身著龍袍,出御崇元殿,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賀。從此,後周王朝正式取代了後漢王朝,李氏正是禪位的主持者。

  郭威即皇位後,上太后李氏尊號為 “昭聖皇太后” ,遷居太平宮,結束了李氏臨朝聽政的歷史。在太平宮中,李氏度過了三年平靜的生活,於後周顯德元年(954)逝世。郭威為李氏舉行了盛大的葬禮儀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