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為何一國之君被叫“無賴”?

高從誨是南平武信王高季興長子,五代十國時期南平國第二任君主。我們都知道五代十國時期算是列國互相征伐的混亂期。基本是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情況,在這種狀態下能不能好好的存活下來,大國生存靠實力,有兵腰桿硬,可以到處耍橫,到處搶地盤;小國生存靠智力,而下面要講的這個南平國靠的是四處稱臣和無賴。

究竟為何一國之君被叫“無賴”?

被後唐冊封為南平王的高季興去世,高從誨嗣位。他老爹高季興在位末期曾與後唐決裂,並向南吳稱臣。高從誨繼位之後意識到,唐離得近而吳遠,捨棄唐而臣服吳,這不是好方法。於是就通過楚王馬殷向後唐謝罪。並同時給山南東道節度使安元信寫信,請求他上奏給後唐皇帝李嗣源,願意重新稱臣納貢。安元信把高從誨信的內容告訴李嗣源,李嗣源答應其請求。

高從誨派使者向契丹進貢,契丹派使者賜給他馬匹。也曾派使者到河東,勸劉知遠登基稱帝。甚至派使者從小道奉上貢禮,暗中向劉知遠祈請,結果人家不理他。貪圖各國的賞賜,對南漢、南唐、後蜀等四處稱臣。所以各國都叫他們為“高賴子”或是“高無賴”。

究竟為何一國之君被叫“無賴”?

具體怎麼個無賴法呢?南平國地域狹窄,兵力薄弱,但因位處交通要道,每年各地區向中原政權的進貢,只要經過南平,就會截留使者,掠奪財物。等到對方加以款待或賞賜,就把財物歸還。各國很生氣就威脅發兵討伐,這時候高無賴則會估量對方的實力,一旦發覺有戰爭危險,便會乖乖的把截留的貢物原樣送回,事後照幹不誤;如果自認為對方不過是虛張聲勢,便完全不予回覆,實在是無賴的很。好歹是個王乾的竟是土匪的活。

但是,司馬光《資治通鑑》中對他的評價是:性情通達,親近和禮敬賢士。那麼只能說他的無賴行為針對的都是其他國,對自己的子民還是不一樣的。其實高從誨的無賴行為,基本可以說是繼承了他父親的這一“基因”,他是如法炮製了他父親的行為,這點恰好應了那句話“有其父必有其子”。

究竟為何一國之君被叫“無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