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國皇叔令: 漢人靠近城門格殺勿論! 中京漢軍被逼起義

本文是契丹往事番外篇系列第80篇

續:《 》

天福十二年(遼大同元年,公元947年)5月,後漢高祖劉知遠自太原高歌猛進,劍指汴梁時,遼世宗耶律兀欲正心急火燎率遼軍主力回師上京臨潢府(內蒙古赤峰),後晉宮眷、宦官和教坊伶人隨他一起返國,後晉文武官員和漢軍大都留在了中京恆州(河北正定)。

劉知遠在東京汴梁改立國號、營建太廟、封賞功臣、招諭藩鎮忙得不亦樂乎。忽然接到境外諜報:自稱“知南朝軍國事(南朝監國)”的遼魏王趙延壽在被兀欲羈押期間死亡(實為訛傳,趙延壽兩年後才去世)。

郭威進言道:“遼河中節度使趙匡贊是趙延壽的親子,因您頒佈的恩詔,後晉、遼委任的節度使一律留任,他得以繼續履職。如今他必定‘丁憂(祖父母、父母去世後,官員離任守孝)’,您不妨遣使祭悼,命他復官。他已是無家可歸之人,一定會感激您的恩義,竭力為我朝效命!”

劉知遠欣然採納,起復趙匡贊為晉昌軍節度使。

劉知遠東進時,被驅走的遼河陽節度使崔廷勳、昭義節度使耿崇美和奚王拽剌擠在懷州(河南沁陽)一隅之地,十分侷促。他們想擴大立足之地,便合兵進攻河陽(河南孟州)。

守衛河陽的是半道截獲了遼軍武器鎧甲投效劉知遠的武行德,他見遼軍勢大,趕緊發檄文給鄰近州郡,請求出兵支援。

遼國皇叔令: 漢人靠近城門格殺勿論! 中京漢軍被逼起義

曾冊立了後梁密王后嗣的嵩山民軍首領張遇“義”字當先,帶著本部數千人前來相救,與遼軍在太行南麓遭遇,混戰中張遇被殺,漢軍大潰。武行德本來已出城接應,見此情形,只得回城固守。

奚王拽剌計劃乘勝攻城,崔廷勳察知河陽城防穩固,勸道:“我朝大軍已悉數撤往國內,中京守軍隨時可能奉詔歸國,耗損兵力拿下此城也於事無補!”於是,遼軍一面屯兵城下,監視城內守軍,一面四出剽掠,蹂躪河陽四境。

不久,劉知遠麾下大將史弘肇率武節軍進抵懷州,遼軍根基動搖,鬥志全無,拽剌等人乾脆遁往恆州。消息傳開後,黃河以南的各處遼軍相繼北返。

遼國皇叔令: 漢人靠近城門格殺勿論! 中京漢軍被逼起義

後漢大臣紛紛上書,請劉知遠渡過黃河攻打恆州,將遼軍盡數從域內逐出。劉知遠著力籌劃北征時,恆州也起了變故。

恆州留守耶律拔裡得是遼世宗的堂叔,貪鄙狡猾又殘忍無比。為了壓制此起彼伏的漢人反遼浪潮,他不時捕捉無辜的百姓,誣稱他們圖謀叛亂,當眾施以斷手、毀容、挖眼等酷刑,然後再放火燒死。

他隨身攜帶各種刑具,居所也懸掛著人的內臟四肢,坐臥飲食都以殺人為樂。

除了殺人立威,拔裡得還藉口宰執大臣數量不足,以中京留守的名義發文,同時任命後晉舊臣馮道、李崧、和凝和劉昫為宰相,想以此贏得後晉群臣的敬畏。

他日常穿著赭黃袍服、乘坐天子車仗,得意地宣稱:“漢人是絕對不敢做的,但咱們契丹百無禁忌!”恆州境內的珍寶財物美女,幾乎被他和屬下掠奪一空。

因主力都隨兀欲回國爭奪帝位,城內遼軍實際不滿三千。拔裡得為掩人耳目,嚴令軍需補給要按照一萬四千人的份額供應。多餘部分,全都進入他個人囊中。

他對城中漢軍處處設防,不僅禁止攜帶武器,還屢次無緣無故地裁汰士卒,並剋扣漢軍糧餉轉發給遼軍。為防漢人離城逃走,他甚至吩咐守門遼軍:“但凡漢人靠近或窺視城門,格殺勿論,以儆效尤!”

恆州的漢軍心中充滿怨憤,大家聽說劉知遠入京、中原有主,都萌生了反正之心。

前潁州防禦使何福進、控鶴指揮使(近衛軍控鶴營司令)李榮,暗中聯絡軍中勇士,策劃“起義”南歸,一直沒有合適的時機。

遼國皇叔令: 漢人靠近城門格殺勿論! 中京漢軍被逼起義

六月底,遼將楊袞率一千五百遼兵赴魏州(河北魏縣)馳援叛漢的杜重威,楊安又帶了部分遼兵去攻打洺州(河北永年)。恆州遼軍只剩下八百人,何福進等人決定乘機發難。(待續)

延伸閱讀:《 》

《 》

參考書目: 葉隆禮《契丹國志》 脫脫等《遼史.世宗本紀》 薛居正等《舊五代史.漢書》 司馬光等《資治通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