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控厨邦失败 中炬高新“双百梦”难照进现实

全控厨邦失败 中炬高新“双百梦”难照进现实

12月3日晚间,美味鲜母公司中炬高新技术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炬高新”)收购广东厨邦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厨邦”)剩余20%股权以失败告终。这意味着,中炬高新对于厨邦的完全控股计划失败。业内人士分析称,收购厨邦剩余股权失败,是对中炬高新推进双品牌战略、加速实现双百目标的一次打击。此外,中炬高新在治理结构、股权结构、顶层设计等方面存在不足。至2023年,中炬高新能否将“双百亿”梦想照进现实,尚待观察。

完全控股失败

12月3日晚间,中炬高新公布仲裁结果公告称,旗下全资子公司美味鲜拟以现金3.4亿元收购厨邦20%股权转让失败,这是由于之前中炬高新与厨邦股东曲水朗天慧德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朗天慧德”)签署的《股权转让协议》不具有法律效力。

此前,为进一步聚焦核心产业,提高盈利能力,中炬高新于2018年12月与朗天慧德协商一致,中炬高新旗下全资子公司美味鲜拟收购朗天慧德持有的厨邦20%的股权,转让双方签署了《广东厨邦食品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协议》。如果转让完成,美味鲜将持有厨邦100%的股权。

值得关注的是,在交易双方均已签署转让协议的情况下,2019年1月30日,朗天慧德公司法人代表以办理股权转让双方核对有关工商过户文件等相关事宜为由前往中炬高新,在未获得中炬高新同意的情况下,在核对工商过户文件的过程中,自行撕毁双方已经签字盖章的《广东厨邦食品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协议》,并向中炬高新递交了《关于终止出让广东厨邦食品有限公司20%股权的函》。

此外,中炬高新高管陈超强、张卫华、张晓虹与朗天慧德法定代表人李磊签署了《会谈纪要》,内容包括要求终止合同、另行洽谈等。

中炬高新表示,公司员工未经公司授权无权代表公司,公司不认可上述《会议纪要》,不同意对方终止协议的要求。

尽管收购计划落空,但中炬高新表示,厨邦股权结构将保持不变,本次仲裁结果不会对公司经营业务造成影响。

北京商报记者查询发现,12月4日,被视为白马股的中炬高新开盘低开低走,放量下跌。截至午间休盘,其股价大跌9.37%,报39.55元/股,成交量达到25.73万手。

战略定位专家、九德定位咨询公司创始人徐雄俊表示,从今早的股市来看,此次收购厨邦剩余股权的失败对于中炬高新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双品牌战略

“中炬高新对于厨邦剩余股权收购失败,对于整个以‘厨邦’为核心的调味品发展战略,未来全国化、高端化运营有较大影响。”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称。

据悉,中炬高新1993年成立,1995年在上交所上市,1999年凭借收购美味鲜切入调味品行业。美味鲜作为中炬高新的子公司,旗下主要品牌有厨邦、美味鲜。

2018年11月,中炬高新进行董事会的换届选举,拥有24.92%股权的“宝能系”获得了董事会的多个席位。换届后的中炬高新,明确了未来聚焦调味品主业的战略定位,并形成以厨邦品牌为主、美味鲜品牌为辅的品牌发展策略。

数据显示,2018年,中炬高新营业收入41.66亿元,同比增长15.4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07亿元,同比增长34.01%。美味鲜公司营收为中炬高新主要收入来源,实现营收38.52亿元,比上年增加3.61亿元,增幅10.34%;实现净利润6.36亿元,同比增长12.35%。其中,厨邦品牌主要营收和净利润为15.26亿元,3.22亿元,占中炬高新净利润的53.05%。

业内人士表示,作为中炬高新目前的主要盈利来源,以“厨邦”为核心的酱油业务发展扩大对于中炬高新来说尤为关键,回收厨邦剩余股权也成为中炬高新聚焦核心产业的重点。

然而,厨邦在整个酱油市场中的占有率还有待提高。数据显示,厨邦酱油的市占率仅为5%,调味品巨头海天市场占有率为18%,李锦记为6.1%。

“目前,依托于‘美味鲜’和‘厨邦’双轮驱动的中炬高新,已经稳居行业第二的地位。”业内人士称,双品牌战略定位虽然有助于中炬高新实现“做中国最好的酱油,独步于国内高端产品市场”的愿景,不过,中炬高新旗下品牌在市场中存在“南强北弱、东强西弱”的特点,同时,其餐饮渠道没有得到充分开拓,市占率明显低于海天、李锦记等。

“老二”的双百梦

位居“第二”的中炬高新心中有一个“双百梦”。

据了解,中炬高新的“双百亿”中期目标即在2019-2023年,用五年的时间按照三步走发展战略,以内生式发展为主,发展壮大调味品主业,以外延式发展为辅,开展兼并收购,通过内外并举的措施,实现健康食品产业年营业收入过百亿元,年产销量过百万吨的双百目标。

在产能方面,中炬高新阳西基地从2012年开始建设,2014年开始投产,在经过2015年的磨合之后,2016年产能慢慢提升以及2017年、2018年加大发酵罐的扩大工作后,2018年整体生产量约54万吨。

“目前,中炬高新体量较小,想要年产销量过百万吨不太可能。”朱丹蓬称。

在营收方面,2015-2018年,中炬高新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7.59亿元、31.58亿元、36.09亿元、41.66亿元,同比增长27.59%、14.48%、14.29%、5.43%;净利润分别为2.47亿元、3.62亿元、4.53亿元、6.07亿元,同比增长-13.78%、46.55%、25.08%、34.01%。

徐雄俊分析称,依照目前中炬高新的业绩增长速度来看,中炬高新想要实现“双百梦”存在一定难度,尤其是在没有实现对于厨邦股权完全收购的情况下。

对此,北京商报记者联系中炬高新进行采访,但截至发稿,并未得到回复。

朱丹蓬分析认为,中炬高新在整个治理结构、股权结构、顶层设计等方面存在较大不足,此次未能收购厨邦剩余股权对其发展又有着重大的影响,所以从中炬高新的整体实力、渠道推广以及网络营销团队的布局等多方位来看,双百亿的目标不大可能实现。北京商报记者 钱瑜 张君花(图片来源:美味鲜官网截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